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0-24時,深圳無新增確診病例,無新增無症狀感染者。
截至10月18日24時,深圳市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71例。
關於疫情,廣州、青島作出重要結論!
鍾南山最新判斷——
繼青島疫情溯源在進口冷凍鱈魚外包裝分離到新冠活病毒後,廣州花都無症狀感染者溯源也有新進展,而且找到了「鐵證」。
01.廣州青島作出重要結論,鍾南山最新判斷——
為何這麼說?廣州疾控部門在通報中用了三個「完全」,概括溯源結論——
18日,疾控部門已完成花都無症狀感染者王某基因測序溯源分析,從進化關係來看,廣州花都無症狀感染者王某感染的病毒基因序列與王某工作的隔離酒店發現的境外輸入病例病毒基因序列高度同源,主要變異位點完全一致。這個結果與之前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完全吻合。因此,可以完全確認王某感染來源於隔離酒店的境外輸入病例。
「完全一致」「完全吻合」「完全確認」,如此毋庸置疑的措辭,足見這份溯源分析結果的底氣,這是建立在「鐵證」基礎上的。
據悉,廣州市在10月17日已經完成重點區域人員排查的基礎上,對毗鄰地區實施願檢盡檢。截至10月18日7時,共完成應檢盡檢,願檢盡檢148295人,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王某活動軌跡涉及的區域外環境檢測結果也均為陰性。
病毒基因測序、流調結果以及大量的核酸檢測……在這些「鐵證」面前,今天,廣州才有底氣下了一個重要結論——「疫情沒有擴散,防控取得良好成效」。
無獨有偶,青島10月18日也宣布了一個重要結論。
在18日的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青島市副市長欒新表示,五天內,青島創造了多項紀錄:
五天內完成千萬級檢測,尚屬世界首次;
五天內找到「零號病人」。
正是基於這兩點,才能在五天之內告訴大家——青島此次疫情不存在社區感染的風險。
同樣是18日,鍾南山院士也作出了一個最新判斷。
來源:@青島新聞網
10月18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式上作主旨報告。他說:「在剛過去的國慶長假中,我們國家接待了6.37億的國內外旅遊者,充分證明我們的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這些創紀錄的「速度」,這些滿滿的底氣,恰恰是我國疫情防控機制行之有效的證明。
02.青島「零號病人」之一出院,未被轉歸為確診病例
此外,據青島市衛健委18日通報,10月17日新增一名無症狀感染者治癒出院,出院患者為9月24日發現的青島港大港公司工人無症狀感染者之一陳某某。
通報還披露了陳某某從感染到康復出院的「時間線」——
9月24日發現的青島港大港公司工人無症狀感染者之一陳某某,經專家組動態連續觀察發現,沒有出現任何臨床症狀,肺部影像也沒有發生變化。
10月14日,陳某某IgG、IgM檢測結果均為強陽性,但是核酸檢測已經是陰性。
經過隔離治療、中西醫治療,陳某某情況好轉,並於10月17日出院。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出院的陳某某正是此次青島市胸科醫院內聚集性感染的「零號病人」之一,其從被確認為無症狀感染者到康復出院,都未被轉歸為確診病例。而青島港9月24日發現的另一名無症狀感染者董某某,已於10月14日轉歸確診病例,目前正在院治療。
根據最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的定義,「無症狀感染者」和「確診病例」的區別,關鍵在於是否有臨床症狀。這說明,從發病到出院,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裡,陳某某都沒有出現臨床症狀。倘若沒有例行檢測機制,將這些無症狀感染者排查出來,後果可想而知。
這再一次證明,我國的疫情防控機制不僅是行之有效,更是行之必要!
面對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中國交出了一份可靠、可信、有效的答卷。
青島應對疫情創下三項紀錄
還有一項大舉措
截至10月17日24時,山東連續3天實現新冠肺炎病例零新增。18日,山東省青島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通報青島此次疫情現狀及後續應對措施。
要點如下:
截至10月18日12時,青島市共有13例確診病例在院治療,其中危重症1例、重症2例、普通型8例、輕型2例。青島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孫運波表示,目前所有病人病情比較穩定。
青島市胸科醫院暫停診療。截至目前,胸科醫院全院人員已完成五輪核酸檢測,未發現新增的陽性檢測結果。
青島市胸科醫院部分患者已被安全分流到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進行隔離治療;留院人員全部實行單間隔離。
青島市將在高新區建設一個「平戰結合」模式的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項目已開始動工。若暴發疫情,它將用於服務疫情工作,平時則是綜合性的三級醫院。醫院將設置床位1000張,計劃2022年底竣工,2023年初投入使用。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起用後,不僅服務於青島市,還將為周邊地區發生重大傳染性疾病時提供醫療支撐。
青島市副市長欒新表示,青島這次在疫情中反應迅速,創了三個5天紀錄:5天之內完成一個千萬級檢測,在世界上是第一次;5天找到「零號病人」;不僅找到「零號病人」,還進行了全員核酸檢測,在5天之內告訴大家,青島此次疫情不存在社區感染的風險。
青島下一步繼續嚴格落實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原則,按照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最新診療方案,加大對患者的救治力度。患者得到救治轉陰出院後,院方也要繼續隨訪複診,保證出院有人接,隔離要有人管,康復要有人做,居家要有人訪。
流感疫苗為何供不應求?
