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團之名》第二集上線,吃瓜群眾集體驚呼:這是換了一個節目嗎?
先說硬核時刻,這一期vocal組的小哥哥們都開掛了,三位風格都很鮮明、有辨識度和記憶點。
風格的差異化和辨識度
何屹繁唱歌和說話的音色完全是兩個人。
說話是和長相同一掛的小奶音少年,唱歌卻是非常低沉的大叔腔調。
一開口,任家萱一副走錯片場戴錯麥的既視感!
現場還出現了綠色憨豆同款表情包!
再唱幾句,袁婭維一臉陶醉。
繼續唱下去,袁婭維已經滿滿少女心捂臉了!
臺下小哥哥們也一片驚呼:真的低(音),選你了!
而在何屹繁之後,又殺出來一位驚喜派陳澤鑫。
居然敢唱王菲的《天空》,居然還沒唱砸。
看陳澤鑫唱的時候身後小哥哥的表情。
滿臉寫著:哇這個是真厲害他怎麼做到的。
趙品霖本人的表演也相當完整;
至於這一組宋根豪的狀態,王吉卓表示他可能是因為緊張,沒有平時在練習室或者彩排時候表現好。
講道理,這組選手如果去參加歌唱節目,大約會得到評委很多個「但是」、通通不能走到最後,但出現在一檔男團節目當中,則是水平線之上的驚喜。
舒心醬覺得這是最理想的形式:每一位都有拿得出手的特點、而且不撞型,不會在重複審美、高低抉擇中,讓觀眾產生疲憊感;
打個比方,如果三ABC水平的同學演唱同一類型,整場聽完觀眾觀感可能只停留在B或者C;而如果三位B班水平的人唱了三個不同的風格,再加一點驚喜值,觀眾的印象分可能會飈到A甚至A+
確定了硬核實力和新鮮風格之後,再加上沙雕成員的槽點和笑點,整體可看度提高了不少。
流行愛豆區域中類型風格比較趨同,在男團女團節目中展現的尤為明顯,所以在流行唱腔中殺出一把完全不同的音色,再加上不錯的歌曲把握,就很容易成為殺手鐧。
畫風也自然從蜜汁「沙雕」好笑轉成硬核。
賽制的加持功能明確化
上一集節目裡的分組,讓很多吃瓜群眾不解。舞齡、唱歌之類的好理解,但「獲得國家以上證書」以及「從事過4種以上的工作」,這樣的劃分是要幹啥?為tony老師備選人群嗎?
舒心醬印象最深的也是跑偏的一句回答:國家級以上證書?駕照算嗎?
但這一集賽制的「硬核殘酷」取向和意義清晰多了,同類型班長候選人battle,強的留下;再選擇隊員,搶人。
賽制中資源的有限性一旦開始明確,發大招的殘酷高光時刻也便被激發了出來。
第一集只拿到四星、摘掉隊長袖標的奶茶,第二集又殺了回來:覺得幾位跳的都(一般),要不我也來一段?戲劇性贏回了當班長的可能性。
而在隊長vs隊員的反選階段裡,各種複雜和殘酷因素也都顯露了出來(當然依舊有沙雕式可愛)。
最重要的路數大概三種類型:情商課、CP感、梗王。
選擇取決於往日背景、如今表現,取決於實力、但也被「遊說」所左右,現場說什麼,就是一次突擊當堂測驗。
大部分時候,小哥哥們都是選自己同公司的戰友;對於技能稀缺性的排序,知根知底的小夥伴們也心中有數。
一眼看穿的趙品霖直接坐實預言家身份,輕鬆get到每一次的正確選項。
周藝軒喊完洪暐哲的名字後,洪暐哲本哲還在一臉懵圈,已經有四位班長出列,搶人形勢一度非常激烈:這位技巧擔當也是real搶手。
周藝軒的穩贏心態也很圈粉啊,一臉很「欠」(褒義)的笑容:我給你們機會、先跟他說。
奶茶抱著「死也要用彩虹屁闖出一條路」的心態,開始猛誇對方技能;然後捧上「七年之癢」技能:你看你和周藝軒一組那麼長時間了(還有啥意思啊,來換個口味唄!)
牆角沒有挖完,隔壁賴煜哲就已經殺了出來「我會讓你炸」,場面一度變成大型撕X攻擊:你炸什麼呀你?
你們rap組...熱鬧了半天,洪暐哲依舊是懵圈本圈(內心os:隨便你們說啥我內心沒有一點波瀾)。
周藝軒的兩句話還是很見細節的,一句是在眾人爭奪場景中說「來這,冰紅茶管夠」。這個場景的本質,是遠近親疏關係和經紀公司所屬,耿直一點表達是直接拉攏「咱們誰跟誰」、傲嬌一點的方式是說「你今天不來這、回去咱們沒得見」,但周藝軒選了說對方的喜好,而且是很細的細節:愛喝冰紅茶;加分。
這個細節的意識是換了思考的受眾:從索取要求式的「你要考慮我」,變成給予式了「我替你著想」。
幫洪暐哲開門、讓他進自己隊裡,說了一句「你是第一個」,不刻意,但充分表達了重視。
洪暐哲大概是不太愛說話的人,嘴上雖然沒講什麼,但手上這個「感恩」的動作表示他記下了、領情。這個動作是背對周藝軒的,不是客套性的回覆;雖然是斜著面相攝影機、但眼神沒對焦、說明也不是作秀or進屋打招呼,而是表達內心的下意識動作。
周藝軒在採訪環節說「完全不擔心,他一定會回來」,用的也是有意識的「回」字;確認過眼神,是情商在線的人。
上一集舞蹈王炸組的演出,網友泣血哀嚎:好不容易來一組最炸的,但播出太趕所以剪輯師可能還沒得及上班?
這一集留給剪輯師找回求生欲的時間終於足夠,樂華一組各位小哥哥的表演裡,剪輯師及時打卡上線了!
相比於第一期的沙雕歡樂多畫風,第二集更具備硬核看點、硬核元素。
舒心結語
節目時長有限、曝光量有限,對於100位小哥哥來說其實相當殘酷(更何況隔壁兩家加在一起,是三百位小哥哥前後腳上線的節奏);飯圈美少女再博愛,也沒能力像專業二十八級考試一樣記住這麼多張臉。
所以,水準和辨識度就成了最重要的兩個因素。
練習生培訓本質上是一件「按照模式輸出」的事情,天然帶有商業化和工業化愛豆流程的共同特性;制定「人設」的套路,也越來越難對各路資深美少女起作用;所以如何在這樣的量化結構裡,保持每個人物自身的稜角與特色,就成了最核心的二元難題。
在審核收緊、市場寒冬、競爭激烈等殘酷的大環境下,如何突圍更加不易。《以團之名》第一集或許因為時間倉促、或許因為太著力表達「我們不一樣」,而第二集找對了硬核打開方式,秒變大型「真相」現場,下一期會如何,舒心醬期待中。
原創文章,嚴禁抄襲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