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康日食」與夏朝歷史的天文學新證據

2021-01-21 鷹蛇之夏


「仲康日食」與夏朝歷史的天文學新證據


劉光保1、何凱帆2、劉雄1、陳一舟3

1 江蘇時光文脈研究院,2 深圳市中科藍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 人人公司

 

關鍵詞:仲康日食,默克赫佩爾(Merkheperre),仲康, 夏朝,古埃及, Stellarium軟體

 

摘要:「仲康日食」是古代著名的天文學事件,對這起具體事件的天文與文獻考據由來已久,古今學者測算其發生時間大致在前2165~前1876之間在《發現夏朝》一書中,詳細論證了古埃及文明就是夏朝,第十三王朝後期國王默克赫佩爾就是仲康。鑑於考古已經發現了相對完整的古埃及帝王年表,我們發現與第十三王朝默克赫佩爾統治時期相近的公元前1700年10月20日的農曆秋季,在古埃及地區上空的天蠍座(房宿與心宿)位置,果然發生了一次日食。這次天文學現象,與史書關於「仲康日食」發生的時間和位置描述「乃季秋月朔,辰弗集於房」高度吻合。這既說明「仲康日食」真實發生過,為夏朝歷史的真實存在,及古埃文明就是夏朝,增添了新的天文學證據,也說明《尚書·夏書·胤徵》和《竹書紀年》等上古資料具有重要的史學價值。

 

 

一  「仲康日食」發生時間

 

仲康是夏朝時的一位國王。「仲康日食」被認為是發生於夏朝仲康年間的一次日食,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次日食記錄,早於公元前1063年7月26日於巴比倫南部的日食記錄[1]。不過對於此次日食發生的具體時間歷來眾說紛紜,甚至有人對此次日食是否真正發生存有質疑。

 

中國古籍中關於「仲康日食」的記載主要有兩處,分別出自《尚書·夏書·胤徵》和《竹書紀年》。

 


 

此外,《左傳·昭公十七年》點明引《夏書》關於日食的記載,其內容與《尚書·夏書·胤徵》記載基本相同,但未點明發生於仲康年間。《史記·夏本紀》記載中康時「廢時亂日」一句被認為是暗指此次日食:「太康崩,弟中康立,是為帝中康。帝中康時,羲、和湎淫,廢時亂日。胤往徵之,作胤徵。」 由於歷來對「仲康日食」的計算都是基於梅賾本《尚書》中的《胤徵》篇,但古文獻學界認定此篇經文系偽作,因而有學者對「仲康日食」的真實性提出了置疑。如梁啓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一書中就認為「仲康其人之有無且未可知,遑論其時之史跡?」[7]

 

中國天文學家與近代西方學術界對於「仲康日食」的具體時間推算有超過十多種不同的結論。[1]


(1) 《新唐書·歷志》記載:「新曆,仲康五年癸巳歲九月庚戌朔,日食在房二度」。這是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在編制《大衍曆》時使用古代的歷術推步進行推算的結論。其後,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在編制《授時曆》時對《大衍曆》進行核算,肯定了僧一行的結論。現代學者將僧一行的推算結果日期換算為公元紀年,為前2128年10月13日。[3]19世紀起,西方學者伊得勒(Ideles,於1839年)、奧泊爾子(Th. V. Oppolzer,於1880年)、羅素(S. M. Russell,於1895年)、平山清次(於1914年和1928年)等分別得出了前2128年10月13日日食「在中國不可見」的結論,從而否定了2128年10月13日這個日期。[4]

(2) 由明代來到中國的傳教士湯若望編著、李天經翻譯的《古代交食考》中使用託勒密的地心體系計算得到「仲康日食」發生於前2155年10月12日。這一結果後經法國傳教士、漢學家宋君榮引傳播到西方。對此結果,拉該提安(Largetean)覆核後認定此次日食「在中國看不見」。[4]

(3) 清代儒學大師閻若噱在其考證《尚書》的著作《尚書古文疏證》中對「仲康日食」進行了推算,得出了三個可能的日期。換算為公元紀年,分別為前2155年10月22日、前2158年6月29日、前2148年6月9日。[3] 但這幾個日期已經被現代學者所否認。