新冠疫苗何時上市?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疫苗的話題很熱,相關的新聞也多,不過這個疫苗可是分成兩個,一個是大家最期待的針對新冠肺炎的疫苗,大家都期待有了有效的疫苗,再用一段時間,生活就能接近正常。而另一個疫苗是流感疫苗,畢竟秋冬季到了,在新冠肺炎的背景下,如果得了流感,就診等很多方面都會比較麻煩,也令人擔心,所以今年的流感疫苗很熱,也因此有點一針難求的意思。
01.流感疫苗供不應求,廠家為何不願擴增生產線?
杭州市富陽區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頭攢動,大人領著孩子,家人陪著老人,不少是流感疫苗問詢者和接種者。徐萍,當地常住人口,身體又符合接種條件,經人介紹,年過半百的她第一次接種流感疫苗,但預約過程頗費了些周折。
交費、排隊、接種,但並非每個人都能像徐萍一樣約得上號源。流行病學專家曾預測,已然到來的秋冬季,流感病毒與新冠病毒如果合併感染,新冠肺炎防控壓力將空前巨大,人們對流感疫苗很渴求。
杭州市富陽區富春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 王孝千:我們現在疫苗推出去,前面第一輪、第二輪的時候,確實是秒光。
杭州市富陽區疾控中心副主任 劉丹丹:供應商反饋我們的消息,就是確實很難保障如數供應。
浙江桐廬等地區已將70周歲的老人列為免費接種群體,優先供應,而成人和免疫力低的嬰幼兒接種則需自費且預約,一針難求、搶號源堪比搶春運票,一時成為媒體標題,記者詢問天津、上海等地多個疫苗接種機構,均被告知目前沒貨。被渴求的疫苗該如何供應?
在北京的某疫苗生產企業,早上八點,工人們開始照檢工作,一幹就是三四個小時。其實,每年二三月份世衛組織推出流感毒株的那一刻起,大型製藥企業研發生產便開足了馬力。半年生產周期原本在七八月份結束,實際生產周期卻延長至今。
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流感事業部經理 王潔如:這款疫苗生產的主要原材料雞胚,我們用的是十日齡的孵化過程中的雞胚,然後病毒就是接種在雞胚的尿囊液裡面進行病毒繁殖,疫苗生產的第一步就是先進行一個十日齡雞胚照檢,就是挑出來合格的,能夠用於疫苗生產的合格雞胚,每天要照八萬枚左右的雞胚。
消毒後的雞胚將被接種流感病毒,再被送入恆溫孵化器裡,現在雞胚的任務不是孵化小雞而是病毒。在收穫車間,6乘6的機器探頭扎入削去頂部蛋殼的雞胚,將充滿雞胚的病毒液體,也就是含有疫苗主要成分的液體吸出。「病毒液會在這個房間進行一步病毒純化,8萬枚雞蛋大概會純化出來15公斤的純化液,那麼能大概生產出來6到7萬支的這個疫苗。」王潔如介紹說。
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 劉沛誠:比如在2009年、2010年的時候,流感疫苗的批籤發量達到5800萬劑左右,但是之後一直在下降,到2018年達到一個最低點。目前疫苗難求,其實是基於這兩年的這種突增的需求,特別是今年是受疫情刺激引發的這種需求。
據預測,今年疫苗批籤發量將達到5000萬劑,增加幾條生產線是應對供需矛盾的重要策略,但毒株推出時,包括雞胚供應等在內的所有生產要素,在當時均已成型,所謂的供不應求在企業看來是偶發現象,生產線擴增來不及。
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 劉沛誠:車間的建設到設備的安裝到驗收,需要有一個較長的周期的,所以遠水解不了近渴,對於一個本來就開著馬力生產的生產線來說,它能做的只是延長生產的時間段。
劉沛誠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公民往年的流感疫苗接種率與發達國家有著不小差距,他所說的明確而穩定的接種群體,如北京從2007年開始為老人和青少年免費接種,也不過一半的接種率。事實上,年初各製藥企業已經預判到今年的供需矛盾,相比新冠疫苗聚焦國內外的海量級大市場,目前主要聚焦國內流感疫苗的小市場,在擴增成本面前顯得微不足道。
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 劉沛誠:供不應求的原因,其實是在於整個市場的需求太少,正常年份這種需求太少會導致各個企業可能就不敢去擴充產能,明年這種需求是不是會持續,其實是有待觀察的,因為只有你整體的需求量是一個特別明確的、比較大的需求量的時候,企業才會去擴產生產線。
最新的《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數據顯示,全國平均每年有8.8萬例流感相關呼吸系統疾病超額死亡。專家建議,在總體接種率不高的情況下,迫在眉睫的措施是把疫苗列入特定人群的公費接種範圍,將流感疫苗穩定明確的總需求盤子做大,才能讓廠家有信心和動力生產。
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 劉沛誠:比如說有一些是通過醫保或者是保險的這種支出,有的是政府來針對特定人群的採購,甚至比如說有一些集團的採購,所以從付費的角度可能是需要去考量問題,鼓勵更多的人願意接種流感疫苗。
一個東西火不火,黃牛有沒有出現是一個指標,針對流感疫苗,黃牛把這一針炒到了幾百塊錢,好在國慶長假之後,各地都開始努力,一針難求的局面有所緩解,黃牛的錢也就不那麼好掙了。但針對新冠的疫苗,估計得熱很長很長的時間,比較落實的消息是,相關專家十一前就說了,11,12月份,我們的疫苗就有可能上市了,真的嗎?
