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決策過程 -
我需要一臺電視......
租房之後,生活質量急劇下降,闊別了我心愛的572L雙開門大冰箱,促進夫妻和諧的西門子洗碗機,還有美滋滋的索尼65X7500D,十分不爽。
我把電腦搬過來了,試圖用一個大顯示器彌補,先買了戴爾S2718D,不行,拿到手就覺的小,立馬退了;然後1099買了優派那臺2K的31.5寸,玩了一個多月,還是不行......打打守望先鋒還行,看電影完全不爽。
(1099美滋滋,AOC和飛利浦有一樣的換皮玩意)
看著空蕩蕩的小客廳,靈魂在拷問我:還不買個電視機?
因為知道19年電視面板會再次瘋狂掉價,越大尺寸掉的越厲害,先把尺寸鎖定在55-65之間。
其次,因為是租房看的,價格肯定是越便宜越好,價位定在2000以下。
然後根據自己的需求和經驗,什麼畫質增強、MEMC....統統去他媽,我就這麼點錢,尺寸在預算範圍內越大越好,「屏幕越大越正義」,BT都很少搜到藍光資源了。
至於質量,那純粹就是賭一把;沒錢嘛,買這些廉價的電子垃圾就是要做好心理準備。再垃圾返修率也不會超過30%吧,那就賭自己是不是那70%。
- 機型選擇 -
篩選過程中,第一考慮的是垃圾熊貓,沒錯,就是我們小時候家裡三大件常見的——「熊貓牌電視機」。
之前給我爹買過一臺55寸,南京熊貓的IGZO面板線;是的,從夏普那裡搞來的IGZO......
這些吹牛逼的內容純屬放屁,先不管他;主要還是價格牛逼。
2016年給我爹買的55寸熊貓,2499,那時候也是賭一把,反正狗東售後;結果看了兩年都還不錯,反正爹媽看電信垃圾IPTV,不接網絡這貨就沒廣告。
畫質麼就那吊樣,不過比幾年前的國產強多了;主要是尺寸震撼,我把這貨強行放他們臥室了......一開始也不適應,非說看著難受,現在一句話不說了。
反而是沒見過世面的親戚過來串門,覺得太大,這時候我一般都是冷笑。
當然,兩年多了還沒壞,讓我覺得國產可以賭一把;翻了下歷史訂單,點進去一看,臥槽——跌成狗了,1788!WDNM,萬萬沒想到這麼便宜的電視居然還能跌這麼多,不說了鐵子,快上!
然後再一看:「您所在的地區無貨」......
等了好久,一直無貨,沒辦法了看看其他的。
然後看小米,普遍漲了;58寸垃圾小米雙11是1999,現在2499;55寸基本2399-1999不動搖,買個雞兒啊。
接下來是TCL、創維、康佳這群妖魔鬼怪,看了一圈基本都是55寸1999,作為保底選項。
於是開始翻去年的雙11記錄,發現了幾個想都不敢想的牌子,人窮瘋了就是這樣,啥玩意都敢買。
聽都沒聽過的CNC電視,65英寸雙11賣2299,甚至還有Bug價——1999......
好像是個電視代工廠做的,據說有MEMC還讓一幫窮逼高潮了;雖然我對MEMC無感,但是65寸4K賣1999簡直炸了!
等了好久,年初淡季不講價,等到618我沒這個耐心,放棄了。
然後看風行電視,這貨我印象最深的就是65寸賣到2699,當我還有點錢的時候是嗤之以鼻的,最後買了65x7500D.....
現在回過頭來看,真香!58寸最低價19xx,55寸殺到17xx。
不過也是加了購物車,一直不到最低價;不然58寸到19xx就準備下手了。
狗東和貓寧搜了一圈,發現也就這樣;於是又去了國美看看.....
妹想到他們也玩網際網路電視,跟馬桶臺合作的這個牌子也是超級便宜——65寸曲面幹到3000以內!
好吧,我對曲面滿滿的惡感,等它55寸降價。
本來是準備好,上面這群垃圾,誰家的55寸先到1799我就買;每天刷張大媽和刷新購物車,妹想到狗東最後來個王炸。
就是這貨
我之前看它歷史優惠到1899,就做風行58寸的備胎了,因為風行降價更頻繁;還發過微博吐槽:這個模卡58寸日常1899,優惠價1999?
結果經人提醒是張大媽搞錯了優惠,實際1799拿下;我#@¥%……&*……&
於是就放購物車蹲著等了。
買之前研究了下:
垃圾屏幕啥MEMC別想了,1+8和4核A53(可以在T1/N1到之前勉強撐下),帶3個HDMI 2.0口還算良心。
YUNOS稍微有點難搞,試試能不能ROOT,不能就斷網直接盒子。
除了金色實在醜,沒發現對比國產垃圾電視們有什麼明顯缺陷。
然後優惠到1799的時候果斷拿下,配合Plus優惠券實付1749,美滋滋。
- 不斷地折騰 -
模卡是海爾的子品牌(RBQ),付款後是海爾日日順送上門的,安裝小哥給我拆箱裝底座;態度還不錯。
一個教訓:買電視之前記得稍微看下具體尺寸,特別是你家電視櫃的大小......因為我租房的電視櫃太短,58寸電視居然放不下!!!後來想辦法在旁邊墊了一堆東西才搞定。
裝完之後開機測試,一切正常,斷網的情況下沒有廣告;用盒子就沒問題了。
電視右邊一個綠色壞點,其他OK,什麼漏光偏色我不在乎;下個正兒八經的4K都困難,看NM的漏光。
金色很醜?1749要啥自行車!不糾結這些屁事,反正屏幕大。
可以USB安裝軟體,二話不說先裝個當貝,然後開始ROOT......不幸的是ROOT全部失敗.....