(4) 施古德(G. Schlegel)、叩納特(F. Kühnert):前2165年5月7日。

(5) 拉該提安(Largetean):前2127年10月25日。

(6) 夫累提(N. Freret)、卡西尼(D. Cassini):前2007年10月25日。

(7) 方根拔(Vongumpach):前2156年10月20日。

(8) 奧泊爾子(Th. V. Oppolzer):前2137年10月22日、前2072年10月23日。

(9) 平山清次:前1948年10月3日。

(10) 劉朝陽:前2110年10月23日。齋藤國治覆核後發現應為前2110年10月24日。

(11) 齋藤國治、小澤賢二:前1912年9月24日。[6]

(12) 彭瓞(dié)鈞:前1876年10月16日。


1996年開始的中國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中專門設有「仲康日食研究」專題組對「仲康日食」的具體日期進行計算,負責人為中國天文學會副理事長、陝西省科學院院長吳守賢。對於前2250年至前1850年之間發生於10月1日至12月18日且在洛陽地區可見的日食進行計算後,專題組給出了四個可能的選擇:前2043年10月3日、前2019年12月6日、前1970年11月5和前1961年10月26日同時根據斷代工程認定的夏代起始於前2070年的結論,日食時間應取前1970年11月5日。不過夏商周斷代工程在學術界引發了較大的質疑,其最終報告繁本未能獲驗收通過。[2][6]

 

二  「仲康日食」發生時的星宿位置

 

《尚書·夏書·胤徵》關於「仲康日食」記載有重要一句話:「乃季秋月朔,辰弗集於房」。季秋月朔,可以解讀為夏曆九月初一。「辰弗集於房」是記錄發生日食時的星宿位置,又該如何解讀這句話呢?

(1) 「房」:是指房宿,二十八星宿之一。房宿天區主要屬於天蠍座,也有部分位於天秤座、蛇夫座和豺狼座天區。天蠍座是黃道十二星座之一。每年的10月24—11月22日,太陽運行到天蠍座位置。房宿天區的房宿一、房宿二、房宿三、房宿四世是該天區最明亮的四顆星,呈略帶弧度的直線排列。對於《尚書》中「季秋」與「房(房宿)」的描述,夏商周斷代工程專題組認為兩者相矛盾,季秋時太陽不可能在房宿,並且認為夏代時二十八宿的概念尚未形成,因而專題組取「季秋」進行推算。

(2) 「辰」:有多種含義。在字義上,「辰」字的本義是「蟄蟲在驚蟄時甦醒後蠢蠢欲動的樣子」,引申指「震動」,又引申指「日、月、星的總稱」,可以特指「北辰(即北極星)」和泛指「眾星」,又可以特指「二十八宿之一的心宿」,也引申指「日、月的交會點,即農曆一年十二個月的月朔(初一)時太陽所在的位置」。心宿也叫明堂,主要屬於天蠍座天區,也有部分位於豺狼座天區。心宿天區的心宿一、心宿二、心宿三是該天區的最明亮的三顆星。

(3) 「弗」:本義是矯正,「矯」通「撟」,舉手也。「弗」又通「沸」(fèi),泉水噴湧的樣子,在這兒可形容日食發生時,繁星滿天的盛況。

 

 

三  《發現夏朝》對仲康的證明

 

《發現夏朝》是一本研究中國上古夏朝發源地,考證其存在真實性,考證夏朝歷史和文化,以及漢字起源的學術著作。根據出土文字比較和傳世文獻記載對比的二重證據法,結合完全科學歸納法證明原理,可以排除巧合性,從而從而得出古埃及文明之初到第十八王朝結束這一段2000年左右時間歷史,就是中國記載的五帝時代和夏朝歷史,此即「埃夏一體論」。[8][12][13]

《發現夏朝》系統性重構了夏朝歷史,證明古埃及第十三王朝晚期的一位國王默克赫佩爾(Merkheperre)正是仲康,他的橢圓圈王位名字可以解讀為「仲康」二字。如圖5所示。

圖1是默克赫佩爾Merkheperr的聖甲蟲印章名字。[8]

 


圖1 Merkheperr的聖甲蟲印章名字

默克赫佩爾的王位名字就是由

聖甲蟲符號:


農耕用的古埃及鋤頭符號:

或再加上一個口符號: 組成。

《發現夏朝》用形音意互求法和多個有聖甲蟲符號名字的古埃及法老與中國記載的五個有康字名字(元康、伯康、太康、仲康和少康)的夏朝國王對應驗證法,證明聖甲蟲符號正是漢字「康」字的原型。如圖2所示。[2][8][12][13]

