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號獨家內容。
數據來源: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資料整理:高良超、楊暘
時刻系東經120度標準時(北京時間)
天象包括行星天象(合日、衝日、凌日、大距、行星最接近地球,過遠近日點,升降交點,緯度最南最北、以及行星相合、行星合恆星等),月相,月亮過遠近地點,月掩行星和恆星,日月食,二分二至,彗星,流星雨,變星等諸多天文事件。
7月份北半球進入了盛夏的季節,而地球也將於北京時間7月5日6時10分通過公轉軌道上的遠日點, 距離太陽為1億5210萬4286公裡。亦即這天所見到的日面,是今年當中最小的1天,大約比今年1月3日地球通過近日點時所見的日面視直徑小了3.4%。
入夜21時後,可見牧夫座α星「大角」位於天頂附近,木星則在東南方天空閃爍不已,在東北方天空也可見到明亮的織女星;而東南方的天空則更加的精採,人馬座中的土星及天蠍座的心宿二相互爭輝於東南方天空。7月13~15日,月亮先後移經至木星與土星附近,形成雙星伴月現象。在少光害的地方,可見夏季銀河於入夜後橫跨在東北-東-東南方的地平之上,尤其人馬座附近的銀河中心附近更為明顯。
太陽系大行星動態
太陽:由雙子座運行到巨蟹座。
水星:21日下合日,由昏星變為晨星。距太陽較近,不易觀測。
金星:晨星。接近太陽,難以觀測。
火星:由巨蟹座順行到獅子座。日沒後見於西南方,約於20時前落下。視亮度約1.8 等。
木星:在天蠍座逆行。日落時位於東南方天空,亮度約-2.5等。約於次日凌晨1時40分落下,觀測條件依然很好。14日4時木星合月,木星在月亮以南2.3°。
土星:在人馬座逆行。10日衝日,日落後即從東南方地平線升起,亮度約0.1等,整夜可見。
天王星:在白羊座順行,約於凌晨0時升起,25日西方照,日出時位於正南方天空,視亮度約5.8等。
海王星:在寶瓶座逆行,約於夜晚21時50分升起,黎明前見於東南方天空,視亮度約7.8等。
2019/7/2 日全食
見食地區
這次日食,全食帶從太平洋東南部開始,經過智利,在阿根廷結束。在太平洋東南部、南美洲(除北部)可以看到偏食。中國不可見。
日食貝塞爾根數
1.太陽與月亮赤經相合時的力學時19時22分50.136秒
2019年7月2日力學時19~20時的貝塞爾根數:
x Y M D L1 L2 tanf1 tanf2
-0.21550 -0.65076 103.980 23.013 0.53765 -0.00869 0.0045984 0.0045755
x Y M D L1 L2 tanf1 tanf2
0.35073 -0.64028 118.980 23.010 0.53755 -0.00879 0.0045984 0.0045755
由此求得各項每時變量
x' Y' M' D' L1' L2' tanF1' tanF2'
0.56623 0.01048 14.9995 -0.0032 -0.00010 -0.00010 0.00000 0.00000
而後據此推導本次日食的見食情況(T0=力學時19時)。
由下式推算距T0=19時的其他時刻貝塞爾根數:
X=X0+X't Y=Y0+Y't M=M0+M't D=D0+D't L1=L10+L1't L2=L20+L2't
2.日食概況
2019年 7月2日日全食概況
太陽地心坐標
赤經 6h46m10.62s + 10.330s(T- 19h)
赤緯 +23°00′40.9" – 11.40"(T- 19h)
赤道地平視差 8.65"
視半徑 15′43.84"
月亮地心坐標
赤經 6h45m15.19s +155.955s(T-19h) + 0.066s(T- 19h)
赤緯 +22°21′58.1" + 28.90"(T- 19h) – 4.66"(T- 19h)
