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海人是什麼意思?有上海戶口是否算上海人?

2020-11-26 巴中在線

上海作為一座移民城市,她的人口構成、理念文化等等其實要比我們想像中的複雜。而其中派生出的「新上海人」概念,更是一度成為了大家熱議的話題。

網上比較流行的一個說法是:外地或者國外來的到上海來定居的或者工作的人,但前提是擁有「310」開頭的身份證(即上海戶口)……那麼,新上海人算是上海人嗎?下面,和360常識網一起看看吧。

本文目錄:

1、新上海人是什麼意思?

2、新上海人的出處

3、新上海人的詳細分析

4、新上海人的背景

5、新上海人是否算上海人?

6、上海人身份證號碼查詢

1、新上海人是什麼意思?

指的是外地或者國外來的到上海來定居的或者工作的,一般都有自己購買的住房,定居下來了,紮根在上海的外地人,不過都有上海戶口,被稱為「新上海人」。而不是來了上海就是所謂的新上海人。

2、新上海人的出處

2001年12月13日的《人民日報·海外版》第5版曾有文章稱:最早提出並詮釋「新上海人」這一概念的,是時任上海市委書記黃菊,「他說,新上海人,他們是一種能夠闖蕩世界的人,是世界人,中華人。上海就要有容納世界最優秀人才的海量,同時又該成為人才自如來去的一湖活水。上海本來就是一個移民城市,現在要在人才的柔性流動中成為新的移民城市。」

上海壹周2010年1月26日的文章《"新上海人"需要正名嗎?》曾援引上述說法。

3、新上海人的詳細分析

一,大家所說的廣意的上海人,是由三部分人員組成,第一是本地上海人,第二是外地上海人第三是阿拉上海人。從目前的充分條件看,廣意的上海人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標籤,那就是上海市戶口。只要你有上海戶口,從待遇的層面上講,你就是個上海人。

二,真正的阿拉上海人,在上海的街面上並不多見。有錢的太老,懶得出門。沒錢的太窮,不好意思出門。阿拉上海人目前在上海不足300萬,也就是上海常住人口的百分之十,為什麼會那麼少呢?關鍵是在阿拉兩個字上。只有解放前上輩就在上海混飯,家住上海內環的,解放後持有上海市城鎮戶口的職工居民及他們的子女,才有資格說阿拉兩個字。

三,本地上海人。這個大家都懂。就是以前上海區縣的人,這些人除了在泰國說自己是上海人,在家裡從來不說自己是上海人。前兩天,我去上海五院看病人,一位老閔行當地的大媽問我,你為什麼不讓他到上海去看?我很納悶,難道上海五院不在上海市?

四,外地上海人主要由早期的藍印戶口、上海人與外地人聯姻、政策性高學歷遷入、早期考入上海大中專學校留校或分配在上海工作的人群組成。這部分人的數量,已經超過了阿拉上海人的數量。我們通常所說的新上海人就是指這幫人。

五,通過分析,新上海人既不是阿拉上海人,也不是本地上海人,就是有上海戶籍在上海生活定居的人。

4、新上海人的背景

1、改革開放後十年,上海開始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城市對勞動力的需要。

2、「計劃生育」政策,在上海執行的較好,導致城市新生人口銳減。勞動力開始缺乏。

3、某些城市工業不發達,農村地少人多(不嚴格執行計劃生育導致的結果),勞動力大量富餘。

4、近些年,上海為了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積極吸引外地高層次人才入滬。

為了建設上海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緩解外省市勞動力過剩而引發的社會不穩定因素。改革開放後第十年,上海開始不加控制的引入大量外省市人口,而由於外省市人員不斷湧入上海,其中一部分精英在上海紮根發展,成為上海社會一股新生力量。在此背景下,主流媒體上開始出現了「新上海人」的稱謂。上海的城市發展,既需要老上海人進一步發光發熱,也需要新上海人貢獻力量。為了共同的家園,大家應該團結一致,求同存異。

5、新上海人是否算上海人?

而圍繞新上海人這一概念又產生了許多話題和討論,其中一個比較受關注的就是——「新上海人是否算上海人?」針對這個問題,網上也有很多人給出了這些回答:

阿柏怪

以前覺得在上海買了房子就算上海人了,但一直沒有考慮「落戶」。直到最近被人問起有沒有上海戶口~不過,已經在辦啦!

