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公安部督辦的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1998.9.2」殺害三人命案積案犯罪嫌疑人李某成於2018年6月7日被抓獲歸案。目前,案件已被移送起送至檢察機關。
犯罪嫌疑人李某成,男,漢族,1967年7月26日出生,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人,身高1.70米,大專文化,其小學畢業後在家務農多年,後來蹬過四輪車,當過兵,幹過司機,還開過公司,如今的他子女雙全,家境富裕、家庭美滿。然而,令他周邊親友和已成婚26年的妻子一無所知的是,身邊這個善於言談、仗義疏財的人卻在二十年前泯滅人性,做下一樁驚天大案。在潛逃生涯中,李某成整日心神不寧,常常整晚整晚的失眠,在如夢魘般的回憶中度過,他脫髮嚴重,常用酒精麻醉自己,甚至為避免說夢話暴露,與妻子分居。僥倖逃亡了二十年的李某成在看守所悔罪寫道:善惡有報,冤有頭,債有主,這一天遲早是要來的,我這個罪人陪(賠)命來了。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
1998年9月2日,三女殞命
1998年9月2日,金黃的初秋溫柔地撫慰著原伊克昭盟東勝市(2000年撤盟設市,現為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大地,天空一如既往藍得如同被水洗過一般。東勝三臺基3號街坊的一個住宅小區,和往日一樣充滿了生活的安寧氣息,住在這個小區的居民,大多數是當地某家公司的職工。然而,在那裡一年四季大多數日子都蔚藍的天空,也有突然翻臉露出險惡顏色的時候,就在那個中午一點多鐘的時間,兩名女子和一名女童被人入室殺害。
案發現場9月3日13時5分,受害人家屬報案,警方接到報警後迅速成立專案組開展現場勘查、調查走訪等各項工作。受害人楊某(32歲)系一名英語教師,平日作風嚴謹,與人為善,對待她的學生們耐心、溫和,受害人程某(22歲)是楊某的小姑子,系一名未婚單身女性,也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是誰與她們有天大的仇恨,連年僅八歲的孩子也不放過?這起案件被害人數之多、兇手作案手段之殘忍為東勝區建國以來首起。當地居民一片恐慌,各種猜測紛沓而至,甚至有謠傳是受害人親屬僱兇殺人,不僅給警方、也給被害人的家屬造成很大的困擾和壓力。
經現場勘查,全國足跡專家道爾基根據提取鞋印分析:案犯步態稍外展並跟步,體態應為中等體態偏瘦,身高約在1.7米,年齡應在27至32歲之間。這與偵查員在走訪儲蓄所工作人員所獲線索不謀而合。受害人的一張存摺於9月2日當天下午被提取現金1萬餘元,據儲蓄所工作人員回憶:當天下午17時許,一個身高約1.70米的男子來取過款,年齡約在30歲左右,穿著整齊,取款時較為急切。民警分析,該案圖財害命的可能性較大,且求財心切。但是,三名受害人同時被害,即便年僅8歲的女童也慘遭戕害,現場地面上留有大量血跡,牆壁上也有噴濺血跡,手段之殘忍又不排除仇殺或情殺洩憤動機。根據走訪,結合現場勘查提取的其他物證,大多數專案組民警在該案偵查初期認定傾向於熟人作案,殺人滅口。但是,流竄作案騙門入室的可能性並沒有充分證據可以被摒除。在調閱案發當年的會議記錄中得知,隨著調查的深入,這個設想逐漸趨向於熟人作案,犯罪分子在取款時並沒有偽裝、沒有迴避,說明與受害人的熟悉程度並不很高,與受害人經常往來的可能性不大,是間接關係,且一人作案的可能性較大。
