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6月開展尋找「宜昌最美家庭」活動以來,縣婦聯通過組織推薦、家庭自薦、群眾互薦等形式,以「文明家風伴我行」為主題,聚焦抗擊疫情、脫貧攻堅、綠色環保等領域,深入挖掘、選樹和宣傳群眾身邊的「最美家庭」, 湧現出一大批事跡突出、感人至深的先進家庭典型。我縣有13戶家庭獲評「宜昌最美家庭」榮譽稱號。
一.
抗擊疫情最美家庭
1
高飛家庭
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
向上滑動閱覽
高飛,長陽新冠肺炎隔離四病區醫生、縣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生。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席捲而來,妻子在賀家坪鎮衛生院從事護理工作,父親在鄉下參與疫情防控摸排,家中僅有嶽母照顧兩個孩子,但他還是義無反顧第一時間寫下了請戰書,主動申請前往危險係數最大的隔離四病區工作,負責危重患者的救治。對於重症患者,醫生需守在床邊密切觀察病情,還要不斷調試各種儀器設備,穿行在各個病房之間,厚重的防護服讓衣服溼了又幹,幹了又溼;眼睛被消毒水刺激後充血發紅,鼻梁皮膚破潰,面對繁重的壓力,高飛毫無怨言,始終戰鬥在距離病毒最近的地方,在病區堅守了30天。與家人相互鼓勵,攜手奮戰在抗疫一線。
2
黃豔麗家庭
以善為先、以誠為本。
向上滑動閱覽
長陽銘福私房菜館,在疫情防控期間為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日捐「愛心盒飯」200份,老闆黃豔麗帶領員工在防疫後方,用一份份用心製作的盒飯,一晚晚燈火通明的堅守,為防疫一線人員們提供最溫暖的守護。
看著一線防控值守的工作人員天天吃著泡麵,長陽銘福私房菜館的老闆黃豔麗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為積極響應群防群控的號召,她充分發揮自己做菜的手藝,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加油助威,貢獻自己的力量。為讓「疫」線工作人員吃上可口飯菜,菜館的員工們每天8點開始忙活,對廚房進行清潔、消毒,然後精心製作菜餚。「每份盒飯裡有一葷兩素一湯,外加一個雞蛋。」她的原則是不計成本,必須保質保量,做到你我同吃一鍋菜。「銘福人」雖在防疫後方,但疫情激發的不是他們唯利是圖的貪慾,而是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
3
李濤家庭
百善孝為先,家和萬事興。
向上滑動閱覽
李濤同志系縣公安局資丘派出所指導員,妻子王丹在縣融媒體中心工作,夫妻兩人結婚十餘年以來,長期分居兩地工作,聚少離多,但互相理解、支持。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突發,他們放棄一家人難得的團圓,毅然走上工作崗位。王丹同志既要堅守媒體工作崗位,還要用柔弱的雙肩挑起家庭的重擔,她白天要負責電視新聞、新媒體等8個媒體平臺的宣傳工作,晚上要加班審發新聞、製作電視專題,此外還要擠時間照顧女兒的飲食起居及功課,為體弱多病的父母購買生活物資和藥品。李濤同志臨危受命,大年初一便趕赴資丘開展疫情防控工作,連續奮戰60餘天,恪盡職守,勤勉工作,妥善處置一起利用120車輛違規運送無證返鄉人員案件,及時消除疫情擴散隱患。夫妻兩人舍小家為大家,並肩一線戰疫,用出色的工作成績回報家人的奉獻和付出,用堅守和擔當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
4
梅東峰家庭
百善孝為先,施恩無念,受恩莫忘。
向上滑動閱覽
梅東峰一家居住在龍門社區,經營著一家包子鋪店,2020年1月,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梅東峰主動申請到一線做志願者,被安排在江天一色小區,這個小區擁有900多戶,每天跟工作人員一起認真做好人員出入登記、體溫監測、物資配送等工作,他們從早忙到晚,非常辛苦。當他無意間聽到一起工作的「戰友」說好久沒吃過一頓熱乎的早飯了, 他回到家後和妻子田太群一起和面、揉面、剁餡兒,將熱氣騰騰的包子為「戰友」們送去。隨後,他們為工作在他們門店周圍的一線工作人員提供「愛心早餐」,為轄區的養老院送去「愛心包子」,三八婦女節之時,為工作在社區的女同胞送來了節日的慰問。在父母的影響下,他們的女兒每天在上網課前都會燒上一壺開水,將茶葉和一次性杯子放在自家門口,並貼上紙條,寫道:「防疫工作人員您們辛苦了,請用茶!」
5
孫鵬家庭
父嚴母慈子孝,身正令行家和。
向上滑動閱覽