 

圖2 聖甲蟲符號是「康」字原型

 


3 古埃及第五王朝時期薩卡拉墓地Ti瑪斯塔巴墓中浮雕

 

而古埃及鋤頭符號,與甲骨文「耒」字高度形似,或再加上口符號,演變為漢字「中」,再演變為「仲」、「種」等漢字。

 


圖4六書通仲(中)字篆文字形


如六書通中的一個篆文「中」字,看上去似乎正是口和鋤頭符號組合。因為鋤頭是用來種地,故「種」字原型或是古埃及鋤頭符號加禾苗符號組合。[8]

 

圖5 Merkheperre即仲康的名字[8]

 

根據都靈莎草書(Turin canon)王表,古埃及第十三王朝統治時間從1802年到公元前1649年。據公元前3世紀的古希臘祭司曼涅託(Manetho)的埃及史記錄,第十三王朝持續了153或154年。默克赫佩爾確切的統治日期並不清楚。他的名字出現在都靈紙莎草紙書上,但都靈紙莎草紙在第13王朝晚期的部分被損壞,默克赫佩爾統治時期被一片空白所掩蓋。根據金·賴侯特(Kim Ryholt,哥本哈根大學的埃及學教授,也是埃及歷史和文學的專家)的研究,默克赫佩爾在公元前1663年到公元前1649年統治過一段時間。對於默克赫佩爾在第十三王朝時期的統治順序,也有幾種不同的爭議。金·賴侯特認為默克赫佩爾可能在底比斯或孟菲斯都統治過埃及。[9] 這與古籍記載仲康時把都城從斟鄩遷到帝丘有一致性。《發現夏朝》考證確定底比斯就是帝丘所在,而孟菲斯南附近一處遺址即為斟鄩。此外,《發現夏朝》還證明:入侵埃及的一位喜克索斯人諸侯塞斯(Sheshi)的名字正是「胤」字,他正是胤侯。[8]

 

《史記·夏本紀》記載:「太康崩,弟中康立,是為帝中康。」《發現夏朝》也已經證明古埃及第十三王朝的法老汗傑(Khendjer)的荷魯斯名字正是泰康,[4] 「泰」通「太」,故汗傑正是太康。汗傑在位時,喜克索斯人攫取了第十三王朝時期的政權。而金·賴侯特等人提出的阿拜多斯王朝(Abydos Dynasty)應是太康失國後移居到阿拜多斯結果。此即中國古籍記載的「太康失國」後居「陽夏」。阿拜多斯正是堯舜禹的都城「陽城」。[11]關於太康的統治日期,有幾種不同意見。賴侯特(Ryholt)和貝克(Baker)給出的日期是公元前1764—前1759年,[9]雷德福德(Redford)給出日期是公元前1756—前1751年,[10] 施奈德(Schneider)給出日期是公元前1718年—前1712年。

圖6 Khendjer的荷魯斯名字

 

古埃及學家給出的汗傑和默克赫佩爾的統治日期相差最少也有約50年,這似乎與司馬遷記載的太康和仲康為兄弟在年代上相差稍微有點大。

 

 

四  Stellarium天文軟體與「仲康日食」的發現

 

由於古埃及第十三王朝晚期的混亂,這一時期考古資料相對缺乏,並未發現有關於日食的記錄。利用天文資料來推算這一時期的日食,現在已經成為可能。Stellarium是一款免費開源的虛擬星象儀的GPL軟體,它可以根據觀測者所處的時間和地點,計算天空中太陽、月球、行星和恆星的位置,並將其顯示出來。它還可以繪製星座、虛擬天文現象(如流星雨、日食和月食等)。軟體使用的星表中 99% 的恆星數據來源於 NOMAD (美國海軍天文臺整理的天體測量數據集第一版)星表,而常見的較亮恆星的資料則來源於 Tycho2 和 Hipparcos(它也是0.8版中的主要數據來源)星表。本次研究使用Stellarium 0.20.3版本的軟體,利用NASA日食網站「世界日食路徑圖集」資料,以開羅為位置坐標,查找汗傑和默克赫佩爾統治日期範圍即公元前1700年前後幾十年內的日食路徑,發現恰好於公元前1700年10月20日,早晨6-7時左右,有一次日偏食,早晨6點15分左右為食甚。因為天文紀年法將公元前1年標記為0年,故公元前紀年的數目比用「公元前」標註的紀年要少一年。在Stellarium天文軟體中,公元前1700年是用「-1699」來表示。如圖7所見。