案發現場偵察自1998年始發至2018年已近二十年,此案雖經歷屆專案組努力工作,但一直未能突破。案犯到底與受害人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搏鬥?究竟是熟人作案還是陌生人行兇?殺人狂魔僅系一人還是多人結夥?是本地人作案還是長腿流竄犯罪?殘忍的作案手段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作案動機?在案件未破獲之前,這一切都像是隔著一層迷霧,是個未知數。
包頭市
2018年4月25日,關聯男屍
為了偵破這起久偵未破的公安部掛牌督辦疑難大案,2017年10月底,新任東勝區公安分局局長的奇景陽緊盯命案積案不放鬆,進一步帶領專案民警重新審視「9.2」案情,明確提出「在運用刑事偵查新技術的同時,結合傳統摸排手段全力攻堅」。
2018年4月25日,如同往常一般,被借調到市公安刑事科學技術實驗鑑定室工作的東勝公安民警隔段時間就會將9.2案件數據錄入全國技術信息庫碰撞比對。20年來,技術員們對這起案件無數次的比對早已習慣成自然,而查詢無果也幾乎成為了一種思維定勢。專案組曾向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1千多家旗縣級公安機關致函請求協查比對,即使技術員外出培訓也要被叮囑務必帶著這起案件請求同行關注。然而這一次的比對卻令民警瞠目結舌。在迷失了近二十年後,電腦比對居然顯示有關聯信息,民警的大腦瞬時短路了。
結果顯示:於2011年6月26日在包頭市九原區曾發現的一具無名男屍的生物檢材,與東勝區「1998.9.2」命案現場提取DNA物證具有關聯性。警方立即組織市、區兩級公安趕赴包頭無名屍現場進行復勘。公安刑事科學技術實驗鑑定室提取了無名屍骨質進一步提請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復檢,很快反饋相同實驗結果。DNA技術似乎開啟了一扇秘密之門,為案件偵破提供了更多的猜想。這具無名屍究竟與「9.2」案件有著怎樣的聯繫?是因知情而被滅口,或者另有隱情?根據包頭警方提供情況,該具無名屍基本排除他殺,可能系服毒自殺人員,但屍源一直查找未果。當案件偵破的希望再次被點燃時,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點。
無名屍歷經二十年的堅守,任何一絲蛛絲馬跡都被比作破案的稻草。為了順利推進案件偵破工作,成立了由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兩級公安相關部門領導參與的專案指揮部,全力開展案件研判與偵查。攻堅組下設DNA採集排查組、指紋組、足跡組、人像比對組、排查組、重點人員調查組、大數據分析組等工作組,進一步明確職責、明確目標、明確行動,繼續演繹「窮盡一切手段措施、不破案、不收兵」的信念與執著。
技術民警勘驗現場巴彥淖爾市
2018年5月20日,摸排發現重大線索
無名屍現場位於包頭市大青山一個天然形成的山谷之內,死者隨身攜帶除一把黑色電工刀和一個打火機外,別無他物,屍身更已高度腐敗化為白骨,時隔多年,完全沒有條件辨識,屍源追蹤難。然而無名屍身份不能確定,線索則如斷線風箏不知所蹤,撲朔迷離。為了查明身份,時任東勝區公安分局刑警大隊長、局長劉傑(現任鄂爾多斯市公安副局長)與東勝區現任局長奇景陽多次組織召開專案偵查研究會,回顧專案工作歷程,研究進一步偵查方案。
