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今年幾歲了?第50個世界地球日,我們有必要了解更多

2020-11-29 文化藝術大講堂

今天是第50個世界地球日,主題為「珍愛美麗地球,守護自然資源」,旨在引導人們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地球日」的設立到底有何意義?我們從這樣一組數據說起:100多年前,地球上每4年就有一種動物滅絕。80年前,地球上每1年就有一種動物滅絕。50年前,地球上每1個月就有一種動物滅絕。20年前,地球上每1天就有一種動物滅絕。如今,地球上每13分鐘就有一種動物滅絕。

或許一百年前並沒有人會察覺,地球上的生物在一點一點消失,或許他們認為這就是自然規律。但隨著世界地球日的設立,人們開始有了愛護地球,保護生物的意識。

當年,望天空,雲捲雲舒;看眼前,碧海清波,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如今,霧霾已經習以為常,那些美好的記憶只能在我們心中永遠留存。總有一個地方,那裡只有鮮花,只有藍天,沒有讓人窒息的空氣。想像是美好的,但現實是殘酷的。

很多人都會好奇,地球今年到底幾歲了?相比於人類不到100年的壽命,地球對我們而言就像是永恆的存在。

據了解,地球至少有45億歲了,在人類的祖先猿人出現之前,地球就已經存在。我們都知道,樹有年輪,一棵樹生長的年數會在樹幹橫切面上的圓圈數上顯示出來,層與層之間的界限也會非常清晰。其實地球也有「年輪」,測定地球年齡的方法就是對地球上巖層的性質和變化進行研究,通過各種不同的巖層,可以追溯那些過去年代的情形,也可以追溯一些地方的地質歷史。

20世紀初,科學家發現放射性元素後,就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來測定巖石和古生物化石的年齡,稱其為「絕對年齡」。比如,用此法測定地球上至今所能找到的最古老的巖石,其絕對年齡是40億年左右,又根據隕石和最古老的月巖測定地球的年齡約為45億年,所以推測出地球的絕對年齡為45-47億年。

地球已經很「老」了,我們應該給它減減負。具體到行動上,我們應該少砍樹,多種樹,少用一次性產品,避免使用塑膠袋;減少對動物的捕殺,多吃素食;使用節能燈,減少耗電,少開車,發展新能源產品。

