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識人?

2020-07-28 體驗式培訓師羅雲彬

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識人非常重要。

劉劭在《人物誌》的序言中說:「聖人賢者認為人的資質中,沒有比聰明更好的;在聰明的資質中,沒有比能辨識人才更重要的。如果能用聰明智慧來辨識人才,那麼眾多人才就能排列出上下高低的次序,各項事業就會興旺了。」正因為識人、知人如此之重要,所以劉劭寫了一部甄別人物、任用人才的專業著作《人物誌》。

識人就像任何一項難度較大的挑戰任務一樣,需要經過一個過程。真正去比較全面的認知、鑑別一個人需要有識人之智(智慧),需要有識人之方(方法),需要有識人之期(時間),需要有識人之程(過程)。


如何識人?

一、識人首先要觀察其外在的「體貌特徵」

一個人的內在性情不可能被人直觀的識別,我們也不可能鑽到一個人的身體裡面去了解他,但卻可以通過觀察他的外部體貌特徵對其做一個內在的判斷,因為內在決定外在,外在可以體現出內在。《人物誌》中將這些外在特徵概括為:精神、感情、筋健、骨骼、氣息、臉色、儀表、容貌、語言等九個方面,認為從上述九個方面可以清晰的了解一個人。接下來,關於「體貌特徵」也說一下我個人的觀點。

1、眼睛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如果我們想探析一個人的內心,那最穩定、最可靠的就是看他的眼睛。

曾國藩在《冰鑑》中說:「一身精神,具乎兩目」,就是說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幾乎全部集中在雙眼上。

如果你的功力足夠深厚,你甚至可以從一個人的眼睛裡,完全看透他的內心。為什麼呢?因為眼睛不會騙人。一個光明磊落之人,眼神必是明澈、堅定、目不斜視;一個居心叵測之徒,眼神必是游離不定、躲躲閃閃;一個善良淳樸之人,眼神裡必是滿含溫暖;一個理性冷漠之人,眼神裡必是淡漠無情……楚王(商臣)沒做皇帝的時候,令尹子上就跟他父親說,商臣蜂目豺聲,這種相貌的人是兇殘的,如果他做了太子,一定會做出不義的事來。後來,商臣果然弒父為王,兇殘無比。

所以,如果你要真正看清一個人,就一定要用心的去觀察他的眼睛,看他的眼神,可以說這個人的內在的一切都藏在這眼睛裡,就看你能否看透。

2、相貌

中國有句古話叫相由心生。如果一個人是好人、良善之人,那他內心想的多數是好事,生活之中做的多數是好事,經常與人為善……久而久之,他的相貌就呈現出一個良善之相,就像有的人一看就是善人,很容易被人信任;反過來,如果一個人是歹人、奸邪之人,那他內心想的多數是歹事,生活中做的也多是歹事,經常在生活之中害人利己……久而久之,他的相貌就是一副奸詐卑劣之相。所以,我們是可以通過一個人的相貌對一個人做出判斷的。

《人物誌》說:「心地光明正直的人,他的儀容顯得強勁而寧定;心地平和的人神態也安閒自在。一個人的仁愛之心到最純粹的時候,就會顯得正直端莊;勇敢到了極致的時候,神色就顯得彪悍而剛強。心有憂患,神色一定是疲乏而枯槁;身有疾患,就顯得蓬頭垢面……

以貌取人,雖然並不完全科學,但是卻又很有道理。一個人的精神面貌、情緒特徵可以很好的體現出他的性情。在劉劭看來,在各種相貌特徵之中,中和平淡是最珍貴的,他說中和這種素質是平淡無味的,平淡無味所以才能調諧多種品德,並能不斷變化以適應社會需要,所以觀察一個人的素質特徵,首先要考察他是否有平淡的素質。如果一個人的內在品質誠實正直,他的風度儀表就會堅毅剛強;如果一個人的內在品質平和有條理,他的儀容風度就會安逸悠閒;正直之人表現出來的樣子就是武勇剛強的;溫和之人表現出來的樣子就是心懷畏懼小心謹慎的;品德高尚之人表現出來的樣子就是肅穆軒昂的……

3、語言/聲音

言為心聲,我們通過一個人的聲音,通過一個人的語言,也可以更好的了解認知這個人。一個人的聲音是其內在氣質、魂魄的展現;一個人的語言表達則是其思維、判斷能力的表露。

如果一個人的聲音是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那這個人很可能就是剛毅勇武之人;