孫鵬是長陽縣人民醫院介入導管室的一名醫生,妻子王麗是麻醉手術室的護士長,夫妻倆在平時的工作中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多次被評為醫院先進工作者和優秀管理者榮譽稱號。2020年春節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他們放棄春節休假,主動請纓到防疫主戰場,一個成為了普通病區的消毒員,一個負責防疫物資管理,上中學的兒子受其影響也主動投入到消殺工作中,每天背著近二十公斤的噴霧器跟隨父親上崗,上午下午各一次為1000多平方米走道樓梯消毒殺菌。一家三口齊上陣參與疫情防控,為小城的健康平安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
脫貧攻堅最美家庭
1
林開玉家庭
團結鄰裡,與人為善,
明理處事,誠信為先。
向上滑動閱覽
2016年47歲的林開玉從外地回到家鄉,打算規模種植西紅柿,但是沒有路就意味著沒有西紅柿沒有出路,他便動了自籌資金修路的念頭,於是徵集了家人和村民的意見,拿出8萬元積蓄當啟動資金,和兩個兒子一頭扎進林子裡,搞勘探,搞測量,父子三人天不亮就進山,幹到天黑才回家。在自籌修路的道路上,他們遇到了很多挫折,進程緩慢,村民的冷嘲熱諷,但林開玉仍然不放棄,暗下決心,「就算肩挑背扛手刨,我也要把路修通」。就這樣一鋤頭一榔頭,長陽愚公」林開玉父子三人不等不考不要,自籌了34萬元,將連綿起伏的峭壁陡坡撕開一條通往山外的口子,千錘鑿通了脫貧攻堅的康莊大道。
當年他帶頭種了30畝西紅柿,積累多年的蔬菜種植技術派上用場,還把田間管理經驗無償傳授給村民。這一年,他家的西紅柿賣了20多萬元。接下來他還想組建蔬菜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種菜脫貧致富,讓陳家荒百姓心裡不再慌。
2
呂學潘家庭
勤儉持家,和睦團結,
正直做人,踏實做事。
向上滑動閱覽
今年61歲的呂學潘三代同堂,一家6口勤勞能幹,原本是村裡人人羨慕的富裕戶。然而一場大病,讓這個幸福的家庭步履維艱,產業不定,農業技術不精,全憑几畝薄田種玉米紅薯支撐著一家人的日常所需,加之兒媳患有尿毒症,需要定期透析治療,定期支出的費用讓這個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還因此欠了30萬元外債。自精準扶貧實施以來,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呂學潘一家在駐村單位的幫扶指導下,將萎靡不振的茶產業重新拾起。2015年對兩畝老舊的茶園進行了改造,還逐年擴大規模新發展了六七畝新茶園。三分建、七分管,一家人勤懇管理,茶園很快有了收益,春、夏、秋三季採摘,年年有收。與此同時,一家人還享受到了健康扶貧政策,兒媳的透析治療有了保障,身體狀況日益向好。思想向前進,人勤地生金。除了種植茶葉,呂學潘一家還利用空檔期做零工增加收入,生活有了極大地改善。
3
覃遠雙家庭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向上滑動閱覽
覃遠雙,現年65歲,家住漁峽口鎮沿坪村二組,家有6人。其和妻子覃士元系組合家庭,結婚三十餘年,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孝敬老人。丈夫的前妻早年因為生育不幸去世,留下一雙年幼的兒女和年邁的父母,七年前,前妻的生父突發老年痴呆,神志不清。夫妻二人毅然放棄在外工作機會返鄉照顧老人,並開始了在家鄉創業發展之路。多年來,夫妻倆不等不靠不要,努力打拼、勤勞肯幹,家庭面貌日益改善。作為產業發展的佼佼者,他積極履行黨員的職責,在當前精準扶貧的攻堅階段,自願幫助鄰居貧困戶一家進行實施危房改造,不計回報地投入人力財力,幫助其建成一棟兩層樓房。為了支持村裡的項目建設,毅然變田拆房為路,始終無條件支持村兩委工作和各項公益事業,受到一致好評。
4
徐大群家庭
幸福是靠奮鬥出來的。
向上滑動閱覽
徐大群是土生土長的磨市鎮黃荊莊人,初中畢業後就輾轉各地打工,體弱多病的父親留守家中,日子過得窘迫,2015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不服輸、不信命的徐大群和丈夫決定回老家辦養殖場當「羊倌」,她們通過書本和手機學習養殖技術,還經常請教懂技術的長輩。在夫妻倆的刻苦鑽研和精心照料下,10隻母羊先後產崽,2016年底存欄成羊增加到了20多隻並全部售出,掘到了她人生的第一桶「羊財」。隨後她和丈夫尋思著拓寬增收渠道,養殖生豬、土雞,徹底摘「窮帽」。經過兩口子的精心管理,養殖產業日漸紅火和壯大,2019年累計實現養殖銷售額近80萬元,收入超過20萬元,不僅脫了貧,還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產業脫貧示範戶。2019年底,成立了「大群畜禽專業合作社」,推廣林下散養的生態養殖模式,通過產業帶動、技術培訓、銷售渠道拓展等方式,吸納帶動周邊7戶貧困戶開始從事畜禽養殖。
三.