相關焦點

  • 世界地球日是幾月幾日 今年是第幾個世界地球日 宣傳主題是什麼
    地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家園。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世界地球日的起源  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由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於1970年發起。
  •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關於世界地球日的知識
    地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家園。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世界地球日的起源  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由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於1970年發起。
  •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對於地球我們該反思些什麼呢?
    2020年4月22日是第51個地球日,今年的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從小的方面說,自然環境變差,人們的生活質量就會下降,而且還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從大的方面講,自然環境的改變影響著全人類。比如現在正在面臨的全球變暖問題。
  • 地球是一個海洋的世界,太陽系還有比地球水資源更多的星球嗎?
    從太空看地球,我們會發現它真的是一個非常美麗的世界。地球的外觀呈現出美麗的藍色光芒,所以我們稱地球為藍色星球。 地球為什麼是藍色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地表有豐富的液態水資源。地球表面的71%被海洋覆蓋,而陸地面積只有29%。
  • 減速50年,地球如今卻開始加速自轉!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嗎?
    上世紀以來,人們發現地球的自轉速度一直在減慢,這可能是因為月球的潮汐作用,它會讓地球「剎車」。而在最近,科學家首次發現在減速了50年後,地球的自轉卻開始加快了,這意味著一天的時間開始變短了。如何知道地球自轉加快由於人們身處地球並與地球具有同步的自轉速度,所以我們幾乎察覺不到地球的自轉,那我們怎麼知道地球自轉變快了呢?
  • 首都科學講堂第637期《世界地球日:讀懂地球「表情包」》
    2020年4月18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首都科學講堂線上開講,本次首都科學講堂邀請了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朱定真,為大家帶來主題為《世界地球日:讀懂地球「表情包」》的精彩講座。
  • 世界地球日幾月幾日什麼意思 地球日手抄報圖片及由來宗旨詳解
    在我們如今的生活當中,我們在許多的地方都可以看到保護地球,保護環境,而世界地球日就是為了讓人們重視對地球的保護,那麼世界地球日綠色進行時手抄報是什麼?世界地球日是什麼意思?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我們的地球有多少歲了?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歡迎大家收看鵬揚科普,今天我們來聊聊我們的地球有多少歲了?如何計算地球的年齡這就要從地球誕生的那一刻開始說起,我們的星球在最初的幾百萬年裡是太陽系當中的一片混沌,小到如同顆粒般大小,這些塵土顆粒滾雪球般的逐漸變大,當我們的星球質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就開始有了引力,這些小星球開始相互吸引相互碰撞,這就是我們世界最初的模樣。
  • 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你猜美亞光電會做些什麼呢?
    地球孕育萬物精靈,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4月22日,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普通人,我們可能難以直接參與拯救糧食危機、地質變化以及身處險境的動物,但我們可以在日常點滴生活中踐行環保,比如養成垃圾分類、節約能源的習慣,並身體力行,付諸實踐。作為一家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美亞光電一直在積極推行環保事業。早在2008年,公司便投入再生資源事業,以專業的分選設備和技術促進資源高值高質再生。
  • 7月11日:地球第50億個居民出生 鄧穎超季羨林逝世
    這是1987年7月11日出生的地球上第50億個居民馬特伊·加斯帕爾的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1987年7月11日,南斯拉夫的一個嬰兒降生,被聯合國象徵性地認定為是地球上第50億個人,並宣布地球人口突破50億大關。為了引起國際社會對人口問題更深切的關注,1989年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倡議把每年的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1990年聯合國大會根據開發計劃署理事會第36屆會議的建議,通過決議決定將每年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
  • 若《我的世界》是一顆星球,與地球相差300倍!在太陽系排第幾?
    一直以來,我們都有個疑問:如果把「我的世界」和「地球」做對比,他們二者究竟誰更大呢?為此,我開始了一場關於數據的對比試驗!ps:這個答案,在經過周密的計算之前,結果就算是我也沒有預料到!首先,我們採用曾經Notch所說的一句話,或者是這位《我的世界》的創世者對mc所下的定義:一個方塊=一立方米;Minecraft的邊長是±3000萬個方塊構成,邊長就是6000萬;所以簡單用數學公式換算一下得出:Minecraft世界的表面積為36億平方公裡!而地球的表面積僅僅只有5.1萬平方公裡;得出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僅以表面積而言,mc比地球還要大!
  • 從小事做起,讓世界地球日不止在4月22日
    但不可否認,從2020年的開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肆虐全球到澳洲大火,65萬隻蝙蝠在澳大利亞逼得醫療直升機都無法降落;從東非肯亞3600億隻蝗蟲漫天狂舞,到美國致命病毒感染1900萬人等,都迫使著我們重新開始審視和修正人與自然的關係。自地球上出現了人類以來,就產生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就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來看,人與自然的關係經歷了三個階段,敬畏自然——徵服自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2018年4月22日是什麼日子 2010-2018年曆屆世界地球日主題一覽
    2018年4月22日是什麼日子  2018年4月22日是第49個世界地球日。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印發《關於組織開展第49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的通知》(簡稱《通知》),要求,圍繞今年的活動主題,引導社會大眾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以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科普宣傳,各地各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豐富或細化主題內容。
  • 先有地球,還是先有月亮?為什麼地球是個球,月亮卻有各種形狀?
    早在數十年之前,人類就已經多次踏上月球的土地,我們不僅從那裡帶回了月球塵土,了解到了曾經以為的「月海」不過是一些低洼的平原;更通過放置的地震儀,了解到月球上也經常有「地震」現象的發生,並因此而對月球的內部構造結構有了清晰的認知。那麼,宇宙中到底是先有地球,還是先有月球?為什麼地球從任何角度看上去都是一個球形外觀,而我們眼睛看到的月亮,卻在不同的時間呈現出各種形狀?
  • 今年地球災難頻頻出現,是不是「末日」要來襲?別想太多了!
    2020年地球上出現太多自然災難,這些自然災難不僅僅傷害了地球生物,波及了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地位,距離2021年僅剩兩個月的時間,當我們回顧今年所發生的事情,關於全球性的自然災害確實數不勝數,這讓眾人猜測,難道是地球即將迎來世界末日嗎?
  • 地球時間正在加快,50年來已發生27次,瑪雅預言或將成真?
    地球是我們生活的地方,但是關於地球我們所了解的東西其實並不多,我們近幾年來其實一直都有感覺時間好像變得快了很多,感覺好像一眨眼一年就過去了,甚至因此而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猜測,其中最盛行的就是瑪雅預言。猜測在2012年的時候,世界末日真的已經來了,我們只是另外一個空間的我們,所以時間比之前變得更快了,但是這顯然是沒有依據的,而之所以感覺時間更快了可能更多的是由於生活節奏上的加快,不過其實地球的時間也確實是在加快。地球時間正在加快,50年來已發生27次,瑪雅預言或將成真?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一章 我們和地球
    第一章 我們和地球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首先感知的是我們周圍的環境。當我們對周圍的環境——地球的意識充分展開時,駕馭我們的意識,探索地球的真實是我們人類理解整個生存環境得以繼續的重要部分。地球磁場是磁場作用在地球上的自然表象,對地球感知的全部知識積累是我們能夠詮釋地球磁場的理論基礎。
  • 今天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 ,半個月前我們就發現了-虎嗅網
    2020 VA1是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於北京時間2020年11月6日20時57分03秒發現的,發現時亮度19.9等,視運動速度1.04度/天,正在接近地球。11月8日,國際小行星中心正式發布這一發現。
  • 木星是地球的「狙擊手」,而不是地球的防護盾
    一些天文學家認為,木星並沒有保護地球免受危險的彗星和小行星的傷害,而是將它們拋向了我們太陽系的內部行星地球,現在,新的研究表明,這種複雜的過程確實存在。一種流行的理論認為,木星的巨大質量在太空系統中扮演著巨大的盾牌的角色,吸走或轉移太陽系形成時遺留下來的危險碎片,這是有道理的,但是木星護盾理論在過去的二十年裡是臭名昭著、不受歡迎的。
  • 地球位置已經曝光!美國專家:外星人或早已發現了我們
    目前,人類對於這1004個恆星系統中究竟有多少行星還是一個未知數,這意味著,其中非常有可能存在著大量的宜居星球,而且可能有的星系中不止一個,或許,外星人正在上面監視著我們,只是我們還沒有發現。  那麼,在這300光年之內的1004個恆星系統中,又是否有已知的宜居星球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這顆宜居星球可能比地球還要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