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群眾因名字中的繁體字、異體字、冷僻字被擋在二代證辦理大門之外,廣東省公安廳戶政處相關負責人昨天表示,徹底解決該問題無準確的時間表,建議市民申辦者儘早更改名字中的非規範字。
近日,花都市民王先生遇到一件尷尬事。他遺失了身份證,因不能再補辦第一代身份證,就申辦二代證。辦證人員說,他的名字中有一字(金字邊加「俞」)是繁體字,電腦打不出來,「不如你換成『瑜』字吧」。
王先生當時聽了心裡很彆扭,那是用了26年的名字啊,所有證件都用這名字。「但我急用啊。」王先生苦笑著說,只能改名了。
同樣一個字,為什麼一代證可以辦,二代證時就成了冷僻字了呢?省公安廳戶政處有關負責人介紹,舊身份證上的冷僻字,是電腦「造字」的。包括王先生名字在內的這些冷僻字
都不在符合國家規定的規範字庫內,就算廣東警方特地為這些字「造字」,二代證製作出來後也未必能在全國通用。各地公安機關目前正在收集不納入國家字庫的冷僻字、繁體字、異體字,並統一上傳公安部申報,申報通過便可以擁有專有編碼,順利辦理二代證。姓名當中含有冷僻字、繁體字、異體字的市民目前只能暫緩辦理二代證。
但記者在採訪中也獲悉,部分冷僻字、繁體字、異體字也未必會得到國家語言文字部門的認可。按照身份證法規定,居民身份證應使用規範漢字和符合國家標準的數字符號填寫。簡單來講,市民在取名時應該符合規範漢字的要求。此外,按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要求,可保留或使用繁體字、異體字的只有五種情況,其中雖然包括了「姓氏中的異體字」,卻並沒有包含名字當中的冷僻字。
廣東省公安廳戶政處有關人士表示,公安部本身並不是處理生僻字問題的主管部門,這需要國家有關部門牽頭,組織多部門聯合共同研究解決問題。但要將全國的生冷僻字收集、匯總、統一,編輯成編碼字符集,工作量可想而知。為此,徹底解決該問題無準確的時間表。
目前警方正在力爭年底前完成第二代身份證的辦理工作,對少部分群眾因冷僻字問題而遇到麻煩,警方表示歉意,並表示會在職責範圍內儘可能協調幫助這些群眾解決困難,減少損失。
為此,警方勸諭:姓名中含有繁體字、異體字的,應儘早申請更改;姓名中含有冷僻字的,提倡當事人自願申請改名;監護人在給新生兒起名時應慎重考慮,避免使用包括繁體字、異體字、冷僻字在內的非規範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