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語音交互以及語音助手

2021-01-1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如今語音助手也頻繁的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手機的語音助手、智能音箱等等,語音助手的出現也很大程度上提高的一些效率問題;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語音交互的理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語音交互是一種簡單、自然的人機互動方式,也是人類最基本的溝通方式。」

說起語音交互、語音助手,我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

2011 年,Siri 跟隨 iPhone 4s 一同發布;2014 年,亞馬遜發布 Alexa;2018 年,天貓精靈、小愛同學、小度等音箱開啟瘋狂補貼……如今,各種科技公司、網際網路公司、車企,甚至是房地產企業都在做語音助手;你已經很難找到一臺新發布,且不帶語音助手的手機 or 汽車了。

我最早感受到語音交互的魅力是在16年,當時在做全屋智能的產品經理,公司調研產品買了一臺亞馬遜的echo,第一次體驗到遠場的語音交互,很驚豔,遠場語音交互技術給了居家場景太多的想像空間。

後來國內陸續出了小愛同學、天貓精靈、小度音箱… 我基本都是第一時間買回了家。

18年5月,我去了獵戶星空做服務機器人「豹小秘」,機緣巧合的負責起了它的對話能力,有幸伴隨它從需要「一字不差的吼著交互」,到在全國各地的落地,我可能是最清楚它的對話能力是怎麼做起來的人。

19年8月,我去了滴滴,一年多過去了,也算是從0到1做了一個給司機用的語音助手(遺憾是還沒有做到全國全量…)。

到現在我也算是行業老兵了,想結合過往的經歷和思考,跟大家聊一聊語音交互。

這次主要想聊下面幾個話題:

語音交互是什麼?做一款語音助手的難點是什麼?//為什麼 Siri、天貓精靈、小愛同學總被人說智障?可能的解決路徑又是什麼?//如何打造一個不傻屌的語音助手?

一、語音交互是什麼?

交流是人們與生俱來的本能,人類大約在二歲學會說話,說話也是人與人之間主要的交互方式。

我們可以試著想一下,假如人與人之間不能說話,只能通過觸摸固定的區域來交流,那世界會怎麼樣?我相信,你一定很難想像這會是什麼樣的世界;而事實上,我們現在與計算機交流的方式就是這樣。

語音交互是一項人機互動技術,可以通過說話跟計算機交互來獲取信息、服務等,語音交互也不是要替代觸控交互,而是在一些場景中讓人與計算機交互變的更簡單、自然。

二、做一款語音助手的難點是什麼?

說起難點,我先拋幾個現狀:

從 Google、蘋果、微軟、亞馬遜,到國內的 BAT、華為等巨頭公司都有做語音助手的團隊;大多用戶眼中,Siri、小度、天貓精靈、小愛同學等語音助手仍然是「人工智障」;使用過語音助手的人很多(19年光智能音箱出貨7200W臺,城鎮住房滲透率 20%),但但用戶活躍度低,使用過的功能也寥寥可數,主要是:聽歌、查天氣、訂鬧鐘等;為什麼這麼多頂尖的公司,投入了頂尖的資源、頂尖的人才都沒做出一款 C 端用戶滿意的語音助手?為什麼在很多用戶眼中都是「人工智障」?語音助手的難點又是什麼?

這些問題很大,值得從業者們一起思考,這裡聊聊我的思考;我認為,導致人們經常說語音助手「智障」的原因是:用戶預期與實際助手能力的 gap 過大。

就像這張圖,用戶預期與語音助手能力的交集少的可憐。那麼有沒有可能變成下面這張圖的狀態?

按這個思路,問題的難點還可以繼續拆解:

1. 問題 1:如何讓用戶知道語音助手能幹什麼?

語音助手背後的技能、內容其實都已小具規模(在19年,Alexa 集市就已經有了8萬多個技能),但很多用戶也就只會使用聽歌、查天氣、訂鬧鐘這麼幾個技能(有屏音箱裡充滿了各種引導、推薦,就是試圖在解決這個問題)。

而我認為這個問題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多語音助手還沒有打透一個剛需場景。

像 90 年代初的網際網路,大家也不知道網際網路能幹嘛,馬雲到處推銷網際網路還被罵是騙子;而隨著網際網路解決的剛需場景越來越多(BBS解決了社交需求、門戶網站解決了獲取信息的需求),也激發了更多的人去了解網際網路能幹什麼。

