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每個人都有情緒。
孩子考試不理想我不開心,婚姻不幸福我們也不開心,工作上被同事投訴依然不會開心,這些都和我們的心情有關,和我們的情緒有關。
控制不了情緒,何以控制人生?
我們總是在想一個人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就能控制自己的人生,這有一定道理的。
在心理學的概念中,情緒是沒有消極和積極,正面和負面的,好和壞的。
而在人際關係的感受裡,卻有。
兩個人在一起有一方接收到對方情緒,這份情緒屬於有情緒的一方,接受情緒的人很無辜的感受。
憑什麼我要受這份氣?
心理學家曾這樣描述與情緒化的人相處時你會受到的折磨:
「他們不會傷你的性命,卻常常令你寢食難安。」
即使你脾氣再好再容忍他,耐心、諒解、同情心消磨殆盡,情感被過度剝削壓榨,已經再也沒有能力去同情別人、愛別人了。
情緒是一種很奇妙的具有嚴重傳染性的東西,「蝴蝶效應」和「踢貓效應」在情緒學裡也極其常見。
一隻蝴蝶扇動翅膀,可以誘發一場巨大風暴;
老闆批評員工,員工罵孩子,孩子踢貓,貓可以引發一場車禍。
情緒人人都有,爆發情緒是一種本能,但能妥善控制情緒則是一種本領。
情緒若不加以調整,任其肆意發展,它就是洪水猛獸,會吞噬所有美好和幸福。
當你控制不了情緒,它就會吞噬你。
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遭遇心理困境,在現代社會,我們每個人的壓力都很大,不管是生活上遇到感情問題還是工作不順或者遭遇中年危機等都會影響人們的狀態與生活。
使人們變得焦慮,煩悶,甚至抑鬱,或者對生活麻木。
既然如此,我們把情緒丟掉,生活是不是沒有那麼多的煩惱了呢?
這個想法終歸是樂觀同時也是天真的。
第一,只要是人,你無法擺脫人性;
第二,生活中的苦,煩惱,實質並不來源於情緒本身,而是源自於我們對情緒的不了解。
當我們不了解情緒的時候,便被會情緒掌控。
同時,我們會放大我們的情緒、比如憤怒、委屈、傷心。。。。
什麼是你內心真正想要的?
比如:希望被接納、被認可,被尊重,安全感,自由……
或許還有一些別的什麼?
每一份情緒的背後都有一份內在的需求,我們去看到我們的需求是什麼?
一個人的生命裡,總會有光明的一面與陰暗的一面。
悲傷、憤怒、內疚、害羞……
一切你想要隱藏的情緒,原本並無對錯之分,一味壓抑它們,反而會轉成負面能量。
看到、承認、接納自己就是這樣一個有恐懼、會脆弱的人。
只有允許自己有恐懼、有脆弱,你才會允許有恐懼、有脆弱,允許不完美。
表達情緒,需要勇氣。
勇敢地承認並表達自己的恐懼、脆弱,說出內心真實的感受,說出自己的期待。
真實是需要力量的,「色厲」的人往往內荏,內心強大才會平和淡定,不會害怕被傷害。
允許它們存在,主動去看見、解讀、表達,允許自己當下的樣子,你會活得更輕鬆。
情緒見格局,正如老話所說:宰相肚裡能撐船。
你的情緒裡,藏著你的氣度和格局。
一個人內心的強大,其實不只看他能做到什麼程度,也要看他能承受多少的壓力。
有翻山越嶺的本事,也有容納大海的氣魄。
愛發脾氣的人,其實是自我管理能力太差,說白了就是管不住自己,克制力不好。
再往根源上說,是他們內心的格局太小了,對自我的認知太狹窄。
當我們有非常穩定的自我價值感時,我們就有了應對事情的智慧和面對情緒的勇氣。
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自我價值不會因為別人的肯定、褒獎、支持、讚美或者安慰而得到提升,我們本身就是有價值的,不需要通過別人來呈現得到價值感。
高級的情感,最終形成精神和意識;低級的情感,只能淪為情緒和脾氣。
正視情緒
解讀情緒時,有個關鍵問題:情緒讓我們發現究竟人生要面對什麼挑戰?
換言之:正視情緒,幫助我們發現真正要面對的東西。
比如當人生目標和方向迷茫的時候,會產生焦慮,我們可以因此看看過去,進入過去情緒的糾纏,和情緒做朋友。
既要看過去(創傷),也要看未來(自己的夢想)。
所有的情緒和狀況都不是大問題,重要的是我們要如何陪伴這樣的自己,如何安頓這些小情緒。
沒有不好的情緒,只有不被尊重的情緒,沒有可怕的情緒,只有缺乏了解的情緒。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心理諮詢師、塔羅牌佔卜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