赤道地平視差 59′37.23" + 1.345"(T- 19h) – 0.010"(T- 19h)
視半徑 16′14.78" – 0.367"(T- 19h) – 0.003"(T- 19h)
T為以小時為單位的力學時
日食概況
見食地點
北京時 緯度 地理經度
偏食始 7月3日 00h55m13s -23°53′ -151°56′
全食始 02h03m32s -38°02′ -160°27′
地方視午的全食 03h21m41s -17°25′ -109°24′
食 甚 03h22m57s -17°24' -109°00'
全食終 04h42m21s -36°11' -57°40'
偏食終 05h50m38s -21°58' -66°29'
最大食分=1.046(食延=4m37.9s)本影直徑201公裡
在日食的成因中,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時間,就是指日食一定發生在農曆的朔日。二是空間位置,就是指太陽和月球要同時位於一個黃白交點附近。前者我們可以和月球繞地公轉的周期朔望月聯繫起來,後者我們也可以和月球連續兩次通過升交點(或降交點)的時間間隔——交點月關聯上。因此日食發生的基本規律就是朔望月(29.530588日)和交點月(27.212220日)的最小公倍數,為6585.3212日,大約18年11天的循環周期,也被稱為「沙羅周期」。如果今天發生了一次日食或月食的話,18年零11天之後就一定會發生一次情況類似的日食或月食。
當然相鄰的兩次日食時間間隔並沒有這麼長,這是因為同時有43個獨立的日食系統在進行著,我們把它們稱為沙羅食系。如果日食發生在升交點附近,這一沙羅食系中的第一次日食開始於北半球緯度很高的北極區,而且是食分最小的偏食。每隔一個沙羅周期後,緯度逐漸南移,而經度西移,食分逐漸增大。經過9至16個沙羅周期後,會形成中心食。再經過42至48個沙羅周期後,食帶越過赤道向南移,再次進入偏食階段,食分逐漸減小。
再經過9至16個沙羅周期,食帶靠近南極,從而結束這一系統。同樣,如果日食發生在降交點附近,則食帶移動方向相反,由南極向北移經過赤道,至北極結束。這個系統前後共經過了約68至75個沙羅周期,也就是1152至1440年。
本次日全食為發生在升交點附近的127號沙羅周期,這個沙羅食系共包含82次日食,前20次為發生在北半球的日偏食,中間42次為日全食,最後20次是發生在南半球高緯度地區的日偏食。從991年開始至2452年結束。
本次日全食γ值在-0.6466與我國相距甚遠,因而本次看不到。從2018年8月開始我國又進入「日食觀測季」,接下來2019年12月26日的日環食,我國可見不同程度的日偏食,而2020年6月21日我國可觀測到一次日環食,請大家拭目以待。
2019/7/4 雙星伴月+月掩火星
7月4日晚,火星將與超細月牙出現在西北方低空。水星也在附近,月亮、火星和水星都落在雙筒望遠鏡的視野範圍內。
日落後30分鐘它們的高度降至10度以下,水星的亮度為1.5等,火星的亮度為1.8等,因此在高度和亮度上都難以觀察,但這樣的現象很少見,所以有興趣的公眾可以挑戰一下,在天空一開始變暗就可觀測。
此外,在這一天14:00左右,我國大部分(除東北和新疆)地區可以看到月掩火星現象。由於它是白天現象,因此觀測需要天文望遠鏡。在挑戰時提前做好準備,不要直視太陽。
月掩火星概況
見掩地點
北京時 地理緯度 地理經度
掩始外切 7月4日 11h29m41s
掩始內切 11h29m47s +10°41.1′ +55°26.4′
地方視午的掩星 13h39m11s +26°11.6′ +117°12.7′
掩 甚 13h40m21s +26°05.5' +117°38.4'
掩終內切 15h51m01s -03°20.6' +172°56.3'
掩終外切 15h51m08s
2019/7/10 土星衝日 ★★
