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很多方面都達到了極致。比如詩詞、古文化、散文作品等。到了現代,在「起名」文化極度興盛的背景下,又將文字應用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現實生活中,寶寶出生以後,家人都想給「寶寶」起一個獨一無二的名字,很多人費勁腦汁,甚至外請高人。一方面不想和別的小朋友重名,另一方面也要看起來有個性。
近日,香港一學生曬出自己的名字——禤靐龘(xuān bìng dá),抱怨父母給自己取了這麼複雜的名字,導致沒有人會認,大家要麼叫他「雷雷雷龍龍龍」,要麼就直接叫他「餵」,就連自己,也經常寫錯名字。
最令他痛苦的是,每次考試光是寫名字就要花很多時間。這3個字加起來共103畫。「龘」這個字還是一般字典中筆畫最多的字,足足有48畫!
晚晴名臣李鴻章曾經說過:這天下最難寫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他要表達的意思是,名字,不僅僅是一個人的稱號,更是一個人的名聲。但是這句話放在禤靐龘小朋友的身上卻是再恰當不過了:不僅要闖出名當,寫起來確實也是最難寫的。
禤靐龘的困擾在微博上一經傳開,便引發了一波吃瓜群眾大肆評論:「父母主要是為了怕老師提問你」「又是一個別人做大題了,他還在寫名字的小盆友」「你這個名字還沒寫完,丁一一小朋友已經交卷了」「算了,我的手機也打不出這三個字」!
據悉,禤靐龘這個名字的背後,還是有很好寓意的。由3個雷組成的「靐」,表示雷聲,有先聲奪人之勢;3個龍組成的「龘」,代表龍飛起的樣子。全名粵語近音「圈憑踏」,有著飛黃騰達的寓意。作者想,父母當時給他起名字,應該也是基於這樣的文化背景吧。
除了禤靐龘小朋友之外,還有很多複雜的名字,也是值得盤點的。比如張灥灪(zhāng quán yù),我想很多人看到這幾個字都會發蒙;花葳蕤(wēi ruí),這個還好,畢竟「葳蕤」是個詞語;還有人說,他的一個同事叫「王皺齾 (wáng zhòu yà)」,筆畫多不說,還懷疑後邊兩個是是不是貶義詞?
名字只是一個代號,無論如何,每一個名字的背後都寄託著父母殷切的期望。我們應正面看待每一個名字,讀懂中國文字背後強大的魅力所在!
最後,讀者們,你們有怎樣的看法呢?或聽說過什麼有意思的名字,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