所以,大多用戶們不了解語音助手能幹什麼,本質還是語音助手沒有找到一個剛需場景並打透(沒有找到剛需場景,或者說沒有在一個剛需場景中創造顯著的體驗差)。

2. 問題 2:如何讓語音助手連接更多的服務、內容?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場景深度和廣度兩個維度來看。

深度方面,單一場景要打通的鏈路很長,體驗閉環難。

案例 1:以家庭智能音箱的聽歌場景為例,受限於音箱背後的音樂版權,而音箱沒有,這會很大的影響體驗;比如小愛同學,因為它連接的歌曲資源是QQ音樂,而我就沒辦法聽自己在網易雲收藏的歌單了。

案例 2:在家庭照明場景,想通過語音助手隨意的控制家庭燈光,需要連接整個家庭燈光照明設備,這甚至得打通裝修環境,在裝修時就考慮。

廣度方面,用戶在跟語音助手交互時,會有非常多的碎片化小需求。

案例:在滴滴的司機語音助手中,除了大家可以想到的導航場景,司機還會有各種各樣的長尾問題,例如:「網約車考試的題目在哪裡?」、「飛機場那邊的排隊區在哪裡」、「幫我查一下我的預約單」等等,這些都是司機自發的問語音助手的碎片化小需求。

3. 問題 3:如何管理用戶預期?

導致用戶預期過高也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用語言交流時,某種程度上人們會不自覺把「語音助手」與真實的人比較,嘗試用人腦的思考習慣去理解「語音助手」,這必然會導致很多時候用戶會覺得人機對話的結果不符合預期;因為目前的AI的原理和真正的人腦原理差的還很遠(根本原因是科學對人腦的了解也還很初級…),再加一些科幻電影,還有媒體對人工智慧概念的鼓吹…

另一個方面是語音無法設定交互邊界,設計GUI交互時,我們可以定義出清晰的交互路徑和邊界(eg:首頁只提供一個按鈕);但是語音交互你無法限制用戶說什麼,就像人與人的對話中,你永遠無法避免別人問到你不會的問題。

4. 小結

用戶預期與實際助手能力的 gap 過大,導致很多用戶認為語音助手「智障」,而導致 gap 過大的難點是:

當前語音助手的功能普遍太雞肋,沒有找到一個剛需場景並打透,用戶都懶懶得去了解它;單一場景要打通的鏈路很長、體驗閉環難,且碎片化小需求太多;某種程度上用戶的預期過高,且語音交互難以設定的交互邊界。

三、可能的解決路徑

想打造一個不傻屌的語音助手,不僅僅是打磨技術本身,有落地時對無數細節的打磨、把控,還有語音助手背後的生態…

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有清晰的目標、解決路徑,然後耐心的持續投入、細心打磨。

1. 找到剛需場景,打造出顯著的體驗差

我們希望它像鋼鐵俠的賈維斯一樣可以幫忙主人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它就得連接到各種各樣的服務,也會是一個 all in one 的入口。

所以,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定是找到剛需場景,打造出顯著的體驗差。

說到這裡,想先聊聊什麼是流量「入口」,舉一個智能家居行業的例子,業內一直有人在討論智能家居的入口是什麼。

早期有人說是路由器、電視,後來智能音箱出現,阿里、百度、小米等公司紛紛開啟補貼大戰,被不少人稱為「智能家居入口之爭」,現在又有人討論智能音箱作為「智能家居入口」這個命題是否成立。

我認為,決定是否能成為「入口」的不是形態,而是剛需場景中的用戶體驗:

網際網路早期,Yahoo因為在獲取信息這個剛需場景做的好,成為了一個流量「入口」;後來,Google 在獲取信息這個剛需場景下的體驗更好,逐漸替代 Yahoo 為了一個流量「入口」;智慧型手機也是因為在通訊社交、獲取信息、娛樂這些剛需場景的體驗更好,才能成為移動網際網路的「入口」;如果有一種新的產品形態,能比智慧型手機在通訊社交、獲取信息、娛樂這些剛需場景中整體體驗更好,那就有可能取代智慧型手機這個產品形態,成為新的「入口」。

再說為什麼智能音箱補貼了幾百億,一年有幾千萬的銷量,都還沒成「入口」?