土星將於7月10日到達衝的位置。這時太陽 – 地球 – 土星排成一線,整夜都可看到。雖然它比在南方天空同時可見的木星更暗,但土星的亮度也有0.1等的明亮,所以用肉眼很容易找到它。在天空條件好的地方,你也會看到土星右邊的銀河系。此外,如果你使用天文望遠鏡,你會發現土星環更有趣。近年來,環已經大大傾斜,你可以好好享受觀察土星的形象。
2019/7/14 冥王星衝 ★
2006年冥王星(Pluto)被改列為「矮行星」,直徑2,374公裡,約為地球的0.186,公轉太陽1周為247.94年。7月14日衝時視星等+14.2等,位於人馬座π星東邊(南鬥六星北側),需在光害少的地方且用望遠鏡仔細尋找才能見到,在觀測上相當具有挑戰性。
2019/7/16~17 月偏食 ★★★
2019年7月17日將發生月偏食,沙羅周期第79號,這次月食,在南美洲(除西北部)、大西洋、歐洲、非洲、亞洲(除東北部)、印度洋、大洋洲西部、南極洲可以看到。中國可見。
我國極西部可見月食全過程,其他地區可見帶食而落。本次月食自北京時間2019年7月17日02時42分「半影食始」,此時月球移入地球的半影區,月面自東側開始逐漸變得稍微陰暗;03時56分「半影食既亅,月輪與地球半影內切,此時月亮全部進入地球的半影區;04時01分「初虧」,月面開始進入地球本影區,東側開始有缺角;05時31分「食甚」月面虧蝕最大,為65.8%;至07時00分「復圓」,月面缺角消失,恢復成圓明月狀,但因月面尚在半影區內,月面的西稍偏北側稍成陰暗;07時06分「半影生光亅,月輪再次與地球半影內切,開始逐漸退出地球半影區;08時19分「半影食終」,月球完全脫離地球半影區,月食現象結束。
全部過程歷時5個小時又37分鐘 。由於現象發生在夏季凌晨天亮與月落較早,我國大部地區僅可見初虧階段,僅西部地區可見全過程,以東經120度,北緯30度而言,半影食始月亮高度在26度,初虧13度,而食甚在-3.6度,因而不可見,只可見初虧現象。主要的過程時間如下。
月食根數
月亮和太陽赤經相衝時候的力學時7月16日21時26分13.6秒
太陽 月亮
赤 經 7h43m47.847s 19h43m47.847s
每 時 變 量 +10.078s +131.927s
赤 緯 +21°17'40.86'' -21°53'07.71''
每 時 變 量 -24''.90 +153''.34
赤道地平視差 8''.65 54'58''.32
視 半 徑 15'44''.16 14'58''.78
2019年7月16~17日 月偏食概況
力學時 北京時 方位角 月亮在天頂的地點
7/16~17 7/17 地理緯度 地理經度
半影食始 18:43:13.8 02:42:04.3 61°48' -21°59.7' +79°37.4'
半影食既 19:56:40.9 03:55:31.4 227°33' -21°56.8' +61°53.1'
初 虧 20:02:29.8 04:01:20.3 45°46' -21°56.6' +60°28.9'
食 甚 21:31:55.2 05:30:45.7 -21°52.9' +38°53.0'
復 圓 23:01:15.2 07:00:05.7 305°36' -21°48.9' +17°18.4'
半影生光 23:07:08.4 07:05:58.9 123°49' -21°48.7' +15°52.9'
半影食終 00:20:37.7 08:19:28.2 289°33' -21°45.2' -1°51.9'
最大食分=0.658
詳細天象
日期 月齡 星期 時刻 天象簡述
7/02 29.1 二 05時45分 金星合月,金星在月亮以北1.6度
7/02 29.1 二 11時31分 半夏生:節令,太陽視黃經100°
7/03 1.7 三 六月天鷹座北支流星雨極大期(ZHR<2),六月天鷹座北支流星雨(Northern June Aquilids,00164 NZC)活躍日期介在6月5日至7月22日之間,速度~38.3km/s
