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第九大行星之謎:它真的存在嗎?

2021-01-08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太陽系第九行星的想像圖。這可能是一顆大約比地球大10倍的行星,但由於距離遙遠,目前還沒有被發現。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8日消息,過去幾年來,關於太陽系最外層區域存在一顆新行星(而且體積很大!)的可能性令科學家和公眾都十分好奇。但是經過多年的搜尋,天文學家在這個領域並沒有發現新的行星。「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目前仍沒有定論。

 幽暗的太陽系邊緣

近幾十年來,天文學家一直試圖對海王星軌道以外的太陽系邊緣進行研究,但發現的問題要比結論多得多。其實這也不難想見,因為對該區域的天文學研究充滿了挑戰:首先,天文學家要尋找的天體可能非常小;其次,這些天體距離我們也非常遙遠,使得它們很難被發現。

在1930年基本靠運氣發現冥王星之後,人類對太陽系最外層空間的了解一直沒有進展,直到1992年情況才有所改變。這一年,天文學家在柯伊伯帶中發現了第一個外海王星天體。這是太陽系形成過程中殘留的一顆冰凍小行星(15760 Albion),在近乎完全黑暗的環境中,懶洋洋地繞著太陽旋轉。

從那以後,天文學家又發現了數千個這樣的天體,並不斷地對它們進行分類和再分類。接下來,我們將關注一類被稱為「極端海王星外天體」(extreme trans-neptunian objects,簡稱eTNOs)的神秘天體。

2003年,天文學家發現了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奇特的極端海王星外天體——塞德娜(Sedna)。這是一顆小行星(編號為90377),體積很大,大約相當於冥王星的一半,而它最奇特之處是具有非常極端的公轉軌道。據計算,塞德娜的公轉周期約為11400年,相當於有記載的人類歷史的兩倍。賽德娜的公轉軌道是一個離心率很大的橢圓,近日點約為76個天文單位(AU,一個天文單位是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遠日點則超過900天文單位。

賽德娜太奇怪了。有天文學家認為,它是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外海王星天體中最重要的一顆,了解其特殊的公轉軌道將有助於研究太陽系的起源及早期演變。

第九行星

在天文學家看來,賽德娜的軌道實在太奇怪了,必須有某種合理的解釋。如此巨大的、近似行星的天體為何會具有跨度如此之大的軌道,而沒有被完全逐出太陽系?

也許在太陽系更外層的地方,還有別的什麼東西一直在牽制著塞德娜。近年來,一些天文學家開始注意到其他一些特別的極端海王星外天體。具體而言,這些天體有著相似的軌道——大致相同的橢圓率,而且這些橢圓軌道往往聚集在一起。

想像一下,當我們隨便拿起一朵花進行觀察時,通常情況下,花瓣會均勻地分布在花朵周圍;但是,如果你看到花瓣一簇簇聚在一起,那可能就意味著發生了某種特別的情況。這些奇怪的極端海王星外天體也是如此:沒有理由認為這些軌道是隨機的。一些天文學家聲稱,最好的解釋是一顆新的行星——即第九行星——正在塑造和引導著它們的軌道。

這是個不錯的論點。海王星的發現正是由於天文學家無法解釋天王星的軌道,因此這個推論有歷史可循。後來,天文學家發現了更多的極端海王星外天體同樣具有奇特的橢圓軌道,並聚集在一起。

然而,儘管聲稱存在第九行星的新聞時不時見諸報端,但天文學家仍沒有拍攝到它的圖片。當然,這也在情理之中:如果第九大行星存在,它的體積會很小(相對而言),而且非常遙遠,很難被發現。

與此同時,其他天文學家也加入了討論,認為這些極端海王星外天體其實並不特別。我們之所以覺得奇怪,可能是由於調查設計和執行的方式,使我們更有可能看到具有這些奇特軌道的天體,而不是那些有著正常軌道的類似天體。換句話說,這些極端海王星外天體並不是由太陽系外層的某個神秘實體控制的。它們的軌道也沒什麼好解釋的——它們如此與眾不同只是因為我們看到的還太少。

更重要的是,我們很難把第九行星的存在與目前所了解的太陽系形成過程聯繫起來。當然,天文學家還是可以將第九行星納入太陽系,比如說,可以認為這是一顆被「彈射」出去的行星內核,或者是被捕獲的流浪系外行星。但是,情況越複雜,解釋就越難以成立。

因此,在獲得這顆行星的確鑿圖片之前,天文學家還需要尋找其他證據,來解釋外太陽系這幾顆冰凍小行星的「任性」軌道,而尋找第九行星的工作也仍將繼續。(任天)