想當攝影師的警察

我覺得只要是在上海奮鬥、熱愛這裡的人,應該都算上海人吧!另外,「新舊」這個概念我覺得挺虛的,沒有必要刻意去劃一個界限。

浪客李同學

可能最讓我在意的是自己不會講上海話吧~想要融入一個地方的人際圈子,語言關總還是要過的。

追夢赤子心

其實,我不是很在意這個問題。我想的是,到一座城市就得在這座城市留下一點痕跡,證明我來過,就可以。

小夥伴們給出的答案不盡相同,不過,小魔頭感受到到大家還是非常積極地想要融入這座城市的。而可能因為是朋友的關係,所以大家回答起來語氣都很平和。

不過在網絡上,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就要顯得「火熱」許多。小魔頭甚至在這其中看出了一點「劃陣營」的意味~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網友們都是怎麼回答的吧!

「現身說法」土著派

周晟

上海的傳統到底是啥?到底尊重什麼傳統,作為一個三代居住在上海的人真是完全搞不清楚,20年前的上海人和現在的上海人習俗完全不同。我們家三代以前是父系江蘇人,母系浙江人,算是上海人麼?比我家更早的大概多是浦東人了,浦東人算是上海人嗎?我奶奶就是浦東人。按我的理解拿戶口的就算上海人了,在上海工作和投資的大概也算吧……

一隻死考拉

我也不明白,我一個上海土著,在上海的學校和另一個上海人進行私下交流,說的上海話,然後被來了句「講普通話做文明人」~儂則港幣跟那老娘也開國語額咯?

——以上純屬吐槽,你310開頭、母語上海話、自然就是上海人。

匿名用戶

硬碟別yy了,本人祖籍就是上海的也不認為自己是上海人,三代都是310,且祖籍是江浙的,就是上海人,他們是最正統的海派文化的市井人,除此之外都是盤二代。新上海人就是外地人別忘了自己的根流的是哪裡血,可是不是上海人那又怎麼樣?難道你不是上海人就過的比上海人差了嗎?新上海人完全就是自取其辱的說法,難道自己是哪裡人就不能說了嗎?我的觀點就是上海人就是上海人,外地人就是外地人,但並不意味著外地人就比上海人差了。

才才

本人是絕對正宗上海人,三代都是上海籍,有發言權。其實換個問題,「黑人和中國女人生下來的小孩算不算中國人?」vs「白人和中國女人生下來的小孩算不算中國人?」vs「亞洲人和中國女人生下來的小孩算不算中國人?」,是不是是你自己定義的?

有人覺得自己拿到身份證就是中國人了。有的人覺得「龍的傳人」是黃皮膚黑頭髮,黑皮膚不算。有的人覺得新加坡之類的,只要繼承中國文化的,即使你移民了,還算中國人,李連杰不就這麼自稱的嗎?不論北上廣不都這麼來定義的嗎?先看你身份證是不是110,310開頭,再看你上海有沒有房、是不是市中心的。最重要的是你會不會上海話,這個完全學不了而且造不了假。再過一點,看你爹媽祖輩。要講究起來,你永遠都不是上海人。所以,在意什麼?

樂觀的小胖子

本人土生土長上海人,新上海人當然算上海人!戶口在哪兒就是哪兒人,好麼甚至我再說的明白一點,人家享受了和所謂老上海一樣的權力你們的孩子教育都是一樣的。再說難聽一點,個稅社保交哪兒說自己哪兒人有啥問題呢?上海文化是什麼是很有意思的,要說土著我想真上海人在松江,我們現在這些所謂市區內高貴的上海人在人家眼裡那也是新上海人。一個城市的文化由人決定,上海作為移民城市本來沒有什麼自身文化,現在有的文化的是以前洋人那套混雜了江浙文化的混合體。那麼現在更多不同地域的人來了,文化應該去融合新移民而不是排斥他們。某些市區土著守著破房子的秘制優越感也不知道是怎麼來的,一天到晚看不起這個說人家新上海人。最起碼在我身邊,所謂新上海人過得比老上海人好得多得多。人家壓根就不理會這幫人。這事情就像在國外生活要和華人區的一些老化人劃清界限。上海的年輕一代們也應該和一些所謂老上海人劃清界限。

