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逛街時,你發現商場裡的潮流眼鏡店越來越多了。這些門店的價格帶從499-999不等,可選擇的價格區間多樣,而且普遍「立等可取」,去旁邊的網紅飲品店買杯奶茶的功夫,你的專屬眼鏡就已經完工了。
在上一期的「巨龍巨龍你擦亮眼」中,我們帶大家深度洞察了當今的中國眼鏡市場,分析在這個多品類、少品牌的行業中,老字號與新生代如何「你方唱罷我登臺」。
眼鏡作為一個直接面對消費者的To C行業,仿佛天生缺乏某些「消費品特質」。比如,你會張羅著朋友「去看個電影」、「拔草一家餐館」,但是你不會跟朋友說,「走吧,陪我去配個眼鏡。」
然而,隨著更年輕時尚的眼鏡品牌誕生在邊界日益淡化的Shopping Mall裡,這種聲音正變得越來越多,眼鏡也逐漸從一種工具產品,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時尚消費品。
產品調性、潮流基因、科技元素,當它們超越了產品性能本身,成為眼鏡行業中風口浪尖的關鍵詞時,我們認為,這也是最好的時機,讓我們去沉澱下來,反芻過往,從底層的產業鏈現狀上入手,重新認識這個充滿想像空間的行業。
眼鏡零售行業毛利雖然高達70%,淨利率卻連10%都不到。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線下眼鏡店高昂的房租成本和運營成本。
根據博士眼鏡(300622.SZ)2016年招股說明書,該公司一片鏡片的平均進價為28.82元,一個鏡架是89.06元,單從物料方面來看,一副普通眼鏡的成本可能不到200元。
然而,其門店租賃費(含水電、物業費)與員工薪酬福利費(店長,驗光師及售貨員)的分攤佔了眼鏡售價的大頭,分別約為27.3%和25.4%,這兩類費用主要用於提供導購及驗光服務。
可見,眼鏡流通領域的門店及人工費用這些營業成本、費用大大抬高了眼鏡零售的成本及最終價格。
眼鏡行業的產業鏈概況
上遊:原材料生產
從上遊來看,常用的鏡片材料有:哥倫比亞樹脂(CR39),玻璃,水晶石,塑料(常用作遊泳鏡)等,其中以CR39最為常見,即常規樹脂鏡片。
常用的鏡架材料有:板材,塑料(注塑架),TR(TR90、TP100),純鈦(Pu-T),鈦合金(TITAN),其他金屬架(銅,鐵,鋁等等,以鋁架為優),其他合金架(高鎳合金,錳耐爾合金,鎳鉻合金),矽膠(多用做兒童架),玳瑁殼,其他貴金屬鏡架(鉑金,純金,k金,純銀)等,紛繁複雜。
上遊化學和玻璃原材料的生產商一般為綜合化工廠,不特定為眼鏡行業提供。海外成熟市場中,眼鏡行業巨頭的原材料根據其工廠所在地,從當地化工類廠商處採購,從而降低原材料供應風險、控制成本。
總體上而言,企業為降低原材料供應風險、控制成本,一般沒有十分集中的原材料供應商,眼鏡行業的上遊市場較為分散。
中遊:鏡片鏡架生產
在店裡挑選眼鏡時,我們經常會碰到一個棘手的問題,「您想看樹脂鏡片還是非樹脂鏡片?」
這也是鏡片的主要兩種類型。最早流行的是非樹脂鏡片主要是玻璃鏡片。早在六世紀,玻璃已成為生產鏡片的主要材料,因其良好的透光性、色散性等光學特性而一直延用至今。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眼科學、光學、製造工藝學等知識日益完善和普及,人們越來越重視對眼睛的保護,這就要求理想的鏡片不僅要具有完美的光學性能,還需具備吸收紫外線、抗衝擊力及輕薄等特點。
隨著1947年CR-39樹脂材料的誕生,因其具有較強的抗衝擊力和吸收紫外線能力,CR-39等樹脂材料逐步取代了玻璃,成為生產鏡片的主要材料,而玻璃鏡片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逐步淘汰。
作為眼鏡的另一大重要組成部分,鏡架主要起到支撐鏡片與美觀的作用。按材質來看,鏡架主要可以分為金屬材質、塑料或樹脂材質、天然材質、混合材質四大類;而按照樣式又可分為:全框架、尼龍絲架、無框架、組合架、摺疊架、半框鏡架、眉毛架。
不同色調、風格和材質的鏡架,讓眼鏡逐漸從工具性必需品變成了快速消費品,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甚至帶上了無鏡片的裝飾類眼鏡,打造著個性化的「眼鏡顏值」。
隨著「一人多鏡」的理念逐漸被消費者所接受,個人形象的多元化需求劇增,消費者越來越傾向於購買多種鏡架以用於不同場合,這也給了眼鏡行業全產業鏈規模的爆發式增長機遇。
據加華偉業資本統計,目前的國際市場中,有自主品牌的眼鏡鏡架生產企業主要為陸遜梯卡、霞飛諾、依視路、費爾曼、羅敦司得等,前五大廠商的合計市場份額已經達到30%。
而在國內市場,鏡架的生產大部分為ODM/OEM模式下的代工企業,產業集群區主要位於江蘇丹陽、浙江溫州和廣東深圳等地。
下遊:眼鏡流通與服務
眼鏡屬於半醫療與體驗型相結合的商品,消費者下單購買眼鏡之前有很強的體驗需求,因此目前的銷售終端還是以線下流通零售渠道為主。
眼鏡的主要下遊銷售渠道,包括大型商超、品牌專賣店、醫院、視力矯正中心、電商平臺。目前,在國內主要有四種主要的眼鏡零售業態,即連鎖品牌店、專業醫療視力保健機構、以價格為導向注重時尚的平價超市、傳統眼鏡店。
自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驗光配鏡店首次在中國出現。驗光配鏡店的特點在於顧客能在專門店內就把驗光、配鏡一次性完成,以節省顧客的時間。這類專門店比較成功的有大光明、東方、雪亮、紅星、茂昌、寶島、明廊、亮視點等,其中雪亮、明廊、亮視點等均屬於義大利眼鏡集團Luxottica。
隨著信息化時代中網際網路因素與消費服務需求的交互與連接,近年來O2O電商模式在中國的眼鏡市場逐漸興起。
在眼鏡市場裡,一種典型的O2O模式是讓消費者在網上用一個較便宜的價錢去購買心儀的眼鏡後,再到實體店由專業的視光師進行驗光、配鏡加工。另一種的O2O模式則是網際網路巨頭與傳統零售商的合作,例如大眾點評和寶島眼鏡的籤署合作協議。
2016年,眼鏡行業的新零售模式已經初具規模,多個新興時尚品牌正在從線上走到線下。比如,可得眼鏡和普萊斯眼鏡繼續開拓線下市場,音米眼鏡首家旗艦店在北京芳草地開業,億超眼鏡祭出加盟大旗,進行全面布局;眼鏡界網紅Gentle Monster先開設國內官網,上線官網直營服務,隨後在北京、上海開設旗艦店,並創下單日銷售額破百萬的驕人成績。
與此同時,新科技的發展也逐漸滲透至眼鏡零售與服務中。例如,寶島眼鏡正利用近年來大熱的人工智慧的技術,傳達會員的消費習慣、視光檔案、眼健康等數據到一線銷售人員的手上,以提升眼鏡銷售的效率,提高消費體驗。
不可否認,眼鏡這個又傳統又新興的行業,正走在一條令人振奮的變革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