如果一個人的聲音是綿軟無力、氣息不足,那這個人很可能就是懦弱不決之人;

如果一個人的聲音悅耳、柔順,那這個人很可能就是溫良和善之人;

如果一個人的聲音像豺狼虎豹一樣駭人聽聞,那這個人很可能就是大奸大惡之徒;

如果一個人說話總是言之有物、進退有據,那這個人很可能就是誠實、可靠之人;

如果一個人說話總是避實就虛、閃爍其辭,那這個人很可能就是虛偽狡詐之人;

如果一個人說話總是言簡意賅、鞭辟入裡,那這個人很可能就是聰慧深思之人;

如果一個人說話總是口若懸河、誇誇其談,那這個人很可能就是浮誇、虛誕之輩;

如果一個人說話的內容多是讀書論道、生活人生,那這個人很可能是博學儒雅之人;

如果一個人說話的內容多是低俗怪談、吃喝玩樂,那這個人很可能就是粗俗陋鄙之人

…………

總之,聲音也是了解一個人的窗口,從聲音的高低輾轉,從不同的表達方式,從不同的說話內容,從不同的表達水平上,都可以對說話者有一個更深刻的認知。


如何識人?

二、識人要觀察一個人的行為

觀察一個人的外在體貌特徵還不夠,我們要全面了解一個人,還要看他的行為,看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

孔子認為認知一個人需要觀察其三種行為:「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視其所以就是看他做的事情;觀其所由就是看他通過什麼樣的途徑去做事,如何做事情;察其所安就是要觀察他平時安於什麼、不安於什麼,換言之,就是看他真正的內在追求是什麼,真正看重的、堅守的是什麼。

《呂氏春秋.論人》中則提出了八觀六驗的識人之方:

當一個人處境順利時,觀察他禮遇的是哪些人;當一個人處於顯貴地位時,觀察他推薦的是哪些人;當一個人富有時,觀察他養的是哪些門客;當一個人聽取別人的意見後,觀察他採納的是哪些內容;當一個人無事可做時,觀察他有哪些愛好;當一個人處於放鬆的狀態時,觀察他講哪些東西;當一個人貧窮時,觀察他不接受什麼;當一個人地位卑賤時,觀察他什麼事不會去做。使一個人高興,藉此考驗他安分守己的能力,看他是否得意忘形;討好一個人,看他有沒有什麼癖性;使一個人發怒,考驗他自我控制的能力;使一個人恐懼,看他能否堅定立場、凜然有為;使一個人哀傷,考驗他的為人;使一個人痛苦,考驗他是否有志氣。

諸葛亮在《知人》一文中,分享他的識人經驗:「一曰,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那麼,我們到底可以從哪些行為上去判斷一個人呢?

1、看他在利益面前的表現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可以說世間的大多數人都是為利而來,所以一個人在利益面前的的表現基本就是他最真實的表現。

如果一個人唯利是圖,在利益面前只有貪婪,絲毫不顧及別人,甚至是以犧牲別人利益為前提去獲取自己的最大化利益,這樣的人基本就是自私自利之徒,平常可能道貌岸然,一副謙謙君子模樣,一旦事關個人利益,哪怕只有小小的一點,也會立馬原形畢露,這是十足的小人。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一個人在工作生活中積極爭取屬於自己的利益,對於不屬於自己的利益,或者別人的利益敬而遠之,不佔有不屬於自己的利益,那這樣的人已經難能可貴了,他們能算的上君子。

如果在利益面前,能夠保持一顆謙讓之心,或者說淡泊名利,不把人生的追求放在利益之上,那這樣的人非常難得,也很值得深交,因為他們懂得讓利於人,他們也參透了生命的真諦,世間難覓。

2、看他對待弱者的態度

世間之人有一個通病就是嫌貧愛富,仰慕、敬重,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比自己有錢的人,比自己有名的人,對於那些人可以說是卑躬屈膝;對於不如自己的人,或者說對那些底層的人,他們則是高高在上、妄自尊大。所以一個人如何對待弱小,如何對待底層的人,如何對待不如自己的人是很能看出一個人的本質的。

越是修為境界層次高的人越懂得尊重別人,尊重弱者,用一顆平等之心真誠待人,用一顆慈悲之心去理解弱者;越是素質差勁境界低俗的人越是高傲自大、盛氣凌人,對比自己強的人就奴顏卑膝、拍馬逢迎,對不如自己的人就趾高氣揚、欺凌侮辱。

