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類很喜歡用動物來比喻一些人或事,尤其是我們中國人留下了特別多的成語。像賊眉鼠眼、虎頭虎腦、蛇頭鼠眼、氣壯如牛、生龍活虎,無明鼠輩等等。
我們的祖先甚至用12生肖來作為年曆的編寫,用動物來特指某個年月。而在印度的佛教也經常用動物來作比喻,但是所來比作的內容卻大不相同。尤其是老鼠,竟用來比喻這個東西。
佛陀在四十九年的講經說法中,為了更形象地表達出某個事物的特徵和性質,經常用動物來做比喻。因為用動物做出來的比喻更為的形象、生動,其中有些是關於動物的寓言故事,在為眾生宣講佛法的同時,把深刻的內涵和真理融入其中,讓大家更容易地理解了它的含義。
這也成為了佛陀教化眾生非常有效的方式,常此以往,一些動物便有了屬於它自己的佛學標籤,今天,淨慧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這幾種動物在佛教中的真正含義。
欲為諸佛龍象,先做眾生馬牛。這句話出自《華嚴經》,在佛教中,龍、象、牛、馬是非常常見的動物詞彙。我們學佛之人了解了這些動物詞彙所代表的佛學含義後,會更容易地理解佛法教理。
龍
龍無論是在中華文化還是自佛教文化中都佔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這兩種文化都相信世界上有龍的存在。在佛學典籍中,更是存在大量關於龍族的描述。
在佛陀在菩提樹下睹明星開悟後,首先給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宣講《華嚴經》,這其中就位龍王,我們稱他為大龍菩薩。九百年後,龍樹菩薩從龍宮取回部分《華嚴經》也是得益於大龍菩薩的護持。
龍在佛教中成為八大護法之一,地位僅次於天人。雖生為畜生類,但擁有強大的能力,可呼風喚雨,又因為龍族護持佛法的數量眾多,所以它在佛教的地位也比較高,法會中的出場率也比較多,成為了護持正法的代表。
象
象是我們所熟悉的動物了,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草性物種,雖身材高大但性格溫和,特別受人喜愛。而在佛教中,象是非常高貴的象徵,釋迦牟尼佛多年未孕的母親在懷孕之前,就夢到一頭六牙白象,乘著一團五彩祥雲從天空而來投入胎中,才有了佛陀。
而大行普賢菩薩的坐騎也是一頭六牙白象,在佛教中六牙白象代表了六神通具足(六神通為: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象體型龐大卻溫柔,代表了能忍辱,而身如白色,則代表了沒有煩惱雜染。
在形容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行好中,便用象來形容佛的進止如象王。在其他佛學文獻中也以象王來形容菩薩,善於調服煩惱。
因為龍和象分別是水中和陸地上最有力量的動物,佛教便經常以「龍象」比喻修行人的威儀具足,勇猛精進。也因此有了「法門龍象」、"諸佛龍象"的形容。
牛、馬
魯迅先生說:「俯首甘為孺子牛」代表了牛勤勞、默默無聞付出的精神。佛教也有這樣一層含義,同時牛在佛教中也是高貴的象徵,這在現在的印度也依然可以看到,在印度殺牛是要被判刑的。
佛陀在講《佛說生經》第四卷《佛說水牛經》中也用牛來比喻自身的沉穩和忍辱的精神。在佛八十中隨行好中,說佛「步行安平,猶如牛王」。
在佛的三十二相中,有一項是來形容佛已經超越男女欲望的相,就是用馬來比喻的。名叫「馬藏陰相」,來說明佛已經沒有男女之欲了。
鼠
老鼠在我們國家,有著非常不好的名聲。因為它經常偷吃百姓的糧食,在那個自己都吃不飽的年代,大家都非常記恨它。老鼠也就成了不好的象徵,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在佛教中,老鼠代表了這個意思。在《佛說譬喻經》中講到一個故事,說一個人被在路上被一隻惡象追逐,遊人驚慌失措,恰好看到一口井,井中有一些樹根橫在空中,遊人便跳到了井裡,抓住了樹根,才發現井底有惡蛇在狠狠的盯著他,此時又出來一黑一百兩隻老鼠,瘋狂的開始咬樹根,他頓時陷入絕境之中。
佛告訴我們,大象比喻無常,樹根比喻命根,黑白兩隻老鼠就是白天和黑夜,老鼠啃咬樹根比喻生命念念都在消逝中。
所以佛教用日月流失來說明生命易逝,我們每個人其實都身處在這口井中,只有精進學佛了悟真相,才能得救。
註:文章中出現的佛教經典《華嚴經》、《佛說生經》、《佛說譬喻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