市公安局副局長劉傑帶隊勘驗現場 奇景陽副區長(右二)組織召開命案研討會 使用警用無人機查看現場 實地查看研究會上,民警分析「9.2」案件的案犯不排除流竄作案的可能,其所屬籍貫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範圍內應當各有1/31的概率,但是,此次在內蒙古包頭市發現的無名屍的生物檢材與案發現場提取檢材具有一定匹配性,這更增加了案犯系內蒙古自治區籍貫的可能性。據此,民警分析案犯的籍貫所屬地傾向內蒙古自治區的概率大幅度提高。同時,偵查意識敏銳的民警發現,該無名男屍的前門牙具有北方「瓜子牙」明顯特徵。所謂「瓜子牙」,是因總用牙齒一個部位嗑葵花籽等有堅殼的食品,時間長了,牙上形成一個凹槽,在當地又被俗稱為「豁子牙」。葵花籽是向日葵的種子,我國的向日葵生產主要集中於北方,尤以內蒙古自治區是最大的生產區,產量約佔全國的40%,而巴彥淖爾市因土壤、日照等自然條件優越,又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葵花生產加工出口基地,年葵花種植面積約在400萬畝左右,當地居民大多自小喜愛嗑瓜子,這個生活習慣導致很多人都有「瓜子牙」。根據這個特點,民警建議將巴彥淖爾市列為排查區域的重中之重,同時以包頭市無名男屍現場為圓點,輻射延伸至呼和浩特市、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市等周邊地區。
按照排查計劃,東勝警方兵分五路,繼案發當年再次組織大規模集中排查走訪。查案的過程總是糾結的,因為付出不一定會轉化為成果。因該現場發現於包頭市大青山上,周邊村民較為固定,但礦區較多,流動人員數量大,排查民警僅2009年至2017失蹤人員檔案就翻閱比對2.9萬餘份,手工查閱精神病人檔案2.4萬餘份,排查礦區工人2.6萬餘份,手工發放懸賞通告1.2萬餘份,利用周邊各具影響力的新媒體平臺發布電子懸賞通告,採集各類人員基礎信息109萬餘份。單單核實86條舉報信息就令民警奔波往返數地,費時費事費力不必言說,調查進入膠著狀態。
民警開展海量排查在排查中,由於巴彥淖爾市的礦區多在大青山,礦區之間相隔距離最遠的達到130公裡,負責巴彥淖爾市摸排組工作的民警白東和張星日均駕車行程達600多公裡,一天的時間要麼在車上度過,要麼就是在步行排查中度過,近一個月的時間裡,排查民警中午根本沒有休息過,晚上也沒睡過囫圇覺。由於天氣炎熱,白東嘴上起了火泡,腳上裂出了血縫。身體在極度疲勞狀態下,平時不打呼嚕的民警張新,睡覺時的呼嚕聲居然能把搭檔吵醒。除了身體的折磨,讓他們飽受折磨的是在排查過程中還要經受一次次的滿懷希望有所突破,一次次希望破滅從頭再來的煎熬,一如二十年間無數老偵查員們付出的那樣,他們接下了案件接力棒,踐行著最當初的承諾。
5月20日,專案組民警此前對偵查方向的準確分析論證,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巴彥淖爾市摸排組在該市烏拉特中旗警方的大力協作下,找到了一條新的偵查方向。通過刑事技術比對,當地警方登記造冊的3名有劣跡人員的生物檢材與「9.2案件」現場提取物證也具有一定關聯性,且較無名屍的關聯性進一步增強,3名有劣跡人員中有2人曾有打架鬥毆史。經過近一個月大海撈針般的排查,無名男屍這條線索茫然無頭緒,身份尚未確定,卻順線另外揪出一條鮮活的線索,這一消息無疑在專案組民警心中再次點亮一絲曙光。在不放棄對無名屍繼續進行排查的同時,專案組再次調整摸排範圍。
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
2018年6月7日6時鎖定目標
根據調查,3名有劣跡人員被排除作案嫌疑,然而與他們有關聯的近千名人員全部被警方納入排查範圍,輻射烏海市、陝西省榆林市、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等多地。儘管排查難度大,但這對於警方來說無疑是欣喜若狂的,好過於20年來的大海撈針。5月29日,可疑排查範圍再次縮小至達拉特旗的294人,其中也許就隱藏著真正的犯罪嫌疑人。強大刑事技術的力量結合民警慎重的排查,重點嫌疑終於在6月1日這一天花落三名達拉特旗籍李氏兄弟身上。