清正廉潔最美家庭
1
肖筱家庭
廉潔自律心才無病,求真務實業才有成。
向上滑動閱覽
肖筱任縣文聯秘書長,丈夫孫先紅是縣特色農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布政村第一書記。夫妻二人廉潔自律,愛崗敬業,秉公辦事,自覺抵制各種誘惑,常吹家庭「廉潔風」,常念家庭「廉潔經」,常算家庭「廉潔帳」,把好「家門關」,不收不義之財,不拿非分之禮,不想非分之想,及時提醒和督促家人自重、自醒、自警、自勵,以廉治家,以德治家,營造積極、健康、文明、向上的家庭環境,在單位同事和左鄰右舍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夫妻二人還十分重視對子女的廉潔教育,從生活細節上著手。首先,戒奢,從小就教育孩子勤儉節約,不和別人比吃穿,不亂花零用錢,不慕奢華,安於簡樸。其次,戒貪,不拿別人一毫一釐,不貪不義之財。第三,戒惰,教育孩子勤能補拙,靠自己努力取得成功。時刻牢記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是孩子的重要課堂,以身作則,做好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充分發揮家庭的薰陶作用。
四.
綠色環保最美家庭
1
項亮家庭
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
向上滑動閱覽
項亮是一名環保工作人員,丈夫饒宏志是一名武警官兵,女兒是一名幼兒園學生。她們家在購買家用電器時,首先選擇節能降耗產品。外出購物時,自備環保購物袋,一次性塑膠袋清理乾淨後重複使用。她告訴女兒進行垃圾分類,綜合利用廢舊物品,減少化學品使用。在她的影響下,女兒不僅掌握了環保生活小常識,丈夫也將她的生活技巧帶到了部隊的日常管理中。
她在單位主要負責宣傳和法制工作。開展宣傳活動時,她注重貼近生活,將綠色環保融入其中。在百人輕騎活動、6.5環境日演說比賽、環保宣傳「六進」和拍攝環保宣傳片等活動中,她倡導大家樹立環保從我做起的理念,通過以點帶面的宣傳,努力以個體的力量感染大眾。她經常利用雙休去做環保公益宣傳。和檢察部門一起開展環保公益訴訟案公開審理,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雙贏。
2
鄧海英家庭
和愛為貴,生態持家。
向上滑動閱覽
該家庭全體家庭成員都具有良好綠色環保意識,平常超市購物儘量不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 使用可重複利用的環保購物袋。購買和使用獲得節能產品或綠色產品認證, 並依法加貼能效標識或綠色標識的冰箱、空調、熱水器、微波爐等家電產品。家庭成員自覺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家庭風尚。經常參與垃圾分類宣傳活動,號召不購買、食用、使用受保護的野生動植物製作的食品和產品。家庭成員注重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多種渠道, 學習生態文明、節能環保、家庭健康和公共衛生防疫知識, 了解生態環保熱點, 關心生態環境狀況。其母親到校為學生上班課,以「茶」文化為主題,宣傳綠色環保理念,帶領學生製作「變廢為寶」手工作品。
3
趙小紅家庭
心底無私天地寬。
向上滑動閱覽
趙小紅從2016來擔任長陽縣環境保護局的法律顧問,不僅為環保局的環境執法保駕護航,更是在女兒還是幼童時就給孩子埋下了環保的種子。女兒多次主辦班級與環保有關的如「愛糧節糧」、「節約用水」等主題班會,生態科幻畫《地球吸塵器》以及生態徵文《美麗長陽是我家》分別獲得了二等獎和三等獎。丈夫雖在外地工作,但只要在家裡也是儘量花時間陪伴家人,堅持綠色出行,跑步、爬山、騎單車,與綠色大自然親密接觸。趙小紅多次被評為優秀家長,與女兒一起組織同學開展「美麗長陽,我是行動者」的環保實踐活動,並在街頭進行環保宣傳,把保護環境的意識傳達給更多的人。趙小紅家庭和睦,崇尚綠色、健康、簡樸的生活,並身體力行地踐行著綠色環保的理念。
來源丨長陽婦女
編審丨李照耀 薑蓉
終審丨田念東
原標題:《贊!我縣13戶家庭獲評第七屆「宜昌最美家庭」》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