原標題:鄭曉龍:創作時間短留遺憾
鄭曉龍在《紅高粱》片場指導演員朱亞文。楠楠供圖
鄭曉龍執導,周迅、朱亞文等主演的電視劇《紅高粱》正在北京衛視熱播,連續多日收視率飄紅,也引發不少爭議。比如周迅被指」太洋氣」;朱亞文肌肉結實卻少了「匪氣」;故事細節的處理被網友挑出硬傷;人物線更加複雜遭到原著粉吐槽。11月3日,鄭曉龍接受京華時報專訪時回應質疑,他表示,《紅高粱》是遵循莫言原著改編的,莫言給了很大空間。鄭曉龍說:「最遺憾的就是時間太倉促,有些邏輯問題和人物關係都是在拍攝現場改的。」
□回應
【質疑】九兒不像農村丫頭
重要的是氣質
周迅版的九兒從扮相上來說毫無違和感,卻不像山溝裡的農村丫頭。有觀眾評價「南方味重了點,演得太有文化了。」鄭曉龍一開始也不敢定周迅,是莫言給他吃了顆定心丸,「莫言覺得周迅合適,他跟我說,九兒的原型人物是他的奶奶,身高只有一米五幾。後來我一想,上海還出姚明呢,個兒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氣質。周迅演出了那種堅韌」。至於九兒有沒有文化,鄭曉龍認為是改編需要,「電影時間短,只能直接表現她的生命力和欲望,電視劇不可能,比如說九兒被抓到匪巢裡,她沒有點智慧怎麼自救?電視劇改編後,她性格的多樣性會比原來多。」
【質疑】餘佔鰲匪氣不足
照顧觀眾要少暴力
朱亞文飾演的餘佔鰲這次不太討喜,被評「匪氣不足」。鄭曉龍認為這裡存在誤區,他說:「電視劇版的餘佔鰲和原著的設定不同,因為我不能讓他變成一個真正的土匪,殺人如麻。小說是用文字表現的,電視劇用圖像、用畫面來表現,真的不能太過於血腥。現在很多觀眾都一家老小在那兒看,過於暴力、血腥恐怕會有些問題的。我覺得餘佔鰲還是一個善良的人,他不是隨隨便便殺人的那種土匪,他身上也沒有真正的匪氣,只不過他粗聲大氣說話,比較直爽。」
【質疑】朱豪三像張麻子
有歷史人物原型
該劇一開篇,于榮光飾演的縣長朱豪三舉著槍走馬上任高密縣縣長,一登場就攪入斷案、剿匪的場景,怎麼看都和《讓子彈飛》的場景太相似。被調侃難道是在向《讓子彈飛》致敬。但鄭曉龍說:「朱豪三這個人物,是高密縣原來的一個縣長,是有歷史人物原型的,叫曹夢九,跟《讓子彈飛》沒有關係。不過我覺得這個人物非常有意思,他想做一個好官,但他的思想和認知有很大局限性,所以說他是一個複雜的人物。」
【質疑】花脖子情節不合理
電視劇需要新人物
該劇第一集就被觀眾挑出硬傷,比如九兒娘死了她還系紅頭繩。鄭曉龍坦言沒看到這個細節,「這可能是不小心露出來的」。九兒與土匪花脖子設計她爹與張俊傑的情節也讓人感覺不合常理,鄭曉龍回應:「電視劇要拍很長,總是要有一些新的內容加進去,完全照原來的去拍,恐怕也很難,觀眾也不會滿足,所以說要加新人物、新情節,這恐怕是電視劇的特點。」
【質疑】有《甄嬛傳》的味道
多少有點影響
劇中新加入了一個原著中沒有的人物「單家大少奶奶」,由秦海璐飾演,她與周迅之間的妯娌「宅鬥戲」成為該劇的一條主線。有網友看出了《甄嬛傳》的味道。鄭曉龍趕緊解釋:「編劇趙冬苓說,《甄嬛傳》對她多少有點影響,但她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編劇,還是能夠從自己的創作當中找到這個人物的,而且這部劇也確實需要這麼一個人物。」
【質疑】臺詞少了鄉土氣
兼顧南方觀眾
有網友吐槽,這部劇多了文青感,少了鄉土氣,沒有太濃的北方味道,反而「在臺詞、配音上,倒是很有上海味。還有不少現代詞,比如村民們一口一個『與歹徒搏鬥』,這還是山東農民嗎?」鄭曉龍說這是改編劇本時特意為之,擔心吃慣了細糧的觀眾接受不了土和糙的東西,「現在很多北方劇到南方就水土不服,這個問題確實擺在我們這些創作人的面前」。
□對比 劇版是向電影致敬