兄弟三人中,老大性情秉厚,與人為善,與「9.2」案件受害者楊某的丈夫系同學關係,與楊某生前也認識;老二於1991年在某大專函授學校結識了同在該所學校學習的妻子嶽某某,二人於次年成婚,後有一子一女,目前家業有成,且為人慷慨仗義,周圍人風評較好,並未發現與受害人有何瓜葛;老三性格跳脫,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結交廣泛,愛好釣魚。
根據掌握的情況分析,警方最初將嫌疑放在了老大的身上。早在1998年案發當年,老大即曾被列入重點排查範圍被否,此次無疑使嫌疑再度升級。然而,老大於2016年已病逝,這不禁讓專案組成員捏了一把冷汗,如果老大是兇手,案件可能會被宣告破案,但是作案動機也將隨著他的過世永久成為秘密。所幸經過偵查,刑事技術將老大的嫌疑被完全排除在外,老三被列為第二嫌疑對象,很快也被排除。
6月7日凌晨6時,經過技術比對,根據所摸排情況來看最不可能有作案動機的人,也是在三兄弟中被懷疑程度最低的老二李某成,最終被鎖定為此案重大犯罪嫌疑人。專案組對這個結果進行了反覆細緻核查、多方排查,將當年保留的「9.2」慘案現場證據輸入相關計算機資料庫進行比對,刑事科學實驗鑑定室再次確認結果,專案組在掌握李某成全部基本信息的基礎上,最終認定李某成就是二十年前「9.2」案件的重大犯罪嫌疑人。潛藏近二十年、已經50多歲的李某成根本沒有意識到,悄然間,已經開始了他落入法網的倒計時。
當日,指揮部迅速制定了周密的抓捕計劃,分局局長奇景陽親自帶隊實施抓捕,因「9.2」案件尚不能完全排除結夥兩人以上作案的可能性,專案組成員在摸清其關係人、行為、去向的前提下,決定穩妥出招,對李某成實施秘密抓捕,以免驚動可能存在的作案同夥致使潛逃漏網。
制定抓捕方案(右:東勝區政府副區長,公安分局局長奇景陽 左:刑偵大隊大隊長 杜瑞東)當日上午11時許,愛好釣魚的李某成從家中駕車駛出,偵查員一路跟蹤其後來到一家漁具店。考慮李某成是該家漁具店的常客,與店老闆較為熟識,民警暫按兵不動,等待選擇最恰當的時機實施抓捕。12時許,當李某成行至達拉特旗十一中學附近時,追蹤民警當機立斷實施抓捕。「我們是公安局的,有點事需要調查,請你配合!」在聽到這樣的低喝聲時,李某成瞬間驚慌失措,甩開膀子奮力掙扎、企圖掙脫控制。然而,此時此刻,他已經如同鐵砧上的一條魚。
李某成被押解回東勝鄂爾多斯市東勝區
2018年6月8日 審訊是門兒技術活兒
自民警向李某成亮明東勝警察身份那瞬間,李某成並沒有表現出驚愕的神色,無論在押解途中,還是在東勝警方訊問室內,被戴上手銬的李某成始終低頭保持著沉默、不發一言,表現的異乎尋常的沉靜,一副應對從容的樣子。然而他始終不敢正視民警的行為,恰恰暴露了他內心的天人交戰。這個極端殘忍的行兇者在經歷了近二十年逃亡後,內心已經極度強大,他早已經千萬次的設想過一旦被抓後的情形,也具備了極強的反偵察能力和抗壓能力,一度曾以頭撞鐵椅,企圖自殘自殺,心存嚴重的僥倖心理。讓他在短時間內開口,絕非易事。市、區兩級公安部門成立了全市最強陣容審訊專班,由分管全市刑偵工作的副局長劉傑、東勝公安局長奇景陽和分管刑偵副局長張璽及市區兩級刑偵一把手支隊長秦偉、大隊長杜瑞東等5人擔任主審,根據李某成特點,連夜研究制定了科學縝密的審訊計劃,同時對生物檢材覆核同步抓緊進行。
