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星和天王星正在下「鑽石雨」

2021-01-09 CHBO中文

隨便就能中幾億美元大獎

根據《科學快訊》的報導,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實驗室實驗,結果表明,海王星和天王星內部深處可能發生了異常的化學過程:內容形成大量鑽石,並由於內部壓力向外噴射,意味著在這兩顆星球上,你中獎的概率非常大,隨便就能中幾億美元,因為大量鑽石像雨滴一像四處濺落。這項新研究於2020年5月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根據收集到的有關這些行星的數據,科學家們知道海王星和天王星都在其表面以下數千英裡處具有極端的環境條件,儘管它們的外表天氣極度寒冷,但它們內部可以達到數千華氏度的高溫和非常強大的壓力,有綽號「冰巨人」。

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包括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實驗,以緊密模擬行星的內部狀況並確定行星內部的狀況。

鑽石雨形成過程示意圖

考慮到兩個行星內部都極高的壓力,該小組的工作假設是該壓力足夠大,足以將行星內部的碳氫化合物分解成最小的形式,然後將碳硬化成鑽石。簡而言之,由於兩顆星球內部有極端壓力和熱量使碳結晶,並終終形成鑽石,當然人果想要得到這些鑽石,得承受得起極度寒冷的溫度。

相關焦點

  • 【科普頭條】天王星和海王星下起了鑽石雨
    科學家們聲稱,海王星和天王星上正在下鑽石雨!
  • 最新實驗證實:天王星和海王星正下著鑽石雨
    天王星和海王星正下著鑽石雨美國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利用Linac相干光源X射線雷射器證實,在海王星和天王星的深處,可能下著鑽石雨。這些冰巨星表面下數千公裡的高溫和高壓會使碳氫化合物分裂,碳被壓縮成金剛石,並向行星核心更深處沉去。新實驗是迄今為止最精確的實驗,它證實了碳直接轉變為結晶金剛石的過程。海王星和天王星是太陽系中的冰巨星球,也是我們最不了解的行星。它們的距離遠得令人望而卻步,只有旅行者2號太空探測器曾經靠近過它們。但在更廣闊的銀河系中,冰巨星極為常見。
  • 天王星和海王星的逆天功能:只有1%的碳元素,也能壓縮成鑽石
    海王星和天王星是太陽系中的氣態巨行星,同時也是八大行星中距離太陽最遙遠的兩顆行星。天文學家在過去長期的研究中發現,海王星和天王星上存在著超強高壓,能輕易把碳原子壓成鑽石。然而從目前對兩顆行星的探測情況來看,它們含有的碳元素僅有1%左右。
  • 神奇的海王星,存在鑽石的海洋,可惜人類很難獲取
    冰川的世界另外,根據科學家最新研究,海王星上還存在著不少的碳元素,而且碳元素在高溫高壓條件下,會形成一種單質晶體金剛石,也就是我們說的鑽石,而這些鑽石由於海王星內部的高溫高壓環境,一部分會被液化。也就是說在海王星的地幔部分,除了剛才說的「水-氨大洋」外,可能還存在著液態的鑽石「海洋」,在海洋之上可能還漂浮著像冰山一樣的巨大鑽石,甚至可能還會下起鑽石雨。
  • 地球上下雨,金星上下硫酸,木星土星等星球上卻下鑽石,而且數量多個...
    夏天來了,又到了多雨的季節,很多人喜歡下雨的情景,有的人甚至喜歡在雨裡走來走去,涼涼的,溼溼的,感覺很爽,但如果是在金星上,那就麻煩了,因為金星上面下的雨都是硫酸,人是受不了這種極強腐蝕性的東西的。但是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這幾個氣態星球上又不一樣了,奇葩的是它們上面會下鑽石雨,據說光土星上每年通過這樣的過程,可產生大約一千噸「鑽石(金剛石)」,部分「鑽石」直徑甚至或可以達一釐米。這是為什麼呢?
  • 揭秘:天王星白帽和海王星暗旋渦是怎麼形成的?
    冰原巨人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內部擁有水資源豐富的內部,表面塗有氫氣、氦氣和一撮甲烷,後者使這些外地行星具有獨特的青色膚色。與地球上的季節只有幾個月不同,海王星和天王星同一季節要經歷幾十年,這導致了奇怪而強烈的大氣現象。
  • 冰巨星:海王星和天王星
    2020-2021年冰巨星在哪裡因為天王星和海王星離太陽非常遙遠,所以這兩顆冰巨星在夜空中移動得很緩慢,也不常挪到新的星座裡。現在,海王星位於寶瓶座,天王星位於白羊座。天王星在天赤道以北14度,海王星在天赤道以南6度,它們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都沒有處在顯著的高位。所以要爭取在較短時間窗內觀察到它們。
  • 一顆價值連城的冰巨星,上布遍布貴重的鑽石,海王星!
    海王星的表面覆蓋著延綿幾千公裡厚的冰層,和天王星一樣也是顆冰巨星。外表則圍繞著濃密的大氣層。科學家推測海王星可能有一個固態的核,其表面可能覆蓋有一層冰。它的核是一個由巖石和冰構成的混合內部結構體,其質量接近於一個地球的質量。
  • 圖片看宇宙;天王星、海王星及冥王星的罕見大圖
    一,天王星;幾乎橫躺著圍繞太陽公轉行星。(旅行者2號於1986年拍攝的天王星。)(天王星近紅外圖片揭示了其微弱的星環,並突出了其傾斜的程度:天王星的自轉軸與太陽系的平面大致是平行的,其軸向傾斜度為97.77度「由前進自轉定義」,也就是說天王星是躺著自轉的。這使得天王星的季節變化完全不同於其他行星。)(天王星與海王星有一個鑽石心。)
  • 為什麼天王星和海王星不一樣?
    圖解:NASA/JPL旅行者2號拍攝:左圖天王星右圖海王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太陽系最外側的兩顆行星。 它們的大小,可能的元素組成以及與太陽之間的遠距離,都使得它們十分相似,並且明顯不同於類地行星以及巨大的氣體行星木星和土星。 「不過,這兩個行星之間也存在明顯的差異,等待人類找到原因。」Christian Reinhardt說。
