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育兒觀念的深入人心,傳統的育兒觀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當家有比較保守的老一輩時,對於年輕的父母來說,科學育兒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雖說大家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有的傳統育兒觀念對孩子的傷害卻是不容忽視的,可能因為一時的不查導致後悔一輩子。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哪些傳統的育兒理念需要摒棄呢?
1.B超對孩子傷害大,不要動不動就去做檢查
小夏是一個性格樂觀,孝敬公婆的好媳婦。在雙方父母的一再催促下,在婚後第三年曆經波折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寶寶。平時婆婆對小夏也特別好,自從小夏懷孕後更是照顧有加,但唯獨不樂意小夏時不時的去醫院做檢查,每次小夏想去檢查孩子狀況婆婆都會阻止,說:「醫院總讓去檢查,不是抽血就是做B超,都是看你們年輕人對孩子看得太重,變著法子騙錢呢。你能吃能喝能睡,沒有哪裡不舒服,你和我兒子都是健健康康的,我的大孫子一定也沒什麼問題呢。B超哪些對身體傷害可大了,容易引起孩子畸形,不要去醫院了,安心在家等待臨盆吧。」由於婆婆的一再阻撓,小夏錯過了一次次重要的胎監。在小夏要生產前,去找待產醫院卻處處碰壁了,由於小夏缺少了重要的產檢資料,很多醫院拒收了,最後婆婆不得不到處託人找關心,進了一家私人醫院生產。隨著小生命的誕生,小夏也開始了人生的噩夢。當婆婆看到缺了一隻胳膊的孫子時,滿面的笑容立馬變成了不可思議,直問醫生是不是報錯了。第二天收到孩子心臟有問題的檢查報告時,全家蒙上了一層散不去的霧霾。
現在去醫院做產檢是非常有必要的,B超輻射基本上沒有,是安全的,不會引起孩子畸形,而且還能直觀的檢查出孩子的身體情況。尤其是大排畸篩查一定要做,除了一些比較細微的地方(如耳朵、兔唇、是否多指等)不能直觀判斷,基本上孩子的大部位畸形是能夠檢查出來的。作為母親應該對孩子負責,對自己負責,應該秉著「早發現早治療,早發現早阻止」的心態去定期做產檢,不要在乎那點花費,抱著僥倖心理。
2.母乳是孩子天然食物,無論如何也要母乳餵養
小文有一天給我打電話抱怨說自己的奶水很足,每天娃娃吃得飽飽的還得扔掉幾百毫升奶,可是做兒保時孩子不僅沒長還瘦了,自己是不是因為沒有天天吃大魚大肉的原因。我說那你就餵奶粉吧。小文猶豫了,她說:「我媽媽說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物,我也覺得母乳好,不想給孩子餵奶粉。」
其實奶水足,並不代表奶水有營養,也不是媽媽吃營養豐富的食物孩子就能茁壯成長。有的時候媽媽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不好,或者孩子不能很好的吸收母乳中的營養物質都會造成孩子發育不好,不長個不增重。雖然現在都提倡母乳餵養,但是也要根據情況而定,孩子的成長才是關鍵,如果因為母乳原因孩子不能健康成長,請果斷換奶粉吧。雖然奶粉中的營養成分沒有母乳多,但是孩子生長發育的所有必要成分奶粉都含有,甚至有時候母乳中的營養成分搭配還沒有奶粉的精準。
3.奶粉越貴越好,有機肯定比其他的好,進口肯定比國產好
以前在母嬰店上班,經常會遇到一些給孩子選擇奶粉的家庭直接指定要進口有機奶粉,或者進口奶粉,覺得進口奶粉比國產奶粉好,而有機奶粉比其他的奶粉好,奶粉越貴越好。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