「紅高粱」這三個字對中國觀眾有著特殊的意義,不僅僅因為它是中國電影走上世界的標誌作品,也是一個時代深深的烙印。鄭曉龍坦言,兩種載體的作品不可同臺比較,「很多經典跟時代有關,《紅高粱》小說以及電影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那時正好改革開放沒多久,主張人性張揚的作品在當時毫無疑問成為經典」。鄭曉龍表示,他希望借著電視劇《紅高粱》的播出,喚醒年輕觀眾對電影版的好奇。「原來的作品已經面世二十多年了,很多年輕的觀眾都沒看過。要是通過我們這版《紅高粱》的播出,可以激起觀眾去看原著和電影的願望,我覺得這是一個好事。」
「高粱地」「顛轎」,電視劇版《紅高粱》保留了很多電影裡的經典場面,這是鄭曉龍在向電影致敬,「必須致敬。這些經典戲不僅要拍,還要比電影拍得更精彩。比如顛轎,電影只是強調顛轎子的節奏感。我們加入了步伐的變化,把九兒和餘佔鰲的性格碰撞融入其中。還有九兒的死,電影表現的是生命無常,我們改成了九兒為引開鬼子而犧牲自己。」
電視劇增加了新內容
說到電視劇版的變化,鄭曉龍表示,小說是以男性(我爺爺)視角為主,電視劇是以女性(九兒)視角為主,講述的是九兒傳奇的一生。電視劇增加了更多的人物和內容,例如和女主角九兒青梅竹馬的張俊傑(黃軒飾演)、高密當地的縣長朱豪三(于榮光飾演)、單家大少奶奶(秦海璐飾演)。就連原著中的「我爺爺」餘佔鰲,也有了落草為寇並最終抗日的新設定。
□點評 邊拍邊改拼了老命
鄉村初戀、剿匪、宅鬥、抗日,再加上多條糾結的情感線,電視劇版《紅高粱》為了迎合電視觀眾的口味,已經把所有能加進去的橋段塞得滿滿的,不過這樣也給自己製造了很多邏輯陷阱。鄭曉龍透露,邊拍邊改的模式打破了自己的創作規律,時間緊任務重讓自己心力交瘁,拼了老命,「5月寫劇本,9月開拍,60集的劇本只有4個月創作時間,相當於2天寫1集。我和編劇都拼了命了。她寫出10集的劇本我就開始上手改,開拍前一個星期,我因為改劇本3個整夜都沒睡覺。拍的過程中,發現有些情節邏輯不對,有些情節戲劇衝突不夠精彩,這些都得現場想辦法修改。我每天累得腦子跟糨糊似的,連吃什麼都不想去動腦子。」
朱亞文一點都不溫
朱亞文一身光滑結實的肌肉給他加了不少分,但還是有觀眾評價他表演痕跡重。不過鄭曉龍對他的表演很肯定,「我覺得他可能是最合適的,因為我確實找不到一個年輕時的姜文。我聽別人跟我說,他演戲有點溫,結果他試戲的時候爆發力很強,一點都不溫。」
周迅在用生命演戲
周迅的演技出乎鄭曉龍的意料,鄭曉龍評價說:「我對周迅的表演非常滿意。她的表演是從實踐到實踐,一切感情都從內心出發,用生命去演戲。整個拍攝當中,催淚棒、眼藥水全不用,都是真哭。我記得有一次全劇組等了她兩個多小時,周迅還是偷偷跑來很誠實地告訴我,她哭不出來。我就把她拉到旁邊,一邊給她講故事,一邊喝點紅酒培養情緒。」鄭曉龍說,周迅私底下特別真實,對朋友很真誠很真心。
□談《羋月傳》
挖出孫儷更多潛質
目前鄭曉龍正在趕拍《羋月傳》,他透露,當初《甄嬛傳》決定起用孫儷時就被網友噴,「《甄嬛傳》是有小說的,所以很多人都在噴我,說不應該用孫儷,要用佟麗婭、劉詩詩之類。結果呢,播出時,這些聲音就都消失了。我會挖出孫儷身上更多未被看到的潛質。」
明年1月1日開始實行的「一劇兩星」讓很多電視劇用不起一線明星,鄭曉龍卻透露,「《羋月傳》投資比《甄嬛傳》高,但這部劇一劇兩星的價錢已經超過四顆星的了。電視臺對好片子,寧可多出錢。從頻道資源來說,一劇兩星是發展方向,未來還會是一劇一星,把片子做好最重要。」
□談轉型
拍電影讓我失望
劉江、趙寶剛、高希希等電視劇導演紛紛投身大銀幕,鄭曉龍卻直言,電影圈讓自己很失望。「我寫過一些電影劇本,拍過一部電影《刮痧》,是當年票房第二,但當時偷票房很猖獗,我頓時就失望了。」在鄭曉龍看來,電影市場再火爆也火不到國外去,「現在電影市場是好,可哪部電影像《甄嬛傳》能火到海外?所以說,電視劇拍好了照樣是香餑餑,電視劇和電影本身就沒有高低之分,只有好壞之別,搞好了都是能帶來藝術和文化享受的,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可很多人為掙錢就趕緊拍,這樣急功近利不行,要耐得住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