相關焦點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
    自從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後,人類就從沒停止過尋找替代者的腳步,但可惜的是,至今沒有找到繼冥王星之後的第九大行星。曾經我們認為冥王星就是太陽系的盡頭,我們以為那裡將是一片虛無,但事實是我們錯了,那裡無比熱鬧,遍布著直徑幾公裡到幾千公裡的冰封行星,那裡就是柯伊伯帶。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
    雖然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將冥王星「開除」出行星行列,太陽系九大行星就此變成了八大行星,但很多科學家依然相信存在另一個沒有被發現的「第九大行星」。一項新研究稱,神秘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應該位於太陽系外緣某個地方,但它可能根本不是行星。
  • 太陽系是否存在第九大行星?如果存在,它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家園,而太陽系是地球生存的家園。在人類走出地球之後,首先看到的就是廣闊的太陽系,過去科學家對太陽系行星的認知是九大行星,可是後來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科學家發現冥王星太小了,如果它也能稱之為行星的話,太陽系還會存在第十顆行星,第十一顆行星。於是,後來科學家通過研究將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踢出了行星之列,從此太陽系由原來的九大行星變為八大行星。
  • 太陽系邊緣真的存在第九大行星,而且它是一顆胡柚般大的黑洞嗎?
    最近有人驚呼,科學家們正在執行一個LSST搜索計劃,讓太陽第九大行星,隱藏在太陽系邊沿的黑洞現身。那麼如果這顆黑洞真的存在,地球有危險嗎?這個說法當然有些驚世駭俗。2020年5月,人們觀測到了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黑洞,坐落在望遠鏡座,隱藏在被命名為HR 6819的恆星系統,距離我們約1000多光年。
  • 「X行星」是真實存在的嗎?它才是太陽系真正的第九大行星
    筆者:三體-小遙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就是其中之一,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冥王星被確立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相關概念也得到了人們的認可。然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漸漸認識到其他行星與冥王星存在一定的差異,由此推出行星的劃分標準,於是冥王星被歸為矮行星。
  • 太陽系真的有第九大行星?(組圖)
    新行星運行軌道示意圖(右邊)。  曾經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的說法,隨著2006年冥王星被降格為「矮行星」後而只剩八大行星。不過,美國科學家、「冥王星殺手」麥可·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20日宣布,有「充分的證據」顯示,在太陽系邊緣可能「潛藏」著遙遠而巨大的第九大行星。  第九行星?
  • 第九大行星在哪裡?它是否存在?
    今夜,讓獵戶座來為你指明夜空中那顆理論上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的大概位置。目前為止,還沒有人看到過這顆太陽系行星,有時也被稱之為X行星。如果它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它應該很大很遙遠。但是——依舊是理論上來說——有它存在的依據(也有它不存在的依據),對於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來說,對它的搜尋已經持續了幾年。兩名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麥克·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聲稱已掌握堅實的理論依據,證明第九大行星沿著一個奇異的、極其狹長的軌道運行。然而,最近一些天文學家根據他們的數據做出了其他解釋,認為並不一定是第九大行星存在的證明。
  • 最新研究表明,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可能確實存在
    【ALENG 自媒體】3月13日午間自媒體專稿,儘管冥王星被開除出太陽系行星之列,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遙遠的海王星軌道以外,一定存在著一個巨大的行星,被稱為「第九行星」,也被稱為「X行星」。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賓夕法尼亞大學天文和物理學系教授加裡·伯恩斯坦(Gary Bernstein)說,這些新發現的天體,很可能是形成第九行星的「麵包屑」,這個黑暗的行星潛伏在太陽系遙遠的邊緣,正在等待科學家找到它。在這139個新天體發現之前,科學家已經在海王星軌道外發現了多個軌道異常的天體,其中最著名的就是2015 TG387。
  • 太陽系或發現第九大行星(組圖)
    新華社發●「發現者」美國天文學家布朗稱努力尋找新行星是為了求得11歲女兒原諒●因為他的研究曾導致原先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被趕出九大行星圈,而女兒喜歡冥王星新華社記者 郭爽本月20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布朗與康斯坦丁·巴特金在美國《天文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已通過數學和計算機建模發現了太陽系存在第九大行星的強有力證據。
  • 巴西天文學家:太陽系中第九大行星或再次出現