「旁徵博引」數據派

經紀

當然不算。只有同時滿足以下幾個條件才是真·上海人:1.1845年11月29日之前有大清國江蘇省松江府上海縣戶籍的居民及其直系後代;2.滿足條件1的居民直系後代,血統比例不得小於3/4,需要具有生物學上【和】法律上的經公證的證明文件。3.目前擁有上海二環內戶籍,且連續在籍不少於40年,連續常住不少於25年的居民及其直系後代。4.持有上海市(崇明島除外)不動產權,實際使用面積不小於80㎡,共同持有人不超過一人,且產權比例不小於50%。5.第一語言必須為【上海本地話】,不包括松江話、川沙話、金山話等郊區方言,也不包括娘裡娘氣的所謂的「上海話」。注:接受【同時滿足以上5個條件】【以外】的人類或非人類捐獻器官超過一個的,不包括。以上任何一個或多個條件不滿足的人,都是硬碟。

匿名用戶

往前數100年上海也就一百多萬人,咱們假設這一百萬人在百年間增長到400萬,那問題來了,現在戶籍人口1429萬,請問剩餘1000萬同志的歸屬問題怎麼算?58年江蘇十縣劃歸上海,這樣算,100年前上海人的後代有優越感也就罷了,請問60年前加入,或者30年前加入上海的後代,有個雞毛優越感,不就是早來個幾十年嗎!所以來了30年的,在來了60年的眼裡是外地人;來了60的,在來了100年的眼裡也是外地人!結論就是,能留在上海的,都是上海人!區別就是,你們家是最近幾年來的,他們家是三十前開的,對門是六十年前來的,如果你住在黃埔靜安虹口徐匯等老區,恭喜你,你們家樓下這個鄰居很可能是一百年前來的!最後煽個情,小區門口有家麵店,老闆是位60多歲和藹的本地阿姨,去的多了,就跟阿姨混了個面熟。有次阿姨問我是哪兒的,聊了會竟然和阿姨是老鄉,隨即講了幾句家鄉話,阿姨竟然落淚了。她說她很小就來上海了,家鄉話都不會講了,父母去了之後,就再也沒回去過,老家認識的基本走的差不多了,聽到家鄉話,想起了父母和童年的小夥伴。後來搬走了,挺想阿姨的!

「據理力爭」辯論派

關係模型

什麼土著什麼新移民,新什麼地方人完全是偽命題,都忘了本了。上海是移民城市不錯,你看老一輩移民到了上海,小蘇州,小山東,都是以自己籍貫相稱,這有什麼。等到他們的兒孫輩從小上海生上海長,一口上海話自己認同是上海人了,那自然就是上海人。非要新哪裡人搞得像出國留幾年學回來自稱從國外回來的不是一個道理。做人要自信,對家鄉也要自信,那沒人數落你什麼!

憂傷的怪蜀黍

其實很簡單,所謂的老上海人是面子社會,以社會關係為主軸,維持社會關係為主業,具體表現就是保守、傳統、兩面派。

所謂的新上海人是利益社會,以金錢利益為主軸,攫取金錢利益為主業,具體表現就是激進、開放、一根筋~

所謂的新老上海人之爭就是保守派和激進派的鬥爭,保守派擁有更多的政治資源和媒體資源,激進派擁有更多的金錢資源和人力資源,總的來說維持著平衡。

但是隨著很多高素質保守派上海人及其子女選擇出國,保守派的政治資源就日趨減少,而隨著網絡媒體的興起,媒體資源則幾近枯竭,所以近年來激進派的反攻倒算一直很嚴重,保守派就快撐不下去了。

所以不要急,保守派早晚要放棄不玩,到時候激進派自己會分裂的。

溫酒

上海人是一種文化符號。也就是一種標籤。就好像美國人一樣。美國人有白皮膚的,黑皮膚的,黃皮膚的。美國人自己都把自己分三六九等。美國人當今的主體是移民後裔。美國人當年的主體是印第安人。美國人當今的新成員,依舊是移民。

上海也有來自各地的人,自己把自己分成三六九等。主體是移民後裔,當年的主體我們叫本地人。現在的新成員就是新上海人。然而,美國人的標準是什麼?說不清。不是你拿了綠卡就是美國人了。哪怕你徹底融入美國的文化,美國的價值觀,美國人的行為模式,依舊有美國人說你不是美國人。上海人也一樣。拿了戶口,離真正的上海人還差十萬八千裡。