7/03 1.7 三 03時16分 朔,視半徑16′18″,不可見
7/03 1.7 三 06時04分 月亮赤緯最北(+22°22.7′)
7/03 1.7 三 03時23分 日全食:食分=1.046,南半球南太平洋、南美洲部分地區可見
7/03 1.7 三 14時53分 月亮過升交點
7/04 2.7 四 13時39分 月掩火星,時值白晝,僅限天文望遠鏡觀察
7/04 2.7 四 16時34分 水星合月,水星在月亮以南3.3度
7/04 2.7 四 21時20分 水星合蜂巢星團,水星在蜂巢星團以南2.5度
7/04 2.7 四 23時02分 月掩蜂巢星團
7/05 3.7 五 雙魚座Φ流星雨極大期(ZHR<2),雙魚座Φ流星雨(phi Piscids,00372 PPS)活躍日期介在6月8日至8月2日之間,速度~67.6km/s
7/05 3.7 五 06時10分 地球過遠日點:1.01675435AU(約1億5210萬4285km),太陽視直徑31′28″
7/05 3.7 五 12時59分 月球過近地點:地心距0.946、363726km,視直徑32.8′
7/06 4.7 六 六月天鷹座南支流星雨極大期(ZHR<2),六月天鷹座南支流星雨(Southern June Aquilids,00165 SZC)活躍日期介在6月9日至7月17日之間,速度~39.2km/s
7/06 4.7 六 10時24分 蛾眉月
7/06 4.7 六 10時42分 軒轅十四合月,軒轅十四在月亮以南3.2度
7/06 4.7 六 11時16分 31P/Schwassmann–Wachmann施瓦斯曼-瓦赫曼2號彗星過近日點(周期5.1年)
7/07 5.7 日 12時25分 水星留:赤經08.41h,之後逆行
7/07 5.7 日 15時 水星過遠日點
7/07 5.7 日 17時21分 小暑:二十四節氣之一,太陽視黃經105°
7/07 5.7 六 21時34分 水星合火星,水星在火星以北3.8度
7/09 7.7 二 仙女座c流星雨極大期(ZHR<2),仙女座c流星雨(c Andromedids,00411 CAN)活躍日期介在6月26日至7月27日之間,速度~59.0km/s
7/09 7.7 二 10時53分 月亮過赤道,進入南半球
7/09 7.7 二 18時55分 上弦,視半徑15′57″
7/10 8.7 三 七月飛馬座流星雨極大期(ZHR<2),七月飛馬座流星雨(July Pegasids,00175 JPE)活躍日期介在7月3日至7月23日之間,速度~68.1km/s
7/10 8.7 三 大熊座S星極大(變星,7.1~12.7等,周期230日)
7/10 8.7 三 01時07分 土星衝日:0.1等、視直徑18.4″、環長徑41.8″、環短徑17.2″,是一年中觀賞土星的最佳時機
7/11 9.7 四 飛馬座ε流星雨極大期(ZHR<2),飛馬座ε流星雨(epsilon Pegasids,00326 EPG)活躍日期介在7月15日至7月20日之間,速度~28.4km/s
7/12 10.7 五 長蛇座T星極大(變星,6.7~13.5等,周期291日)
7/12 10.7 五 11時19分 3D-B/Biela比拉彗星(B核)過近日點(周期6.8年)
7/12 10.7 五 23時03分 穀神星合月,穀神星在月亮以南2.9度
7/13 11.7 六 七月鳳凰座流星雨極大期(ZHR~var,3-10),七月鳳凰座流星雨(July Phoenicids,00176 PHE)活躍日期介在7月10日至7月16日之間,速度~47km/s
7/13 11.7 六 七月白羊座ξ流星雨極大期(ZHR<2),七月白羊座ξ流星雨(July xi Arietids,00533 JXA)活躍日期介在7月2日至8月1日之間,速度~68.9km/s
7/13 11.7 六 08時58分 盈凸月
7/13 11.7 六 15時06分 火星合蜂巢星團,火星在蜂巢星團以南0.4度