 

圖7 公元前1700年10月20日6點15分,於開羅看到的日偏食。

 

圖8 公元前1700年10月20日6點17分,於開羅看到的日偏食時星象圖。

 

圖9 公元前1700年10月20日6點37分,於開羅看到的日偏食時星象和星座圖。

 

圖10 公元前1700年10月20日7點24分,於開羅看到的日偏食時星座圖。

 

從圖8和圖9的星象圖可以看出,食甚時,太陽位於房宿和心宿之間,最亮的房宿四和房宿三兩顆星正好像太陽伸出的兩支手,正是天蠍的兩個鉗手所在。從圖10可以看,到7點多時,此時天蠍星座已經升高,月亮已經移出太陽位置。

從以上星象圖,再來理解《胤徵》這句話:「乃季秋月朔,辰弗集於房」。排除各種日曆推算帶來的誤差,10月20日與「季秋月朔」這個記載是很吻合的。而「辰弗集於房」可以理解為位於房宿與心宿之間,這裡「辰」當理解為心宿,「集」當有集中、中心之意,「弗」或理解為房宿四和房宿三像兩隻手一樣拱衛舉起,或在早晨日出時仍然能看到明亮的房宿和心宿幾顆星。而公元前1700年這個日期與金·賴侯特推算的默克赫佩爾統治日期在公元前1663年到公元前1649年,已經相當接近。利用這個天文證據,反過來可以證明仲康統治第五年是在公元前1700年。即賴侯特推算的默克赫佩爾統治日期有30-50年左右的誤差。這個天文證據成立,即可證明默克赫佩爾開始統治時間當在公元前1704年。這反過來可以印證汗傑(太康)和默克赫佩爾(仲康)是兄弟繼位關係,也可以驗證說施奈德給出的汗傑統治結束日期公元前1712年已經相對接近實際日期。不過,需要做進一步的完善工作。可與古埃及考古時間結合起來,適當再放大時間範圍,來對這個時間範圍內發生的日食進行逐一分析,以更準確驗證確定「仲康日食」的時間。

 

 

五  驗證分析中外學者推算的「仲康日食」

 

中外學者推算的「仲康日期」均是以中國中原地區為觀察位置。日食作為一個發生頻率不低的常見天文現象,在黃河流域發生與「仲康日食」相近時間的日食,也不會奇怪。如果找到這樣的日食,也不能作為否定「埃夏一體論」的證據。因為單獨的一個日食證據,在邏輯上並不能證明與夏朝有關聯的「仲康日食」存在必然聯繫。不過,來考察一下公元前22世紀~前17世紀發生在黃河流域中原地區的日食,作為對比,仍然是有意義的。

在公元前1700年10月20日這一天,如果在洛陽和鄭州看,結果如何呢?在洛陽13點前後,可以看到月球以極小的食分值從太陽旁邊掠過,如圖11所看到。如果用肉眼看,應該看不出任何變化。而從鄭州地區看,月球與太陽的天空位置沒有發生任何重疊。因此,不能認為在黃河流域能夠在這一天觀看到日食的發生。

 

圖11 公元前1700年10月20日12點42分,於洛陽看到的星象圖。

 

仍然使用Stellarium天文軟體以洛陽為觀察位置,來驗證一下中外學人推算的「仲康日食」的時間,又如何呢?表1是Stellarium天文軟體驗證結果說明。


表1 中外學者「仲康日食」時間驗證


提出者

日期

其他驗證

Stellarium驗證(位置洛陽)

1

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

前2128年10月13日

元代郭守敬肯定;

