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其友 知其人

2021-01-08 瀟湘晨報

中華傳統文化歷來重視「交友之道」。《孔子家語》裡講,「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知其地視其草木。」朋友是一面鏡子,通過觀察一個人身邊的朋友,就大致可以判斷出這個人的品德和修養。《呂氏春秋》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時期楚國有個人善於看相,楚莊王就向他請教其中的奧秘。他回答說,其實自己並不是真的會看相,只不過是善於觀察這個人所結交的朋友,並依此判斷這個人的處世為人罷了。

無獨有偶,明代江陰縣令顏之介手下有兩名小吏,一人叫宋如貴,另一人叫文濤,兩個人都做文案工作,水平相當。後來,顏之介任知府時,朝廷讓他推薦一名縣令,他權衡再三就推薦了文濤。文濤果然不負眾望,成為一個造福百姓的好官。一位老朋友問顏之介,宋如貴和文濤二人水平相當,表現都不錯,為什麼推薦文濤而不推薦宋如貴?顏之介答道,他們二人的工作表現確實都不錯,但經過自己私下裡觀察,發現宋如貴來往的人,都是一些酒肉朋友,而文濤所交往的人,都是一些讀書人。通過一個人所交往的朋友,就可以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所以推薦了文濤。

交友當有「心」,做到「慎交友」。「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孔子講:「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闢,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在孔子看來,與正直的人、誠信的人、知識廣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與諂媚逢迎的人、表面奉承而背後誹謗人的人、善於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這種交友觀,反覆被世事所驗證。慎交友,交好友,哪些人該交,哪些人不該交,應該心中有數。

交友當有「戒」,做到「善擇友」。「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宋代許裴說:「與邪佞人交,如雪入墨池,雖融為水,其色愈汙;與端方人處,如炭入燻爐,雖化為灰,其香不滅。」選擇與什麼人交往,體現的是自己的品位與修養,也影響著自己的作為和成就。若是不分對象、不辨良莠,不講原則,什麼朋友都敢交,什麼朋友都去交,甚至把趨炎附勢、阿諛奉承、兩面三刀之人當作友人,出問題是遲早的事。

交友當有「品」,做到「德會友」。孟子對如何交友有獨到的見解:「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就是說,交朋友的原則,應當交的是品德,而不能倚仗年齡、地位、勢力,不能帶有功利色彩。古語曰:「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一旦利益不能兌現,自然就作鳥獸散。無數事實證明,建立在權錢、利益基礎之上的友誼註定是短命的,有時甚至是致命的。君子之交淡如水。每個人都應樹立純潔的人際觀,不尚虛華,以德相交。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個人的價值取嚮往往符合周圍群體的標準,而周圍群體又反過來影響固化自己的價值觀。人際交往中,應謹慎交友、從善交友、擇賢交友,多交心底無私、仗義執言的諍友,多交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益友,多交光明磊落、公道正派的善友,決不交無德之友、無義之友、無恥之友,警惕落入扭曲的關係網和人情陷阱。

