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偉和段奕宏合作了。
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穩了?必看?演技對飆?或者,「眼技」對飆?
反正,兩位主演,基本涵蓋了八成以上觀眾的「銀幕男神標準」。
能喜感也能嚴肅,能走心更能走腎。
圖片來自網絡
不過,拋開是否會有化學反應這種至少有了定妝和劇照才好判斷的話題,壹哥的第一反應是:犯罪片?那,誰正誰邪?!
因為這兩位,都是「亦正亦邪」的代表啊。
這裡得先提一嘴這部新片《獵狐行動》的類型和故事。
首先,它的題材很少見:關於中國公安部經偵局獵狐專項行動小組,跨境追捕被列入國際「紅通」名單的金融犯罪嫌疑人。
接著劃重點:在主旋律的外殼之下,它講述的其實是一個獵手(警察)如何抓捕獵物(罪犯)的故事。
所以,誰是獵手?誰又是獵物?
預測一
段奕宏飾演警察,梁朝偉飾演罪犯。
這麼搭配,是壹哥個人更想看到的結果。
要明確的是,這裡的「獵物」,不同於多數犯罪片中的暴力悍匪,是金融犯罪的逃犯,比如新聞中常看到的傳銷、非法集資等金融集眾性犯罪。
拋開氣場和演技,梁朝偉比段奕宏大11歲,這是他出演一個外逃金融罪犯最直觀的形象優勢。
寫到這,壹哥倒也想起,梁朝偉此前表達過對未來角色的期待:
「幾十年我演的都是正常人,我一直想演一個表面平常,但骨子裡很壞的人。」
恕我膚淺,「表面平常、骨子很壞」,說的,就是這樣的經濟罪犯吧。
說真的,入行幾十年,雖說梁朝偉也有過如《暗花》、《色·戒》這樣令人難忘的反派演出,但整體上,我們對他的銀幕印象,還是「魅力男神」那一掛。
倒是《傷城》中,那個扮相斯文、深藏不露,卻也陰鬱到讓人不寒而慄的反派,可以拿來為這次《獵狐行動》的演出做個參考。
不管怎麼說,梁朝偉版的外逃金融罪犯,先期待一波。
段奕宏飾演警察呢?
對很多觀眾,這應該再熟悉不過了。
《西風烈》、《烈日灼心》、《記憶大師》中他都曾飾演警察,其他如《暴雪將至》等,也是拼死找尋真相的那種「類警察」似的角色。
《烈日灼心》
《記憶大師》
換句話說,段奕宏身上有一種複雜的、略顯執拗與糾結的正義感,這讓他區別於那些太過浩然正氣的正面形象,繼而賦予警察這個職業更多的層次感。
說白了,就是讓英雄,變得人性化。
預測二
梁朝偉飾演警察,段奕宏飾演罪犯。
這種可能當然存在。
事實上,剛才形容段奕宏身上的複雜的正義感,同樣可以放在梁朝偉身上——這就是好演員的價值,不是嗎?
至於段奕宏,從出道作品《刑警本色》中的罪犯羅陽,到前年《非凡任務》中的毒梟老鷹,無論在哪個年齡段,他駕馭反派的功力都令人信服。
《刑警本色》
《非凡任務》
在微博上,由@公安部刑偵局發起的一個投票中,近三萬參與的網友有75%選擇了更希望看到段奕宏飾演警察。
這也間接說明:大家有多希望看到梁朝偉再演一次反派呀。
不過,對於兩位演技派男神,最終出演什麼角色,還是要看劇本的設定。
這裡就涉及到關於影片的另一個話題:
什麼是「獵狐行動」?在電影化之後,我們可以期待的看點,又有哪些?
一句話解釋: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捉拿歸案。
從2014年開始,公安部每年都會在全國各省展開代號為「獵狐行動」的專項行動,緝捕在逃境外的經濟犯罪嫌疑人。其中針對重要腐敗案件的嫌疑人,會發出特別的「紅色通緝令」。
《獵狐行動》中,就是所謂「紅通」名單上的「獵物」。
從這,壹哥也想猜測下,《獵狐行動》由此可以創作出哪些潛在的看點。
一是如何打好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即,如何將大眾眼中陌生又複雜的跨境追捕經濟犯罪,拍得通俗易懂又緊張刺激。
鬥智鬥勇四個字背後,一方面,是警察與逃犯之間的博弈;另一方面,也有警察與海外政府之間的博弈。
這裡面,既有智慧的技巧一面,也有人性的情感一面,如何將這兩面合二為一,將考驗創作者駕馭類型片的功力。
甚至,是否也會與時俱進地引入高科技犯罪的元素,都是值得期待的看點。
導演、編劇張立嘉
二是如何在公安部的全力支持下,在好看的基礎上拍出真實感。
數據顯示,2014年「獵狐行動」開始,到現在整整5年,這5年我國派出600多個小組,從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緝捕回來4300多個經濟犯罪嫌疑人。
事實上,壹哥相信從這數千個案例當中,足以提煉出足夠引人入勝的細節。
比如2001年8月,時任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資公司上海營業部總經理的戴學民因貪汙逃往國外。但後來,他又洗白身份,悄悄回國,更名換姓,成了手持外國護照的外國人。但他的身份被上海市追逃機構發現,最終將其在國內成功抓捕。
看到了嗎?這個故事本身,就已非常精彩。
電影需要做的,正是將新聞稿中「洗白身份」和「被追逃機構發現」這樣的描述,轉變為豐富而真實的細節。
公安部黨委委員、副部長
孟慶豐在開機儀式上講話
三是如何在有限的發揮空間中,塑造出複雜動人的角色。
作為主旋律題材,《獵狐行動》必然要在一定的框架內進行創作。不過,無論「獵物」還是「獵手」,都依然有著很大的角色創作空間。
尤其是「獵物」。
舉個例子,遼寧省鳳城市原市委書記王國強在被勸返回國後感嘆:
「浪跡天涯、亡命天涯、生不如死、苟延殘喘、過街老鼠等等,這些詞我都是用身心來感受了。」
回憶起潛逃美國的兩年零八個月,王國強在懺悔錄中寫道,「對我來講,就像過了28年一樣」。
而警察呢?同樣需要為了任務忍辱負重,甚至不惜讓自己成為「罪犯」。
這些藝術價值極高的細節,都是可以拿來創作人物的天然素材。
如果真的是梁朝偉來飾演反派,對他來說,還真是一次新鮮的、讓人期待的嘗試。
總之呢,《獵狐行動》延續了近幾年國產電影在主旋律題材上求新求變的趨勢,對於市場來說,我們太需要拍得既精彩又傳遞正向價值觀的商業類型片了。
「跨境追捕經濟犯罪」的題材本身,就已足夠吸引人了,更何況《獵狐行動》在歷時三年深入採訪、創作,也得到了公安部宣傳局、經偵局,尤其是全體「獵狐」隊員的全力支持。
目前影片才剛剛開機,還會有哪些驚喜,咱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