西方和日本學者認為這天日食在中國不可見。

早晨7-9點左右,日月天空距離較近,但未發生重疊。即日食不可見。

2

明代來中國傳教士湯若望

前2155年10月12日

拉該提安覆核後認定此次日食「在中國看不見」。

早晨6-8點左右,日月天空距離較近,但未發生重疊。即日食不可見。

3

清代儒學大師閻若噱

前2155年10月22日、、前2148年6月9日

現代學者否認這三個日期

三個日期年份都差了一年。

在前2156年10月22日中午12點左右,前2149年6月9日早晨8點左右,在洛陽和鄭州都可以看到日月天空距離很近,但未重疊。即日食不可見。

前2158年6月29日

在前2159年6月29日17點左右,太陽位於巨蟹座位置發生日偏食。見圖12。

4

施古德、叩納特

前2165年5月7日


早7點15左右食甚,日食位置在金牛座。見圖13。

5

拉該提安

前2127年10月25日


無日食,錯誤日期。

6

夫累提、卡西尼

前2007年10月25日


早晨7-9點左右,日月天空距離較近,但未發生重疊。即日食不可見。

7

方根拔

前2156年10月20日


無日食,錯誤日期。

8

奧泊爾子

前2137年10月22日、

這一結論被歷史學家董作賓所引用齋藤國治等計算後指出這是一個沒有發生日食的朔日。

早晨9點30左右食甚,食分值較大。太陽位於天蠍座。見圖17和圖18。

前2072年10月23日


早晨7點10分左右食甚,食分值較小。太陽位於天蠍座。見圖19。

9

平山清次

前1948年10月3日


無日食,錯誤日期。

10

劉朝陽

前2110年10月23日

齋藤國治覆核後發現應為前2110年10月24日

10月23是錯誤日期,齋藤國治覆核日前前2110年10月24日的16點30分左右,日偏食食甚。太陽位於天蠍座。見圖20。

11

齋藤國治、小澤賢二

前1912年9月24日


17點40分食甚,食分值較大。太陽位於天秤座。見圖14。

12

彭瓞鈞

前1876年10月16日


早晨8點20左右食甚,食分值較小。太陽位於天秤座。見圖24。

13

夏商周斷代工程「仲康日食研究」組

前2043年10月3日


早晨8點食甚,食分值較大。太陽位於天秤座。見圖15。

前2019年12月6日


早晨8點36分食甚,日環食。太陽位於摩羯座。見圖16。

前1970年11月5

夏商周斷代工程認定此時間為「仲康日食」時間

13點左右食甚,食分值較大。太陽位於天蠍座。見圖21和圖22。

前1961年10月26日


10點30分左右食甚,食分值較大、。太陽位於天蠍座。見圖23。

 

於公元前2159年6月29、前2165年5月7日、前1912年9月24日、前2043年10月3日和前2019年12月6日,雖然在洛陽地區能看到日食,但太陽位置不在天蠍座,與「辰弗集於房」描述不符,見圖12、13、14、15和16。

 

圖12 公元前2159年6月29日17點1分,於洛陽看到的食甚時的日偏食,位於巨蟹座。

  

圖13 公元前2165年5月7日7點15分,於洛陽看到的食甚時的日偏食,位於金牛座。

 

圖14 公元前1912年9月24日17點40分,於洛陽看到的食甚時的日偏食,位於天秤座。

  

圖15 公元前2043年10月3日8點0分,於洛陽看到的食甚時的日偏食星象圖,位於天秤座。

 

圖16 公元前2019年12月6日8點36分,於洛陽看到的食甚時的日環食,位於摩羯座。

 

用Stellarium軟體驗證中外學者推算的「仲康日食」,在洛陽可見,且位於天蠍座附近的日食的時間有:

前2137年10月22日

前2110年10月24日

前2072年10月23日

前1970年11月5

前1961年10月26日

前1876年10月16日

 

其中公元前2137年10月22日這一結論被歷史學家董作賓所引用,並以此編撰了《中國年曆總譜》。[5] 很多現代中國天文史學家,如陳遵媯、薄樹人、杜升雲等也都傾向於這一結果。[1] 但從圖17和圖18來看,此時太陽位置已經偏離房宿和心宿集合區域。

 

圖17 公元前2137年10月22日9點32分,於洛陽看到的食甚時的日偏食星象圖。

  

圖18 公元前2137年10月22日9點32分,於洛陽看到的食甚時的日偏食星座圖。

 

於前2072年10月23日和前2110年10月24日兩個日期,從洛陽看到的日偏食位置,與前2137年10月22日看到的日食位置非常相似,也偏離房宿和心宿集合區域。見圖19和圖20。

 

圖19 公元前2072年10月23日7點10分,於洛陽看到的食甚時的日偏食星象圖。

  

圖20 公元前2110年10月24日16點30分,於洛陽看到的食甚時的日偏食星象圖。

 