目前市面上所有的奶粉都是按照孩子的生長發育進行過科學搭配的,每款奶粉都是經過嚴格檢查才投入市面的,每款奶粉中的必須成分都是一樣的,如供能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13種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維生素B、維生素B、維生素B6、維生素B、維生素C、煙酸、葉酸、泛酸、生物素)和12種礦物質(鈉、鉀、銅、鐵、鎂、鋅、錳、鈣、磷、碘、氯、硒),不同的就是可選擇成分如促進大腦神經系統和視網膜發育物質(如膽鹼、牛磺酸、DHA、葉黃素等)、促進腸道菌群和營養吸收物質(如肌醇、益生菌、益生元等)和調節鐵吸收,增強免疫力(如乳鐵蛋白)不一樣。
4.給孩子起個賤名、穿舊衣,好養活
記得周圍有個鄰居給自家孫子起名臭蛋,現在小孩3歲了,一聽誰叫他臭蛋立馬翻臉,常常對著自己的爺爺發火,責怪爺爺給他瞎起名,讓他在周圍小夥伴中抬不起頭,常常被嘲笑。而這小孩在2歲前是非常樂觀的,看著誰都一副笑嘻嘻的面孔,現在看著周圍的人都不怎麼笑了,生怕那個人叫他臭蛋,性格也變得暴躁和孤僻,不願意和小朋友玩。
有的地方習慣給孩子起賤名,好養活。雖然說名字只是一個稱呼,可以更改,老一輩喜歡起賤名,是認為孩子弱小,起太大的名字命格壓不住,容易多災多難,其實這是一種迷信思想,「我命由我不由天」,一個人的身體好壞是由各方面綜合決定的,不是一個名字就可以改變的。但是一個賤名卻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態度,試想當別人帶著嘲諷、幸災樂禍的眼神叫你賤名的時候,你能夠喜笑顏開的答應嗎?反正我是辦不到的,我覺得那是別人對自己的一種輕蔑、低看。可能會因為一個毫不起眼的名字,讓我覺得自己比別人差一個層次,會給我帶來自卑、怯弱、暴躁等等負面情緒。名字是要伴隨一個人一生的,一個好的名字會讓自己活得更快樂。
有的地方選擇給孩子穿其他孩子的舊衣服,美其名曰借福。借不借福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舊衣服上有很多的細菌,很容易讓寶寶幼嫩的肌膚受到傷害。有的時候你不知道收集來的舊衣服,有沒有有皮膚病的孩子穿過,很容易讓寶寶受到感染。雖然孩子長得快,需要不定時的換新衣服,但是我寧願選擇經濟實惠的新衣,也不選擇其他人給的看著非常乾淨的衣服。如果有的家庭確實想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也需要給孩子準備貼身的新衣,將舊衣服消毒殺菌後再給寶寶穿。
5.娃娃越能吃越好,長得越胖身體越好
多給孩子吃點,能吃是福,長得越胖身體越好。這是很多家庭都會面臨的餵養問題,老一輩往往覺得自己吃了很多苦,吃不飽穿不暖才導致身體不好。對於現在的孩子是巴不得多吃多長。
小區有個胖墩,8個月28斤,全身肉嘟嘟的,孩子奶奶可勁的在周圍鄰居處炫耀,說自己孫子長得壯實,而胖墩媽媽愁壞了,想方設法給孩子制定減肥計劃。每次看著奶奶背著她給孩子餵東西,她是氣不打一處來,非常擔心孩子以後的身體問題。
能吃的確是福,適當的胖是好處,但是太胖了至少有以下幾點危害:
孩子太胖對發育不利。肥胖的孩子比正常的孩子學會走路的時間可能稍微晚些。肥胖兒童常常伴隨動作笨拙、氣促、易疲倦等現象,容易形成越胖越不想動的「惡性循環」。孩子太胖容易患某些疾病,如三高、呼吸系統疾病等。據國外文獻報導,肥胖兒童或者肥胖青少年,早在10~20歲時就可能有高血壓存在。孩子太胖還有可能是成年以後發胖的基礎。追根溯源,很多肥胖的人在小的時候就是一個小胖子。
現在還有很多的育兒觀念需要我們去努力改正,避免傷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掂屎掂尿、不準孩子吃手指、餵孩子吃飯、不準孩子爬等等。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每個觀念都要向著對孩子有利的方向走,而這個有利的方向並不是我們自我設限的,需要科學育兒作為支撐。但是我也不主張所有的育兒方法都照本宣科,我們應該靈活的育兒,用發現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每一個成長時間,不斷的更改自己的育兒方法,從而匹配出更適合自己孩子的一套育兒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