7/14 12.7 日 中國廣州天文學家葉泉志博士今年發現的C/2019 J2 (Palomar)彗星離地球最近
7/14 12.7 日 寶瓶座R星極大(由一顆白矮星和一顆米拉變星組成的共生變星,5.2~12.4等,周期387日)
7/14 12.7 日 03時43分 木星合月,木星在月球以南2.3度
7/14 12.7 日 14時24分 C/2018 A6 (Gibbs)彗星過近日點(周期60.2年)
7/14 12.7 日 22時51分 冥王星衝,人馬座,14.2等,是一年中觀賞冥王星的最佳時機
7/15 13.7 日 烏鴉座R星極大(米拉變星,6.7~14.4等,周期317日)
7/15 13.7 日 天鷹座RT星極大(變星,7.6~14.5等,周期327日)
7/15 13.7 日 02時42分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極小:著名的食變星,變光周期2.867321日(2日20時49分9秒)
7/16 14.7 二 06時43分 月亮赤緯最南(-22°22.5′)
7/16 13.7 二 15時15分 月掩土星,巴西中部、玻利維亞、巴拉圭、秘魯南部、智利北部、太平洋部分地區可見掩星現象
7/16 13.7 二 17時06分 月亮過降交點
7/17 14.7 三 天鵝座R星極大(米拉變星,6.1~14.4等,周期426日)
7/17 14.7 三 人馬座RT星極大(米拉變星,6.0~14.1等,周期306日)
7/17 14.7 三 01時26分 仙后座RZ星極小(著名的食變星,1906年發現,6.18~7.72等,周期1.19525日)
7/17 14.7 三 05時31分 月偏食:食分=0.658
7/17 14.7 三 05時38分 望,視半徑14′56″
7/20 17.7 日 01時02分 矮行星穀神星留,赤經15.90h
7/20 17.7 日 02時48分 中國廣州葉泉志博士今年發現的C/2019 J2 (Palomar)彗星過近日點
7/21 18.7 日 仙女座49流星雨極大期(ZHR<2),仙女座49流星雨(49 Andromedids,00549 FAN)活躍日期介在7月6日至8月14日之間,速度~60.2km/s
7/21 18.7 日 白羊座R星極大(米拉變星,7.1~14.3等,周期189日)
7/21 18.7 日 雙魚座R星極大(米拉變星,7.0~14.8等,周期346日)
7/21 18.7 日 大熊座T星極大(米拉變星,6.6~13.5等,周期257日)
7/21 18.7 日 07時33分 虧凸月
7/21 18.7 日 07時59分 月亮過遠地點:405481km
7/21 18.7 日 15時44分 海王星合月,海王星在月亮以北3.8度
7/21 18.7 日 20時34分 水星下合日,水星在地球與太陽之間,暗面朝向地球,不可見
7/22 19.7 一 仙后座ψ流星雨極大期(ZHR<2),仙后座ψ流星雨(psi Cassiopeiids,00187 PCA)活躍日期介在7月5日至8月7日之間,速度~42.0km/s
7/23 20.7 二 00時52分 仙后座RZ星極小(著名的食變星,1906年發現,6.18~7.72等,周期1.19525日)
7/23 20.7 二 10時50分 大暑:二十四節氣之一,太陽視黃經120°
7/23 20.7 二 18時36分 月亮過赤道,進入北半球
7/23 20.7 二 23時37分 P/2007 T4 (Gibbs)彗星過近日點(周期12.0年)
7/25 22.7 四 09時18分 下弦,視半徑15′08″
7/25 22.7 四 10時14分 水星合金星
7/25 22.7 四 14時50分 天王星西方照
7/25 22.7 四 15時13分 天王星合月,天王星在月亮以北4.8度
7/26 23.7 五 室女座R星極大(米拉變星,6.1~12.1等,周期146日)