公元前1970年11月5日,是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認定的「仲康日食」日期。日食發生於中午13點左右。但從星象圖上看,此時太陽位置離開房宿和心宿集合區域更遠。見圖21和圖22。 

 

圖21 公元前1970年11月5日12點57分,於洛陽看到的食甚時的日偏食星象圖。

 

 圖22 公元前1970年11月5日13點1分,於洛陽看到的食甚時的日偏食星象星座圖。


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給出的最後一個日食日期是前1961年10月26日,與前面幾個日期類似,太陽也偏離房宿和心宿集合區域。見圖23。

 

圖23 公元前1961年10月26日10點31分,於洛陽看到的食甚時的日偏食星象星座圖。

  

圖24 公元前1876年10月16日8點20分,於洛陽看到的食甚時的日偏食星象圖,位於天秤座。

 

彭瓞鈞給出的前1876年10月16日,太陽雖然位於天秤座,但卻位於房宿四和房宿三的上方。見圖24。倪德衛和彭瓞鈞的報告得出如下結論:「也許不僅夏朝,還有大禹,甚至聖帝舜都不是虛構的,而是可以精確係年的歷史。」[14]

以上幾個日期中,前2137年10月22日和前1876年10月16日在洛陽觀察到的日食星象,與前1700年10月20日在開羅觀察到的日食星象,是最為接近的,但是在與房宿、心宿的結合度上,後者更符合「辰弗集於房」的描述。

 

 

六、小結

 

《發現夏朝》證明夏朝歷史的核心方法是「二重證據法」:即傳世文獻(帝王年表、帝王史料)與考古文獻(古漢語與古埃及文字)的相互印證。在二重證據法得出總體推論結果的前提下,文化、器物、基因、遷徙和天文等證據,可作為輔助的第三、四、五、六、七重的證據。

「仲康日食」作為一個古籍記載的天文大事件證據,單獨來看,它不能證明夏朝在哪裡,也無法證明「仲康第五年」的年代時間。但是,既然《發現夏朝》已經證明古埃及文明就是夏朝,第十三王朝後期國王默克赫佩爾就是仲康,這時我們再來考察「仲康日食」,那麼它就是一個可對歷史記載進行驗證的典型天文學證據。它既證明了「仲康日食」真實發生過,也印證夏朝歷史的真實存在,同時說明《尚書·夏書·胤徵》和《竹書紀年》等上古史書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參考資料:


1.吳守賢. 夏仲康日食年代確定的研究史略. 自然科學史研究. 2000年第2期.

2.《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年-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00.

3.李勇、吳守賢. 仲康日食古代推算結果的復原. 自然科學史研究. 1999年第3期.

4.陳遵媯. 《中國天文學史》第三冊.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

5.吳晉生、吳薇薇. 「武王克殷」年代30家異說綜述. 史學集刊(吉林大學). 1994年第3期.

6.齋藤國治等. 中國古代の天文記錄の檢證. 雄山閣.

7.何幼琦. 「仲康日食」辨偽. 殷都學刊. 2001年.

8.劉光保.《發現夏朝》. 中國發展出版社. 2017.

9.K.S.B. Ryholt,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in Egypt during the Second Intermediate Period, c.1800–1550 BC, Carsten Niebuhr Institute Publications, vol. 20. Copenhagen: Museum Tusculanum Press, 1997, excerpts available online here.

10.Redford, Donald B., ed. (2001). "Egyptian King List". The Oxford Encyclopedia of Ancient Egypt, Volume 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626–628. ISBN 978-0-19-510234-5.

11.Guang Bao Liu, Abydos:考古文字完證堯舜禹的都城 (Abydos: Archaeological Characters Thoroughly Proved the Capital of Yao, Shun and Yu). September 29, 2018. SSRN: http://dx.doi.org/10.2139/ssrn.3257204. 

12.Guang Bao Liu, The Origin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History of China in Ancient Egypt (July 8, 2016). SSRN http://dx.doi.org/10.2139/ssrn.2851675.

13.Guang Bao Liu, 《發現夏朝》是怎樣把古埃及文字解讀為漢字的?(How Did the Book 『Discovery of the Xia Dynasty』 Interpret Ancient Egyptian Hieroglyphs As Chinese Characters?) (November 25, 2018). SSRN: http://dx.doi.org/10.2139/ssrn.3306636.