不是我瞎講,我這種南市區出生,浦東成長的人,在很多上海人眼裡都不是上海人,何況新上海人呢?講道理,我這一輩的上海人,一般認為:當對方的精神文明融入上海以後,在形式思維和談吐上,一般會和「不是上海人」的時候有顯著差別。這時候,就可以稱其為上海人了。而形成這種顯著差別的原因是:移民前社會環境和移民後社會環境的巨大差距。而有少數新上海人,一方面原來的家鄉和上海接近,另一方面看不出和上海人的差別,那麼他天生就會被人誤解為上海人。這種精神文明上的差距,是很玄學的,沒有標準,但的確存在。

Pansz:

說句讓很多人不高興的話:現在有多少人還認為印第安人是美國人?

即便有少數人依然認為印第安人是美國人,當說到美國人的時候,其所要表達的主體,已經不再是印第安人,而是移民到美國的新美國人。而這,才僅僅只過去了200年。

所以我的意思是說:200年後,沒有多少人還會認為老上海人算上海人。將來說到上海人,指的只會是新上海人。

所謂新上海人必須尊重老上海人的習俗才算上海人,這個觀點其實也是站不住腳的,新美國人絲毫不尊重印第安人習俗,但同樣的,現在只有新美國人才算美國人了。

對老上海人來說,這可能是一個殘酷的悲劇,但它就將會是事實:歷史的車輪會無情的淘汰掉舊的習俗,你引以為傲的舊習俗只會成為你通往新上海人之路上的絆腳石。

穆吉悠:

前面看到一個回答,說上海人像印第安人,新上海人像美國人,所以上海人希望新上海人尊重其風俗的行為終是無用功,在未來,不尊重上海人習俗的新上海人才是上海人。個人認為有些偏頗,多少有點比喻不恰當。

因為上海人(老移民後代)某些方面來說比起印第安人反倒更像現在的老美國人(老移民後代),上海人祖輩自上海開埠後來到上海,發展了上海,這一點和美國老移民是相近的(當然屠殺這一點上有所不同)。而上海本地的土著居民(縣城與農村居民)則類似印第安人,現在的上海比起當年的北美大陸更像是現在的美國,都是經過了一定發展的地方並且多年以來都是老移民以及其後代為其主要居民,而且後代中都存在一些「紅脖子」,當地的外來新移民也越來越多(入籍了的和沒入籍的),新移民倡導多元化,部分保守紅脖子則希望覺得新移民需要融入和尊重美國文化,而不是一味多元化,他們中部分人排斥新移民在心裡並不認為新的外來移民是美國人(標準各有不同)。

部分新移民認為老移民的後代不過是來的早而已,沒什麼了不起的,認為老移民後代起初著有更好的福利卻浪費了它們,認為他們的競爭力不能與新移民相比,認為自己更加優秀,是當地建設和未來發展的主力支撐;部分老移民後代認為,新移民素質參差不齊,並且許多都不尊重當地的習俗和文化,沒有新移民的時候在當地的生活更加讓人舒心,認為當地原本是他們建成的,但他們的權益卻在不斷減少,並且在開始覺察到自己一旦發表不歡迎新移民的言論會遭受不小的輿論壓力後心情越發複雜。

(上面兩者的例子只是部分人而已,老移民後代歡迎和理解新移民,新移民尊重理解老移民後代的情況都蠻多的。)上海很早就有過移民了,印第安人和美國人的事情其實算是發生過了的……(上海土著與上海老移民)反倒,上海人和新上海人的情況其實比起印第安人與美國人,更接近美國人與美國新移民。

要是說以後的上海人和上海文化習俗是以誰為主,我認為沒有什麼必然的答案,上海文化包括各地的文化一直都是在發展演變的,沒有什麼一成不變或者一定變成如何一說。至於我對新上海人算不算上海人的看法:大家別掐架了……有的說以上海話為標準有的說以第幾代移民為標準,有的說以310為準,有的說以價值觀為標準,有的說在上海的就是上海人,這些都是很正常很個人很主觀的事情,我覺得最簡單,最打消口水的方式就是按戶籍,入了上海籍並且也願意當自己是上海人的那就是上海人吧,這樣劃最乾淨利落。

「心外無物」哲學派

老歐

你的心在哪裡,那麼你就是哪裡人。不管為錢為別的什麼,追求形式或者為了一個頭銜等等都是身外之物。落葉歸根。

咩咩羊

年深外境猶吾景,日久他鄉即故鄉。

匿名用戶

這個世界本來沒人上海人,當人來到了上海,就成了上海人。

凋零者

熱愛這座城市的才是上海人,反之哪怕你是310也不配做上海人。

「思考人生」疑問派

大話家

我真的想知道這個有意義嘛?會對你生活產生啥影響?

