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讀者留言,讓我解讀下中國的手機號碼的問題。著重有幾個疑問:
1、我國的手機號碼為什麼是11位?全球最長的號碼僅僅是因為用戶數的原因嗎?
2、我國最早的手機號碼為什麼都是「13」開頭,比如130/139等,後來才出現其他號段的?
3、為什麼說「1390」的號碼最「牛」?
想要講清楚這個問題,還要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說了。
6位手機號碼
我國的移動通信網絡起源於1G,也就是模擬通信系統。1987年11月18日,全國第一個模擬蜂窩行動電話系統(基於TACS),在廣東省建成並投入使用。手機終端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大哥大」,從此我國移動通信網絡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當時的電話用戶數已經初上規模,很多地區的電話號碼已經升級為6位,其中前兩位是程控的局號,後四位是用戶號碼。比如362345,就代表「36局,號碼為2345的用戶」。
在這種情況下,模擬網也被單獨劃分出了一些局號,比如「99」。此時的移動用戶電話號碼就是6位:992345(代表99局,號碼為2345的用戶)。
6位升7位
1992,隨著電話用戶規模越來越大,6位的號碼已經不能滿足用戶的使用,郵電部牽頭策劃了電話號碼的升位工作,具體的升級方法是:在第二位後面加0。(比如362345,就升級為3602345)
與此同時,手機號碼也對應的進行了升級,比如992345,就升級為9902345了。
7位升10位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模擬網逐漸開始退網,數字行動電話開始出現。1994年3月26日郵電部移動通信局成立。在移動用戶規模不斷擴大的基礎上,同時為了考慮漫遊、長途等問題,從1994年到1995年之間,郵電部醞釀對移動網用戶採用全國統一的局號。
當時郵電部經過討論,決定以「1」開頭,那麼為什麼是13*,不是11*或者12*呢?這裡面就要再講一下了:
因為當時郵電部已經對部分的郵電號段資源進行了統一的分配,具體的分配原則如下:
「10」開頭,是分配給電信行業的服務號碼:1000號(中國電信客服熱線,現在是10000)、1001(中國聯通服務熱線,現在是10010)等……
「11」開頭,主要分配給各種特服號碼(特種行業服務號碼):110(報警)、114(查號臺)、119(火警)等……
「12」開頭,分配給民用特殊號碼:120(急救)、121(天氣預報)、122(交通事故熱線)等……
所以,當時分配全國手機號碼局號的時候,為了避開上述已經分配的號段,就選擇了「13」開頭的號碼,當時第一批放出的局號有兩個:139和130。其中139給電信(當時還沒有移動),130給聯通。
此時的手機號碼就變成了10位:比如9002345,加上統一局號,就變成了「1399002345」,這就是10位手機號的由來。
10位升11位
隨著GSM用戶越來越多,中國電信在1997年又向郵電部申請了138/137/136/135四個局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號碼資源還是顯露出了瓶頸,所以在1999年,郵電部決定再次對手機號碼進行升位。
此次的升位原則也很簡單,在統一局號後面直接加上一個「0」,比如1399002345就變成了13909002345,這也就是今天11位手機號碼的雛形了。直到今天,我們仍然沿用了11位的手機號碼。
總結一下手機號碼變遷的過程
仍以文中的號碼為例:
902345 9002345 1399002345 13909002345。
後記:(幾個小提示)
1、為什麼說「1390」的號碼最「牛」?
很簡單,從上面的歷史變遷過程就可以看出來了,139是出現最早的局號,後面補「0」也是最早一批升位的號碼,所以「歷史悠久」啊。
2、手機號碼應該怎麼去讀?
正確的讀法:1ZZ — XXXX — YYYY
3、現在手機號碼各位代表的含義?
前三位:全國統一局號(號段),用於區分運營商;(後期攜號轉網之後可能有些麻煩了)
中間四位:專業一點是HLR碼,簡單來說就是區分不同地區的,類似於固話的區號;
尾四位:隨機分配,用於表示用戶。
所以有種說法,11位號碼,代表你自己的就拿可憐的尾四位^_^
4、現在最全的運營商號段分配情況:
中國移動:134(0-8)、135、136、137、138、139、147、150、151、152、157、158、159、178、182、183、184、187、188、198;
中國聯通:130、131、132、145、155、156、175、176、185、186、166;
中國電信:133、153、173、177、180、181、189、199
衛星通信:1349
虛擬運營商:170
「通信行業那些事兒」,期待您的關注,歡迎您的轉發!原創不易,如有轉載,請註明作者!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