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春天,就會想到櫻花,暖陽,校園這些事物,今天來給大家推薦春天該補的番~
四月是你的謊言
整部片子並沒有大篇幅拘泥於公生和燻的愛情戲份中,反倒是有大量公生和這些人的互動。我想其用意就在此處。公生通過加深和其他人的羈絆,更加清楚了自己彈鋼琴的意義。 這一層含義在21集的最後5分鐘體現得淋漓盡致。
春天相遇時紛飛的櫻花,橋上跳下時冰涼的河水,夏天草叢裡星星點點的螢火蟲,音樂室外的那輪圓月,一起吃過的可露麗,騎在自行車上唱過的小星星,在醫院的天台上飄過的雪花,一切的一切都將化作美好的回憶被珍藏於心。
只是有的畫面,再也沒能實現。
但是有的風景,一生能遇見一次,就已經是莫大的幸運了。
電車馳過後,在另一側已經不見的黑貓,就是最好的印證。
冰菓
其實,吹冰菓是件蠻愜意的事兒。這種感覺就好比跟三兩好友相約午后街角咖啡廳,一起閱讀一本大家都很喜歡的小說。沒有多餘的強迫,沒有過分的期待;淡淡的感悟,淡淡的享受,淡淡的共鳴。當然這些的前提是知道把握度,過了就會顯得矯情跟擰巴。
冰菓有著華麗精緻的美貌外封跟虛節內斂的質樸內核,就如同帶點小資情結的書卷氣女子,自顧自的美麗,自顧自的才情,自顧自的自負與自傷。她的矯情跟執拗不是所有人都應付得來,她的矯情跟情懷不是所有的人都消受的起。當然如果你有福又有緣,成她青目於你,那樣的愜意自己知道足矣。
冰菓最大的限制就在於劇本,這是它最大的硬傷,也就是冰菓不能被評定為神作的原因,這沒有什麼不服氣的。
談到神作,它必定是一個時代的標杆與旗幟,或者是開創了某種先河,即使是有代溝的人坐在一起看也能津津樂道談笑風生。不談EVA、《魔法少女小圓》這種,最沒得黑的神作是《千與千尋》這種同時獻給大人和小孩、簡單而又抽象的童話故事,既有內涵卻又深入淺出,既賣座卻又不流於庸俗。
秒速五釐米
我覺得,這個故事其實與愛情無關,它是一段疼痛而疲憊的成長。當一個人,孤獨地克服了少年時那麼多的顛沛流離,自己決定回到最繁華的都市,奮力地拼搏,卻未能走進眺望已久的核心圈。工作辛苦,談不上順利,住在狹小的房間裡點燃一支煙,在如此的現實中回憶起十五年前櫻花樹下一吻的純美,忽然發現自己未能成為期待成為的那個人。年少的那候,未來如此廣大,如此不可知,如此妙不可言。但是多數人在長大之後回望著過去的自己,卻都不得不說一聲抱歉,這是在我心目中這個故事的悲傷所在。 看動畫的時候是沒有這種感覺的。貴樹去看明裡的時候,花好幾天的時間寫了一封信,想把之前沒能傳達給明裡的心情,全都通過這封信告訴明裡,但是這封信卻被寒風吹走了。動畫中就是信被吹走了,但小說中卻保存了這信中的一段話:
「長大這件事,具體來說究竟是怎樣的呢?我依然不能明白。但我希望,將來有一天,假如在某個地方和明裡偶然相遇,到那時能夠成為讓自己毫不羞愧的大人。
我很想和明裡做出這個約定。
我一直都很喜歡明裡。
請一定要多保重。
再見了。「
Love Live
迄今為止,我們似乎一直將藝術水準和表達力作為談論《Love Live!》的標準,這樣的取向並沒有什麼錯誤。誠然,一大群女孩子在一起喧鬧的景象總是給我們貧弱的現實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當九名藝術的女神燃燒著情熱,命運的卡牌銘刻上了南十字星,或許作品本身的形式意志、而非技巧,已經被人忽略。而在古典技巧這一體系中評判《Love Live!》,自然會得出這樣的作品沒有什麼特別這樣的結論。可是,如果借用本片狂熱愛好者們口中「西木野病院」的隱喻,我們為什麼會生病呢?為什麼《Love Live!》會成為維持日常生活必需的藥品呢?為了回答這樣的問題,必須對本片作者、甚至觀者的意志做一番探討。
好想告訴你
女主在男主的鼓勵幫助下認識朋友漸漸走出陰鬱孤獨的生活,要說類似題材,當年的野豬不曉得比這個經典多少。背景簡單。以高中校園為舞臺,其中有個完美到讓人想吐的陽光男主,像太陽一樣散發著不切實際的光芒。人物簡單。無非就是一起讀書的同學,沒有神秘的轉校生性格分裂的同學藏有秘密的老師,人物單一到無法讀取。唯一讚頌的,就是簡單純美的畫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