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濟南百年修女樓
明日,濟南百年修女樓平移搬遷。不少網友感慨,為老樓搬家的這家公司真牛。實際上,在很多大樓平移中,都能看到山東這家「搬家公司」的名字,它屢創國內外紀錄,28年來,最早的、最遠的、最重的建築物,它都「搬」過。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專訪山東建築大學工程鑑定加固研究院院長、山東建固特種專業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鑫,揭秘這支「搬家」團隊。
首次接單也曾遇尷尬
想讓建築物移動挺難
自1992年成立以來,主導完成了40多項移位工程,其中既有世界最重的、最高的,也有移動距離最遠的建築。這是山東建築大學鑑定加固研究院交出的一份完美答卷。
雖然已經過去22年了,但張鑫仍然記得公司第一次接單、平移大樓的情形。那是1998年,平移的建築位於河北省曲周縣,是農業局的辦公樓。因為當地要對道路拓寬,需要將這棟建築平移8.5米。
8.5米,並不遠,但對當時的公司來說,是一道坎。由於缺乏實操經驗,首次搬遷大樓,張鑫在此前半個多月就幾乎睡不著覺。
從託換、滾軸,再到平移時用到的牽引力,張鑫翻來覆去想了又想,挨個攻關。即便如此,在正式平移當天,還是遭遇了尷尬。「當時牽引系統全都裝好了,但建築物就是沒動。」這件事留給張鑫的印象非常深刻,「後來把設計理論值增加了一倍,建築物才開始移動。」
曾用25天
把8層樓移了171米
時間一晃過了二十多年。這些年來,山東建築大學鑑定加固研究院主持完成了多項世界之最。例如,2000年底,為了不影響「臨沂市人民廣場」的規劃、建設,同是也為了節省投資、減少汙染,臨沂市國安局辦公樓整體平移。
這棟建築為8層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需先向西平移96.9米,再向南平移74.5米,總移動距離171.4米,平移共用了25天。「這項工程技術複雜程度非常高,是當時國內平移建築物最高、高層建築平移距離最遠的平移工程,是我國建築物整體平移的標誌性工程。」張鑫介紹。
2006年12月,山東建築大學鑑定加固研究院又主持完成了世界上最重建築物平移工程——對建築物總重35000噸、總建築面積24000平方米的萊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綜合樓進行整體平移。值得一提的是,該建築為框架—剪力牆結構,由主樓和裙樓兩部分組成,主樓地下1層、地上15層,裙樓地下1層、地上3層。
專治房子疑難雜症
曾給百米高煙囪糾傾
「我們單位還有個別稱,叫『建築醫院』,就是給房子看病。只要房屋建築有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找我們處理。」今年1月份,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就曾專訪過張鑫,當時他曾自豪地說,28年來,他們團隊以加固改造作為基礎,沒有遇到過很大的事故或者難題,也沒有碰碎過一處。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很多原有的工業廠房制約著企業發展,對舊有廠房的改造擴建成為當今建築業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先後對青州捲菸廠、海洋化工集團、德州化肥廠、東營化工廠、濟南工具機二廠等工業廠房進行了改造。」張鑫說。
除工業廠房之外,山東建固特種專業工程有限公司還可以對歷史建築、災後建築等進行加固改造。據張鑫介紹,對既有建築進行加固改造,可以提高它們的承載力,提升其使用功能,還可以延長其使用壽命,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不僅能為建築物加固、移位,山東建固特種專業工程有限公司還可以幫建築物糾傾。簡單理解來說,就是能將歪了的建築物歸正。舉例來說,陵縣聖源熱電廠煙囪高為120米,據建成後7個月的觀測,該煙囪向西南傾斜達538.5毫米,傾斜率達到4.5‰,已超出國家有關規範——高聳建築物傾斜率2‰的要求。「我們採用降水糾偏法對該煙囪進行成功糾偏,是目前國內外糾偏最高的構築物。」
