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張大貓
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開放,我一直以為我國「重男輕女」的情況有了好轉,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很多年輕的父母依然存在這種思想,甚至為了生男孩無所不用其極,還會使用一些殘忍的手段。
為了生男孩,丈夫不惜給妻子「下藥」
昨天群裡聊天,聊到了重男輕女的話題,這一聊不要緊,我算是發現了新大陸。有些人不再滿足於驗血分辨性別,居然會採取一些手段來「幹預」胎兒的性別,比如使用「轉胎丸」。
兜寶媽有個同學,有很嚴重的重男輕女情結。她跟兜寶媽前後腳懷的孕,孕期聊天的時候兜寶媽就發現了不對勁,同學話裡話外似乎都在透露她懷的是個兒子。
最初兜寶媽以為她違法鑑別了胎兒性別,但同學的一句話卻讓她更加疑惑,「根本不用什麼檢測,我怎樣都能保證自己生的娃是男孩。」
同學分娩之後,生下的果然是男孩,雖然兜寶媽並不重男輕女,但還是恭喜了對方,畢竟同學如願以償了。
可不久之後,兜寶媽從同學群裡得到一個讓人驚訝的消息,那個重男輕女同學的兒子,身體發育出現了異常,既有男性的特徵,也有女性的特徵。
經過各大醫院的檢查最終確定,這個「兒子」雖然看著像男孩,但本身的染色體確是女性,換句話說,這個是妥妥的女孩。現在這個狀態是出現了外生殖器發育畸形。成了「陰陽人」。
最後,兩口子終於承認了,原來同學當初之所以那麼篤定的說自己生的是男孩,其實是因為服用了「轉胎丸」。
真有能「女翻男」的「轉胎丸」?
所謂能讓「女翻男」的「轉胎丸」,實際上跟毒藥無異,這種私下售賣的小藥丸根本不是什麼藥物,就是超大劑量的雄激素。
孕期孕婦服用這種東西,會讓胎兒在生殖器發育的關鍵期引發畸變,導致女性胎兒的外生殖器出現不同程度的男性特徵。
但事實上,胎兒的性別是由染色體決定,這種激素根本沒法影響染色體發生改變,因此女孩還是女孩,只是看起來像男孩,到最後只能是引發兩性畸形。
另外,這種激素對孕媽的身體也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還有致命的風險。換句話說,所謂的「轉胎丸」根本就是騙局,或者說是一種毒藥。因此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別因一時衝動毀了自己也毀了孩子。
本來覺得科技和思想在不斷地進步,但沒想到的是,現在更多的年輕父母卻依然對孩子的性別如此執著。
我國目前「重男輕女」的思想日益嚴重
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20)》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00後男女比例失衡狀態最為嚴重。達到了118:100。10後男女比例有所下降,但也達到了115.24:100,比起全國的男女比例104:100還高出10多個點。
仔細想想,這還真不是誇張,現在很多幼兒園裡男女比例失調的情況已經非常明顯了,甚至有的班級比例能達到3:1或者4:1。
之所以形成這種情況,除了客觀的社會因素外,主要問題還在於父母。我們在文章或者論壇下面的留言裡經常會看到「接男寶」、「女翻男」等字眼,這還是一些比較膽小的孕媽,至於膽大的,乾脆選擇非法鑑定,不是男孩就流了,直到生出男孩為止。
從這些瘋狂的舉動背後不難看出,重男輕女的父母對男孩到底有多麼執著。
「重男輕女」的原因到底是啥?
作為傳遞了幾千年的封建思想,重男輕女傳遞至今,原因也是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
1)養兒防老
這是大部分重男輕女家庭的主要認知,在他們眼裡,養兒才能防老,女孩終究只是「賠錢貨」,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只有兒子才能養老送終。
但諸多事實證明,有這種想法的父母往往都會悲劇,不孝子太多最後還是靠女兒來養老。
2)根深蒂固的思想
還有些人「重男輕女」是因為這種觀念是一代代傳遞下來的。老輩人存在所謂「延續」香火的思想,孩子從小被耳濡目染,長大結婚之後自然也存在這種想法,一代傳一代,自然就繼續「重男輕女」了。
3)女性思想也深受毒害
這一點才是最悲劇的,很多女性深受「重男輕女」思想的毒害,最後自己也成了「重男輕女」思想的犧牲品,「母憑子貴」成了她們的嚮往,生了兒子能讓自己的「地位」提高,因此母親一旦重男輕女,比父親來的還要殘酷。
4)來自輿論的壓力
還有些人之所以「重男輕女」其實是輿論壓力造成的。「沒有男孩我就抬不起頭!」「沒有兒子別人都會瞧不起我!」存在這種想法的人著實不在少數,類似的輿論也確實存在。最終導致了年輕父母的「重男輕女」思想。
後來聽兜寶媽說,她那個同學退出了同學群,刪除了所有人的聯繫方式。在朋友圈裡再也看不到她曬「兒子」了,也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