琅邪楊文理

這種問題可笑。劃掉地域一目了然:——新(上海)人算是(上海)人嗎?——新人算是人嗎?說白了就是新鳥進籠個個啄。這麼多年觀察,地域歧視最強烈,最把「上海人」標籤當回事的,無非兩類人:一、社會下層;二、新上海人。鄙人的普通話是準播音級,日常被認作東北人。前幾天一群勞動者來諮詢,為首大媽操一口越派滬語,顧盼生姿,蜜汁自豪,我忍無可忍改了滬腔:「阿姨,你的上海話太洋涇浜了,我聽著累,你同事也聽不懂,這樣沒法了解案情,能不能說普通話?對了,身份證麻煩出示一下。」果然。何苦?

哇擦咧

其實我不是很懂,先來和後來本質的區別究竟是啥?能在一座城市存活,最後靠的不都是自己的本事嗎?在上海扎了根,誰還在乎你是哪裡人?

「七嘴八舌」其他派

李溯本

以前的移民後代很容易學會當地方言,現在的新移民卻很困難了,甚至很多本地人的孩子都不會說方言,從語言學家的立場來說,只會說普通話的人就不能算哪兒的人,只能算「普通人」~~

反正美著也是美著

算不算是你自己說了算的。

因為真正的老上海人基本看不起外地人。

並且在上海的人問一句你是上海人嗎如果回答是的以後,會接著問一句,你老家就是上海本地的嗎?再怎麼樣,他們也會這麼區分。

所以咯,你管新不新,買得起房就是王道。

張杰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十裡洋場不是守舊的小村落,上海就是在變化中的,舊習俗新元素不斷更迭才是上海。

文武尊者

從來沒覺得自己是上海人,在外地別人問我哪兒人我都說老家。也從來沒覺得自己不是上海人。待人接物也從來沒按對方是否上海人來區分。

EdSheeran

很多外地人不了解上海其實是江南浙北移民和本地人辛苦奮起來的。

所以你不是吳語區的人,移民上海,生了後代,那也永遠是外地人。

上海人天生自帶走在路上辨別外地人的功能,所以被刺痛了自尊心的新上海人們,不要掙扎了。

——以上網友回答內容整理自知乎

其實,不只是上海,在很多城市的異鄉人心裡,最直接的目的似乎都是在眼前的這座城市「安家落戶」,成為本地人。但在現實中,大家卻又常常因為各種問題而茫然失措,甚至很多人即便拿到了城市戶口,也依然沒有歸屬感。