14.夏含夷(EdwardL.Shaughnessy)/文,程羽黑/譯,我與倪德衛教授關於早期中國編年的辯論,《中華讀書報》(2016年09月07日 10 版).

 


本文章已經提交到SSRN社科網絡發布平臺,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可以下載PDF文件。




更多參考:

我是怎樣考證夏朝的:從康字破譯說起

Abydos:考古文字確證堯舜禹的都城

基於古埃及象形符號的漢文字形成研究

【埃及夏史連載1】古埃及史和古埃及文字

【鷹蛇之夏百問】1 - 夏朝的證明方法論,中國沒有金字塔?

【鷹蛇之夏百問】2 - 夏朝的證明方法論,錯誤的夏朝年表和地理位置?

【鷹蛇之夏百問】3 - 夏朝的證明方法論,需要基因證據嗎?

【鷹蛇之夏百問】4 - 夏朝的證明方法論,有遷徙證據嗎?



相關焦點

  • 夏朝至中華民國,歷史版圖紀年時間表
    朝:夏朝(約前2070~1675年)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王朝。一般認為夏朝是一個部落聯盟形式的國家,而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將夏朝定性為一個奴隸制國家。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就是從夏朝的建立開始的。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
  • 《山海經》記載,夏朝帝王或是埃及法老,專家:埃及壁畫就是證據
    山海經在我國一直是一部上古神話傳說,但是同時,也是一部歷史巨作,裡面嗎除了記載了很多膾炙人口的神話故事外,還有很多的奇珍異獸以及奇特的地域風貌,是我國早期非常難得的一部史書。其中裡面出現大量的鬼怪,巫蠱的傳說,到目前為止,都是非常奇妙的。
  • 埃及和夏朝有關係嗎?夏朝就是古埃及嗎?
    「埃夏論」顧名思義說的就是古埃及和夏朝,有部分人覺得古埃及就是夏朝,我們常說的夏朝就是古埃及,當然也不是空穴來風的,在「埃夏論」這個說法中說到了,古埃及在神話時期被稱為「鳴條」,因為在寧夏出土過的獸身人面像與埃及的獅身人面像有很多相似之處,包括古埃及的殉葬方式與神話時期的也是相似,再者還說到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上的文字與古埃及出土的很多文字都有著對應,尤其是在青銅器上,因為夏朝的存在與否說到底都是一個未知數
  • 中國古代天文學關於北極星變遷的歷史記錄
    中國古代天文學關於北極星變遷的歷史記錄中華民族是一個以農耕為主的民族,從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天文觀察,甚至是在文字出現之前,就特別注意天文觀測,為世界留下了豐富的天文學觀測記錄。由於漢字的高度穩定性,我們今天仍然可以在古代文獻中找到遠古時代的天文學記錄資料。
  • 天文學的背後,古代人民的智慧,中國古代天文學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對於天象的看重程度,甚至在朝廷當中,專門負責觀天象的大臣地位非常高,古人對於天的崇拜間接引起了對天文學的關注。同樣,流星和日食等現象也都在中國古代就有了記錄,為了對多種天象及其發展規律做出綜合的歸納,世界上也出現了第一本有關於天文學的著作,那就是《甘石星經》,出自中國。書中的內容非常仔細,除了記錄了天象,五星運行及其它們的發展規律,還記載了數量眾多的行星,對於後世天文學的系統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 2020年6月巨蟹座新月日食1:個人歷史和獨家記憶
    14:40,發生巨蟹座0°21′日食。 我看到有些佔星師和靈學者預測了這次日食的兇惡,並建議大家周末這兩天最好乖乖待在家。不過我並沒有從星盤中看出有什麼不妥,又或者你跟我一樣站在另一個視角來看待,可能就會對對立的能量產生不同的理解。
  • 2020年6月巨蟹座新月日食1:個人歷史和獨家記憶
    14:40,發生巨蟹座0°21′日食。 我看到有些佔星師和靈學者預測了這次日食的兇惡,並建議大家周末這兩天最好乖乖待在家。不過我並沒有從星盤中看出有什麼不妥,又或者你跟我一樣站在另一個視角來看待,可能就會對對立的能量產生不同的理解。
  • 都說中華上下五千年,那麼夏朝之前又是哪個朝代
    大家都知道中華民族一共有這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那麼大家知道這五千年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算的嗎?我國歷史從夏商周開始,但是要是從開始計算夏朝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到現在也就只有4090年左右的時間,還有1000多年是什麼時期那?夏朝之前又是哪個朝代那?