不能尊重弱者,也就不能真正的尊重別人,他對那些上面人的尊重也不是真正的尊重,他尊重的只是別人的位置、財富、名氣,這樣的人不可深交。

3、看他做一件事情的表現

觀察一個人的行為莫過於觀察一個人完整的做一件事情,從一件事情裡就可以準確的判斷一個人。從前期的準備籌劃可以判斷一個人宏觀的決斷、思維格局,從中期執行的曲折、變化可以判斷一個人的權變與臨場反應,從最終的完成效果可以判斷一個人的能力與標準高低……所以,要判斷一個人,可以讓他獨立去做一件事情,這件事情越複雜,難度越大,就越能展現出這個人真實特點。反過來說,沒有認真細緻完整的看一個人做事情,就對一個人做出判斷,甚至委以重任,這是有很大風險的。

4、看他言行是否一致

世間有太多兩面三刀、口是心非之人,碰到這種人如果你輕信了其花言巧語,必然失人之察。所以,我們要留意一個人的言行是否一致,如果他說的就是他做的,言必有行,行必有果,那這樣的人一般都是可信可交之人,堪當大任;如果一個人嘴上說一套,行為上是另外一套,那這樣的人多為虛浮、奸邪之輩,不管是交朋友,還是做事情,都要避開這樣的人。

5、看他私下裡的表現

正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一個人在公眾場合,在大庭廣眾面前是一個樣子,在私下的日常生活中,包括在沒有他人的獨處環境裡,會是另一幅樣子。哪一種會更加真實呢?肯定是私下的表現更加真實,因為在公眾場合,大家都會有意無意的約束自己的言行,隱藏自己的真實意圖,但在私下的生活中,沒有別人在場,自然真性流露、無需遮掩。

所以我們如果想更加真實深入的了解一個人,不妨去看一看他在私下生活中的表現。尤其是一些不為人注意的細節,往往更能體現出這個人的真實特點。


如何識人?

三、識人之根本還是在於洞悉其內在的穩定的性格氣質特點

觀察體貌特徵,考察一個人的行為,都是了解、認知一個人的重要途徑,但真要做到知人、識人,最終還是要落腳在探尋一個人內在的穩定的性格氣質特點上。

1、智慧為本

識人之根本首推智慧,這個智慧並非世間世俗之智,而是人生之大智慧,是對生命真相的發現,是對生命真諦的認知。判斷一個人的內在,先看其有沒有通曉自然大道,有沒有洞悉生命真相。這決定了一個人如何看待生命,如何度過一生,如何為人處世,如何待人接物……

越是深諳天地自然之道,越是識得生命本真,越是深得世間功成之理;倘若沉迷世間事務、迷途於名利的追逐之中,則必墜苦海,煩勞不息。

2、以德為先

《魏氏春秋》中說:「士有百行,以德為先」。一個人內在的道德修養對其外在的行為舉止,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如果一個人道德沒有問題,這個人的行為就不會出現問題,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道德有問題,那這個人的行為一定會出現問題。所以真正聰明的人在識人時會特別重視考察人的道德,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說:「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觀察一個人的道德品行,可以從其由內而外的修為涵養入手,可以從其日常的為人處世入手,還可以從其面對利益時、與人爭執時、深陷困境時的反應表現入手。

3、志向為標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一個人的志向是屬於比較穩定的,通過了解一個人的志向,就能判斷出他的行為和為人。《人物誌》中說:「有修養的人,總是努力做到精神要深沉悠遠,氣質要美好凝重,志向要遠大,心態要謙虛謹慎。小心翼翼而志向遠大的人,是可以與聖賢比肩的人;不小心謹慎志向很大的,屬於豪傑一類;不小心謹慎志向卻很小的人,是不知天高地厚、放蕩人性的狂妄之徒;小心謹慎但志向很小的,是庸庸碌碌、怯懦無為之輩。

如果一個人沒有志向,或者志向就在於賺錢、買房,吃喝玩樂,那這個人的基本就是渾渾噩噩,無為一生了。

4、才能為末

人與人之間的能力差異並不大,但每個人擅長領域卻有不同。有的人內含王者之氣,有的人身負將相之才,有人擅長決斷,有人擅長執行,有人善於思考,有人善於溝通……所以我們要識人就要判斷他是哪個類型的人。同時,才和德是相輔相成的,司馬光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就是說德和才是不能分開的,德靠才來發揮,才靠德來統帥。我們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把才看的很重要,卻忽略了德,才固然重要,但沒有德,有才更危險,正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相關焦點

