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望紫禁之巔,深讀西山文脈。7月28日,樂居《豪宅品鑑官》走進中建·國望府,特邀皇家御匠傳人、金屬鍛鏨大師孟德仁,北京宮廷造辦傳統金屬鍛鏨技藝第四代傳承人孟新陽,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文化創意委員會會長張大為等三位品鑑官,以及中建·國望府銷售經理王文強、樂居北京副總經理邢曉利,共話國匠精神傳承,共探新時代生活方式的匠築之法。
千錘百鍊五十載 宮廷技藝造「豪門」
自古以來,國人都對「宅以門戶為冠帶」有著深刻認同。門,不僅作為建築意義上的開闔之用,還彰顯著居住者的地位和身份,折射出一個家庭的社會地位、經濟狀況。因而市面上的高端居所,都分外注重門頭設計。
作為一個兼具現代趣味及傳統情懷的京城大宅,國望府就將中式文化肌理充分應用在大門設計之中。國望府兩款合院的入戶門,就是由皇家御匠孟德仁大師親手操刀設計。這種傳統技藝所打造的裝飾,完全是按照中國古法來做的。骨力遒勁、生動傳神,其精湛的技藝,讓鏨錘下的海浪、龍鱗靈活如真,可謂「千錘百鍊展匠心」。
明星合院的兩扇入戶門,是洛陽紫銅材質,海浪、龍鱗圖案的兩扇入戶門,分別經過鍛造、錘碟、鏨刻、整形等30多套工序,勾、落、串點150多種技法。數月的時間,數百萬次的揮鏨,才使兩扇入戶門以龍鱗疊水的形式出場,既有氣勢磅礴之勢,又不失傳統文化遺韻。
師從宮廷造辦處傳人石醒非大師,孟德仁已是當今金屬鍛鏨技藝領域唯一一位工藝美術大師,入行近五十年,為金屬鍛鏨工藝的傳承與發展,付出了畢生心血。活動現場,孟德仁大師講解道,金屬鍛鏨技藝是利用金、銀、銅等金屬材料的延展性興盛起來的中國傳統手工技藝,這種技術至今已有數千年的發展歷史,是歷經流傳的寶貴文化遺產。
「做這個行當,就是要精益求精,幾十年如一日,不間斷操作。金屬鍛鏨的過程,就是身心磨練的過程。」在孟德仁大師看來,堅守與傳承,是匠人的責任與使命。北京宮廷造辦傳統金屬鍛鏨技藝第四代傳承人孟新陽也指出,金屬鍛鏨是需要匠人沉下心來,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去做的事,在建築領域也同樣如此,透過這扇銅門,可以看到時光的沉澱、文化的流傳,與此同時,國望府的匠工匠心也得以彰顯。
傳承傳統文化 共鑑藏品大宅
就如孟德仁大師所言,「十年可以造就一名匠人,幾十年甚至一生,才能造就一顆匠心。」在慣於造夢、營銷高於產品的社會現狀之下,國望府卻始終堅守著一顆匠人之心。
「地產行業快周轉是常態,從拿地到交房,三年基本就是一個周期。而國望府為了做好這個項目,從拿地到現在,已經在這方土地上沉澱了三年時間。」中建·國望府銷售經理王文強指出,緊鄰西山、永定河和園博園的地理區位和生態環境,都為這方土地增色不少,在這麼好的地塊上,中建要做頂級的城市山水別墅和中式文化的絕佳載體。」
而更難能可貴的是,國望府容積率僅有0.8,是同區域同級別產品中容積率最低的項目,更是在京西市場近幾年之內唯一低於1.0容積率的開發土地。尤其在「禁墅令」出臺之後,城市別墅用地低於1.0容積率的項目將不會再有,別墅用地以及低密度生態資源豐富的建築用地將稀缺化,而且隨著別墅用地的進一步從嚴管控,那些地處寸土寸金的城市核心別墅將成為絕版。
「現如今城市內部的水系已經非常稀缺了,在西山腳下、永定河畔,能做出這樣高品質的住宅項目,國望府確實無愧『山水』二字。」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文化創意委員會會長張大為品鑑項目之後,指出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往往容易打造出好產品、好建築。所謂是智者樂山、仁者樂水,國望府近山臨水,而且產品設計均是傳承宮制文化,重塑北京傳統城市肌理的同時,滿足人們依山而居,天人合一的傳統居住理念,是北京不可多得帶有東方文化風韻的住宅產品。
新中式大宅 繪就西山下的詩意棲居
近年來,文化自信回歸,極大激發了人們的家國情懷,中式院落成為高淨值人群熱捧的塔尖住宅產品。同時,緣於國人由來已久的院落情懷,國望府匠造最高規制的合院產品,滿足人們的院子夢。
國望府深度揣摩、體驗紫禁城的建築智慧,充分挖掘皇家建築風格,提煉出以「宮」為主題的設計語言,同時,推敲研習符合人體工學的功能尺度和當下時代審美,賦予建築新的生命張力。
王文強表示,中國人普遍都有院子情結,有天有地有院子,是國人的終極理想居所。而中國最好的院子是哪裡?故宮。所以國望府汲取了故宮最精粹的中式文化內核,匠心打造宮制合院,滿足西山頂豪的詩意生活。
對望西山,毗鄰永定河,國望府周邊還有園博園、北宮國家森林公園等多個公園環繞,綠色生態資源優越,是天然的健康頤養之境。因此,國望府因勢賦形,營造設計與西山地脈相輔相成的空間格局。項目對景西山峰巒,依地勢而建,西低東高科學排布,建立層次豐富的建築組合關係,與自然和山勢相融共生,戶戶可觀西山。
而且根據新版北京規劃和豐臺區戰略部署,國望府所在板塊被定位為生態旅遊區,可享西部生態發展帶、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等利好,伴隨著區域革新,生態、創意、文化等產業群起共進,未來國望府將佔位更高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