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英語啟蒙路線及關鍵點」文章中提到,根據母語式英語啟蒙過程中的不同側重,大體可以劃分三個階段,今天討論下第二階段,4-6歲階段,啟蒙平衡階段。
為什麼說是啟蒙平衡階段,主要是要在做好耳詞量持續增長的基礎上,推動說的輸出,以及讀、寫的起步;即繼續輸入,鼓勵輸出,平衡進行。
4-6歲是個很好的語言啟蒙時段,孩子的認知和學習能力有了成長,中文母語還沒有特別強勢,沒有課業壓力,時間相對充分;如果在0-3歲已經有了較好的啟蒙基礎,那麼4-6歲就是一個平衡發展期;如果0-3歲啟蒙還不充分,那麼4-6歲也會是一個進步很快的積累、成長期。
母語式英語啟蒙的主要目標是實現與英美國家同齡孩子的同步,不僅語言同步,認知也可以同步,因此,在低幼孩子的英語啟蒙中,不要局限在對英語語言自身的學習上,只是學學教材、背背單詞、學學語法,而忽略了英語啟蒙的最大意義所在,就是把英文世界裡優秀的人文、科學與藝術原汁原味的帶給孩子。
而且,要從啟蒙之初、從低幼就開始,在為孩子打開眼界、提升認知的同時,從中(順帶)發展了英語的語言能力;實際上在符合孩子成長特點的「精神食糧」中,英語體系裡的內容確實比中文傳統內容要豐富和科學的多。
所以說,以大量興趣內容的輸入帶動語言的發展,使認知發展和語言發展相互促進,才是符合孩子認知和語言發展規律的母語式啟蒙方式。
好,回到主題,說說4-6歲的啟蒙目標:
1耳詞量達到3000-5000;
2 圍繞日常主題基本交流;
3 自主閱讀起步;
4 可以寫出簡單表達詞句;
5 學習自然拼讀和Sight Words;
6 能欣賞、理解同步的原版少兒內容。
再說說4-6歲的啟蒙方法:
總體說,這階段最重要的仍然是保持耳詞量的優先,聽力輸入每天至少1小時,時間上至少領先於說、讀、寫1年以上,這也是說、讀、寫能順利進行的前提,這個階段裡,什麼時候積累好了,什麼時候再往下進行也沒有問題。
第一 先說輸入
音頻:由0-3歲的英文兒歌、繪本音頻,過渡到繪本音頻、動畫片音頻,以及分級讀物、橋梁書、章節書等音頻,循序漸進,保持可理解性。
動畫片:前文推薦的二、三階段的動畫片都可以看,5、6歲左右可以補充一些感興趣的同步原版少兒內容欣賞,比如動畫電影、科普視頻、兒童劇等等。分階推薦的英文動畫片
閱讀:以親子閱讀為主線,推動自主閱讀的起步;同時,在繪本泛讀的基礎上,增加分級讀物、橋梁書,甚至章節書等的閱讀;在閱讀體裁上,由Fiction故事類內容拓展到Non-fiction科普類內容;請關注後續的4-6歲書目推薦。
自然拼讀學習:參考自然拼讀系列文章
第二 再說輸出
關於說:
對大多數國內孩子來說,都是缺少像國外旅居、國際幼兒園、外語家庭等良好的口語交流環境,所以這種情況下,一對一線上外教課,就是一個比較不錯的選擇了。
對這一階段的孩子來說,一對一外教課,與能學到什麼內容相比,讓孩子養成用英語思考和交流的習慣更為重要;所以在開始階段,如果能找到一個能夠鼓勵、引導孩子開口交流的外教,孩子的進步就會快很多。
而且要注意,不要找在線上課堂上經常說中文的外教或中教,有孩子不懂的,可以儘量用可理解的詞,或者表情、動作、聲音、圖片、實物等去表達、解釋;這一點很重要,讓孩子學會用英語思維、表達,純英文語境下效果更好。
那什麼時候可以上外教課呢?一般來說,孩子已經有每天1小時,大約1年以上的耳詞量積累了,或者耳詞量1000-2000以上,過了半年或一年的語言靜默期,經常蹦詞蹦句,有主動交流的欲望和能力了,就可以進行一對一上課了;這時孩子可以基本聽懂、簡單表達,能跟上外教了,課上時間效率也會高一點。
頻次方面,最好在至少一段時間內,每周3節或更多,有一段相對密集和持續的過程,口語的進步會更明顯;當然,也要做好心理準備,孩子剛開始的一段時間,可能幾句話還沒說上,時間就到了,感覺銀子譁譁的外流哈。
