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蘭州9月6日電(記者榮啟涵、王博)野外山路上,高玉鵬在按路線巡檢維護高壓線,風餐露宿的野外作業在他看來再平常不過;還有一件事,也成為過去五年來他生活中的習慣——獻血。
今年48歲的高玉鵬是甘肅電力檢修公司有著三十年工齡的老職工。2010年7月23日,外出巡線回程的車上,高玉鵬突然接到電話,朋友的孩子腸胃大出血急需用血。他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醫院獻了400毫升血。本以為只是一次偶然幫忙,沒想到工作人員告訴他:你是「熊貓血」。
高玉鵬從網上查到,「熊貓血」是Rh陰性血的俗稱,概率僅為千分之三,屬非常稀有的血液類型。自那之後,高玉鵬成了血站的「常客」。
2014年冬,睡夢中的高玉鵬被救護車的鳴叫聲吵醒。拉開窗簾,發現蘭州已被厚厚的積雪覆蓋。因為家住醫院旁邊,那個早晨,他看到一輛輛救護車匆匆出入。「下雪天容易出事故。」想到這裡,高玉鵬立馬穿上外套出了門。他心裡盤算著,惡劣天氣如果需要急救,這個血型臨時找人不方便,自己先去給血站備點。
如果有緊急需要打電話給他,他更是毫無怨言,隨叫隨到。
又是一次疲憊的外出作業歸來,走在回家路上的他突然接到血站電話,蘭州婦幼保健醫院一名血型為A型HN1陰性產婦急需用血。放下電話,他立即改變路線,趕來血站獻血400毫升。
問及這樣的事情發生過幾回,他憨厚地笑著說:「也記不清幾次了,反正他們有需要打電話來,我就趕緊去。」幾年下來,高玉鵬的獻血總量近3000毫升。多年義務獻血,他卻從沒為此向單位請過一天假、曠過一次工。
「本來就不是大事,只是做了點力所能及的事。」這個性格謙遜的西北漢子接受採訪時顯得有些不好意思。平時的他喜歡擺弄盆景,周末和妻兒出去散步,看看城市新變化。
高玉鵬說,自己就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人人都在潛移默化地幫助他人。「我也不知道血輸給了誰,用血的人也不知道我是誰。」可他覺得,就是在這個互不相識的過程裡,人與人的關係緊密聯繫到一起,這就是社會的正能量。
年過七旬的母親心疼兒子,勸他說:「兒啊,你也歲數不小了,少獻點吧。」
高玉鵬常說:「這是救命的事,為別人,就是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