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作為我們華夏民族的圖騰,由來已久,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中,有著深遠的影響了。在古代更是高貴的象徵,每一位古代帝王,都是以真龍天子命名,關於龍的的傳說,也從未斷過,至於龍是不是存在過,也是一直爭論不休。不過作為中華兒女,我還是相信龍是真實存在的。
不過,今天我們不說龍,我們來說龍的子孫,傳說龍有九子子子不同,而以龍的子孫自居的我們,是不是可以在它們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吶?
九子老大,囚牛。
傳說,囚牛是龍的第一兒子,也就是老大,是龍於一頭青牛所生,傳說是牛頭龍身,渾身長滿黃色的鱗片,及其喜歡音律,所以常常蹲在琴頭聽別人彈奏音樂。因此,很多古琴在琴頭,都有一隻黃色小龍雕刻,蹲在那裡靜靜的聽別人彈奏音律。
九子老二,狻猊。
狻猊傳說是來龍和黃金獅子的後裔,長著獅身龍鱗,喜歡蹲坐,也十分喜好煙燻,所以常常蹲在香爐山,沐浴薰香,人們也按其樣子,將它的形象刻在香爐之上。
九子老三,蒲牢。
傳說是龍和蛤蟆的後代,平生好吼好鳴,長相如同鱷魚,聲音也十分巨大,好似洪鐘大呂,所以常常被人用作大鐘的紐帶,據說,蒲牢十分懼怕鯨魚,只要鯨魚發動攻擊,蒲牢便十分老實,再也不敢吼叫了。所以很多時候,蒲牢為鍾,撞擊大眾的木樁,就被做成了鯨魚的形狀。
九子老四,螭吻。
螭吻作為龍的第四個兒子,是龍與魚的後代,天生大嘴,平生好吞,螭吻中「吻」的意思,就是嘴,因為見什麼都吞,又非常喜歡站於高處東張西望,所以被人用作宮殿的脊梁,立在屋脊之上,張口作吞天狀,這個習慣一直沿用至今,有點盼望平步青雲,雞犬升天的意思。
九子老五,睚眥。
作為了龍和狼的後代,睚眥繼承了狼的兇狠,長相也是似狼多一些,性格易怒,喜歡血腥之氣,好勇鬥狠,古人的冷兵器之上,多刻有睚眥的形象,古語有云睚眥必報,就是形容睚眥十分記仇,只要得罪他,就一定會受到報復,並且報復多帶有血腥。
九子老六,嘲諷。
嘲諷是龍和鳳凰的後代,是九子中為一個飛禽類的神獸,單它的長相卻不似飛禽,而是和獸一般,不過嘲諷是瑞獸,象徵著吉祥,美觀、和威嚴,具有威懾妖魔鬼怪的作用,常被人用於裝飾在宮殿房屋角落,用來驅災闢邪,鎮守安寧只用。
九子老七,狴犴。
狴犴是龍與老虎的後代,又名憲章,形似老虎,平生急公好義,仗義執言,喜歡管人間不平之事,加上是兩位王者的後代,威力不凡,虎視眈眈,平時被刻在獄門之上,和公堂的屏風中,虎目掃視下方一方官員,威懾齊心,令其不敢徇私枉法,要秉公做事。
九子老八,霸下。
霸下,又名贔屓,長著龍頭龜身,是龍和烏龜的後代,傳說霸下力大無窮,但又非常喜歡名利,常常在人間進行破壞,大禹治水的時候,找到它,眾人以名利引誘,讓它幫著大禹一起治水,用它的神力造福百姓,後來水患解決,大禹怕他再次為禍人間,就用一塊萬斤石碑,將它的治水功德全部刻在其上,喜好名利的霸下,就每天拖著石碑,到處給人觀看,再也無法為禍人間,從此人們在功德高尚的人死去後,都會將他的一生功德刻在石碑上,讓霸下託著,來表達這人的貢獻之高。
九子老九,負屓。
負屓和老八一樣,都是龍和烏龜的後代,但負屓的樣子,要比霸下好看多了,和龍一樣,並且負屓也是馱著石碑,但它馱的石碑,和霸下不是一個類型。傳說中,負屓喜歡文章,沒沒有好文章出現,他都會現身出來,所以常常有好文章,好詩詞,都會加上屓的圖案在一旁點綴。
而負屓也多用於時刻,不同於霸下,它是被雕刻在是被之上,精緻美觀,和地下的霸下形成相互輝映,更為壯觀。
龍的九個兒子介紹完了,龍生九子子子不同,我們人有百相,也是各不一樣,但以龍的九子來應對我們人的百相,也是有跡可循,這就是我們中華文化的魅力,怎麼樣,你有找到自己對應的嗎?
不如寫下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