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和張文順兩人合夥組建了德雲社,如今紅遍大江南北,德雲社的弟子們,紛紛獲取了功名, 正當德雲社辦得紅紅火火之際,張文順,在2009年去世了,過去德雲社,艱難困苦,如今好不容易熬了過來,有了點名氣,這個時候郭德綱,就在張文順的靈堂前聲淚俱下發誓道,
辦一堂最好的白事,我看他們誰死得過張文順
如果說,相聲只是一項民間藝術傳承的話,算不上一個非常正經的職業,但是郭德綱在這個民間藝術傳承中,是當之無愧的泰鬥級人物。
我們今天,不說郭德綱的功成名就,小編今天聊聊,郭德綱和張文順之間肝膽相照之情誼。
郭德綱和張文順兩人互相認識的時候,是郭德綱最窮的時候,當時的郭德綱花的每一分錢都要省,有的時候兜裡就只有兩三塊錢,晚上如果下班太晚,趕不上公車的話,就要走幾十公裡的路回去,往往在走回去的時候已經到了半夜了。
當時兩人志同道合,雖然說都很窮,但是還是為了夢想創建了德雲社,郭德綱當年在北漂中,很想有一個名師可以指導指導他,也希望有一個名師可以提拔提拔他,讓他在北漂的生活中沒有那麼辛苦,但是當時的郭德綱沒有被任何名師看上,這也就罷了,同行們因為郭德綱的窮酸,紛紛不與他來往,和他搭戲,郭德綱只能在小劇場演出,但是就算是小劇場演出,競爭也還是很激烈的。
尤其在相聲大賽中,群龍雲集,在2003年的時候當時于謙已經入了德雲社,郭德綱和于謙兩人第一次搭檔參加,一場名為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的節目,郭德綱和于謙兩人對此次的節目非常的重視,還針對這一場節目,創作了一場相聲,取名叫《你好,北京》。
郭德綱和于謙認認真真的練習,反反覆覆的修改,爭取在這一場節目當中嶄露頭角。但是可惜的是,在節目上場之前,要進行抽籤,決定上場的順序,他們居然抽到了第一個上場,其實大家都明白,無論是在比賽節目還是面試,還是其他演講帶有競技的比賽,但凡是抽中第一,往往最後都不會拿到場次的第一名。
因為很多人在評第一個節目的時候,打分都不會打得特別高,就算是第一個節目非常好,但是還想看看後面的節目,本著這種人性的心理,最後的結果,他們只拿到了第三名。
對於此,郭德綱和于謙,把這次的比賽沒有能夠拿到第一歸功於這就是命。
可是德雲社的人後來才知道,當時拿到冠軍的是賈玲和王彤組合,作為根正苗紅又有名師做寶的這兩人,再加上和評委中的兩個老師都非常的熟悉,那麼這一組合能拿到冠軍,顯得理所當,相對於沒有名師傳承的郭德綱和于謙得到第三名,已經是對他們能力的肯定了。
但是從那時候開始,郭德綱就沒有再參加任何的相聲比賽,只作為評委的時候,點評過相聲,足以證明當時郭德綱和于謙對於這個比賽非常的重視,所以這是他心中的一個心結。
郭德綱在自己的著書中這樣說
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回頭看我感謝那段歲月。想當初是真沒轍啊,孤身一人流落京城,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身無分文,舉目無親,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我窮過,苦過,受過罪,挨過餓。窮人站在十字街頭耍十把鋼鉤,鉤不著親人骨肉;有錢人在深山老林耍刀槍棍棒,打不散無義賓朋。英雄至此,未必英雄。大英雄手中槍翻江倒海,抵擋不住饑寒窮三個字。有錢男子漢,無錢漢子難,又何況一幫說相聲的呢?一步一步地苦熬苦掖,終於我們也看見了花團錦簇,我們也知道了燈彩佳話。那一夜,我也曾夢見百萬雄兵。
而張文順一直陪伴在郭德綱還未出名之時,為郭德綱傾其所有,俠義相助。
郭德綱雖然說在未出名之時受了很多苦和受了很多難,但是因為認識張文順等志同道合的人,幫助郭德綱度過最艱難的日子,所以郭德綱和張文順成了一生的摯友,志同道合的夥伴。郭德綱沒有跟隨名師,也沒有真正的落腳之地,僅僅只有德雲社的名頭,但是當時的德雲社沒有招收徒弟,相當於是空有名頭沒有內涵。為此,張文順還想辦法動用自身的關係,想要讓郭德綱進入曲藝團謀得一個飯碗,但是最後因為關係不夠硬也不了了之。
對於德雲社的發展規劃,張文順的功勞非常的大,是他鼓勵郭德綱廣收相聲徒弟,並且親自提筆「雲鶴九霄,龍騰四海」的詩字。
早期在北京,不像現在的社會大都只想掙錢以和為貴,當時不少同行來德雲社找郭德綱的麻煩,但是都被張文順本人生生地打了回去,可以說沒有張文順,以郭德綱柔軟的性子,很難在那個世道混下去,可以說德雲社有今天,離不開張文順的守護。
後來張文順生病了,在醫院幾進幾出,到最後都不能夠正常交談,郭德綱除了參加相聲節目,訓練德雲社子弟,在忙碌的時間中,經常去看望張文順,兩位老人就這麼默默相視。
即將臨終之時,郭德綱再次去看張文順,這時的張先生已經說不了話了,只是指望著郭德綱,想說什麼,但是嘴角只是動彈發不出聲音,
郭德綱說道,「放心,都有我呢」,兩位老人,緊握雙手。沒多久,張文順去世了,德雲社停演七天,高調為張文順先生祭祀。
靈堂中,郭德綱咬著牙滿眼淚痕道,「辦一堂最好的白事,我看他們,誰死得過張文順?」
懂得感恩的郭德綱,將張文順的恩情記在了心中,也同樣去提攜嶽雲鵬,孫越等角兒。郭德綱一路走來,和恩師、恩人、徒弟之間發生了很多故事,如果想知道, 不妨買本《過得剛好》回去看,這書講述了他和德雲社的朋友、徒弟等故事,有著郭德綱強烈的語言風格,不亞於聽一場相聲大會。
特別是德雲社的發生的過往種種,悲歡委屈,他都寫進了《過得剛好》這本書,這是郭德綱目前唯一一本親筆自傳。
怎麼講呢,一開封就連看80頁,停不下來,很上頭。驚雷無聲,大雨潤物。這怎麼可能是一個初中還沒比畢業的人寫的書?平實的言語裡透著滿腹才學,字裡行間寫盡了人生的苦楚,披荊斬棘的心酸,俱是生活給予的歷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