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關羽「壯繆」這個諡號,確實是耐人尋味,而關鍵便在於這個「繆」字的讀音,若讀(miù),則貶義無疑,是為惡諡;若讀(mù),則為褒義,乃美諡也。那麼劉禪給予關羽的這個諡號究竟怎樣讀更為合理呢?我們如何來評價這個諡號呢?
追諡記載
據《三國志·後主傳》記載:「三年秋九月,追諡故將軍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在《關羽傳》則明確記載了關羽的諡號,是為「壯繆侯」。時劉禪追憶功臣,張飛諡為桓侯,馬超諡為威侯,龐統諡為靖侯,黃忠諡為剛侯,這四人的諡號都是很直白的美諡。關羽與這些昔日的蜀漢功臣同時被劉禪追諡,貌似獨獨給關羽一個惡諡,也實在有些說不過去,但關羽「壯繆侯」的諡號又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兩字到底蘊含著劉禪怎樣的情感在其中呢?
關羽
「壯」,「繆」的含義
首先我們來談談這個「壯」字,按照周朝的諡法,有六種情況可以諡為「壯」,分別是:死於原野、勝敵克亂、好力致勇、屢行徵伐、武而不遂、武德剛毅。
不得不說「壯」字用在關羽身上還是很貼切的:敗走麥城,戰死臨沮是為「死於原野」;北伐襄樊,以及之前關羽鎮守荊州時對曹魏的騷擾是為「屢行徵伐」;北伐功虧一簣,丟失荊州是為「武而不遂」;至於武德剛毅這不用多說。「壯」這個諡號是對關羽勇武和軍事實力的肯定以及結局的惋惜,若諡「壯侯」無疑更多的表達了劉禪對關羽的緬懷,然多了個「繆」字則顯然還蘊含了劉禪的另一種情感。
下面我們來談談這個「繆」字,首先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在三國之前,繆就有「miù」和「mù」這兩種讀音了,且具有不同的意思,不過在先秦史料和漢書中「繆」與「穆」的通用非常廣泛,如秦國的秦穆公也作「秦繆公」。據諡法記載,穆者布德執義,中情見貌,賢德信修,聖敬有儀,容儀肅敬」。而諡為「miù」時則是錯誤,違背,妄誕不經,奸佞之意。歷史上可以確定無疑被諡為「繆miù」的人便是南宋奸相秦檜了,秦檜諡號為「繆醜」,這個「繆」無疑是奸佞之意。
劉禪
劉禪追諡「壯繆」的情感
話說關羽的「繆」究竟是讀「mù」還是讀「miù」呢?個人認為還是「miù」的可能性更大,當然關羽「壯繆」中的繆只是「錯誤」的意思,而絕沒有「奸佞」之意。為什麼呢?
其一:諡法有言:「名與實乖曰繆」,就是說盛名之下,名不副實,即有錯誤、差距。昔日關羽深得劉備重用,委以鎮守荊州的大任,關羽雖忠心漢室,然荊州也確確實實是在關羽手中丟的,關羽既是蜀漢立業的功臣,然將蜀漢推向逆境的也是關羽,這使得劉禪對關羽有著十分複雜的情感,故不能否認其功,但也很難對他十分肯定。
其二:「穆mù」與關羽的人物形象不太相符。其實「穆」一般用於古代帝王的諡號,後來才開始慢慢用於臣子,但能諡為「穆」的臣子,多為世人敬仰之人,如嶽飛嶽武穆。當然關羽在後人心目中那也是神人,聖人,但關羽被後人神化始於隋唐時期,至少在三國兩晉時期,關羽是沒有那麼大的威望的,所以關羽諡為「穆」的可能性不大。
而劉禪追諡關羽為「壯繆」從情感上來講也比較說得通,一來表達了劉禪對關羽忠心漢室,屢立戰功的肯定,然而也對關羽一些做法進行了否認,認為關羽還是有錯的,但畢竟是昔日的忠心耿耿的故臣,更多的還是惋惜之情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