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老套早已在意料之中,這一點不能歸咎於原著。一位數學老師託名劉易斯?卡洛爾寫下的原著充滿了童趣和狂放不羈的想像,許多細節今天看起來還是那麼逗人。1860年代是大英帝國的黃金時代,故事本身卻帶著一種對成人世界的諷刺和傳統禮教的調侃。在工業化突飛猛進的當時,肯定有不少人從中寄託了對童真逝去的惋惜。
有人說,英國人在古板的紳士風度遮掩下,其實是整個歐洲最不願意長大的民族,所以,他們才能貢獻出《愛麗絲夢遊仙境》和《小飛俠》這樣的作品。可惜,好故事到了美國人手裡,總會變得分外無趣。這一版《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故事幾乎和當年史匹柏版《小飛俠》(《虎克船長》)同出一轍,都是當年的主人公長大了,受困於無聊的成人世界。
突然陰錯陽差回到童年的夢幻世界,幫助壞人打敗好人之後返回現實,找回了自我。眼光再放遠一點,從《超人總動員》到《超人歸來》,無不如此。就說面對少兒,所以需要低幼一點吧,這冷飯也未免炒得讓人齒冷,都快變成冷笑話了。換作別人,也就罷了,一貫以偏奇險怪著稱的蒂姆?伯頓出手拍這種行貨,當真讓人哭笑不得——哪怕他最主流的作品《旺卡的巧克力工廠》,故事也沒濫俗到這種地步。
其實對於一部商業片來說,故事的平庸並不可怕,人物和橋段的巧妙設計完全可以讓爛大街的情節起死回生。而這,本來恰恰正是伯頓最擅長的。「剪刀手」出場的一句「I’m incomplete」一下就讓人記住了這個怪人,《火星人玩轉地球》最後讓遊戲小狂人出手拯救世界,簡直是驚世狂想。而《愛麗絲夢遊仙境》裡面,這種奇趣的人物和橋段少之又少。
當然,讓人眼前一亮的小設計也有。例如紅桃女皇用小豬肚皮墊腳,白女皇配製巫藥還不忘拿捏作態,都是讓人忍俊不禁的細節。估計會有人會喜歡上柴郡貓,這隻腹黑不亞於加菲貓的詭異生物隨時露出46顆大白牙的笑容,掩不住兩隻燈籠大的貓眼還裝不下的狡黠,肥碩的身軀不但如林子聰一般飛騰無礙,還隨時可以消失在夜空中,讓人總忍不住想伸手把它一把撈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