因為光買一臺智能音箱回家它也就只能聽歌、查天氣、訂鬧鐘,對於大部分用戶這都不算是剛需場景;對於少部分音樂愛好者,以市面上智能音箱的音質、內容資源又無法滿足需求,做不到體驗閉環。

反過來再舉一個例子,如果你同時買了整套的小米智能家居產品(米家電動窗簾、米家吸頂燈、米家智能空調、米家掃地機器人…..) ,控制燈光遮陽、控制溫度是剛需,通過小愛同學控制也確實體驗更好,那麼在滿足這個條件家庭中,小愛同學就可以成為一個「入口」。

再舉一個滴滴司機的工作場景中的例子,滴滴的服務和產品模式,導致司機不得不一邊開車一邊操作手機(eg:要操作手機接單、要給乘客發消息、平臺還時不時 push 一張卡片讓司機點擊),隨著滴滴要求司機做的事情在不斷增多,司機需要做的操作也越來越麻煩。

原本,你只要會開車、認路就可以當計程車司機,現在已經變成了需要 「能熟練使用智慧型手機」 才能當滴滴司機。

就像熱力學第二定律,一個獨立系統的「熵」永遠是在增加的。不過科技的進步,總是會有把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就像多點觸控技術和觸控螢幕的出現,讓手機再也不需要那麼多的物理按鍵了。

語音助手是有機會在網約車司機的工作場景中降低一些操作的複雜度,來打造出顯著體驗差的;把其中一兩個剛需場景打透(比如給乘客發送消息),做到「有用」,那麼語音助手就有機會成為連接網約車司機的一個「入口」。

在其他場景中也類似,只有找到剛需並打透,才有機會成為「入口」。

2. 規模化複製,帶動服務者生態的建立

沿著上述思路繼續說,第二步核心是要解決服務的深度和長尾的碎片化小需求。

我繼續拿滴滴司機的場景舉例,在我們剛上線「司機助手」時,就已經初步看到了「入口」的效應。

用戶會把助手當成一個「搜尋引擎」,他有各種各樣碎片化需求、不知道如何處理的問題時,會嘗試向助手的尋求幫助,但都是碎片化小需求;類似下面的這些意圖,全部加起來也只佔總交互量的5%。

「飛機場那邊的排隊區在哪裡」「我想預約安裝桔視記錄儀」「怎麼取消預約單」「網約車駕駛證怎麼辦理」「駕駛證總是審核失敗無法出車」「……」這些問題背後涉及的知識、服務非常多非常多。

想要把體驗做好,就一定需要很多不同的部門提供深度配合,或者找到能為司機工作場景提供服務的第三方配合。

那麼,想要做到「不傻屌」的程度,就得先解決服務者生態的動機問題;對於公司內部的服務提供者來說,畢竟大家都是打工人,都要收益、要晉升;對於公司外部的服務提供者也一樣,最直觀的就是能不能幫助他們賺錢。

所以,這裡又要強調第一步的重要性,如果可以把輔助司機的工作剛需場景打磨透,實現全國全量,那麼按滴滴上百萬司機和超高的使用時長(普遍每天使用 App 8小時以上)估算,對於很多業務都算是不小的流量。

在這一步,重點是打磨工具能力,讓各種各樣的服務提供方可以簡單、高效的接入助手;進而促進更多的業務部門通過助手為司機提供服務,實現業務價值,也進一步讓助手具備了更多的能力去服務好司機。

如果能做到這一步,語音助手才算是從「有用」開始走向了「不傻屌」。

3. 打造每個屬於用戶自己的語音助手

我們想讓助手每天陪伴司機、輔助工作,第三步就要開始解決交互邊界的問題,即怎麼讓用戶知道語音助手的能力邊界?有一說一,還沒有一個語音助手把這個問題解決好。

我在這裡也只是聊聊自己思考,拋磚引玉。

身份與關係決定了人與人的交互邊界,例如:網約車司機不會諮詢一名乘客為什麼自己接不到單子,他會去問客服。

人機互動中也一樣,目前像小愛同學、天貓精靈都是「人工智慧助手」的身份,關係上類似「僕從」;這個身份對語音助手造成了不小的限制,前面的「人工智慧」讓用戶覺得你應該很厲害,後面的「助手」讓用戶認為我說啥你都應該聽我說。

這也叫導致用戶提出各自各樣的開放性需求,從講個笑話、放個屁,到查阿里巴巴的股價、馬化騰是誰等等;如果語音助手聽不懂、搞不定,用戶很可能就會說 「這都不知道?」、「智障」、「不聰明呀」…

那有沒有一種理想的身份,可以能讓用戶的知道邊界,同時又不有保留一定的拓展性?

