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鶴壁,周女士花23萬天價在某教育培訓機構給孩子報了為期10個月左右的封閉式輔導班,她本希望孩子能因此順利考上高中。結果孩子的成績出來,她一看差點暈倒:孩子總分考了220分,物理考了2分。
「孩子考完試出來,我差點暈過去,花了20多萬,中招考了220分,都沒有學校可以上了。報這個培訓班的時候,校長承諾說高中不用擔心,不是市高中最低就是外國語。」周女士情緒非常激動地說。
她找到該教育培訓機構,討要說法。校長對記者說:「我學校可以不做的,其實對於這個學生,我們不但沒有掙錢,反而賠錢了。我們的模式是按照一對二上課,但是任課老師是按照小時計算。」
班主任老師表示,自己和家長就見過一次面:「我什麼都不知道,這個事情還是找他的任課老師吧!」
一位自稱教物理的老師找到了周女士,「我是物理老師,聽說他考了2分,培訓之前還能考十幾分,後來就考了30多分。」
孩子考出這個成績,輔導機構肯定有很大責任。
輔導機構的亂象,不是我今天要談的話題。我想說的是,遍地的輔導機構是誰催生出來的?
一、培訓機構遍地開花,到底是誰的需求?
1、參加校外培訓,大多都是家長的意願
如今大小城市培訓機構遍地開花,我所在的地方是個十八線小縣城,但是依然能看到很多培訓機構。而且大多數培訓機構都賺得盆滿缽滿。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需求。
那麼問題來了,孩子參加校外培訓,到底是家長的需求,還是孩子的需求?
我曾經問過身邊十來個高一時參加校外輔導班的學生,「為什麼暑假去補課?」有八個同學都說「我媽/爸叫我去的。」只有兩個同學回答自己某科很差,想在暑假時加把勁,把那門功課補上去。
我相信這些孩子說的話,從我身邊接觸的幾個家長朋友的態度可以推斷出。
我孩子讀一年級的時候,他班上有個同學前面的考試成績一直不錯。下學期期中考試時,不知怎麼回事,數學考了86分。這個同學的媽媽很緊張,立刻把他送到了老師那裡補習。
孩子才讀一年級就開始補習,我真的無法理解。
仔細了解家長對輔導班的心態,你會發現家長們很矛盾。一方面他們很痛恨培訓機構的天價收費,一方面他們樂此不疲地把孩子送去培訓機構。
家長為什麼會有這種矛盾的心理呢?主要是跟風心理和花錢買心安心理。
很多家長送孩子上輔導班,只是因為別人家的孩子都在上,自己的孩子不上,那不是落後於人嗎?所以,不管孩子本人願不願意、不管孩子的實際成績有沒有必要補課、不管校外輔導有沒有效果,都讓孩子去補。
還有的家長是出於花錢買心安的心理,孩子學習成績差,怎麼辦呢?讓他去補習吧,補了總比沒補好。「我花錢你來教,出了問題你負責。」
真的是補了總比沒補好嗎?這還真不一定。如果孩子本身不願意補,你沒得商量非得他去補,那只能是浪費時間,浪費錢。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時間成本的。孩子完全可以用這個時間來做做他自己喜歡的其他事情。
不光沒有用,還可能起到反作用。
孩子本來就不願意補,你非要他去補,孩子是會有牴觸心理的。他對學習的那麼一點興趣都被你消磨掉了。等他回到學校正常上課,他沒有了之前的興趣和熱情。
2、少數是學生本人的意願
那麼多的孩子參加校外培訓補課,都是家長的意願和需求嗎?當然不是。也有孩子自己個人的意願。但其實也是分三種情況的。
a、真心想學習
有的孩子是真心想學習,他覺得自己的某一科目在學校跟不上,他想到校外去補一補。這種情況家長是應該絕對支持的。只有這種情況的補習,才能真正見成效、出成績。
b、因為同學補,自己也想補
有的同學跟父母說想去校外補課,並不是真的想補,只是因為他看到自己的同學都去補了,他不去補覺得自己沒面子,所以他也要去補。
我有個遠方親戚的孩子就是這樣的。初三的暑假,跟他玩得很好的幾個哥們,都為了初高中銜接去補課了。他覺得不好意思,也沒伴玩了覺得無聊,所以他跟著幾個好朋友一起上培訓班補課。
結果還不錯,他說自己「學到了一點東西」。
c、以補習為藉口,混日子
最怕的是這一種,他壓根兒不想學習,只是為了逃避家裡的農活,以補習為藉口,到輔導班混日子。
二、給想報輔導班的家長一些建議
假期家長想要給孩子報輔導班,一定不要盲目跟風、也不要心存「花錢買心安」的心理隨意給孩子報班。如果你想給孩子報輔導班,給三個建議供參考。
1、報班之前,一定先跟孩子商量
報班之前,一定要跟孩子商量。如果孩子不願意,建議你別報,千萬別強行讓他去補習,這樣是沒有效果的。不要浪費那個錢,也別浪費孩子時間。
如果跟孩子商量之後,孩子表示願意補習,說明孩子自己有提高的意願,這樣的補習才有意義,這時才有必要給孩子報班。
2、弄清楚孩子的短板科目,有針對性地報班
有的家長,不但給孩子報班,還一股腦地所有科目都報上,不管有沒有必要。孩子疲於奔命各個輔導班,比學校上課時還忙。錢花了很多,效果不一定明顯,孩子疲憊不已。
如果要給孩子報輔導班,應該弄清楚孩子的短板科目,有針對性地補習。比如語數英三門科目,英語是孩子的優勢學科,數學是薄弱學科,語文處於中間狀態,那就只給孩子報數學輔導班,不要一股腦地三門全報上。
3、認真弄清楚輔導機構
比如該輔導機構開辦多久了,一般開辦越久說明實力越強。
授課教師是否具有教師資格證。正規學校的教師是不能去培訓機構兼職的,這是違法的。當然,有少數教師因為各種原因會去兼職,但這樣的教師畢竟少數。那培訓機構教師是從哪來的?是否具有教師資格?家長都有必要了解清楚。
向以往參加過培訓的學生了解情況。培訓機構自己再怎麼吹得天花亂墜,都不如參加過培訓的學生一句評價。學生說好,那才是真的好。這是一個培訓機構的口碑。如果學生的體驗不好,家長要慎重。
結語
其實,真正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用補習,每年的高考狀元,沒有哪個是通過補習考上的。而成績差被父母壓著去補習的,也往往沒有幾個能考好。
如果孩子在校的成績不好,不要指望孩子能夠通過培訓機構一飛沖天。他在學校都學不好,培訓機構往往也教不好他。
與其讓孩子參加輔導班,家長不如放下手上的事情,用給孩子參加補習的錢,陪著孩子一起去旅遊。旅遊增加孩子的見識,開闊孩子的眼界,愉悅孩子的身心。在旅遊的過程中,也能培養增進親子感情。有的時候,孩子學習不好,只是因為親子關係出了問題。親子關係好了,孩子的成績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