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獨創的日曆法,二十四節氣怎麼用,很多人不會

2021-01-10 花草生活

這是中國獨創的日曆法,二十四節氣怎麼用,很多人不會

轉眼間春節已過,二月將盡。我們感慨這光景的流動,只會用一個「時間」過的快來形容,而時間是什麼?它什麼都不是,只是一個名詞,一個名字,一個概念罷了。現在的人都有手機、有手錶,幾乎所有電子產品上都有時間和日期顯示,我們生活在「時間」裡,但卻對它一無所知。

前幾天和一個朋友聊天,她一句無心的話被我注意到,她說:「雨水過後就是驚蟄了呀,時間過的真快……」,我一臉沒聽懂的問:「你在說什麼啊?」,「我說節氣馬上到驚蟄了」她說,「那雨水是什麼?」我傻傻的問,「一年的第二個節氣啊」她笑著回答。

可能不只是我,應該有很多人連24節氣都說不全,能記住的也就是二分二至,因為這是高中地理種的知識,你知道24節氣都有什麼嗎?就算你知道其中的幾個,但我想也說不出,節氣對應的日期。

聽聞24節氣的名字,就覺得古人用的詞既美又生動,比如驚蟄、穀雨、小滿、白露等,這些名字不僅是古人對一年時間的劃分,也是代表了某一個時間段的生活和勞作,你知道24節氣都代表了什麼活動嗎?

春天

立春:聽名字也知道,這是春天的開始,也是一年的最初,萬物更新的端。 公曆2月3-5日交節。

雨水:說明冬去春來,燕來河開,降雨慢慢的形成。 公曆2月18-20日交節。

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在降雨的時候春雷乍動,那些還在冬眠的小動物被驚擾。 公曆3月05-07日交節。

春分:在這個節氣到來的時候,晝夜的長短達到一致,也就是晝夜平分的一天。 公曆3月20-22日交節。

清明:雲淡風輕,天氣晴朗,也是植物、花草開始繁茂的時候。 公曆4月04-06日交節。

穀雨:雨季到來,給田間的穀物帶來降水,讓它們可以更快生長。 公曆4月19-21日交節。

夏天

立夏:這個大家都知道,立夏就是夏天的開始,所謂立,就是開始的意思。 公曆5月05-07日交節。

小滿:像小麥一類的作物,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飽滿,但是還未成熟。 公曆5月20-27日交節。

芒種:這個芒就是麥芒,小麥類的作物終於開始成熟。 公曆6月05-07日交節。

夏至:看名字就知道,至是到達的意思,夏至就是夏天來了。 公曆6月21-22日交節。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天氣開始有點小熱了。 公曆7月06-08日交節。

大暑:當然是和小暑對應,天氣達到了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 公曆7月22-24日交節。

秋天

立秋:這個不用說,當然是秋天的開始。 公曆8月07-09日交節。

處暑:這裡的處,是終止的意思,這個節氣代表的意思是炎熱的天氣結束。 公曆8月22-24日交節。

白露:清晨的露水,因為天氣慢慢變涼而微微變白色。 公曆9月07-09日交節。

秋分:和春分的時候一樣,在這一天晝夜平分。 公曆9月22-24日交節。

寒露:天氣慢慢的轉涼轉冷,露水將要開始結冰。 公曆10月08-09日交節。

霜降:路面和植被表面都開始有霜,也說明天氣真的冷了。 公曆10月23-24日交節。

冬天

立冬:最好理解的一個,立冬就是冬天的開始。 公曆11月7-8日交節。

小雪:理論上在這個節氣應該開始下雪了,就和春天的「雨水」節氣對應,但是現在期待一場雪太難了。 公曆11月22-23日交節。

大雪:江雪慢慢增多,應該能達到堆雪人的程度。 公曆12月6-8日交節。

冬至:很多人記得冬至,是因為這一天要吃餃子,冬至意味著真正的冬天來臨。 公曆12月21-23日交節。

小寒:天氣慢慢變冷,溫度慢慢下降,衣服越穿越厚。 公曆1月5-7日交節。

大寒:這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公曆1月20-21日交節。

其實在古時候,每個節氣都有對應的習俗,不過現在筆者和大多數人一樣,都只記得冬至吃餃子,至於夏至、春分、立秋該幹嘛呢?誰知道呢!