關於寫:
可以結合自然拼讀的學習,從字母開始寫起,一直寫到 Sight Words;之後,可以時常鼓勵孩子寫一寫身邊的簡單內容,比如給家人、朋友的生日信,給自己的畫配上文字,給聖誕老人的「要禮物」信,寫個新年計劃等等。
這個階段的寫作,不用過急、要求過高,畢竟輸入積累還是第一位的,隨著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文章也會寫的越來越有意義;關於寫作請關注後續文章。
再說說幾個關鍵點:
第一 興趣與欣賞
從我的體會以及帶過的英語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來看,二三十年前的英語學霸不少都是,背字典,背新概念,眼中全是試卷;現在的英語學霸是興趣領先,歌曲、戲劇、小說、美劇,樣樣來得,語言能力強的爆棚。
可以說,一代又一代的學生,眼界越來越寬廣,對英語母語文化的理解越來越深入,語言能力自然也越來越強;可見,在孩子們的未來,掌握英語,不是僅僅看考試分數,更是看對語言的深度應用,看通過語言直接學到了什麼最新的科技知識、優秀的人文和藝術知識,以及對語言背後的文化和世界的深刻理解。
所以,對於低幼孩子的英語啟蒙,無論0-3歲,還是4-6歲,我都不主張只讓孩子守著一、兩套分級讀物或教材去學語言;真正有意義的英語啟蒙,就是把英語中的有趣、有價值的歌謠、科普、人文、藝術等內容推介給孩子,激發孩子的興趣,帶著孩子以欣賞的眼光去理解、去學習,最後形成跨文化的認知和視野。
第二 閱讀體裁的構成
從常見的閱讀體裁來看,通常可以分為Fiction故事類(童話、小說、詩歌等)、Non-fiction非故事類(科普為主、還有歷史、傳記等)。
在0-3歲階段,主要以歌謠、詩歌等韻律性內容,以及Fiction內容繪本為主;在4-6歲階段,隨著孩子認知的成長,在Fiction內容為主的基礎上,逐漸增加Non-fiction內容的比重,根據孩子的興趣和接受度,建議達到30%-50%。
因為對低幼孩子來說,有韻律和節奏感的歌謠、詩歌、繪本更有興趣接受,不僅是培養語音和音素意識,而且,這是一種重要的語言能力,其實無論中文、英文,富有韻律、節奏的語言和文字都有著優秀的表現力。韻律內容學習文章
Fiction體裁的優秀內容,很多都有著有趣、充滿想像力的情節,有利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展,也可以幫助孩子體會其中的人文道理。
而Non-fiction體裁的內容,則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有利於孩子的科學思維、批判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是孩子未來成長深造,掌握專業學術英語的重要門徑,通常越高年級,這個體裁的比重越大。
實際上,想像力和科學思維,這正是很多英文優秀內容的優勢特點,也是我們傳統文化中所缺乏的,是孩子們應該汲取的最有價值的內容。
第三 關於閱讀
無論0-3歲,還是4-6歲,親子閱讀都是重要的方式,親子閱讀能夠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形成孩子的閱讀習慣,引領孩子走向自主閱讀。
就像奧維爾·普瑞斯科特(Orville Prescott)所說:很少有孩子會主動喜歡上閱讀,通常都必須有某個人引領他們進入書中的奇妙世界。
當然,也不建議過早的,例如3、4歲或更小,就讓孩子去一個詞一個詞的認讀;低幼的孩子看著畫面,聽著故事,或自己翻看畫面,腦海中想著故事(有時嘴裡還念叨著),是一個很好的形象思維、聽力思維的成長過程;而過早的逐字認讀會弱化孩子形象思維的發展。