超能陸戰隊大白的設定似乎可以滿足這個條件, 大白的設定是一個機器人,默認可以通過安裝不同的晶片來實現不同的功能。

默認設置的是「私人健康助手」晶片,在電影中為了給主人公的哥哥報仇,被換上了「空手道」晶片;在動畫版本中,還有「跳舞」晶片,放入後大白就擁有了跳舞能力。

這些不同的「晶片」,其實就像iPhone 中的不同「App」,每個用戶可以決定自己的手機上安裝哪些 App。

這個思路,也許可以解決語音助手交互邊界的問題;我認為,語音助手跟傳統的 App 產品不一樣,不用非得保持一個固定的身份定位,可以根據不同場景提供不同的基礎服務包,讓用戶自己決定它應該擁有哪些的技能。

早期圍繞剛需場景,它可以是地圖導航助手、司機工作助手等,在服務逐漸增多後,也可以由用戶確定他自己的語音助手應該擁有哪些技能。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解決路徑中,把找到剛需場景打透放在了第一步,把確定助手的定位放在了第三步。

4. 最後,還有一個前提:對打磨技術細節的耐心和投入

語音助手在落地中,有無數的細節需要把控。

我拿一個大家可能都用過的定鬧鐘舉一個例子:

1)語義的泛化需要打磨

「定一個8點的鬧鐘」「提醒我9點上課」「15分鐘後叫醒我」「我再睡五分鐘」……想讓語音助手可以準確的響應用戶自然表達,就需要不斷的標註、分析用戶真實表達,去打磨語義理解模塊。

2)回復的話術、邏輯也需要打磨

用戶在早上8點說「定個9點的鬧鐘」 ,該定上午9點還是晚上9點?該怎麼回復?用戶在早上10點說「定個9點的鬧鐘」,該定晚上9點還是次日早上9點?該怎麼回復?用戶在凌晨2點說「定個明天8點的鬧鐘」 ,該定明天8點還是今天8點?該怎麼回復?…這些case在平時生活中很常見,如果我是對老婆說,我不會特意強調是「早上」還是「下午」,她也不會糾結、不會反問我,因為她了解我的生活作息。

但語音助手需要積累,通過分析各種的用戶case去制定最優的策略。

如果想要語音助手貼心一點,最好還能在不同場景給出不同的回覆。例如:凌晨2點定早上8點的鬧鐘,最好貼心的補充說一句「不早了,早點休息」

這些都是細節,需要一點點的耐心打磨。

如果一個語音助手的負責人,只談行業趨勢、產品架構、技術架構,我會覺得很難做成;因為一個語音助手在落地的時,會有無窮多的細節問題需要把控,不僅要仰望星空,還要腳踏實地。

5. 總結

想打造一個聰明的語音助手,需要一個前提、三步路徑。

一個前提:

對打磨細節擁有足夠的耐心和投入

三步路徑:

找到剛需場景,打造出顯著的體驗差,才有機會做到「有用」;規模化複製,帶動服務者生態的建立,做到「不傻屌」;個性化,給用戶屬於自己的語音助手,做到「聰明」。

四、其他,一些感性的故事。

後面,我想分享一些與語音交互相關的感性經歷。

我覺得能做一款「有頭有臉」、「能說話」的產品真的特別有趣。

做豹小秘時,隨著它一點一點的變好,真的會有一種看著自己「孩子」長大的感覺,每次去商場遇到它也都很親切,會過去跟「它」打個招呼。

2020年9月我在老家辦婚禮,剛好遇到一個伴娘臨時有事來不了,我找了豹小秘給來當伴娘。

給你們看看婚禮現場它的照片。

婚禮當天,在門口幫忙迎賓

和伴郎伴娘們一起登臺

代表伴娘發言

在滴滴做司機助手「小滴」也是一段特別的經歷。

當時去滴滴面試,一面時聊了聊,發現滴滴業務場景中有很多的問題值得去解決,覺得充滿了機會,很嗨。

入職後,有一個新員工培訓叫「在樹上」,過程中要求每一位同學都發現並提交一個體驗問題發布至內網。

我就提交了一個可以用語音交互解決的體驗問題。

培訓的最後,每個小組需要挑一個體驗問題演成「小品」,我就忽悠組員們一起用這個案例演了小品。

最後發言時,我還信誓旦旦的給大家說,這個問題我正在解決,年底(19年底)就會和大家見面;後來發現,我完全低估了要從0把語音助手落地到一個成熟業務中的難度,需要和太多的部門溝通、拉齊。