張鑫還舉例說,1997年,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8層住宅樓傾斜達12.31‰,他們以掏土灌水法進行糾偏,還獲得了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青島一小區的四號樓傾斜率4‰,增設微型樁後分批次鎖定,依靠自重成功進行糾傾,還解決了沉降過大的問題。
相關連結
「老洋行」、宏濟堂……山東這些老建築都曾搬過家
一覺醒來,老別墅已在28公裡外
此次修女樓搬家,引起了很多的好奇。實際上,隨著城市的發展,很多老建築所處的位置越來越尷尬,文物保護形勢也越來越嚴峻,平移成了最好的選擇。近年來,山東就有很多老建築都進行了平移搬家,最牛的一棟樓,被移動了足有28公裡。
山東最早平移的老樓
是濟南的「老洋行」
山東建築大學工程鑑定加固研究院院長、山東建固特種專業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鑫教授向記者介紹,山東首次進行歷史建築平移,是在2005年,移動的是濟南緯六路「老洋行」。這棟建於1919年的建築,是濟南商埠區保存較完整、具有南歐巴洛克建築風格的早期代表性歷史建築。
濟南緯六路「老洋行」
「老洋行」為二層帶閣樓磚木結構,建築面積約600平方米,反映了濟南20世紀初古城開埠時期城市面貌,通過整體平移將其完整保留下來,對了解泉城發展歷史與傳承文脈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5年,因緯六路拓寬,將其向西平移15米。」張鑫介紹,這次平移工程是山東省首次進行歷史建築平移,同時在國內首次將隔震技術應用在了歷史建築平移保護中。
繼「老洋行」之後,2008年3月,因經二路拓寬改造,同時出於保護歷史建築的需要,對濟南市宏濟堂經二路藥店實施平移。「先向北平移11.8米,旋轉3.8度,再向東平移16.6米。建築物平移到位後,再整體頂升0.4米。」張鑫介紹。
記者了解到,建於1920年的濟南市宏濟堂經二路藥店,距今已有百年的歷史。該建築為兩層磚木結構,牆下條形基礎,由南樓和北樓組成,南樓建築面積約320平方米,北樓建築面積約160平方米。張鑫說,在移位工程中,他們還同時對老建築進行了隔震連接、增設地下室。
老別墅平移轟動全城
創下平移距離最長紀錄
2009年,濟南經八緯一路民國老別墅的平移「搬家」,曾一度轟動全城,創造了濟南平移距離最長的紀錄,歷時13小時。
民國老別墅一夜間被搬到28公裡外。 資料片
張鑫向記者介紹,這棟民國老別墅為一層帶閣樓磚木結構,佔地面積約135平方米,總重320噸,距今已有近百年歷史。2009年3月1日,山東建築大學工程鑑定加固研究所在國內首次採用大距離原樣整體遷移技術將其遷移28公裡,此工程是我國建築物整體遷移技術發展的一個重大突破。
記者了解到,這次遷移使用大型液壓平板拖車拖運,動用了兩列20組車板,車輪共計128個。拖車由荷載部分和牽引部分組成,自身具有動力裝置。在平移該建築之前,首先由大型液壓平板拖車移動到建築物下部指定位置,拖車底盤升起,建築物全部荷載轉移到平板拖車上。
由於該建築原位於繁華市區,為儘量減輕道路交通壓力,山東建固特種專業工程有限公司對運輸線路進行了詳細勘察。根據記載,遷移於當年3月1日晚上9點半左右開始,遷移過程中,老別墅四次穿過街天橋,三過立交,於3月2日中午12點左右安全到達山東建築大學新校區,整個遷移過程歷時14個小時。
與之前的平移不同,修女樓有著127年歷史,於2013年12月20日被確定為濟南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張鑫向記者透露,此次平移將再創全國紀錄,「這是採用大型模塊拖車平移的最大文物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