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特約通訊員 顧武 記者 江躍中)近日,記者從正在蘇河灣中心城市展覽館舉辦的「百年蘇河文化風物展」獲悉,已有上百年歷史的近代官式媽祖廟建築遺蹟——天后宮,以及民國海派石庫門建築群慎餘裡,即將按照建築原貌,在蘇河灣地區啟動建設,並將於2022年建成。蘇河灣地區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性開發建設正有序推進,並漸入佳境。
圖說:佔地4.3平方公裡、擁有4.7公裡濱河岸線的蘇河灣,是上海沿江沿河開發建設的重要地段之一。驊志 攝
擁有50萬平方米歷史建築
佔地4.3平方公裡、擁有4.7公裡濱河岸線的蘇河灣,是上海沿江沿河開發建設的重要地段之一,也是靜安區「一軸三帶」發展戰略中「蘇州河兩岸人文休閒創業集聚帶」的重點發展地段。作為近代和現代上海民族經濟的發祥地和民族資本的搖籃,蘇河灣地區擁有約50萬平方米的歷史建築。按功能類型,這些歷史建築分為裡弄民居、銀行倉庫以及紅色歷史建築、近代鐵路交通、近代宗教文化場所等。
修舊如修後已經重新亮相
為傳承歷史文脈,打造文化創意、藝術展覽、歷史紀念館、高端商務時尚地標,蘇河灣地區30餘處歷史建築被靜安區列為保護性開發建設項目,這些建築均為清末和民國時期建造的具有濃厚歷史文化底蘊和藝術人文價值的優秀建築,僅銀行和金融倉庫即達17家。在這些歷史建築中,建造於1915年、具有文藝復興建築的上海總商會舊址,建造於1931年、具有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的四行倉庫抗日紀念地,建造於1899年、具有外廊樣式的會審公廨舊址,建造於1913年、具有舊式石庫門裡弄住宅風格的吳昌碩故居等10餘處建築,都是優秀歷史建築或文物保護單位。
圖說:正在蘇河灣中心城市展覽館舉辦的「百年蘇河文化風物展」。驊志 攝
目前,蘇河灣地區一些歷史建築經過修舊如修保護性建設後,已重新亮相,如四行倉庫修復後已成為上海唯一的戰爭遺址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總商會舊址修復後已成為世界頂級酒店的商務中心;新泰倉庫修復後已成為國內知名企業總部辦公場所。
天后宮與慎餘裡保護復建
建於1883年的天后宮,位於河南路橋北堍,佔地4畝餘,是上海市區唯一的媽祖廟遺址,也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由政府出資興建的廟宇。而建於1932年的慎餘裡東臨黃浦江、南抵蘇州河,是上海保存最為完整的海派石庫門建築群之一。慎餘裡內有7條弄堂,佇立著約50幢磚木結構的二層石庫門建築,規劃嚴整,全部為雙開間一廂房,且每一幢房子清一色青磚到頂,樓頂有曬臺,二樓都有鋼筋水泥結構的陽臺,由於年久失修而於本世紀初保護性拆除,拆下的房屋建材被編號保存,其中部分建築將復建。
華潤置地自2016年投身蘇河灣地區開發建設後,便聯合上海交通大學國際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從保護祖國歷史文化遺存的角度,著手進行天后宮、慎餘裡進行修舊如舊的保護性復建。據天后宮修復項目總建築師、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建築文化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常務理事曹永康教授介紹,該團隊現已著手對天后宮保存至今的1000多件木構件和1600多件磚石構件逐一修復,將其復建在歷史建築上。
未來變身為文化商業地標
記者在「百年蘇河文化風物展」現場了解到,天后宮、慎餘裡均復建於總建築面積約35萬平方米內的蘇河灣中心濱水綜合體內,該綜合體還將興建約4.2萬平方米的綠灣公園(蘇河灣綠地)、約4.7萬平方米的萬象天地商業,以及近200米高的濱水寫字樓集群和灣區雲端精築,其中位於綠地內的天后宮將打造成以文化為特色的演藝廣場、群星集會場所;慎餘裡則將引入文化藝術中心和具有影響力的商業品牌,實現文物活化的海派商業文化時尚地標。
圖說:「百年蘇河文化風物展」展出的部分展品。驊志 攝
此次「百年蘇河文化風物展」上展出的天后宮9件物品,均是來自清代天后宮戲臺的建築原物,有門樓磚雕、雲形磚鬥拱、波形木鬥拱、水紋短機、木刻夾堂版、浪花藻井木等,均是與水相關的文物,擁有精美浪花細節,其中位於戲臺鬥拱下方的木刻夾堂版,描繪了「三英戰呂布」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