不出所料,李某成在審訊過程中始終無言對抗,眼睛看著地面,對偵查員的問話無動於衷,偶爾開口也是僅說兩句無關案情的話。所謂「知彼知已,百戰不殆」。通過調查,李某成的兒子已經成年,女兒年僅5歲。審訊組分析,他必定如同天下大多數老來得子的父親一般,將女兒視為手中珍寶,同時對遠赴他鄉的兒子寄託了無限立業有成的期望,也對妻子愛護有加。當民警見到他的妻子的時候,只見她雙眼腫脹不堪,哽咽地幾乎不能說出的完整的話語,得知枕邊人居然曾經做出如此駭人行徑後,她數夜不眠,幾乎痛不欲生。同時,民警得知李某成也是一名孝子,他與70多歲的老父親門對門居住,就是為了方便照顧父親的生活起居。審訊組充分調查掌握了李某成的人生經歷,制定了連環審訊方案,進行了充實的對策分析。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那麼一塊柔軟的地方,面對死亡的恐懼,李某成一直負隅頑抗,專案組嚴謹細緻,深入研究並按照計劃及時調整審訊策略,通過政策攻心和教育感化,打出感情牌,到6月8日下午2時許,歷經18個小時,在鐵的事實和證據面前,在強大的心理攻勢之下,最終使李某成放棄了繼續無聲抵抗的僥倖心理,心理防線被徹底突破,開始交代他所犯的罪行。突破口一旦被打開,回憶如同開閘後潮水般湧來,李某成供述了其於1998年9月2日故意殺害楊曄等三人的犯罪事實,傾訴後的解脫連帶讓李某成的表情變得輕鬆了許多。東勝警方堅持不懈,漫漫追兇二十年的坎途,也終於被畫上圓滿的符號。
制訂審訊計劃然而作案動機何在?一切當從1998年9月2日那天說起。
疑惑被解鎖
犯罪嫌疑人被抓獲之後,案件背後的謎團終被揭曉,令真相大白於天下。據李某成交代:1998年9月2日,李某成與朋友相約打麻將,期間賭輸了1800多元,借了800元還款後,尚欠1000元,於是他將自己的傳呼機(BP機)作為抵押。在那個年代,智慧型手機還沒有出現,行動電話當時被稱為「大哥大」,因價格昂貴使用的人也極少,腰間佩帶上一款BP機已是很時髦的象徵,通過BP機接收自動尋呼臺的來信電話號碼,以方便人與人之間交流聯繫。
BP機(網絡配圖)據供述,賭輸後的李某成身無分文,和他一起賭博的馮某某在一家飯館請吃飯,席間,李某成喝了不少酒。他向朋友聲稱,自己會想辦法籌措到錢贖回BP機。因為家住達拉特旗,李某成在東勝熟識的人並沒有幾個,這令他一時間一籌莫展。李某想到了經濟條件相對寬裕的程某某(受害人楊某的丈夫),程某某是一家知名公司的駐外工作人員,也是哥哥的同學,碰巧自己在此前曾送過他的嶽父去過他家,還幫忙將一袋白面抬上樓房。於是,他憑著頭腦中模糊的記憶來到了受害人楊某居住的小區。
那個時候,小區裡一片寧靜、安詳,楊某和她的小姑子程某及女兒正在家中午休,李某成的一陣敲門聲打斷了午間的寂靜。受害人沒有能力感應,友好相待的這個人卻即將化為惡鬼奪取她們年輕青春清純的生命。據李某成供述,因楊某沒有給他借錢,二人發生不快,李某遂借著酒勁將楊某殺害,為了滅口,將在家的程某和年僅8歲的女孩一同殘忍地殺死。作案之後,李某還不忘自己的初衷,他拿走了一張存摺以及存摺內留有的密碼。心思毒辣、縝密的李某成在作案之後並沒有急於潛逃。他於當日下午在儲蓄所內取款10000餘元,之後尋找一家賓館住宿了一晚,於次日上午方才逃離東勝。而那個時候,案發現場還沒有被發現。
在那一天的下午,本是晴朗的天氣開始淅淅瀝瀝下起了雨,仿佛天公也在為無辜的受害者悲泣。就在那一天,許多人的命運被改變。知曉案件破獲後,楊某的弟弟向東勝刑警贈送錦旗,一走進辦公室就深深地鞠躬不起,含淚表達著訴說不盡的感激之情。據了解,楊某的父親現如今已經76歲高齡,家中從此不敢也不願再重提舊事,因為每回憶一次,都仿佛見血的折磨,讓心靈重受煎熬。受害人楊某的丈夫程某某因突遭家庭巨變,在心靈上留下了永遠無法癒合的傷痕。直到警方將犯罪嫌疑人李某成抓獲,在第一時間告知他這個消息時,他依然不敢相信警方已經幫他報了血海深仇。在過去二十年裡,他背負著親朋好友的謠言質疑,背負著痛失妻子摯女的傷痛,一直遠離家鄉。老偵查員說:當年與程某某見面時,他一直做兩件事,一邊抽菸,一邊默默地流淚。偵查員真實感受到了他的悲痛,從心底排除了他的任何嫌疑。
李某成2018年指認作案現場堅守的力量