閱讀也需要環境,如果低幼孩子身邊都是好玩的玩具,那多數孩子都不會放棄玩去閱讀;這就需要在閱讀時,收起玩具,固定時間,養成閱讀習慣;還有家裡隨處可見的有趣圖書、家人一起讀書,都是帶動孩子閱讀的良好環境。
本階段可以選一、二套分級跟下來(不用多選,低階詞彙少重複多,很快就刷過了),最重要的還是興趣泛讀,繪本、科普圖冊、橋梁書,甚至章節書等,不需要嚴格固定順序和數量,只要孩子每天都能有興趣的去聽、讀就可以。
自主閱讀是由孩子興趣推動的閱讀,啟蒙好的孩子5、6歲就可以從初階開始自主閱讀了,可以結合自然拼讀的學習同步進行;當然,即使孩子能夠自主閱讀了,也還是要持續做好親子閱讀的。
自主閱讀通常可以從分級讀物起步,跟著分級讀物往上走,過了初級階段,可以根據同步難度和孩子的興趣,進行拓展閱讀,從文字少些的繪本,到圖文參半的橋梁書,再到初章書、中章書等等,大體上做到循序漸進。
大多數孩子的每一次進階,都需要家長的參與和推動,為孩子找到有興趣、可理解的進階書目,引起孩子對其內容的興趣,也可以帶著孩子先共讀一段,等孩子讀進去了,理解更多了,適應新形式了,就會漸漸形成自發閱讀的行為。
第四 關於背單詞、學語法
從詞彙積累來看,孩子在對繪本、分級讀物、章節書等的可理解閱讀中,通過對應閱讀、交叉閱讀、反覆閱讀等方式,能自然、輕鬆的理解、掌握多數基礎詞彙(詞彙重複率比較高);通過對Non-fiction書籍的閱讀,孩子可以掌握更多的學科學術詞彙;而對圖解詞典類工具書和詞彙練習冊等的使用,也可以較好的鞏固、拓展詞彙。
這個階段的多數詞彙,都是可以在大量的傾聽和閱讀中,「不知不覺」的記住的;因此不建議讓孩子單獨跟著單詞APP或者單詞書去背單詞,很多詞孩子認知不到,會難於理解、記憶,加上閱讀再跟不上的話,長期效果就非常有限了。
語法是在語言中總結提煉出來的規範表達知識,而孩子在大量的聽力和閱讀輸入中,潛移默化的形成的語言意識,是掌握好語法的重要前提;這個階段仍是大量輸入為主,因此不需要單獨學習語法,把語法學習放在下一個階段,在需要更準確的交流和寫作能力時,結合精讀一起,孩子會理解、掌握的更好。
第五 關於對應與交叉
我在0-3歲啟蒙的文章中強調了對應和交叉兩種方式,在4-6歲階段仍然值得關注和重視;實際上,做好對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幫孩子形成英語思維,讓孩子從啟蒙初期就習慣於用英語去直接對應理解,用英語去思考反應,更利於英語口語和書面表達的輸出;而交叉的方式則能幫孩子更好的對應理解,以及中高階閱讀時的知識點拓展。參考之前文章所述
最後說一點:
英語啟蒙中經常提到兩個名詞,習得、學得,或者可以翻譯為 「海量輸入」 和 「系統學習」,我比較習慣形象一點的定義:母語式學習。
母語式學習的路徑,比較簡單、清晰,就是先聽、再說、再讀、再寫,都是聽音頻、看動畫、看原版繪本原版書,為什麼有的效果很好,有的效果不理想呢?這其中可能有兩個方面:
一是有沒有耐心、持續做好耳詞量的積累,尤其是在半年或一年的輸入靜默期;不著急比較進度,扎紮實實做好每天的輸入。
二是有沒有親自上陣,和孩子一起進步,用心選書,用心幫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總之,4-6歲階段的家庭啟蒙很重要,無論是從零起步,還是上一個「深造」臺階,都是母語式語言學習的「黃金時代」,別辜負了年少好時光
。
我們小時候學會的東西都刻在了石頭上,
而長大後學會的東西卻刻在了冰上。
—— David Khe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