  • 眼睛面相如何識人
    一個人內心真實的想法,通常可以通過眼睛中流露出來的眼神而有所體現。讀心術中也有對眼睛的描述。那麼通過眼睛面相如何識人呢?一、眼睛細長通常眼睛細長的人,他們非常愛追求生活中的品位,無論是對中方文化的追求,還是西方文化的追求,都會有他們涉獵的背影。即使他們身處困境,或者生活貧窮,也儘量不會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甚至會在生活中製造一些小浪漫,來陶冶情操。
  • 李銀河:易學培訓《如何從號碼識人》火熱報名
    第一、識人 梅花易數注重象數的統一,比如梅花易數中1是乾卦,2是兌卦,3是離卦。分別是什麼意思。乾卦是剛直威嚴是面子是剛正不阿,領導能力和自制能力比較強,兌卦是好說愛講口才好,適合做宣傳教育培訓推廣等方面的工作,離卦是文案是寫作是營銷文案的製作是思路的創新,適合做辦公室文職和文案設計等方面的工作,也是美容美髮的佼佼者。
  • 識人術:經世之本,識人為先,學這四條識人術,慧眼識人
    曾國藩曾著《冰鑑》,專講識人、用人之術。他非常看重識人的本事,所以說:「經世之本,識人為先;成事之本,用人為先,乃古今成功者之唯一秘訣。」生活中確實是這樣,識人不明有時候會吃虧。如果看透了人心,就能運籌帷幄,世人皆可為己所用。
  • 鬼谷子識人術:熟記這二句識人口訣,看人,一看一個準
    但其實李家傳統企業的收益和底蘊才是無法估量的財富,也是李嘉誠家族真正的根基,所以李澤鉅才是真正能讓李嘉誠放心的人。有人問李嘉誠看中李澤鉅哪一點?李嘉誠說:「李澤鉅比我更懂得識人。」李嘉誠選擇繼承人的標準,並不是智慧和能力,而是會不會識人,這足見識人、用人的重要性。
  • 教你如何通過面相識人!(關於相貌的成語)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能帶著有色眼鏡去看人,而是用心去感知。有人貌美如花,卻蛇蠍心腸,如蘇妲己。有人奇貌不揚,卻心地善良,如《巴黎聖母院》中的敲鐘人卡西莫多。因而,我們不能被表面所迷惑!今天,我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於相貌的成語,看看你能從中明白什麼。
  • 如何快速看穿一個人?曾國藩的4句識人術口訣,幫你一看一個準
    作者:琢磨君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物誌·序》也言:「聖賢之所美,莫美乎聰明;聰明之所貴,莫貴乎知人」,即聖人、賢者最大的優點就是在於明察事理,而明察事理的最可貴地方,就是在於知人。所以說,能夠識人、知人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美德,正如晚清名臣曾國藩所說:「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
  • 如何識人:看人先看眼,從眼睛看透性格!
    如何識人,特別是在不熟悉的情況下怎樣去判斷一個人?眼睛是不錯的選擇,因此也有「看人先看眼」的說法。有位名人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人們可以從這個窗口看到其內心深處的所思所想。愛默生說:「人的眼睛和舌頭所說的話一樣多,不需要字典,卻能從眼睛的語言中了解整個世界。」
  • 如何成為識人辨認高手——五行方位的講解介紹
    五行識人法,溝通交流是認識人、了解人的最直接方式,通過交流人們能夠表達思想、情感。
  • 老祖宗的識人術:謹記識人口訣,學會「以心鑑人」,個個看得準!
    原創國學 老祖宗的識人術:謹記識人口訣,學會「以心鑑人」,個個看得準!人生充滿的複雜性,也許幼年時期的憨厚小孩,經過社會的千錘百鍊,就會變成一個市儈的商人,畢竟,不忘初心的人還是在少數的。也許,我們古人早就看透這個道理,說出了「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 如何快速看穿一個人?牢記曾國藩這4句識人術口訣,一看一個準!
    所以,能夠知人、識人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美德,正如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所說:「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曾國藩曾在官場沉浮近四十年,看慣了太多的虛情假意和表裡不一,對於識人、用人有著自己的心得體會,在民間也流傳著「曾國藩三千步識人」、飯桌識人術這些識人趣事。
  • 老祖宗的識人術:謹記這三句口訣,以心鑑人,一看,一個準
    這句話其實是提醒我們如何識人鑑人,但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聽話聽音,並不是說聽聽別人說話的聲音好不好聽。而是告訴我們,別人表面上說了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聽懂別人話語中隱藏的言外之音。識人鑑心就是告訴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懂得識人很重要。而大多數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以貌取人,被別人展現出的表象和偽裝所迷惑。識人的時候,只有看透別人的內心,才能把人看準確。