時間具有神奇的力量。一些真相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被消磨、湮滅,但是更多的真相會隨著事件的推移、科技的進步更加清晰。現任東勝區公安分局局長奇景陽說:「此案的偵破貴在堅持,力在根基,功在科技。」科技是偵破此案的關鍵所在,但是同時也源自於幾代刑警曾前赴後繼、經年累月積累下來的大量痕跡物證和偵查線索。刑事勘查人員曾在血腥的現場上一寸一寸的勘查,丁點兒碎屑也不願意放棄,因為每一個提取物都將可能是送罪犯通往死刑臺的得力證據。在案發現場提取的物證為後來案件的偵破打下了無比堅實的基礎,隨著科技的進步,成為了找到真兇的關鍵。
1998年的時候,東勝還是一座很小的城市,人防、技防、物防的力量很薄弱,視頻監控還有一些高科技的數據在當年是發揮不上作用的!如今,4萬多個視頻監控遍布東勝大街小巷,平均每10人就擁有一部。偵查員們經常會遺憾地說:案發時哪怕就有一部監控視頻呢!而在當時,破案幾乎完全依靠傳統摸排走訪手段發現線索,言之大海撈針不為過。技術勘驗分析的同時,調查走訪也逐步深入開展,鑑於案件複雜,被害人數多,影響惡劣,專案組曾每日一匯總,每夜一分析,反覆研究案情、勘查現場、固定提取物證、分析性質,調整偵查方向。工作重點之一就是圍繞被害人生前的同學、同事、親朋好友和最後與其聯繫的相關人員以及楊某的丈夫程某的關係人開展深入調查。526名社會關係逐一被詢問排除,走訪了49所原東勝市儲蓄所千方百計尋找取款人,對計程車司機、暫住人員、有前科劣跡人員等等開展地毯式排查,廣泛開展指紋、DNA樣本採集比對工作,甚至排查了所有可能到過受害現場的裝修油工、木工、收繳水費、電費、電視費、煤氣費等各類社會人員。自1998年接報案件時起,這宗懸而未破的命案就一直是東勝警方堅決攻堅的疑難案件,案發後成立的專案組先後選派85名專案組民警專職參與偵破,形成正式案件卷宗53卷,調查記錄就整整堆滿兩大卷櫃,共調查被明確排除嫌疑的相關人員就達14.7萬餘人,採集比對血樣1.6萬餘人,人工比對指紋1.3萬枚,赴全國各地走訪大小商場、商店、鞋廠4000餘家尋找類似現場提取的特殊鞋樣,3次送檢公安部,赴9省市調查9起手段類似作案案件積極尋找串並可能。二十年來鍥而不捨艱苦攻堅,「案件不破,警力不撤」早已被融入民警骨髓,成為一種堅貞的誓言。在20年間,這些資料也均被設立專櫃、由專人負責收集、整理、立卷、歸檔管理,期間,如有人員崗位調整則嚴格履行交接制度,從而確保了這些包括現場勘驗筆錄在內的重要證據材料全部被妥善保管,為後期偵查積累鋪墊了大量紮實的證據基礎。
為了取得偵查進展,根據走訪中民警了解到的少量嫌疑人的體貌特徵,如「噘嘴」、圓臉、體態中等、自然偏發等特點,警方曾邀請了中國警界刑事摹擬畫像頂級專家進行畫像,由辦案刑警和派出所管區民警結對,分組先後多次大規模排查比對,發動群眾舉報線索。案件破獲後,老偵查員將保存在手中的畫像拿出來進行比對,「噘嘴」等特徵當時被刻畫的可謂惟妙惟肖。1999年12月7日,警方邀請全國頂級刑偵專家重新勘查現場,於當晚召開案情分析會直至次日凌晨,專家從作案動機、作案過程等進行了詳細分析,排除了僱兇殺人、情仇謀殺、嫉恨報復等作案動機的可能性,提出偏向搶劫殺人、與受害人有一定熟悉度等指導性意見,為案件進一步偵查提出了方向。命案積案偵破難度大,為了激勵民警的積極性,警方於2004年曾在內部實行招標破案機制,這起案件的偵破分值一度被提高至1000分,這個分值相當於一位民警工作十年的考核成績,當年中標的民警、後因公犧牲被追封為烈士的郝萬忠曾說:如果能夠破了這起案件,一輩子不枉當一回警察。警方還先後邀請了多位全國頂級公安技術專家就本案進行研究分析,聘請測謊專家進行測謊,排除了數名重大犯罪嫌疑人。2015年11月,東勝警方赴公安部特邀全國法醫技術專家會商案件,出具了公安部血樣檢驗鑑定結論,進一步提升了檢材數據的準確度,為案件偵破指導了方向。