6、上海人身份證號碼查詢

市轄區|310100市轄縣|310200

黃浦區|310101

徐匯區|310104

長寧區|310105

靜安區|310106

普陀區|310107

虹口區|310109

楊浦區|310110

閔行區|310112

寶山區|310113

嘉定區|310114

浦東新區|310115

金山區|310116

松江區|310117

奉賢區|310120

青浦區|310118

崇明區|310151

已撤銷市轄區

黃浦區(原南市區)|310102

浦東新區(原南市區)|310102

黃浦區(原盧灣區)|310103

靜安區(原閘北區)|310108

浦東新區(原南匯區)|310119

寶山區(原吳淞區)|310111

已撤銷市轄縣

閔行區(原上海縣)|310221

浦東新區(原上海縣)|310221

寶山區(原寶山縣)|310223

嘉定區(原嘉定縣)|310222

浦東新區(原川沙縣)|310224

南匯區(2009年併入浦東新區,原南匯縣)|310225

奉賢區(原奉賢縣)|310226

松江區(原松江縣)|310227

金山區(原金山縣)|310228

青浦區(原青浦縣)|310229

崇明區(原崇明縣)|310230

相關焦點

  • 新上海人是什麼意思?新上海人算是上海人嗎居住在上海的哪裡?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新上海人是什麼意思?新上海人算是上海人嗎居住在上海的哪裡? 上海作為一座移民城市,她的人口構成、理念文化等等其實要比我們想像中的複雜。而其中派生出的新上海人概念,更是一度成為了大家熱議的話題。
  • 上海相親角:上海戶口是基本,月薪1萬是討飯,有車有房算三流人
    ,但凡有身材、長相、打扮不錯的年輕人「誤入此處」,就會遭到一群大爺大媽的「圍堵」,立馬詢問你:「是上海本地人嗎?有車有房嗎……」 沒錯,這裡就是傳說中的「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今兒筆者就給大家說說這裡每天發生的事兒,由於大爺大媽們的幹涉,愛情變成了一場與現實的博弈。
  • 上海2020年元旦只出生156人,出生率斷崖式銳減?真相是……
    近日,網上流傳著一組1990-2020年上海出生人口數據,暗示近30年來上海出生人口呈斷崖式下降。網傳數據顯示:「1990年1月1日,上海共出生2784人;2000年1月1日,上海共出生1148人;2010年1月1日,上海共出生380人;2020年1月1日,上海共出生156人。」
  • 名校畢業生直接留上海,可否?
    我認為新政策體現了上海人才引進的門檻更寬鬆了,或者說上海對吸引人才的迫切性更加明顯了。 2、上海四所高校本科畢業生可直接落戶,是否意味著畢業的標準要更加嚴格? 6、此前直播主播李佳琦作為特殊人才引進落戶上海,帶來的啟示是什麼? 汪懌:李佳琦落戶上海給大家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是,只要你有優秀的才能,只要你能對社會、對經濟做出貢獻,對這個城市貢獻價值,人人都可以在上海收穫精彩。
  • 楊超越獲得上海戶口,李雪琴擔任金雞獎評委,誰的經歷更勵志
    有記者就此事聯繫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對方確認消息屬實:楊超越符合上海市引進人才標準,將以「特殊人才」引入。《上海市引進人才申辦本市常住戶口試行辦法》裡明確規定了上海市11條可以進行人才引進的條件。
  • 媒體稱上海每17人中就有1人遭洩密 男性、住浦東、新上海人「高危」
    樣本解讀洩露86萬是什麼概念?按上海市戶籍人口1400萬計算,86萬上海人信息洩露,就相當於每17個上海人中,有1人的身份信息在其中。涉及個人哪些身份信息?據統計,網上流轉的1.7G資料庫中包含涉及個人信息的33個欄位。
  • 外賣、網購、新零售……上海人在國慶假期又拿下這些第一
    據阿里巴巴十一消費趨勢報告顯示,上海在網購、新零售、旅遊、電影票房等數據方面全面領跑黃金周消費,均位列全國第一。越來越多的新消費模式、新業態被上海創新並引領。中國浦東幹部學院趙泉民教授近日表示,上海的消費不僅「量質並舉」,還一直在創新消費模式,引領消費潮流,為加速經濟內循環提供新動能。
  • 上海2020年元旦只出生156人,出生率斷崖式銳減?我們去查了查…
    網傳數據顯示:「1990年1月1日,上海共出生2784人;2000年1月1日,上海共出生1148人;2010年1月1日,上海共出生380人;2020年1月1日,上海共出生156人。」3854人出生;2000年1月1日,上海共有1563人出生;2010年1月1日,上海共有421人出生;2020年1月1日,上海共有225人出生。」
  • 上海缺什麼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黃琳、高豔平報導  上海缺什麼  在政府的強力幹預下,民間的力量和空間受到了限制  李若蘭是上海一家外資公司的財務經理,已經有兩年沒有回老家雲南過春節了,今年她早早就託人買到了票。
  • 上海拆二代:成為暴發戶,是種什麼感受?
