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立於世,會說話不容易,但是懂得適時地保持沉默更難。
常言道:禍從口出。人往往是在不知不覺的說話中,得罪人,遭人嫌棄,卻渾然不知。
曾國藩說:「話不說盡有餘地,事不做盡有餘路,情不散盡有餘韻。」
說話是一項技術活,若是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就保持沉默,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時間越久越發現,在生活中,真正聰明的人,做人有度,懂得保全自己,也願意與別人留一線餘地。
所以,學會閉嘴,就成了一個人一生需要努力的事情,因為,但凡是人,往往容易憑著情緒行事,現實生活中,能管住嘴的人,往往是很理智,卻又有很強自控力的,遇事時,會用理性思考,擅長用慢思維,說話辦事,都會先過過腦子,越懂得在這三個時刻保持沉默不語。
面對蔑視,嘲笑和誤會,聰明的人選擇沉默。
遇事不要總是著急去辯解,嘴巴不必總是忙著傾訴,有時候,沉默是最好的傾訴,不說是最有力的回應。
不說,就是不想說,因為解釋太多就是一種掩飾;沉默,是最從容的狀態,坦然,淡然,面對不友好的人,無需解釋什麼,更無需證明什麼,只要留一份沉默給自己,不在乎別人的說三道四,因為自信,心裡有底,即便默默地站在狂風中,心是平靜的;急行在暴雨中,心是沉著的。
對於那些別人的眼神和話語,不必耿耿於懷,忿忿不平,不要想到要以牙還牙,採取什麼辦法變本加厲地還擊回去,不值得耗費自己那麼多的心思和精力。
沉默是一種境界,是一種處事不變的坦然和鎮定,是一種無所畏懼的寧靜和自信。生活中,留一份沉默給自己,即便有人在說你壞話,也大可不必反唇相譏,暴躁的歇斯底裡的吼罵,對於一個心靈純潔有修養的人來說,流言永遠是蒼白無力的,風一吹,什麼都沒了。
永遠不要試圖去和別人解釋自己,因為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理解你,喜歡你的人,不用解釋,不喜歡你的人,自然就會蔑視你,嘲笑你,詆毀你。
凡事不強求,關係不講究,不要讓自己的人生活在解釋中,信與不信在於人心,懂與不懂在於人心,不要活得卑微,他人怎麼想何必要那麼在意,粉碎流言蜚語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斷成就你自己。
被人蔑視,嘲笑,誤解時,沉默,不說!就是懶得理會!那是問心無愧的坦然,是發自內心的自信,因為有些事,不值得說,有些人屑於說,自己的人生,自己過,管別人何事!
對別人家的感情糾葛,家常理短,保持沉默不語。
自古,清官難斷家務事。聰明人,懂得迴避是非,別人家的事情,我們都是外人,所以不能輕易地去議論,否則,就是對別人的一種傷害,更是一種不公平。
有智慧的人,在面對別人的家長裡短,是非對錯時,不參與,不八卦,不議論,善於沉默,可以用心傾聽,但是不參與自己意見,因為有時候,就算你是好心,也會一不小心讓對方產生嫌隙,還不如沉默,給對方留足空間;再說了,在背後談論別人的私事,不僅毀人清譽,更廉價了自己的人品。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苦衷,不談論別人家的隱私,不摻和別人家的是非,不該說的是非話不說,以免遭受不必要的誤會;不該聽的是非話不聽,便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要知道,閒言碎語,流言蜚語,指點議論,最容易引禍上身。
有些人,總是不分時間場合地點,說一些別人家的閒話,是非,讓人只想遠離,不想有交集,人生一世,評價別人容易,認清自己太難,不搬弄是非是修養.
聰明的人,說話做事一定會考慮別人的感受,考慮到事情的後果,心中有分寸,要知道,這世上閒言碎語有很多,我們要做好自己的人,守好自己的嘴,不要隨波逐流,懂得不言他人之事,是非之地不去,是非之話不說,是非之人不做,生活才會少了是非,多了清淨。
人生困境時,不言苦,不言痛,保持沉默不語。
魯迅先生說過:「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永遠沒有所謂的感同身受!」因為你的傷痛在別人眼中,或許只是一個笑話。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熬過去,人生才能贏,更深知人性本就是如此,因此不會自討沒趣,找人訴苦。
成熟的人,有苦自己咽,不會輕易在他人面前展示出自己脆弱的一面,更何況,當你弱的時候,身邊的壞人很多,對你落進下石的人也多,所以說,落魄時,不說訴苦的話,不道悲傷的情。
只有那些承受不住煎熬的人,才大聲叫苦,到處訴苦,他以為,苦水倒出來,就好了,殊不知,越喜歡訴苦的人,反而活得更苦,天天把"苦"字掛在嘴邊的人,怎麼說,生活都是苦澀的;經常嘆息自己運氣差的人,怎麼活,生活都是不順心的。
做人,要能扛事,不惹事,但是也不怕事,你越是害怕遭遇什麼,就越會遇到,聰明的人,內心很是強大,總是有足夠的智慧去應對各種困難,在各種轉折點,都能夠順勢而為,苦不言,痛不語,把苦難的生活默默扛起來,在苦難中汲取教訓,變得睿智又強大。
行走於世,真正聰明的人,善於沉默,能屈能伸,不率性而為,三思而行,能顧全大局,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平息矛盾衝突,成就更好的自己。
因為,沉默不語,是高級的智慧!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