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過一首古詩叫《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古代,如果有遊子去了很遠的地方,那要怎麼聯繫呢?怎麼給家報平安?怎麼講一些很重要的事呢?這就需要一項聯絡手段,就是寫信。
實際上我們不寫信了的時間並不長,也就十幾二十年吧。有了電話以後,寫信的人就少了,有了網際網路,有了手機,再到有了智慧型手機,基本把書信這東西淘汰到沒有了。因為隨時隨地打開手機,有聲音,有模樣,就像面對面,何必費勁寫信呢。除非個別時候,不好當面來說,悄悄寫封信表達一些秘密的東西,就另當別論了。
在古代書信更重要,因為以前交通太不方便了。人們出行大部分要靠雙腳走路,你想想,人一天能走多遠?也許走七八十裡就夠多了,如果還打算出去再回來,那就只能走三四十裡,因此,基本上人們的活動範圍很窄。如果有些必須交代的事情,而聯繫的人又在遠方,那只能靠寫信。也不知那時的寄信方式是怎麼樣的,總之,古代就是古代,許多都太老舊了,簡直無法想像。
儘管寫信到了現在不是必須的聯絡手段,但書信作為一種文體,還是要掌握的,這也是本次習作的主要意義,即掌握寫信的基本格式。
所以我們來分析一下,也大致可以了解寫信應該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寫信是給誰寫,所以抬頭就寫稱呼。當然我們是禮儀之邦,什麼意思?就是很講禮貌,所以稱呼別人,特別是長輩,就要用尊稱,不能直呼其名。比如給媽媽寫,那就寫親愛的媽媽,就是這個意思。稱呼要頂格寫,後面加冒號,這就是一個固定的格式,沒有為什麼。
其後,是問好。就像我們看見現在人們打招呼,首先就說你好,那麼我們寫信也是,叫了人以後,就說「你好」。如果是長輩,就說「您好」。「你好」的寫法是空兩格,後面用感嘆號。表示很真誠地祝願好的意思。
接下來就是正文了,和一般段落格式一樣,空兩格。內容由人而定,你有什麼事情要說,有什麼情感而表達,隨性而寫。不過,也應該有基本的寒暄,比如,好久不見了,很想念,有什麼事情,完了說有空聯繫等等。
最後,要表達祝願,就像大人們送友人離開,臨走會說:「路上小心,一路保重」等等,寫信也是這個意思,就寫祝福語。祝字空兩格,獨自佔一行,下面「工作順利」「身體健康」等等,頂格寫,最後也是感嘆號。
末了,是署名,這封信是誰寫的。寫在靠後的位置上。下面是寫信的時間,位置和署名一樣,另佔一行,也需要靠後。
這就是寫信的一般格式,同學們按這個掌握就可以。
下面簡單寫一封信,重點是看格式。
給轉校同學的一封信
親愛的小桐:
你好!
我們分開已經兩個多月了,有時我一側臉,就想起了和你同桌的時光。
那時候你很淘氣,不愛讀書,上課不好好聽講,喜歡蒙頭睡大覺。老師叫你回答問題,你迷迷糊糊站起來瞎扯,雖然我是盡力想幫你,可你實在不爭氣,說得一塌糊塗,害得我跟你受累,還要幫你輔導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