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前幾天講過,天乙和太乙是天上紫微垣南門外並排的兩顆星星,他們靠近北極星,是非常尊貴的星星。在這兩顆星星中,天乙被稱為八字第一貴神,有幫扶命主和解厄的功效,那麼跟他在一起的太乙的作用又是什麼呢?
「太乙」,也叫「太一」,雖然他在星空中跟天乙貴人在一起,但不管是我們傳統的擇吉還是八字命理等,均沒有將其列入,因此八字中也就沒有「太乙貴人」這一說。為什麼在一起的兩顆星星,一顆納入了神煞系統,而另一顆卻沒有納入呢?原因十分複雜,且聽我慢慢道來。
太乙星在先秦以前(尤其是三皇五帝時期)是顆確定的星星,但先秦以後它的歸屬卻莫衷一是,目前星圖所標的太乙已經不是先秦時代所見的太乙星了。關於太乙星的變遷,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趙永恆所寫的論文《「太一」星象考》中有詳細的論述,大家可以自行查看這篇文章。在該文中指出了目前對天空中那顆星星為「太乙星」的疑惑:從上古的「北極星」到屈原辭賦中的「東皇太一」,以及後來「石氏星經」中的太乙星,也就是目前我們在星圖中所見的太乙星——跟天乙星並列的那個星星,他所代表星星一直是在變化的。
我們來看看《漫步中國星空》中的這張《北極點變遷圖》,在大約公元前2700年左右的時候,也就是大概在黃帝時期,北極點非常靠近目前我們所見的太乙星(太一星),所以先秦以前的典籍把北極星叫做「太一」。當然了,先秦之前典籍中的太一星其實並不是圖中這顆,而是另有其「星」,也許那顆星正好在當時的北極點上。因此,太一星在古人的眼中是至高無上的北極星,所以就不可能將其列入普通百姓擇吉的星辰範圍之內(跟紫微垣其他幾顆星不列入的道理是一樣的)。
《史記·封禪書》中說「天神貴者太一」,劉伯莊也說:「泰一,天神之最尊貴者也」,這些說法其實跟上古時期的人所認為的「北極星」是一個道理,都認為太一星的地位非常之高。當然也有人認為這顆星是道祖太上老君,因為道教在漢末才出現,所以這種說法出現得比較晚些了。
當然,八字理論和傳統文化的神煞系統中並非完全沒有「太乙」,但是這個太乙跟紫微垣的那個太乙星不是一回事。神煞中的太乙是「十二月將」之一,對應的地支是「巳」,比如《三命通會》中所說的「六乙之人遇丙辛,從魁大吉要傳名。傳送更加逢太乙,便是中書燮理人」中的「太乙」就是「巳」。《淵海子平》中也有「乙木巳上為太乙,亥上登明」的說法,都是指「十二神將」的太乙,跟我們今天講的太乙星沒有關係。
今天的文章我跟大家講了太乙星的位置和變遷,以及八字中為什麼沒有「太乙貴人」的原因。下一篇文章我會跟大家談談「太極貴人」在八字中的作用,敬請大家期待!
文|西風獨醉探討命理藝術,弘揚傳統文化(請大家關注我,和我探討命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