來源: 中國紀檢監察報

【來源:中共上海市紀律檢查委員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擇善而從 知人而交
    古人云:「友以成德也,人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德不能成矣。」意思是說,交友可以促成我們德業的進步,一個人如果沒有朋友,就會孤陋寡聞,也難以成就自己的德行修養。因此人生在世應樂於交友,廣交朋友,但在交友的同時也應學會擇友而交。尤其是對於領導幹部來說,他們也有自己的交際圈和生活圈,但由於領導幹部的特殊身份,一旦交友不慎,就可能釀成人生大錯,因此,為官者在交友方面不可不慎。
  • 什麼是知其不可而為之
    孔子標準像對於初讀此句的人而言,這句話很容易理解成「知道事情不能做但還是要去做」。聖人畏天命,故修其在己者,以聽之天,未嘗遺天下。聖人亦不敢忘天下。雖知其不可,得不為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是一句既悲且壯的話,可以說是孔子一生的真實寫照。
  • 《道德經》第28章: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譯文:深知雄強之道,卻能安處柔弱之位,做天下的溪谷;做天下的溪谷,就能常德不離身,回歸嬰兒般純潔的狀態。
  • 識人術:觀其行而知其性!從一個人的舉手投足看透人心
    從舉手投足看透人心古人曾說:「觀其行而知其性」,一個人做出什麼樣的舉動往往與他的內心性格有關,以下這些行為就透露了人的內心世界。(1)接名片識人。有的人接到他人遞過來的名片,做出的反應是邊看名片,邊看對方的眼睛。這種人的警惕性很強,觀察力比較敏銳。
  • 履卦:上九爻「視履考祥,其旋元吉」解析;天道曰祥,禮順祥曰吉
    【爻辭】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譯文】上爻陽爻:仔細審視自己的行為和「天象」預兆,依預兆進行改變,大吉。【注釋】視:考察、察看、審察。《論語·為政》「視其所以」;《左傳·莊公十年》「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考:考察、檢查、探究、研究。
  • 九方皋相馬 得其精要忘其粗
    使人往取之,牡而驪。穆公不悅。召伯樂而謂之曰:「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伯樂喟然太息曰:「……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彼之所相者,乃有貴乎馬者也。」馬至,果天下之馬也。
  • 紀曉嵐家訓選,影響其後輩成功立業
    惟三兒值此成年之初,爾宜鄭重管束,不正當之小說,莫許其寓目;解人事之婢女,莫令其伺應;出門務遣老僕跟隨。二兒早經娶妻生子,閱歷稍深,堪為雁行之導,宜囑其加意防範,勿使其誤交損友,引作狹邪遊。蓋外事非耳目所能及,父在外,應由長兄負責。即以此旨轉訓二兒,注意乃弟,苟有不規則舉動,以言規勸,不從,則稟白堂上,爾可施以嚴責也。
  • 「損卦」之六三爻辭「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破解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一)釋字友甲骨文為「」。小篆為「」。《說文》:「同志為友。從二又相交」。《說文·段注》:「同志為友。《周禮·注》:『同師為朋,同志為友』。從二又相交,二又,二人也。
  • 巨蟹座與摩羯座對宮鄉愁|知其雄,守其雌,復歸於嬰兒
    懷舊nostalgia,是其標配。在那片「回不去」 的感傷中,是最接近於絕望的體驗。沉浸在「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的玫瑰色偏誤裡,懷念往昔的美好,珍視寄託情感的舊物,不忍釋懷。擅長以退為進地考古內心世界,回溯歷史淵源,挖掘廢墟中的記憶,以彌合當下的傷口。
  • 審其輕重,知其好惡,鬼谷子講述如何具備先見之明
    古人云: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人生如棋,能算一步是庸者,能想十步方為智者。有先見之明的人頭腦睿智,洞察世事;常能未雨綢繆,而不會臨渴而掘井。鬼谷子告訴我們,善於揣摩,勇於決斷才是有先見之明的人。鬼谷子說:審其情,知其之輕重;審其意,知其所好惡。
  • 紫微鬥數:入其宮,得其氣
    紫微鬥數以其精準細緻的論斷而風靡於臺灣、香港、馬來西亞以及東南亞等國家,近年來,國內學習紫微鬥數的同好也越來越多,但大多都是以三合的看盤方式來入門。簡單的說,就是什麼星坐什麼宮,會有什麼樣的人、事、物發生,再配以固定的格局來斷人一生的榮辱貴賤。
  • 「小過卦」六二爻辭「過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解讀