    人類尋找太陽系家族其他成員的腳步一直未停。  巴西天文學家羅德尼·戈梅斯日前在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指出,在海王星以外運行的小型冰塊軌道出現攝動,表明太陽系邊緣存在一顆未知的、體積相當於四個地球大小的行星。這是戈梅斯通過計算得出的,也是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暫時被稱為「X星」。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存在新證據:質量地球十倍 軌道奇異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5日消息,自從今年初發現神秘的「第九大行星」以來,科學家就一直在尋找能證實該行星存在的證據。加州理工大學的天文學家邁克·布朗(Mike Brown)是一月初發現該行星的科學家之一。他前不久發推特稱,他已經找到了進一步的證據,能證明該行星的存在。這顆巨大的行星藏身於太陽系的邊緣地帶,質量是地球的十倍,屬於與天王星和海王星類似的氣態行星。
  • 太陽系邊發現「極端物體」 或第九大行星
    ­  【環球網綜合報導】歸功於科技的發展,天文學家在太陽系邊緣發現許多「極端物體」(extreme objects),它們群集的情況讓科學家猜測,它們有可能是在一個像木星一樣的大型行星的軌道上迴轉,天文學家因此猜測這個行星可能就是「第九大行星」。圖為藝術家繪製的第九大行星可能的模樣。
  • 第九大行星
    這一天體已經被研究人員暫時命名為「第九大行星」。它與太陽的距離不小於305億千米,是冥王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的5倍以上。研究者說,儘管它的個頭很龐大,但是它可能相當昏暗,所以目前還沒有人觀測到它。「如果它真的存在,那才讓人感到悲傷。」布朗說,「因為直到今天,我們也沒能實實在在地看到它。」但是,相關的證據又是如此強有力,以至於其他專家對此給予了高度關注。夏威夷雙子座天文臺的乍德·特魯希略說:「我認為這已經相當有說服力了。」美國西南研究所的太陽系理論學家戴維·奈斯沃尼說:「這些夥計真是太棒了,他們幹得漂亮。」
  • 太陽系真正的第九大行星 或許要出現
    核心提示:對「第九大行星」存在的預言讓人回想起19世紀的一段歷史:當時天文學家研究了天王星的軌道攝動,認為它一定是由外圍另一個大行星的引力作用所導致,因此正確預言並發現了海王星的存在。
  • 「第九大行星」真的是葡萄柚大小的黑洞嗎?
    藝術家構想的吸積耀斑是由奧爾特雲彗星與太陽系外的假設黑洞相遇而產生的。一項即將到來的天空調查將有助於測試一個瘋狂的想法——一個葡萄柚大小的黑洞潛伏在太陽系外未被發現。在過去的幾年裡,研究人員已經注意到在多個海王星外天體(TNOs)的軌道上有一個奇怪的聚集,這些天體居住在遠外太陽系的黑暗深處。一些科學家假設TNOs的路徑是由一個比地球大5到10倍的物體的引力塑造的(儘管其他人認為TNOs可能只是相互拉扯)。
  • 科學家:太陽系或將重回九大行星時代。冥王星又要成為大行星嗎
    因此,冥王星的第九大行星的地位岌岌可危。2006年8月24日召開的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把冥王星劃為了矮行星。從此太陽系九大行星的說法成為了歷史。如果這些發現一旦被證實,那麼太陽系又將會重回九大行星的時代了。科學家認為這顆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可能存在於太陽系的邊緣附近。這是一顆怎樣的神秘行星呢?2016年1月20日,美國的科學家邁克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宣稱,他們研究了位於太陽系柯伊伯帶的8顆天體的軌道運行情況,發現它們的軌道運行異常。這些天體的軌道異常極有可能是受到了一顆隱藏在太陽系邊緣的未知行星的引力影響。
  • 太陽系內第九大行星?或直達奧爾特雲,體積比木星大!
    如果想要真正地走出太陽系,對行星有初步的了解,就首先要對太陽系有足夠的了解,現在都已經2020年了,科學家卻發現在太陽系內極有可能會存在第九大行星。尋找第九大行星在2006年之前,冥王星是太陽系中的第九大行星,但是在後續新的研究中卻發現,此前對冥王星的了解是非常錯誤的,尤其是在質量的估算上,質量要遠遠低於其它的小行星。
  • 第九大行星或來自於太陽系外,質量堪比10個地球,哈勃能找到它嗎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這是人所共知的,原先說太陽系有九大行星是包括冥王星,但是冥王星已經在2006年被國際天文協會清出行星的行列,所以太陽系剩下了8大行星。傳說中的第九大行星早在2016年1月就有消息傳出,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邁克·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在《天文物理》雜誌上宣布他們發現了太陽系柯伊伯帶中6顆天體的軌道運行異常現象,它們雖然以不同速率運轉,但其運行軌道卻擁有相同的傾角,且朝向太陽的角度相近。
  • 第九大行星真存在 人類在太陽系邊緣發現證據
    原文配圖:太陽系外的行星  【環球網綜合報導】歸功於科技的發展,天文學家在太陽系邊緣發現許多「極端物體」(extreme objects),它們群集的情況讓科學家猜測,它們有可能是在一個像木星一樣的大型行星的軌道上迴轉,天文學家因此猜測這個行星可能就是「第九大行星」。
  • 系外超級行星確認!離奇的運行軌道或暗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存在
    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發現冥王星,並將其視為第九大行星迄今為止,已發現的4300多顆確認的系外行星都有共同之處:即與其宿主恆星軌道距離較近,而距太陽系較遠。 現在,天文學家又發現了一顆巨大的系外行星,該行星圍繞著一顆雙星運行,繞行一周需要15000年。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天文學雜誌》上。 這顆系外行星被稱為HD106906b,質量是木星的1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