其實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是目前常用的歷中最精準的,可以精確到秒。我們平時看到的日曆上還有另外的三種歷面系統分別是中國古代的星期系統,古人叫做七曜,分別指的是日、月、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等七個天體,而國外也有星期系統,以為大家都是以天體為準,這一點大家不謀而合。

第二個是中國的陰曆系統,是以月亮為參照,因為月亮在古時候又叫「太陰星」,所以月曆又叫陰曆。它是通過觀測月亮盈(圓缺)虧變化指定的曆法。看上面的圖可以知道,分別把月亮的明暗對應到了一個月裡。

第三個是世界通用的公曆系統,也就是太陽曆,是根據太陽公轉指定的曆法,太陽圍繞地球轉一周為一個太陽年。這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公元歷,是羅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改個儒略曆的基礎上於公元1582年頒布實施,也是現在世界通用的日曆法,其實它和中國的二十四節氣都屬於太陽曆。

第四個就是中國的陽曆,也叫二十四節氣歷,時間提現在24節氣中,這24個節氣分別對應地球公轉軌道上的24個點,每個月有兩個節氣,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每個節氣其實還有3個候,每個候是5天,一共有七十二候。中國公曆和公元歷的區別就是,公元歷平衡掉了三百六十五天之外的四分之一天(一年真正的時間為365.25日),使用起來更加方便,而節氣歷是完全與太陽公轉吻合的計算方法,每個節氣交點都可以精確到秒。二十四節氣還有一個特別複雜的計算公式,我就不寫了,感興趣的可以百度一下。

以上只是簡單的和大家介紹一下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其實更有趣的是七十二候,因為每一候都對應著一種花或者植物,應時應景,非常有意思,有機會我們在說。

