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智慧《鬼谷子》:多聽少說,發現對方的漏洞,佔據主導位置
古語中一直強調一句話,叫做多聽少說。做一個傾聽者,傾聽別人的聲音,你才能真正地了解別人。如果是在和別人博弈的一個過程之中,能夠傾聽別人,還有利於自己佔據一個主導位置。上帝賜給我們兩個耳朵,一個嘴巴,就是讓我們去多聽少說的。在《鬼谷子》中就說: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
這句話意思就說,在動靜兩個方面來說,別人在侃侃而談是動態的表現,而自己沉默不語靜心聆聽,則是靜態的表現。這個時候要在靜態中根據別人的言行舉止來觀察和分析對方的內心意圖。
多聽少說是最有效的能夠觀察對方的方式,我們還舉一個例子,在生活中那些侃侃而談的人,往往並不是真正有實力的。真正有實力的通常話很少,而且最重要的是,那些話多的人通常會因為自己的說出來的話,而暴露自己內心的無知。包括在和別人博弈的時候,自己的話越多,越不利於佔據主導的位置,因為話多容易出現紕漏。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觀其次。
如果聽出來對方言辭之中有一些自相矛盾和不合理的地方,你就可以反過來去說服他,追問究竟,那麼對方必定就有對應的話語了,自然也會吐露真情。
這裡所說的象,意思就是法象和模仿,也就是說在交談之中,以某一類事物象徵所要談論的事情,讓對方更明白,更容易理解。
也就是說你只管多聽少說,觀察對方的語言漏洞,當他一旦有不合理的地方,你就要及時提出來反問他,在這樣的一種狀況之下,對方通常會因為心虛想出對應的策略和語言。在這個時候他往往會因為心虛,而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
對於所有言行舉止,他都有背後隱藏的真實意圖,我們可以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去考察它背後隱藏的意圖是什麼,並且遇見他下一步的言行。
這樣一種目的,更多的是為了知己知彼,而使用手段就是引誘對方要多說話。他說的越多的時候暴露的東西就越多,所以說在生活中那些真正能成大事的人都是懂得沉默的人。而那些無論在什麼場合都侃侃而談,像這種人最容易暴露內心的缺點,也暴露自己短淺的無知。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形求有聲。
所謂的象就是表現事物本質的一個表徵,所謂的比就是言談舉止之中同類的共性,要用無形的一個規律有聲的語言表達出來。
就比如說鬼谷子中這樣一個規律,這樣一個技巧是無形的,我們通過這樣一種技巧,加上有聲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能夠讓人更容易理解。在和別人博弈交談的一個過程中,這樣都是很有效的一個方法。
本文由國學人生原創,您對於《鬼谷子》中的智慧怎麼理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