  • 趣讀歷史:半遮面的的夏朝(三)
    (張老師海外聊史 :HISTORYCA,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趣讀歷史:半遮面的的夏朝(二)趣讀歷史:半遮面的的夏朝(一)文明的序曲:點評三皇五帝(二)文明的序曲:點評三皇五帝(一)神奇的五帝神奇的三皇
  • 歷史上有一些秘密,揭示夏朝的文化,可能就是來源於古埃及文化
    現在我國的考古學家,還有一些歷史學家,都在研究一些古代文化,但是因為年代久遠,至今也只有,對於公元前一千四百年以後的,都所了解,對於夏朝和商朝的研究,也很少,商朝還有一些墓葬的出土,但是夏朝就幾乎沒有。
  • 6月21日巨蟹座日食促進哪些新「轉折」?
    【日食發生時間】2020年6月21日 【日食影響時間】2020年6月 – 7月,乃至今年整年 【日食發生度數】巨蟹座0°21′ 【重點影響小星星】巨蟹座、雙魚座、天蠍座、白羊座、天秤座、摩羯座
  • 1901年在希臘撈出一塊金屬,來自西元前150年,能預測月食和日食!
    根據相關人員的測算,這塊神秘金屬所處的位置,應該是西元前150年左右的遺址,這塊神秘的金屬,最終科學家將其命名為安提基特拉機械,為了解開西元前150年的歷史,隨後對這一裝置記性了深入的研究。
  • 巴比倫的天文學對希臘神話的影響
    神與其雕像之間的這種緊密聯繫一直延續到新巴比倫時代,在神職人員眼中那波尼杜斯的冒犯僅僅是因為他忽視了這種感覺。因此,歷史證據表明神性的星體學方面並非巴比倫尼亞宗教體系的原始特徵,而且從未被用來取代之前的原始思想。刻有尼布甲尼撒許可的界碑下部雕刻著神的標誌如果我們考察巴比倫人的神與其雕刻標誌物之間的關係也可以得出類似的結論。
  • 託福學科類詞彙匯總:天文學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詞彙指導>正文託福學科類詞彙匯總:天文學 2012-12-20 23:33 來源:可可英語 作者:
  • 現在是2019年,為什麼說中國的歷史上下5000年?怎麼算的?
    但是中國的歷史肯定遠遠的超過了耶穌誕生。所以只能說耶穌誕生了2019年。但是我們國家自有自己的一套紀年方式,來記錄我們國家自己偉大而輝煌的歷史。我國古代的紀年法非常的複雜,卻也繁而不亂。有年號紀年,幹支紀年,生肖紀年。我國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紀年。
  • 《唐代域外天文學》:古代世界文明共同體的明珠
    首先探討了該件的性質、內容、構成等,證實其為一部包含不少印度天文學內容的典型密教佔星術經典。然後根據經文中提供的相關證據,用天文方法推算了該經的寫作年代不晚於公元751年。並推斷該經正文的主要內容極有可能出自一行的手筆或傳授,但部分內容出於後人補述。另外,該文還對該經作為天文學在不同文化之間傳播和融合之證據的重要意義作了深入闡發。
  • 「金邊日食」對十二星座的影響
    太陽將猶如一個美麗的金色指環懸掛於空中,因此也被稱為「金邊日食」。月球運動到地球和太陽之間,且地球、月球和太陽的位置處於一直線時,月球會把太陽遮住,從而發生日食。根據月球遮擋太陽的情形,日食主要分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環食等3種情形。6月21日,天際上演的,正是日環食。
  • 新月日食許願:以溫柔、穿戰靴!
    地球上的人們正好看到月球背離太陽的暗面,所以在地球上看不見月亮(相當於「黑月亮」),稱為新月或朔,月亮與太陽幾乎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黃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時才可覺察它的存在。日食:日食,又叫做日蝕,是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後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食現象。
  • 古代中國有1500年空白期,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歷史也沒有記載
    傳說這樣的東西,提起時總帶有一些傳奇色彩,提起歷史時總有一種厚重的感覺。雖然這兩個名詞本該不相通,但事實上,原始神話一直與古代歷史糾纏不清,今天所說的是先秦神話系統。根據入門的角度,中國神話系統大致分為先秦、道教、國祀和民間四大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