7/28 25.7 日 南魚座流星雨極大期(ZHR~5),南魚座流星雨(Piscis Austrinids,00183 PAU)活躍日期介在7月15日至8月10日之間,速度~35km/s,α=341°,δ=-30°
7/28 25.7 日 七月天龍座γ流星雨極大期(ZHR<2),七月天龍座γ流星雨(July gamma Draconids,00184 GDR)活躍日期介在7月25日至7月29日之間,速度~26.5km/s
7/28 25.7 日 09時16分 畢宿五合月,畢宿五在月球以南2.3度
7/28 25.7 日 19時45分 200P/Larsen彗星過近日點(1997年發現,周期11.0年)
7/29 26.7 一 02時42分 仙后座RZ星極小(著名的食變星,1906年發現,6.18~7.72等,周期1.19525日)
7/29 26.7 一 02時59分 殘月
7/30 27.7 二 16時10分 月亮赤緯最北(+22°22.9′)
7/30 27.7 二 寶瓶座δ南支流星雨極大期(ZHR~25),寶瓶座δ南支流星雨(Southern delta Aquariids,00005 SDA)活躍日期介在7月21日至8月23日之間,速度~41.3km/s(中速),α=340°,δ=-16°
7/30 27.7 二 摩羯座α流星雨極大期(ZHR~5),摩羯座α流星雨(alpha Capricornids,00001 CAP)活躍日期介在7月3日至8月11日之間,速度~22.2km/s,α=307°,δ=-10°
7/31 28.7 三 01時02分 月亮過升交點
7/31 28.7 三 10時18分 朔,視半徑16′43″,今年最近的新月,不可見
天象載太陽、月亮和行星的動態以及其他天文現象,包括:
(1)行星的地心天象(衝日、合日、方照、留、內行星東西大距以及金星最亮、火星最近地球等)和日心天象(過近日點和遠日點、緯度最北和最南、過升交點和過降交點等);
(2)日月食概況;
(3)朔、望、兩弦,月亮過近地點和遠地點;
(4)月掩行星或掩四顆亮恆星(畢宿五金牛座α星、軒轅十四即獅子座α星、角宿一即室女座α星、心宿二即天蠍座α星),行星合月,行星之間以及行星與五顆亮恆星(除上列四顆外,另加北河三β星)之間相合。
現把各種天象分別說明如下:
天頂每時出現率(Zenithal Hourly Rate,簡稱ZHR)是天文學專有名詞。來自中國天文學會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的天文學專有名詞中文譯名。假設輻射點位於仰角90度的天頂,在理想情況下,肉眼視力能夠看到6.5等星的觀測者可以看見的流星數量最多的流量值。實際能看見的會低於此一數值。
ZHR不應該譯作「每小時天頂流星數」,國際流星組織(IMO)也沒有Zenith Hourly Number,ZHN(天頂每小時流星數目)這一類的詞。維基百科以及百度百科按照國際流星組織從2017年12月21日上線的《2018流星雨日曆》中文版開始,將ZHR的中文翻譯為「天頂每時出現率」。開源的星空模擬軟體Stellarium(虛擬天文館)也將在以後的版本中更新 zh 和 zh_CN 的翻譯。
你看到的流星數量是由公式給出的:
衝日和合日:行星視黃經與太陽視黃經相同的時候稱為合日,相差180度的時候叫做衝日。內行星(水星和金星)的合日有上合和下合之分,上合是行星在太陽之後,即太陽在內行星與地球之間,下合是行星在太陽之前,即行星在太陽與地球之間,上合的時候,行星是順行,即行星由西向東移動,下合時是逆行,即行星由東向西移動。
方照:對外行星而言,行星視黃經超過太陽視黃經90度和270度時為方照,在太陽以東90度時稱為東方照,在太陽以西90度時為西方照。
合月、月掩星、行星間和行星與恆星相合:行星或恆星合月以及行星之間、恆星與行星相合都是指視赤經相合而言。行星在天球上運行的路線以及四顆亮恆星(畢宿五、軒轅十四、角宿一和心宿二)都很接近黃道,因而月亮18.6年交點運動周期內有機會掩蔽它們。
