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演員謝園因為突發心臟病,搶救無效於8月18日去世。
對於80後一代,謝園和葛優還有梁天就是我們歡樂的源泉,每一個角色都被他塑造得活靈活現,他是陪伴我們成長的老戲骨。
1959年出生的謝園,今年才61歲而已,就這樣突然與我們告別,真的太讓人傷感了,原來有些人真的就這樣默默地離開了。
還有大家熟知向太陳嵐,大都是從她撮合大兒子向佐跟郭碧婷的婚事開始的,幾乎全程微博直播兒子跟兒媳的成家全過程,向太的直爽也被大眾熟知。
然而8月17日向太在微博說,她在7月13日因為心梗入院急救,因為肺積水和心瓣問題,家人都怕她過不了這一關,但是她一直用堅強的意志面對。
雖然很疼痛,還有併發症需要治療,但是她目前已經完成所有療程出院回家。而這一個多月以來,有朋友得新冠肺炎,還有因為心梗去世的羅霈穎,都讓她很是感慨。
向太言辭懇切地說:「和親友每次的告別最好用心一點。多說一句,可能是最後一句。多看一眼,有可能是最後的一眼。緊緊的擁抱,可能是訣別的一抱。」
真的是這樣,我們總以為身邊的人會一直在,卻不知道在某一個時刻失去了他們,甚至來不及擁抱,來不及告別。
尤其是看到向太的這句「那些因為緣分而來的東西,終有緣盡而別的時候。」我真的忍不住紅了眼眶,因為緣分不會一直在啊!
一定要珍惜自己及家人朋友們!當我們真的經歷生死的時候才會明白,任何名利地位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健康才是唯一的珍貴。
【1】
不幸隨時發生在你我身邊。
2020年已經過去三分之二,年初的肺炎疫情爆發,就註定這是不太平安的一年。
從福建「欣佳」酒店垮塌29人喪生,到浙江溫嶺槽罐車爆炸奪走20條人命,再到貴州公交車墜湖21人溺亡,每一次的意外事件都格外讓人揪心。
我以為自己只是這些不幸的旁觀者,卻沒有想到不幸卻降臨在身邊,兩個月前的一天,老公突然接到電話,家裡一位近親突發心源性猝死正在搶救。
還沒有來得及接受這個消息,電話再次響起,醫生已經宣布不治。好好的一個人,就這樣猝不及防地離開了我們。
我當時就覺得心臟砰砰直跳,我無法接受才不到60歲的人,平時無病無痛,只是感覺心臟有一點難受,怎麼就去世了呢?
生命如此無常,我們到底應該如何面對?然而前兩周,又一位熟識的人因為主動脈夾層溘然長逝後,我越發覺得惶恐不安。
而《中國人健康大數據》顯示,平均每30秒,至少有一個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有七成人有過勞死的風險。
當那些習以為常的身邊人,以這種突然的方式離開世界的時候,我們怎麼可能無動於衷?又怎麼可能不深思應該如何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美國生物化學家穆爾說,生命是單程路,不論你怎樣轉變都沒用,都不會走回頭,你一旦明白和接受這一點,人生就簡單得多了。
道理都懂,只是只有等到親眼所見和親身體會的時候,才會驚覺,原來生命真的只有一次,有些人來不及說再見,卻再也不見。
推己及人,如果這一天降臨到自己身上,是否會留有遺憾?是否會後悔虛度了這一生?越思量越體會到,珍惜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2】
珍惜每一時每一刻。
前幾日在某視頻平臺看到,一位27歲的小夥子,剛結婚成家,老婆懷著身孕,他去籃球場打籃球,而老婆和媽媽在場外給他加油。
結果開場才幾分鐘,小夥子還沒有跑動幾步,突然一個踉蹌倒地,還沒有等到救護車到來,他就永遠地停止了呼吸。
難以想像小夥子的媽媽和老婆該有多麼傷心,那麼美好的時刻,居然成了他人生最後的定格,再也等不到孩子出生喊他一聲爸爸。
原來生命的每一個時刻,都有可能成為一個人的最後一刻,那麼突然卻又那麼讓人悲慟。
想起演員孫儷前一段時間發微博說,她要去西安出差,出發前一晚卻因為上課的事情,批評了兒子等等。
第二天出發前,孫儷特意跟等等聊天,要解開彼此的心結,因為孫儷覺得,這半年時間裡她看到了太多的無常。
她說,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不要留下任何的遺憾。
她一直告訴自己,無常時刻在發生,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要和任何人產生語言、情緒上的屏障,因為不知道還有沒有解釋的機會。
「珍惜有陽光的每一天,不讓生活有遺憾。」言辭懇切的一句話,道出了孫儷對生命的珍惜,也讓我們感受到她對人生的尊重。
或許,只有當我們把生命的每一時每一刻,都當成人生的最後一刻來珍惜,才會讓這一輩子少一些遺憾,多一些知足吧。
因為我們真的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把每一天都當成再也不來的明天,或許才會讓我們更懂得珍惜自己,善待身邊每個人。
【3】
活出自我,珍惜每一天。
被業界成為「人工智慧先行者」的李開復,曾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當過谷歌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還先後在蘋果、微軟等公司擔任要職。
然而他忙碌的工作的節奏,卻在2013年9月份被確診淋巴癌,他在微博感嘆說:世事無常,生命有限。原來,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
當身體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才會驚覺,原來沒有哪個人是鐵打的,為名為利付出再多,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切都毫無意義。
好在李開復積極調整心態,放下工作專心治病,在經過兩年多的治療以後,2015年6月份他的身體終於恢復了健康。
而李開復在抗癌期間寫出的《向死而生》中寫道:而面對死亡,我們反而容易得到頓悟,了解生命的意義,讓死亡成為生命旅程中無形的好友。
他還溫和提醒我們,好好珍惜我們的生命,不是只渡過每一天的日子,也不是只是追求一個現實的名利目標。
生命真的只有一次,面對如此寶貴的生命,我們都需要向死而生的勇氣和能力,才能讓有限的生命發出無限的光彩。
有人說,誰能以深刻的內容充實每個瞬間,誰就是在無限地延長自己的生命。
我們無法預知生命的長度,但是可以盡最大可能地充實生命,才能在離開這個美好世界的時候,不留下太多的不舍和遺憾。
或許就像保爾柯察金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所說的那樣,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卑鄙庸俗而羞愧。
光明磊落地度過這一生,無論生命是長還是短,都無愧於心就好,這才是生命賦予我們的終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