  • 關於天王星和海王星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雲上波濤來哈,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天王星和海王星的介紹。最不引人注意的行星——天王星最暗淡的行星在晴朗無月的夜空中,一個視力正常的人,能看到最暗的星是6等星。天王星最亮時的星等是5.5等,比6等星要亮60%左右。按理說,它早就應該引起人們的注意,可是不知為什麼,在18世紀以前的漫長歲月中,竟無人注意它!
  • 宇宙深處,天王星和海王星,你不知道的秘密
    天王星和海王星是太陽系的冰巨行星,二者雖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也存在驚人的不同。天文學家花了很長時間試圖弄清楚它們的特殊性來自何處,現在他們認為一切源自兩次不同的大碰撞。天王星和海王星(圖源:wjbaike.site)這項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的研究調查了宇宙碰撞如何將這些行星分離。
  • 探訪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最佳機會,NASA在等什麼,錯過還要等十年啊
    可是,奇怪的是,天王星的運行始終和天文學家的理論計算有偏差。後來,勒維耶和亞當斯兩個人同時意識到,這可能是天王星軌道外的另一顆行星所產生的引力所導致的運行偏差,並著手推算這顆行星的軌道。1846年,這顆行星果然被發現,這就是海王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太陽系目前最遠的兩顆行星,前者距離太陽19.3個天文單位,幾乎是土星的兩倍;海王星更誇張,距離太陽接近29個天文單位。
  • 天王星和海王星表面具高速噴流
    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噴氣流巧妙地影響著它們的引力場。圖片來源: NASA/JPL/Voyager 2  儘管距離數十億公裡,但天王星和海王星之間的運動可能會讓地球上的飛行員羨慕不已:加足馬力的噴氣流時速能夠超過1000公裡。這兩顆天體是雙行星系統,有著幾乎完全相同的大小、質量和構成。
  • NASA提出「冰巨星」計劃預案,準備探訪天王星和海王星!
    對於太空探索來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直走在最前列,至今為止人類已經探索到達了太陽系的最邊緣地帶,然而對於太陽系外圍的幾顆行星卻了解並不多,據國外媒體報導稱NASA正在研究一項名為「冰巨星」的探索計劃,將在未來20年內展開對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近距離探測任務,藉此了解這些極寒氣態行星的內部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 大量氦存在於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地幔中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所計算物理團隊王賢龍研究員與江蘇師範大學李印威教授合作,採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基於粒子群優化算法的全局結構搜索方法和分子動力學方法研究了高壓下氨-氦化合物的物性,預測了系列穩定的氨-氦高壓化合物,指出氦並不像人們普遍認為的只能夠存在於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氣中
  • PNAS:極端條件下H3O的穩定性及其對天王星和海王星磁場的啟示
    PNAS:極端條件下H3O的穩定性及其對天王星和海王星磁場的啟示天王星和海王星(Uranus、Neptune,下文簡稱U/N)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離太陽最遠的兩顆行星。它們距日心平均距離分別為19.2 AU和30 AU(1AU=日地距離,約1.5億公裡)。由於距離遠,觀測少,多年來,人們對它們知之甚少。
  • 天王星和海王星歷史上曾「換位」(圖)
    圖片說明:最新研究表明,海王星歷史上曾比天王星更接近太陽。(圖片來源:Physorg.com)冥王星被開出九大行星似乎並沒有改變太陽系的「命途多舛」。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太陽系歷史上的行星排序並非現在的樣子。在40億年前的太陽系演化早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軌道位置很可能是反過來的。
  • 天王星和海王星以及冥王星是如何被發現的呢
    天王星最開始被認為是恆星金牛座34,隨後由於其特徵差異又被認為是彗星,最後由於其軌道和特徵不像彗星才被認為是行星。海王星是因為科學家發現天王星軌道會受到其引力攝動預測位置後而被發現的,冥王星也是引力攝動發現的,具體情況本文將簡略介紹下。
  • 相離那麼近,為什麼天王星和海王星差異這麼大?
    眾所周知,天王星和海王星是太陽最外側的兩顆行星,也是人類最難涉足的兩顆行星。它們的質量和體積巨大,主要由氣體與冰組成,擁有眾多衛星,天文學家將它們歸屬於「類木行星」。旅行者2號拍攝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有很多相似的性質,但大多數性質差異甚大,這對於天文學家來說一直都是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