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是相對現貨而言的,買了現在不成交,到合約期限後再成交,與現貨交易的最大區別是採用保證金交易、並且一般到期後不用實物交割。
所謂保證金交易,也叫槓桿交易,說白了就是以小賭大,比如在股票市場價格10元的股票,買100股必須掏至少1000元(手續費等另算),期貨則不一樣了,期貨考慮到經驗上看期貨價格每個交易日的幅度波動有限,比如8%,那麼保證金比例高於8%即可,一般在10%以上,比如就10%,那麼要買一份1000元的的期貨合約,只需要100元就能成交,槓桿比例就是10倍了。
期貨由於沒有現貨實物交割,所以只是一份有價值受法律保護的合約,合約規定一定期限後,賣方按規定價格(一般由期貨市場供求決定)賣給買方一定數量的合約標的物,到期後又存在標的物的現貨價格,兩個價格之間的差價乘以合約數量即為各自盈虧。
由於現在大都是電子交易,其實可以把期貨合約理解成現貨了(只不過在到期前有效),期貨在到期之前可以買入也可賣出(開倉、平倉),只不過買入時間不同價格會有所波動而已,低買高賣則賺,高買低賣則虧,這點和股票差不多,只不過期貨期限一定,而股票期限為無期。到期也往往不會實物交割,直接按盈虧結算就行。
由於是保證金交易,在每個交易日結束後期貨公司會對每位客戶帳戶盈虧進行結算,帳戶資金低於保證金比例的會追繳保障金,無力補充者則會強行平倉貨平部分倉位。比如所舉例子中如果保證金上個交易日有120元,用100元買了一份價值1000元的期貨合約,本交易日該期貨價格下跌5%,即50元,則帳戶虧損50元,保證金剩餘70元,期貨價值950元,則保證金比例至少為95元,所以至少要補交25元才能進行下一個交易日的交易。
期貨市場的運轉我不知道你是指哪方面,這個概念可大可小,但也不複雜,和很多其他金融產品市場的運轉是類似的,核心機制還是價格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