留:由於地球和行星繞日運動時運行速度和相對位置的不同,行星在天空的視運動有時順行(自西向東),有時逆行。順行和逆行之間有一個時刻行星看來是停留不動的,這叫做留。順行而留,留後逆行叫做順留,內行星發生在上合日以後,外行星發生在衝日以後。
東大距和西大距:外行星對太陽的角距可以為任何數值,在180度時為衝日。而內行星由於軌道是在地球軌道內側,所以從地球上看,它們對太陽的角距不能超過某種限度,並且沒有衝日現象。內行星在太陽之東(或西)的最大角距稱為東(或西)大距。水星在下合日前後約20天達東大距或西大距,由於水星軌道偏心率比較大,最大角距變化在18度~28度之間。金星在下合日前後70天左右達東西大距,角距約為46度~48度。內行星發生的天象其循環總是這樣:下合-留-西大距-上合-東大距-留-下合。
月掩星:月亮在天空中每月移動一周,每小時約東移半度多,相當於月亮的視角直徑。月亮移動時常將恆星和行星掩蔽起來,這種現象稱為月掩星。觀測月掩星可以測定觀測者的地理坐標、研究雙星、測定太陽視差及月亮位置等,是業餘天文家感興趣的觀測項目之一。
距角:是自地球看行星與太陽之間的角度,從太陽向東或向西計算,由0°至180°,但由於行星軌道與黃道有一定的傾斜,行星合日和衝日時,距角不一定恰好是0°或180°。
距角E是用下式計算:
cosE=(R+△-r)/2R△
其中R和r分別是地球和行星的日心向徑,△是行星的地心距離。
過近日點和過遠日點:假使不考慮攝動影響,行星的軌道為一橢圓,而太陽在其焦點上,行星在軌道上離太陽最近的一點,稱為近日點,最遠的一點稱為遠日點。所列過近日點和過遠日點日期是行星向徑為極小或極大的日期,也就是已經考慮攝動的影響,這與由平均軌道根數近日點黃經等於0度或180度的日期稍有不同。
過升交點和過降交點:行星軌道和黃道有兩個交點,行星由南而北通過黃道所經過的交點,稱為升交點,相反的一點,叫做降交點。所列時刻是行星日心黃緯等於0的時刻。
陰曆是按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曆法,它的一年有12個朔望月,約354或355日。主要根據月亮繞地球運行一周時間為一個月,稱為朔望月,大約29.530588日,大月有30日、小月有29日。
月相是月球環繞地球公轉時,地球、月球、太陽之相對位置的變化,地球上的觀測者從不同角度看到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造成月相盈虧圓缺之變化。月相盈虧周期平均是29.530588日,曆法中之朔望月源於此。
朔、蛾眉月、上弦、盈凸月、望、虧凸月、下弦,殘月分別是月亮視黃經超過太陽視黃經0、45、90、135、180、225、270、315度的時刻。
月齡是指每晚20時,以新月為起始,在一個朔望月周期內,出現各種月相所經歷的天數。月齡的數值通常用帶一位小數的數字表示,比如月齡7.4是上弦月,月齡14.8是滿月,月齡22.2是下弦月。因此月齡和陰曆是有關連的,只不過陰曆只顯示朔望月每日的整數,而月齡是計算月相所經歷的天數,為求更加準確,很多時會顯示至小數後一個位(甚至幾個位)。如果知道確實的月齡,便能推算出當時月亮大致的形狀、出沒時刻及所在方位。
預報的時間同時適用於所有東八時區(UT+8:00)的地方,包括: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新加坡、汶萊及馬來西亞。
參考資料:
1、《中國天文年曆》科學出版社
2、李廣宇、張培瑜著《PMOE2003行星曆表框架》,《紫金山天文臺臺刊》第22卷,3~4期(2003年12月)
3、有趣天文奇觀
4、彗星過近日點時刻取自臺北天文館《2019年天文年鑑》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