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地自容》是一部小成本劇情片,影片記錄了幾位北漂者的闖蕩生涯,細數了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柴米油鹽、喜怒哀樂,就好像講述著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一樣,親切、自然,缽溢盆滿的共情力,讓人很容易就進入到劇情中,扎入到人物角色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路徑中。正是因為有了如此細膩又不失飽滿的情緒體驗,才使得這部影片接連獲得了國際B類電影節加爾各答國際電影節「傑出成就獎」、2018馬德裡亞洲國際電影節「最佳外語片導演獎」、Virgin Spring Cinefest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原創音樂」、「最佳處女作」、「最佳製片人獎」及多倫多瑙萊塢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黑馬」本色瞬間躍然幕上,銘刻於心。小人物,大視野;小成長,大感動,《無地自容》,讓人看後有感動,有反思,有自省,也有勵志。
包米是一名漂在北京多年的「打工人」。前不久,他接手了一家餐廳,但由於生意不好,他又想急於轉手。這期間,為了這家餐館,也為了能讓包米的這家餐館能順利轉讓,包米和他的小夥伴做出了不少的努力,甚至上演了一系列有些二的趣事。但是,當真正有人想真心轉下這家店面的時候,包米又改變了主意。而他的原因則讓人吃驚,其動因更讓人感到舒心、暖情。
影片以包米轉讓餐廳為引線,用非常寫實的鏡頭語言,捕捉到了包米與其同伴的生活現狀。包米與他的小夥伴們各有各的苦,也各有各的樂。儘管生活的壓力很大很大,但他們依舊樂觀、積極。聯想到當下的現實情況,尤其是2020年的特殊境遇,《無地自容》給人帶來的感動和勵志,顯得尤為強烈和及時。試想一下,如果我們人人都能像包米一樣樂觀、堅強、善良、正義,還有什麼困難是我們戰勝不了的呢?!不忘初心、胸懷美好,堅強樂觀、積極面對,包米的遭遇之於小編,就好像一面鏡子,讓人珍惜現在、憧憬未來。
《無地自容》在記錄包米等人當下的現實境況的同時,還回憶起了他們身為翩翩少年風華正茂的青春時刻。那時的他們就有些古靈精怪、調皮淘氣、任性自我。但他們依舊有著一顆積極向上、樂觀奮鬥的心。考研、工作、創業,人生漫漫路,他們有過爭執,有過吵架,有過分歧,有過不睦,但在經歷過歲月的洗禮之後,在遭遇過生活的考驗之後,他們都成熟了、成長了、茁壯了。他們的情感世界、生活之道、奮鬥歷程,都寫滿了幽默、樂觀、積極、向上。他們有過二的一面,但他們更有迎接挑戰、直面風雨的勇氣與自信。所以,他們的人生經歷是多姿多彩的,是令人豔羨的。說實話,看完《無地自容》,很羨慕包米與其同學、朋友之間的友情。他們雖然不是親兄弟,卻勝似親兄弟。從學業到創業,從生活到工作,都相互鼓勵著、互相溫暖著。寒冬之際觀看該片,頗有一種雪中送炭的感覺,暖洋洋的、熱乎乎的。
《無地自容》的上映日期是1月5日,這一天是農曆的冬月22 ,也是星期二。三個二連在一起,像極了影片中的三位主人公。校園時期的他們,的確有過不少二的言行舉止。但人到中年後,他們都徹底告別了二兮兮的青春,用努力和奮鬥迎來了新生。其實,成長就是一個不斷否定自己、完善自己的過程。一如《無地自容》中的包米們一樣,有過犯二的青春,更有逆襲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