02.四支國產新冠疫苗進入三期試驗,部分特殊人群已經緊急使用
目前,全球多國已投入到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上。秋冬季來臨,人們也在期盼,能夠早日注射安全、有效的新冠病毒疫苗。
中國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專家 武桂珍:傳染病大家會知道就是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以及易感人群,每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引起它爆發,那我們現在說的疫苗為什麼那麼重要?因為疫苗就是保護易感人群,而且疫苗實際上是一個最廉價的、最有效的這樣的一個措施。
9月25日,國務院新聞辦就介紹了我國新冠病毒疫苗工作進展情況,據悉,我國先後部署了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等5條技術路線並行研發。已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階段的疫苗共有四支,其中三支為滅活疫苗,一支為腺病毒載體疫苗。
10月8日,中國同全球疫苗免疫聯盟籤署協議,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這也意味著,中國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作出中國貢獻。與此同時,目前四支國產疫苗,也在國外開展著三期臨床試驗,在疫苗領域開展的國際合作,也在助推國產疫苗的研發進程。
中國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專家 武桂珍:我們國家實際上到目前為止有四家公司它的疫苗進入了三期試驗,(國藥集團)中生(公司)的北京公司、武漢公司,以及科興中維和康希諾四家公司,有的已經實際上是到了三期的尾聲。這就意味著在我們國家,可能很快高危人群或高風險人群,能夠使用到這樣的疫苗。
進入三期臨床試驗,新冠病毒疫苗又離我們更近了一步,國藥集團中生公司的兩支滅活疫苗,就有望於今年底投入市場。但是從實驗室到接種點,還需要面臨嚴格的審批流程。
中國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專家 武桂珍:其實疫苗主要兩個,首先是安全,然後再是有效。三期結束以後,所有的數據要進行認真的分析,然後這些數據還有其它的一些資料上交給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他們有個評審中心來組織評審,最後獲得批准才能夠上市。
曾前往武漢、綏芬河、舒蘭等地的疫情第一線,武桂珍在綏芬河抗疫期間就先期注射了尚處於試驗階段的疫苗。實際上,在7月22日,我國基於《疫苗管理法》等有關規定,就正式啟動了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
中國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專家 武桂珍:大家會知道綏芬河曾發生疫情,那個時候我帶隊去了綏芬河,協助當地來處理這樣的疫情。當天晚上我們把負壓帳篷搭建起來,同時我們把我們的設備還要安裝進去,這個時候沒有想到要注射疫苗,後來他們把疫苗拿去了,當時處於實驗階段,所以我就做這小白鼠了,畢竟他要知情同意,對我們這疫苗還是非常有信心的,我才接種的第一支疫苗,隨後一個月以後進行了第二支疫苗的接種,一切很順利。
中國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專家 武桂珍:在一定範圍,一定時限內組織緊急使用疫苗。目前實際上主要是醫務人員,大家知道醫護人員實際上前線第一線的,包括我們疾病防疫人員、疾控人員,也包括邊檢人員,也包括一些城市保障運行的人員等等,這種特殊的人實際上是需要的時候一定要他們先行來接種。
事實上,緊急使用需要在知情同意、自願接種的前提下進行,據武桂珍介紹,目前接種者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也未收到接種者發生感染的報告。這無疑讓人們對新冠病毒疫苗抱有期待,但其產量仍是科研工作者考慮的問題。
中國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專家 武桂珍:在新冠疫苗的生產當中,現在目前滅活的疫苗生產實際上需要一個高負壓的一個這樣的生產車間,目前按照生物安全管理要求,專家評審已經有三家企業通過他們的生產車間通過了這樣的評審。所以這樣的話就對我們整個的生產的量規模來說是一個特別大的好事。
沒有特效藥,也沒有有效的疫苗,就想終止新冠肺炎在全世界的流行,那是萬萬不可能的。但有了疫苗,它也不是萬能的,即便明年我們國家的產量能夠達到十多億隻,想要每個人都打上確保安全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還是會有很長的時間,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這不,十一長假剛結束,青島的疫情又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寶安在行動
原標題:《發布丨10月18日深圳無新增病例!青島、廣州疫情,鍾南山最新判斷!》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