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祭月,祭月,是古代重要祭禮之一。中秋節便是由傳統的祭月節發展而來。我國自古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也稱夜明,即祭拜月神。而石榴春華秋實、一房多子,自古就被視為吉祥果,在我國民俗文化中也象徵著團圓、團結。並且多在中秋前後成熟,故在祭月中也多見它的身影。
石榴(Punica granatum L.)又名安石榴、海榴等,石榴科石榴屬落葉小喬木或灌木。花開五月,果作球形,秋中成熟。
石榴相傳是在西漢時由張騫引入中國的,唐代的類書《藝文類聚》引陸機《與弟雲書》:「張騫為漢使外國十八年.得塗林,安熟榴也。」而在《太平御覽/卷九百七十》中則作安石榴。
中國人對石榴的喜愛,自古可見,至今與石榴有關的詩賦比比皆是。
《賦得詠石榴詩》梁元帝
塗林未應發,春暮轉相催。然燈疑夜火,連珠勝早梅。西域移根至,南方釀酒來。葉翠如新翦,花紅似故栽。還憶河陽縣,映水珊瑚開。
晉張載《安石榴賦》曰:有若榴之奇樹,肇結根於西海,仰青春以啟萌,晞朱夏以發採。揮光垂綠.擢幹曜鮮,煽若群翡俱棲,爛若百枝並然,煥乎鬱郁,焜乎煌煌,仰映清霄,俯燭蘭堂;似西極之若木,譬東谷之扶桑。於是天回節移,龍火西夕,流風晨激,行露朝白,紫房既熟,赬膚自拆,部之則珠散,含之則冰釋。
張載筆下的石榴枝葉繁盛
果壓枝頭,於秋鮮食,最為清涼舒爽
縈紅根以磐峙,擢脩幹而扶疏
荑應春以吐綠,葩涉夏而揚朱
風觸枝而翻花
鳥宿中而纖條結
處悴而榮,在幽彌顯;其華可玩,其實可珍
霜葉欺芳,綴金翠於九秋
仰映清霄,照雪白於園疇
石榴被中國作為子孫眾多的象徵,北齊安德王高延宗迎娶王妃時,王妃母親宋靈媛將兩個石榴進獻給高延宗的叔父齊文宣帝高洋,問諸人莫知其意,後來高洋在魏收的提示之下才弄懂石榴的含義。民間婚嫁之時,常於新房案頭或他處置放切開果皮、露出漿果的石榴,亦有以石榴相贈祝吉者。
而在希臘神話中也有關於石榴的傳說,普西芬妮是冥界的王后,宙斯和大地女神狄蜜特的女兒,被冥王黑帝斯綁架到冥界,後來經過太陽神赫利俄斯及宙斯出面處理,終於找回普西芬妮。但由於普西芬妮吃了冥界的石榴,必須每年要回冥界四個月,因此人間開始有了四季。
我國民間有中秋之夜賞月,品嘗石榴、月餅的習俗,親朋好友也常常互贈石榴、月餅,祝賀闔家團圓,美滿幸福,借石榴吉祥之意以求月神賜福。
石榴樹壽命長,所以具有長壽的象徵,很多地方有重陽節向老人贈送石榴,或向老人祝壽時敬獻石榴的習俗。石榴的榴原作「留」,故被人賦予「留」之意,「折柳贈別」與「送榴傳誼」,成為中原特色的民俗。
石榴於園中常見。
最佳觀賞地點:
老家味道美食街
休閒叢林
長風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