    客觀來說,我們一家算是吃到拆遷紅利的人,爸媽後來靠收租過得挺好,但我並不覺得這一切都是運氣的眷顧,越早拆肯定是合算的,但有這運氣也得能把握住,我認識的人中家裡拿了錢之後敗光的也不算少,無形之中多出一筆錢,怎麼用還看各人吧。
  • 上海好老公之十大標準
    一、家庭出身    不論原版上海人,還是所謂新上海人,只要在上海定居(上海戶口或居住證)都屬上海人。他小時候家裡不能太富裕,可以出生在農村,這會是一生的財富,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父母身體健康,通情達理,家教嚴格,有兄弟姐妹最好,家境要好一些,這樣負擔不會太重。
  • 上海月薪一萬相當於三線小城月薪多少?
    1、上海1萬月薪  在上海的外地人基本要租房子,房租每個人一般要3000元左右。除此之外,房子還要交物業費、水電網費等等。  每月要有交通支出,這個比較少,還要吃飯,每月至少1200元。    而且,偶爾要逛街,還有日常開銷,算下來每月要2000元左右。  每月偶爾要聚餐,有男朋友或者女朋友都會稍微多點支出,每年回家還會有交通費。
  • 「上海王」柯慶施是個什麼樣的人?
    這份報告,由上海起草班子寫成後,送正在杭州的毛澤東審閱,毛要胡喬木、田家英作了較多修改,浙江陳冰和上海張春橋也一起參加,最後由毛澤東親自定稿。報告的題目是《乘風破浪,加速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上海》,它是依據毛澤東所作的《論十大關係》的講話精神起草的。報告概括為「充分利用,合理發展」的八字方針,毛澤東充分肯定了這一方針。特別是報告提出要「鼓足幹勁,乘風破浪」,更切合毛澤東當時醞釀要全國大躍進的心思。
  • 上海「搶人」的步子,可以邁大一些
    自2017年以來,各大城市之間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搶人大戰,拋出落戶、買房補貼甚至安排工作等福利,賣力招攬人才。其中,以西安、杭州、成都等為代表的二線城市吆喝聲最大,一線中的深圳和廣州也不甘示弱,只有北京和上海沒有行動,尤其是北京,不僅沒有「搶人」,還在「控人」。 這一點在近幾年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增量數據上,清晰可見。
  • 中國現實主義根在上海
    從1991年到2003年,十年間,上海動遷,大批本地人從市中心向郊區遷移,遷了300多萬人。原先的地界蓋起了高檔商住樓,住進了「精英人士」,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未來的上海,內環講英語,中環講普通話,外環才講上海話」。這是上海人狂歡與壓抑並存的十年。
  • 上海上港官網新域名曝光,暗示中性名或已經確定,將代表上海形象
    上海上港作為2018賽季的中超冠軍,同恆大國安等俱樂部一樣也只是出現在媒體的報導當中。具體要更名為上海人、上海隊、上海城、上海聯、上海紅鷹還是上海東亞都不得而知。不過,就在今天有球迷在上港官網發現了一個隱藏的秘密,或許就是上港中性名的答案。上海上港的官網域名一直都是www.sipg-fc.com,寓意就是上港足球俱樂部。
  • 上海出生率斷崖式銳減?我們去查了統計年鑑……
    近日,網上流傳著一組1990-2020年上海出生人口數據,暗示近30年來上海出生人口呈斷崖式下降。網傳數據顯示:「1990年1月1日,上海共出生2784人;2000年1月1日,上海共出生1148人;2010年1月1日,上海共出生380人;2020年1月1日,上海共出生156人。」
  • 2020年上海婚假有幾天?上海婚假包含雙休日嗎
    婚假是新人在結婚之後用來度蜜月的假期,對於新婚夫妻而言,婚假無疑是他們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因此婚假有多少天是很多新人所關注的問題。那麼,2020年上海婚假有幾天?上海婚假包含雙休日嗎?今天婚博會小編將對此進行了詳細介紹,使大家對於婚假等假期的新規定有更深的了解,一起來看看吧。
  • 打造新《土地管理法》下的上海樣本
    除了探索用地審批制度改革,上海近年來還陸續在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耕地保護、節約集約用地等方面進行突破,取得一系列成效,努力打造新《土地管理法》下的上海樣本。        在服務上海中創新土地管理        細心的人會發現,新《土地管理法》中的許多變化,在上海早有了初步探索。        今年6月份,首個上海鄉村振興設計大賽(崇明站)參賽作品——稻田驛站正式在崇明落地批建。
  • 上海居住證7年轉戶取消,2020年新政和條件
    持有上海市居住證人員符合落戶要求想要落戶上海的朋友們都很關注這個問題。一起來上海居轉戶政策2020年新政,上海居轉戶政策2020年條件,就明白了。  一、上海居住證7年轉戶取消  上海居住證7年轉戶取消,其實是2020年上海居住證7年轉戶變為了2年。也就是說上海居住證轉戶只需要有2年的時間,要求大大的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