互動話題:你知道在你的城市二十四節氣都有什麼習俗嗎?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有什麼用?簡單有效記住全部二十四個節氣的訣竅
    「清明穀雨,凍死老鼠」,是小編最早了解二十四節氣的一句諺語,上小學時,小編奶奶教會。說的是清明,穀雨這兩個節氣,因為氣溫的不穩定(即冷空氣南下),有時候異常冷。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一套時間曆法, 用來指導農耕活動,是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 中國二十四節氣解讀
    二十四節氣詳解【科普必讀】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總結出來,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規律,古人們依此來進行農事活動。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節氣」作為民俗項目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24節氣順口溜全文 中國二十四節氣順口溜是怎麼意思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人們用來分辨節氣的時間及指導農事的一種方法。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的習俗都不一樣。人們常常說二十四節氣順口溜。那麼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中國節氣文化對24節氣順口溜解釋吧。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二十四節氣,用古老智慧溫潤現代生活
    如何讓被國際氣象界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二十四節氣活態傳承,與人們的生活如影隨形?我們邀請致力於節氣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和普通民眾,講述自己與節氣的點滴故事、對節氣的深邃之思。把節氣「穿」在身上,穿出時尚 講述人:北京服裝學院教授、2020年度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 郭瑞萍有誰想過,節氣還能「穿」在身上?我們做的,就是這樣的事。2015年,我和團隊創立「度兮」品牌,提倡「人生有度,大美化兮」。有一年,我們帶著「度兮·二十四節氣」時裝發布會走進了「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現場。
  • 公考小常識:二十四節氣歌,很多成年人都記不全的基本常識
    這首簡單的二十四節氣歌,是不是還有很多人不會背?如果準備公考的你也沒能記全這首二十四節氣歌,看到這篇文章會不會「老臉一紅」?沒事沒事,下面中公衛生人才網的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二十四節氣歌的知識。通過對太陽運動周年的觀察,我們聰明的先輩將太陽的運動周年平均分成二十四等分,並給他們一一起了好聽的名字。
  • 中國第五大發明-二十四節氣
    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讀懂二十四節氣,也是從另一方面漸漸聽懂大自然母親的語言。從小成長在大城市的人們已經不關注農村,不關注最純的自然,也沒關注我們食物的最初來源。自然有自然的語言,自然會通過天文、氣象、植物、動物等告訴我們它們的秘密。
  • 您知道陰曆、農曆、陽曆怎麼來的?二十四節氣與其三者的關係?
    中國是文化大國,中國的曆法有陰曆、農曆、陽曆。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三者是怎麼來的?還有多數人認為,農曆就是陰曆。其實這個是不全面的。為什麼呢?很多人以為二十四節氣和陰曆有關。其實二十四節是根據陽曆劃定的。即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劃分為24個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黃道分成24個等份,每等份各佔黃經15°。由於太陽通過每等份所需的時間幾乎相等,二十四節氣的陽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後,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
  • 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春分
    二十四節氣的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一起學習紀錄片中出現的實用英語表達、感受全國各地多樣的民俗文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立春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雨水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驚蟄高效快速背單詞的11個實用技巧,快收藏!重磅發布!2020第19屆奇速英語夏令營詳細介紹春風不解意,三月桃花寄。
  • 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劃分的?|朔望月|曆法|月球|二十四節氣
    這就是通過在二、三年內加入1個閏月(19年7閏),使這一年(閏年)的歷年長度成為383~384日,歷年的平均長度接近於1回歸年。現在農曆的正月初一隻是在公曆的1月下旬和2月的上、中旬之間來回移動,正由於此。不過,即使這樣,由於年長不固定,農曆日期還是不能確切反映季節的變遷。為了彌補這一點,古人又根據回歸年的長度設計了二十四節氣,加入到曆法中。圖2 地球公轉軌道與二十四節氣。
  • 二十四節氣的正確叫法很多人都不知道
    大暑一詞,聽來就與潮溼悶熱、清涼的冰飲、樹蔭蟬鳴相關,但鮮少有人意識到,大暑還與農曆六月有關,在過去,二十四節氣除了可以幫助人民區分物候變化外,也可以作為曆法使用。二十四氣的由來首先要說明的是,二十四節氣是現代人的叫法,古代稱之為二十四氣。不管在《魏書》《隋書》還是《北史》《舊唐書》等古籍中,提到節氣時都是稱二十四氣,而非二十四節氣。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傳承發展中的二十四節氣
    兩千多年來,二十四節氣以曆法、諺語、歌謠等形式廣為流傳,在傳統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應用,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近年來,隨著我國非遺保護工作的不斷推進,二十四節氣再次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二十四節氣在現代生活中扮演了什麼角色?有哪些新的應用?如何更好地傳承?
  •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孝、二十四史等,為啥喜歡用二十四這個數字?
    二十四節氣的制定,有利於農業生產二十四節氣,跟日月運行有關。所以,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到了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的說法,才得以完全確立。 現在的天氣預報,以天或者星期為單位,那麼,一年為五十二周的五十二重要不重要?
  • 申遺代表團團長馬盛德:憶二十四節氣申遺,與世界共享中國文化的魅力
    讓世界各國各民族朋友了解到中國二十四節氣中古人天才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了解到中國文化與眾不同的文化表現形式,分享我們民族文化的魅力,這是特別重要的。」文化共享性是非遺申報的核心與世界共享二十四節氣的文化魅力環球網文化頻道: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作為二十四節氣申遺代表團的團長,現場的情形是怎樣的?
  • 二十四節氣的歌謠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而農民兄弟離不開春耕的二十四節氣;春雨驚喜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他們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 第六屆中國·登封二十四節氣冬至文化節活動舉行
    12月21日,「第六屆中國·登封二十四節氣冬至文化節」在河南省鄭州登封市告成鎮舉辦。此次活動由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中共登封市委、登封市人民政府主辦,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登封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告成鎮黨委、政府具體承辦。
  • 專家研討二十四節氣的時代新生
    他認為,二十四節氣在中國申請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引起的社會反響格外突出,既源於其自身廣泛的認識度、可見度、共享性等特性,也與我國在非遺方面近20年的高度重視和生態建設分不開。他表示,對二十四節氣還需繼續深入研究和解讀,包括解釋清楚二十四節氣的原理和科學依據,讓更多人了解它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價值;解讀與其相關的各種習俗、儀式、節慶,增加其普適性等。
  • 節氣簡介:二十四節氣立冬介紹
    導語:24節氣中有四個節氣分別代表著四季的開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其中,立冬是冬季的開始。你知道立冬是什麼意思嗎?你了解立冬節氣的習俗嗎?立冬和另一個冬季節氣冬至有什麼不同?我們通過立冬節氣簡介——二十四節氣立冬介紹進行了解。立冬節氣簡介 二十四節氣立冬介紹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
  • 二十四節氣—「立冬」還有多少人知道?
    今天是2020年11月7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它把寒暑變化劃分得更加詳細,以利於更好地安排生產和生活。而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重視傳統文化經驗,導致人們越來越忽視二十四節氣的重要性。
  • 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劃分的?
    這就是通過在二、三年內加入1個閏月(19年7閏),使這一年(閏年)的歷年長度成為383~384日,歷年的平均長度接近於1回歸年。現在農曆的正月初一隻是在公曆的1月下旬和2月的上、中旬之間來回移動,正由於此。不過,即使這樣,由於年長不固定,農曆日期還是不能確切反映季節的變遷。為了彌補這一點,古人又根據回歸年的長度設計了二十四節氣,加入到曆法中。圖2 地球公轉軌道與二十四節氣。
  • 探究源自中國的傳統時令「二十四節氣」,為何不需按照農曆計算?
    提到「二十四節氣」,很多人都能將這首朗朗上口的節氣歌隨口道來。雖然今天的人們並不大使用「二十四節氣」了,但是偶爾還是能夠聽到周圍的一些上了年紀的人突然說上那麼一句「今天是驚蟄天」之類的話。對於「二十四節氣」,我們可能最為熟悉的應該是「清明」,因為這一天被規定為國家的法定節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