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頌,可謂是家喻戶曉,膾炙人口。《三字經》作為我國傳統的啟蒙教材,淺顯易懂又意義深遠。《三字經》成書於宋朝,原作者是南宋的王應麟。時代變遷,又經章太炎等人多次增改,所以三字經講述的歷史中也包含有元、明、清和民國時期,悠久的歷史,源遠流長。
在中國古代,盛行儒家思想。儒家學派又分為兩大理論體系,即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三字經》的作者就採用了性善論,在文章的第一句中就有所體現,這樣也有利於天真未泯的孩子學習和接受《三字經》。最近江南易林偶然間又看到《三字經》,無意中發現許多名人大家的名字,竟出自於這部流傳極廣的蒙學經典。
毛澤民(毛澤東的二弟,革命烈士)、李澤民(原河北省委書記)——來自於」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
白紀年(原陝西省委書記)——來自於「周共和,始紀年。」
費孝通(已故著名社會學家)——來自於「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
朱既明(中國科學院院士,病毒學家,預防醫學家、生物製品專家)——來自於「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
逄先知(原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來自於「弟於長,宜先知。」
李學勤、朱學勤(當今知名學者)——來自於「古聖賢,尚勤學」。
張五常(國際知名經濟學家,新制度經濟學和現代產權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來自於「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五常者乃「仁、義、禮、智,信」也。
在中國這塊土地上,《三字經》這部啟蒙教材可謂是經典,如果起名時也用到了《三字經》中的字詞,那麼對孩子也是極好的勉勵了。今天江南易林就從《三字經》中摘選出適合男孩子的名字,僅供參考。
之初
出自於: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釋義: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之初在原句中的解釋是指剛剛出生的時候,聯想到出處《三字經》的核心性善論。這個名字就是父母希望孩子保持本心,善良待人。
以專
出自於: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釋義: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以專在原句中是指家長要專心去教導孩子向善。這個詞引申用作人名則有兩層含義。其一,就是原句中意在督促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其二是希望男孩子能夠做事專心認真,一絲不苟。
擇鄰
出自於: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釋義: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
擇鄰在原句中是選擇住處新的鄰居之意。這是話出自於「孟母三遷」這個歌故事,也是體現了孟母對於孩子教育的重視。用於男孩名首先表現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其次是希望孩子多交好友、交益友。
名揚
出自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釋義: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名揚在原句中是指竇禹鈞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科舉成名。用於男孩名上就是對孩子功名事業最好的期望,希望孩子學業有成、事業順利。
知義
出自於: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釋義: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知義在原句中是指學習才能懂禮儀之意。引申用於男孩名就是希望孩子懂禮貌識大體,這也是對男孩子品行的要求,給人一種溫潤如玉的翩翩君子形象。
先知
出自於: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釋義: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先知在原句中是從小知道的道理之意。這句話出自於「孔融讓梨」的故事中,引申用於男孩則有兩層含義。其一,是希望男孩子懂得謙讓;其二是也是父母的一種期望,希望孩子有過人的本領,先知的水平。
識文
出自於: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釋義: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的道理,接下來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並且要知道基本的算術和高深的數學,以及認識文字,閱讀文學。
識文在原句中就是認識文字,熱愛閱讀之意,引申用於男孩名的意思也如此,希望孩子勤於學習,喜歡閱讀。江南易林人物這個名字就自帶書生氣息,氣質不錯。
恭友
出自於: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
釋義:父親與兒子之間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間的感情要和順,哥哥對弟弟要友愛,弟弟對哥哥則要尊敬。
恭友是分別提取句中兩字組合,分別釋義為友愛和恭敬,用來表達兄弟之間的相處方式。引申用於人名,可以理解為平常與人的相處之道,要恭敬友好,這樣才能成為大眾所喜愛的人。
知原
出自於:若廣學,懼其繁。但略說,能知原。
釋義:假如你想廣泛地學習知識,實在是不容易的事,也無從下手,但如能做大體研究,還是能了解到許多基本的道理。
知原在原句中是了解基本的知識的意思。這句話實在講做大的研究之前要理清思路,才能抓住要害,掌握根本的道理。用於男孩名就是父母勉勵男孩要勤於思考,善於學習,打好穩固基礎。
自勤
出自於: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釋義:晉朝的孫敬讀書時把自己的頭髮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戰國時蘇秦讀書每到疲倦時就用錐子刺大腿,他們不用別人督促而自覺勤奮苦讀。
自勤在原句中是自覺勤奮的意思。成語「懸梁刺股」就是出自於這裡,這是表現一個人讀書的決心。用於男孩名就是父母希望男孩子喜歡學習,勤於學習,自覺學習。
立志
出自於:彼既成,眾稱異。爾小生,宜立志。
釋義:梁灝這麼大年紀,尚能獲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驚異,欽佩他的好學不倦。而我們應該趁著年輕的時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無量。
立志在原句中的意思是立定志向之意。用於男孩名的寓意也是如此,父母希望男孩子從小樹立明確的志向,並且為著這一方向堅持努力著,最終獲得成功。
詠詩/賦棋
出自於: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
釋義:北齊有個叫祖瑩的人,八歲就能呤詩,後來當了秘書監著作郎。另外唐朝有個叫李泌的人,七歲時就能以下棋為題而作出詩賦。
這個故事講的八歲的祖瑩能吟詩,七歲就能以下棋為題而作出詩賦,體現其聰明與智慧。用於男孩名有兩層解釋,其一是希望男孩子才學兼備、熱愛學習;其二是每個父母都有的期望,希望自家孩子聰慧過人。
光裕
出自於: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
釋義:如果你為人民做出應有的貢獻,人民就會讚揚你,而且父母也可以得到你的榮耀,給連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給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樣。
這句話主要是在講奉獻的精神。江南易林在這邊分別提取句中的光和裕,意思的光彩和榜樣之意。用於男孩名就是希望男孩子樂於助人、奉獻自己,成為父母的驕傲,光耀門楣。
宜勉
出自於: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釋義:反覆講了許多道理,只是告訴孩子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而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後悔的。
這句話是《三字經》中的最後一句,意在勉勵大家要珍惜時間,勤於學習。宜勉在句中的意思也是勉勵之意,用於男孩名就是很好的寓意,時刻警示著孩子要勤奮上進。
《三字經》作為啟蒙教育的必備之選,若是起名也可以出自這兒,對於孩子的教育和勉勵將是一生的陪伴。江南易林認為既然很多孩子從此就會背誦《三字經》,取名出自這兒也是順理成章,也算是童年最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