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50個世界地球日,主題為「珍愛美麗地球,守護自然資源」,旨在引導人們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地球日」的設立到底有何意義?我們從這樣一組數據說起:100多年前,地球上每4年就有一種動物滅絕。80年前,地球上每1年就有一種動物滅絕。50年前,地球上每1個月就有一種動物滅絕。20年前,地球上每1天就有一種動物滅絕。如今,地球上每13分鐘就有一種動物滅絕。
或許一百年前並沒有人會察覺,地球上的生物在一點一點消失,或許他們認為這就是自然規律。但隨著世界地球日的設立,人們開始有了愛護地球,保護生物的意識。
當年,望天空,雲捲雲舒;看眼前,碧海清波,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如今,霧霾已經習以為常,那些美好的記憶只能在我們心中永遠留存。總有一個地方,那裡只有鮮花,只有藍天,沒有讓人窒息的空氣。想像是美好的,但現實是殘酷的。
很多人都會好奇,地球今年到底幾歲了?相比於人類不到100年的壽命,地球對我們而言就像是永恆的存在。
據了解,地球至少有45億歲了,在人類的祖先猿人出現之前,地球就已經存在。我們都知道,樹有年輪,一棵樹生長的年數會在樹幹橫切面上的圓圈數上顯示出來,層與層之間的界限也會非常清晰。其實地球也有「年輪」,測定地球年齡的方法就是對地球上巖層的性質和變化進行研究,通過各種不同的巖層,可以追溯那些過去年代的情形,也可以追溯一些地方的地質歷史。
20世紀初,科學家發現放射性元素後,就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來測定巖石和古生物化石的年齡,稱其為「絕對年齡」。比如,用此法測定地球上至今所能找到的最古老的巖石,其絕對年齡是40億年左右,又根據隕石和最古老的月巖測定地球的年齡約為45億年,所以推測出地球的絕對年齡為45-47億年。
地球已經很「老」了,我們應該給它減減負。具體到行動上,我們應該少砍樹,多種樹,少用一次性產品,避免使用塑膠袋;減少對動物的捕殺,多吃素食;使用節能燈,減少耗電,少開車,發展新能源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