  • 眼睛識人術,六種常見眼形識人法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經過眼睛能窺探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大家在生活中可能經常有聽說過賊眉鼠眼,獐頭鼠目這樣的成語,想必只要聽到這兩個詞,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人估計不是什麼好人,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賊眉鼠眼,獐頭鼠目,都是屬於貶義詞,也是面相學中通過眉毛眼睛形狀,以及眼神去判斷一個人猶如老鼠一樣,狡猾,喜歡偷偷摸摸,缺少正大光明,也是小人之眼,所以相學常常被用於識人,當然通過眼睛去識人的方法有非常多,今日鎮江算命很準的大師給大家推薦的就是眼睛識人術,六種常見眼形識人法。
  • 跟著老祖宗學習「識人術」,熟記3句口訣,看人一看一個準
    道家始祖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即:能了解他人的人聰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是智慧。《論語·顏淵篇》云:「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智,子曰『知人』」;即:樊遲問什麼是仁。孔子說:「懂得如何愛人。」又問什麼是智。孔子說: 「善於識別人「。由此可見,老子和孔子都一致認為:一個人,能知人、會識人,才算是真正的「智」!
  • 面相:我們如何在職場識人辨人?
    主角是金乃敬是可以觀相來看透別人命運的人,他可以洞悉人的面相來推算他的未來,知道別人最終會走到哪一步。裡面人識人的部分,也值得大家了解,對各類人的詳細分析也很到位。田宅宮位於眉與眼間的部位,包含兩眼。田為養生之本,宅為安身之處,因此田宅宮也代表家庭宮,預示家庭環境。
  • 最簡單的識人術:陰陽之道?
    五官五嶽隱藏人的什麼奧秘?如何通過面相看流年運勢吉兇?痣、斑、疤相在不同部位有什麼影響?如何通過毛髮、聲音了解一個人?精氣神相術及如何養精、養氣、養神?觀相識人在企業中選拔不同類型人才中如何應用?如何看曾國藩傳世經典《冰鑑》?諸葛亮、呂不韋等古人有什麼識人妙招?
  • 如何培養看人,識人的能力?
    如何培養看人、識人的能力?   傑明.富蘭克林說:「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際關係」。一個人在社會上行走,要想達到無往不勝,首先得懂得處理好人際關係,那麼怎樣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呢?   1,要塑造「好人緣」的公眾形象   「人緣」,其實就是人際關係。
  • 曾國藩有識人之能,那麼他是如何給慈禧看相的呢,他只說了4個字
    那就是善於識人。曾國藩說:擇友乃人生第一要義。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曾國藩有識人之能,那麼他是如何給慈禧看相的呢,他只說了4個字。大家都知道,晚晴統治下的中華是一個亂世,外有帝國主義者列強的欺壓盤剝,內有太平天國運動農民起義。晚晴為了更好地保障自已的統治,對外開放和洋人籤署各種各樣不平等條約,對內圍剿武裝起義。
  • 不識人一生苦,牢記鬼谷子識人2大口訣,看人十有九準
    他的的識人術深受世人推崇,就連諸葛亮也深受其影響,借鑑鬼谷子識人經驗寫成了《識人七法》,被後世廣為傳頌。鬼谷子說過:「有心無相,相隨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 他有兩條識人口訣,看人十有九準。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老祖宗留下的3句識人術口訣,句句經典,讓人受益終生
    《人物誌》中說:聖賢之所美,莫美乎聰明;聰明之所貴,莫貴乎知人。即:聖人賢者美好的地方就在於明察事理,明察事理可貴的地方就在於知曉他人所長所短所憂所慮,然後知人善任。現代社會,懂得識人、用人,可以更加聰明與智慧,也是很有必要的。正如俗語所說:「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一個人可以不讀書,但不可不知曉人情世故,不可不懂社會與人心。
  • 如何準確看人?參照老祖宗的這3句識人口訣,八九不離十
    那些懂得透過現象看本質的人,往往都是聰明人!知人者智,能花一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命運註定是截然不同的!老祖宗的以下「觀人三法」,經典實用,幫你看人不走眼!如何準確看人?參照老祖宗的這3句#識人術#口訣,八九不離十,或許能夠幫到你!1、觀人於忽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他人下意識的言行舉止來看人,更加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