YUNOS真他嗎牛逼!360 ROOT直接無法運行,後面幾個全部Fail,那沒辦法了,聯網就有廣告。
只能重置電視+K2P開啟adbyby,實測效果巨好,開機廣告果然沒了,感謝恩山論壇大佬們開發的K2P官改固件!
斐訊T1漲價成狗,於是買了個N1;
看了很多反饋,N1雖然只有4核,但是刷了系統,因為有千兆網口,解碼反而比T1牛逼。看了下實測,說T1的實際網速只能到個位數MB/S。
N1從山東發貨,巨慢,於是想先折騰電視,看了下參數,U58H3很有可能是跟斐訊N1一樣的晶晨S905四核,接有線口開始折騰。
都怪垃圾YUNOS,MX Player和MOBO Player都掛了,不是無法運行就是卡成PPT,更糟的是音畫不同步甚至乾脆沒聲音.......系統自帶又沒有播放器......
死馬當活馬醫,最後下了個KODI。
KODI拯救了我!經過多次嘗試,從KODI官網下的V18 ARM V7版本,可以穩定開啟這個垃圾電視晶片的硬解,測試到現在最極端的——H.265.4K都沒問題。
而且KODI對NAS等網絡設備支持非常良好,界面也很漂亮,還支持添加各種直播源(不要亂玩,我有次就玩壞了,被迫重裝)。
綜上所述,這垃圾電視挺值得;1749的58寸簡直爆裂,雖然YUNOS無法ROOT,但是開啟ADbyby就不影響使用;晶片解碼能力還OK,給了個有線口,配合KODI和NAS,看高清幸福炸了。
N1到了也挺失望的,只能1080P-50Hz輸出,1080P/4K的60Hz全都有問題;而可能因為HDMI線材、接口的問題,畫質遠不如機內直接解碼。
有點後悔買N1,電視折騰好之後,現在這貨非常雞肋,只能帶回老家玩投屏了,畢竟家裡還有個老古董索尼60寸1080P。
- 後記 -
1)延保
本來想買延保的,畢竟國產白電都是管殺不管埋,剛過保修期馬上壞的例子太多了;結果搜了下延保,黑幕更多——你以為都是貓狗虎啥的給你官方保?想多了!
全是找的小作坊,各種獅子大開口,咬的你嗷嗷叫。
反正1749,壞了就壞了,怕個鳥。
2)晶片問題
電視和盒子,我現在才發現跟智能機評判體系完全不一樣;CPU個數和核心架構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沒有宣傳的點——視頻硬解能力。
我之前滿心想找個便宜的小米盒子3增強版,因為這貨有兩A73;結果想想真是可笑,兩A73就能軟解4K了?還不是卡成PPT。
現在看晶晨的晶片可以,配合KODI硬解美滋滋。
3)MEMC
自從一堆人知道有MEMC之後,各種神論滿天飛——「沒有MEMC,垃圾!」「沒有MEMC我不買!」
就我個人經驗來看,可能我沒買過索尼高端,或者片源問題;我覺得MEMC毫無卵用,至少在這種低價機器上毫無卵用。
也有可能我不怎麼看體育節目......
與其糾結這個,不如追求屏幕尺寸;屏幕面積帶來的視覺衝擊感,一定比MEMC甚至所謂畫質來的強烈。
4)4K片源問題
強烈推薦日本紀錄片《世界遺產4K》,比啥4K樣片都好使;還是佩服日本人,《世界遺產4K》的細節之豐富令人大開眼界,比肉眼看到的細節都多。
這片子純靠畫面,即使沒有任何解說都極富衝擊力和感染力。
「這樹居然能看到這麼小的葉子!」、「石雕上風化的粉末都能看清楚!」,看了之後你就會變成我這樣的土鱉,嗷嗷亂叫。
不過看電影反而沒這種感覺,因為現在的電影拍攝設備可能還沒這個紀錄片牛逼;加上後期處理素材解析度,電影都充斥著一股噪點風格,其實1080P就夠了,大部分電影看4K是沒啥區別的。
總之,這鳥電視1749超值......真他媽的香!都是垃圾國產,憑什麼一些垃圾50寸可以賣到兩三千??別以為我不知道今年面板又要大降價,75寸都得跪,何況蛐蛐55-65寸?
國產能不能高端跟我一點屁關係都沒有,你就是劣幣驅逐良幣也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誰讓我窮啊,大環境這樣怪我咯?BB的人滾去買索尼別廢話。
玩這個電視就是賭一把質量,只要敢賭那就是香;不敢賭,那就別碰,不適合你。
然後......群暉更他媽的香!沒有油管、網飛的世界,一定要買NAS啊啊啊啊啊啊啊啊(至少上X86的218+)
PS:別指望 DS Video解碼輸出,218+ 辣雞解碼能力遠不如模卡自帶的S905。
* 本文已獲得微博知名數碼博主@草Grass草 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