    六二:過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無咎。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過也。(一)釋字(詞)妣原指母親,後專指已經去世的母親。《爾雅·釋象》:「父為考,母為妣。」《禮·曲禮》:「生曰父母,死曰考妣。」這裡的「過其祖」當指前往祭拜祖廟。「過」還有「以…為過」的用法,責備的意思。這裡的「臣不可過」是說不能責備臣子。子曰:「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同理,君無道則失臣。「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君王無道,賢臣自然可棄而去之,這怎麼能責怪做臣子的呢?(二)釋象《小過卦》六二有兩種象:一種是「過其祖,遇其妣」;另一種是「不及其君,遇其臣」。我們先講第一種象。
  • 偏官格—枯木也需修剪,知其白,守其黑,方為天下式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恆德不忒。恆德不忒,復歸於無極。樸散則為器,聖人用則為官長,夫大制無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古人的這些交友之道雖言簡意賅,但其蘊藏的深意足以普照當今之世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意思是:兩人一條心,就像利刃能切斷金屬。比喻只要齊心,什麼事都能做到。知心的話說出來,就像蘭花一樣清香。語出《易經·繫辭上》。交不為利,仕不謀祿。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交不為利,仕不謀祿:交朋友不從個人利益出發,為官不追求俸祿。語出(三國·魏)嵇康《卜疑集》。
  •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若伊朗接受美方要求 美方將視其為友並擇期訪問
    本周早些時候,蓬佩奧透露稱:新伊朗戰略的目標是為其伊斯蘭統治者確立像「正常領導人」一樣行事的目標。他在戰略講話中提到的12種條件之一就是,要求伊朗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檢查它的軍事地點和研究設施,並讓國際原子能機構無條件進入「全國各地」。此外,他還要求伊朗不再鼓勵公開高喊「消滅以色列」和「消滅美國」的口號。
  • 中醫五運六氣的天幹地支: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只知其一不得其門
    南懷瑾老先生我們接著把目光放回到標題上,我這次起的標題是:「中醫五運六氣中的天幹地支: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只知其一不得其門我標題裡用這一句話也是此意,我們通過商朝甲骨文的完整幹支表可知可知天幹地支最早就是用來為曆法服務的,是夏曆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這是它的誕生的初衷,但是隨著中華民族醫學,易經,曆法的相互融合,天幹地支也被中醫吸納進來,不過不一樣的是,天幹地支在中醫的五運六氣學說裡是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用法,好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才不得其門而入
  • 中天易學分享:「何知其人夭,氣濁神枯了。」課堂案例整理《70》
    中天易學分享:「何知其人夭,氣濁神枯了。」課堂案例整理《70》導師:張永紅弟子:王俠整理名著《滴天髓》一書中有這樣的說法:「何知其人夭,氣濁神枯了。」也就是說,假如一個人的八字氣濁神枯,為短壽之命。何謂氣濁神枯?
  • 論滴天髓:何知章(何知其人兇,忌神輾轉功)
    特別是《神封》裡面講雕琢和病藥原理尤為贊同,《滴天髓》的賦文形式更是給人一點文學色彩!當然,更老一點的命書也寫的很好,比如《淵海子平》《蘭臺妙選》《五行精紀》等等很多很多···下面取一段我最喜歡的《滴天髓·何知章》來說明一下:何知其人富,財氣通門戶;何知其人貧,財神反不真;何知其人貴,官顯有理會;何知其人賤,官星還不見;何知其人吉,喜神為輔弼;何知其人兇,忌神輾轉攻;
  • 《道德經》: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以其無欲,故能成其欲
    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道德經》第七章:「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周易》有言:「一陰一陽之謂道。」所有的事物都在朝著它的對立面轉化,比如黑白、正邪、善惡,等等。同樣,無私與自私也是對立轉化的關係,無私到了極致就是自私。這句話應該怎麼理解呢?
  • 戴海斌:《庚辛史料》與許同莘其人
    (《〈張文襄公電稿〉例言》)關於許同莘其人其事,世人所知不多,他對於近代史料與史料學實大有關係,尤其對於作為晚清史料一大淵藪的張之洞文獻的保存與整理,堪謂第一功臣。而《庚辛史料》原即廣義的「張之洞電稿」的一部分,要理解其性質、位置與史料價值,有必要追溯「張之洞電稿」這一宗巨型史料的來源、編纂與流傳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