回顧「1998.9.2」血案的偵破,離不開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公安部、自治區公安廳、市公安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離不開幾代刑警的艱辛偵查和對基礎證據的搜集完善,離不開專案組指揮部強有力的指揮調度,離不開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先進的技術力量,更離不開持續二十年的堅守。二十年來,東勝三任公安局長、六任刑警大隊長、一代接一代的公安民警,承受著壓力,無言堅守,在他們的身上,有一種力量,叫知難而進,有一種情懷,叫不辱使命,有一種精神,叫永不放棄!二十年來,幾代參戰民警殫精竭慮、忍尤含垢,卻愈挫愈勇,甘於幾十年如一日,他們中間有的已經由青澀年華步入中年,有的白髮蒼蒼仍不忘出謀劃策,有的調任其他崗位依然牽掛案件,有的沒有等到案件破獲而抱憾終身。6月11日,鄂爾多斯市公安局刑警支隊組織郝萬忠英靈告慰祭奠儀式,傳告捷報,許多老偵查員紛紛自發趕到現場,以一場隆重的儀式訴說破案後難以言表的激動情懷。原案件招標組偵查員、現任鄂爾多斯市公安局刑偵支隊長秦偉動情告慰:「萬忠,我的戰友,我的好兄弟,「9.2」案子破了!」一句話頓時讓全場潸然淚下。
祭奠儀式6月12日,受害人家屬和楊某生前所在單位以及她曾經教授過的近百名學生代表也來到東勝區公安分局,懷著悲喜交加的心情將6面錦旗送到專案組民警手中,感謝民警鍥而不捨偵破二十年前的血案,還社會以公道。現場,受害人家屬再也壓抑不住自己的情緒,緊緊握住民警的手熱淚盈眶,連聲致謝。
社會各界,死者生前同事家屬為東勝公安送上錦旗和感謝信案件成功告破,然而對於警方來說,工作卻遠遠沒有結束。隨著刑事科學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強大的現場勘查能力、海量信息的資料庫、司法鑑定專業實驗室的完善,讓「數據硬實力」正在成為警方不可或缺的利器。近年來,東勝公安逐年加大刑事科技裝備、基礎設施、機構等的資金投入,根據新時代對刑偵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準確把握新時代刑偵工作規律特點,不斷提升刑事技術工作專業化、規範化、信息化和職業化建設水平,痕跡檢驗、聲像技術、刑事化驗、法醫檢驗、生物物證、電子物證等刑事科學技術的科技含量正在走向密集化、體系化和智慧化,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於偵查破案。據統計,東勝刑事科學技術室被評為全國一級技術室,近年來,通過指紋破案322起、足跡破案61起,DNA破案121起,串併案件82串272起,在多起殺人、搶劫等重案要案中發揮直接作用。
技術人員提取李某成個人信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刑事偵查工作還在繼續,那些一心為民、果敢無畏、剛正不阿的公安民警還在夜以繼日地奮戰,民安,警心安!
後記:
一位參加公安刑偵工作不久的民警在微信朋友圈留下了這樣的文字:「如果你沒看過「9.2」案件現場的慘烈,你就無法感受被害人家屬鑽心的疼與正義的呼喚;如果你沒經歷過日夜不眠推演案情紅眼追兇,你就無法感受長達二十年的煎熬與等待是怎樣的淬鍊;如果你不身為刑警,真正衝在戰鬥最前線,你就無法體會那種為一個案子頭髮由黑熬白,至死不瞑目的艱辛與牽掛。二十年,三條命,幾代人;追英志,擒惡魔,祭忠魂。向上一代老一代刑警們致敬,為「9.2」案件成功破獲喝彩,為全體刑警驕傲,我輩定當不辱使命、承載光榮繼續前進。」
來源:鄂爾多斯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