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奧地利有一個著名的對話,有一個記者向一個路人提問:「如果你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只能為其中一個孩子付出教育經費的情況下,你會選擇投給誰?」
路人毫不猶豫的回答:「當然是投給女兒。因為教育一個男孩,只是教育了其中的一個個體;而教育一個女孩,就是教育了一個家庭,一個民族,甚至是一個國家。」
可是在我們身邊,這樣的回答估計是少之又少,至少在我30多年的人生經歷裡,大部分人(特別是農村人),都以生男孩為榮,對女孩大多不怎麼待見。
那麼當年,那些家裡只生了女兒的家庭,後來都怎麼樣了?為此,清水特地採訪了三位過來人,聽聽他們怎麼說。
當事人:我三嬸 58歲,2個女兒 , 很後悔沒讓她們念大學
我三嬸這個人沒結婚前,是個很厲害的女人,她長得人高馬大,做事又特別勤快,絕對不是個好欺負的主。
可我三嬸的肚子不爭氣,因為連著生了兩個女孩,三嬸整個人都矮了一大截。本來做事最麻利的她,因為生了女孩被婆婆罵,被老公瞧不起,就連她娘家嫂子,也因為她生不出男孩而諷刺她。
其實,當時三嬸的兩個女兒,念書成績很好。可因為三嬸的婆婆和老公,都說女兒是外人,念書也是白念,還花了冤枉錢。所以,三嬸也就狠了心,讓她的兩個女兒都只念到初中畢業就輟學了。
現在三嬸的兩個女兒,對三嬸還算可以,雖然在縣城裡打工掙得不多,但逢年過節還是給三嬸買衣服或者吃的。
不過三嬸還是很後悔,如果當初給兩個女兒念了大學,也許一切都不一樣了,至少她的兩個女兒不用在工廠打工,也不必過得那麼辛苦。
當事人:我媽 65歲,後悔當時一碗水沒有端平
我媽這一生,其實是生了3個女孩(三妹夭折了)+一個男孩的。可想而知,我媽對於生男孩有多渴望。
不誇張的說,我這三十多年的人生經歷裡,最大的苦不是來自婆家,而是來自娘家。因為我媽實在是,太重男輕女了。
在我的記憶裡,我媽就沒給我和我二妹,吃過什麼好吃的。家裡殺雞,我從來沒吃過一次雞腿,真的是一次都沒有。我童年裡唯一吃過的幾個雞腿,都是我姑給我的。
我還記得,我很小的時候,家裡養了30多隻雞,遇到春天母雞集體下蛋的時候。一天最多能收20多個,甚至30來個雞蛋,但我媽每天早上會給我弟煮2個雞蛋,卻不會給我和我二妹煮一個雞蛋。
甚至我媽還跟村裡人說,我家2個丫頭天生就不愛吃雞蛋。事實上,我媽壓根不給我和我二妹吃啊。
慶幸的是,我和我二妹從16歲不到就出來打工,一直很努力一直很爭氣,一邊打工,一邊考證學習,後來也憑自己的本事在城裡買房買車了。
如今我們對我媽,在物質上從來沒有小氣過,但骨子裡的不親熱也是真的。我媽自己也說,都怪當年太窮了,沒有一碗水端平。作為大女兒,我又能說什麼呢。
當事人:李嬸 65歲 把兩個女兒教育好,這輩子不用愁了
我們村裡的李嬸,也是生了兩個女兒,不過李嬸倒是一點沒有自卑,也不聽別人的風涼話,硬是培養了2個大學生出來。
當年,李嬸生了2個女兒後,別人都在背後說風涼話,說李叔那一手好手藝(木匠)估計要失傳了。李嬸很不客氣的嗆回去,說女兒教育好了,照樣能幹一番大事。
後來李嬸的兩個女兒都很爭氣,成績一直很好。而李嬸呢,在20多年前,就很有先見之明的在城裡買了房子,說是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那時的農村人,遠沒有現在開明,都說李嬸腦子進水了,一個農民不在家種地,還要去城裡買房。
當然現在的李嬸,日子過得很舒心。她兩個女兒都是重點大學畢業,每年光給李叔李嬸的養老費,就比一般人的工資收入還高。而且特別孝順,經常回村裡給李叔李嬸送吃的。
此外,李嬸的兩個女兒,經常帶著李嬸出去旅遊見世面,讓李嬸比一般的農村老太太,顯得有氣質多了,而且也年輕了很多。
清水結語:古話說,命裡有一尺,難求一丈。該是你的,逃不脫; 不是你的,求不來。命中注定擁有的一定會得到,命中注定沒有的,即使再三強求也是枉然。
其實不管是生男孩還是生女孩,性別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父母,給了孩子怎樣的疼愛,父母又是否盡心盡力的,教育好了自己的孩子。
況且現實中,生了男孩也不一定就意味著能防老,而生了女孩,有時反而跟著享福。
就像《董明珠:女人真想幹點事,誰也攔不住》中董明珠說的:
「女人,無論你單身,還是已經嫁了個好男人,都不要有依賴的思想。要獨立,學會投資,學會理財,不要好吃懶做,不要打男人錢的主意,他給你花是他的事,自己喜歡的東西自己買,這是你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