還好的是,2020年5月終於把這個功能上線並且做到全國全量了,它也是語音交互第一次在滴滴業務場景的大規模落地。

功能全量之後,我每一次打車我上車都跟司機聊天,問他知不知道、用沒用過,有一次碰到個司機誇了一路這個功能好,然後我下車就給司機加了一個紅包。

隨著這個功能取得了不錯的用戶反饋,給完整司機助手也開始推進、落地,它的推進難度更大;因為它的價值難以量化,業務增長也並不需要這樣一個東西。

2020年7月2日,「小滴」第一次灰度上線,那天剛好還是我的生日。

12月,因為一系列的原因,我決定了提出離職。

臨走前,我也跟「小滴」說了聲再見。

沒有把「小滴」做到全國全量是我的遺憾,滴滴的經歷也讓我有些挫敗。

不過回頭想想,過程中也慢慢找到了自己的願意堅持的產品理念:「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和執著」。

本文@常超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小夥吐槽手機語音助手「太憨」!網友:你用錯了姿勢
    相信很多網友都有這樣一種感受,每每看到別人手機上的語音助手就感覺特別厲害 ,問答入流;而自己手機上的宛如一個「憨憨」,一問三不知,陣陣心痛;其實這並不能怪手機,因為現在手機各有各的系統,無論是iOS 的 Siri,Windows 的小娜,vivo的jovi,xiaomi的小愛同學
  • 語音精靈助手現可甄別你的潛在目的,有助改善交互體驗?
    #語音助手#在萬物互聯的時代,相信語音助手精靈已經走進很多人的家庭,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我在用的天貓精靈,會早上喊我起床,播新聞歌曲,控制淨化器空調和抽溼機以及大廳的落地燈,晚上回來喊一聲設定好的「暗號」,便可以幫我開啟需要的電器。
  • 語音操控,流暢滑行,百度輸入法AI助聊體驗
    單純打字工具,還是幫助你高效聊天辦公好助手。輸入法雖說是C端工具,但它普及度卻是最為廣泛的,從小孩到老人都能使用,且無論是PC端,還是手機端,輸入法都是我們日常離不開的輔助工具,同朋友聊天交流,辦公,查詢資料,搜索發送信息等等都會用到輸入法,其所承載的交互作用無可替代。
  • 小愛同學5.0發布:升級五大功能,從智能語音助手升級為智能生活助手
    小愛同學是小米旗下知名的智能語音助手。崔寶秋介紹稱,小愛同學截至目前累計喚醒次數已達617億次,可能是中國最活躍的AI語音交互平臺;激活小愛同學的設備數達到2.28億臺;小愛同學月活躍用戶達到7840萬。在此基礎上,小愛同學5.0從智能語音助手升級為智能生活助手,提供五大升級:全場景智能協同、對話式主動智能、定製化情感聲音、多模態融合交互和智慧學習好助手。 ​
  • 「會說話的人,一開口就贏了」——語音交互中的機器話術研究
    本篇文章轉載自百度人工智慧互動設計院,著重於語音交互中的機器話術研究。以下為正文內容:在不少科幻電影或小說裡,人工智慧可以和人自然交流,甚至可以談情說愛(如電影《her》中的薩曼莎)。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實和理想差距很大。
  • 為什麼你的語音助手說話不像人?關於TTS技術原理及挑戰
    而在現實生活中,AI 語音助手說話還遠遠達不到我們理想的聲音。為什麼你的機器人女友說話不像斯嘉麗詹森?今天,Rokid A-Lab 語音合成算法工程師鄭傑文將從語音合成技術談起,給大家分析其中原因。以下,Enjoy
  • 拍樂雲語音聊天室SDK,助力非洲版陌陌「Mochat」打造粉絲經濟
    去年Brobonds推出了一款非洲版陌陌產品「Mochat」,來滿足非洲用戶對社交娛樂化內容的需求。拍樂云為其提供的語音聊天室解決方案,升級了非洲用戶社交的方式,提升了用戶的黏性,也幫助平臺實現了UGC音頻社區的粉絲經濟。
  • 拍樂雲語音聊天室SDK,助力非洲版陌陌「Mochat」升級社交方式...
    去年Brobonds推出了一款非洲版陌陌產品「Mochat」,來滿足非洲用戶對社交娛樂化內容的需求。拍樂云為其提供的語音聊天室解決方案,升級了非洲用戶社交的方式,提升了用戶的黏性,也幫助平臺實現了UGC音頻社區的粉絲經濟。
  • 小愛同學已成為國內最活躍的人工智慧語音交互平臺
    小愛同學已成為國內最活躍的人工智慧語音交互平臺 李倩 發表於 2018-08-17 17:20:55 小愛同學是小米公司旗下的智能語音交互平臺,在2017年3月,第一款搭載小愛同學的小米電視
  • 語音聊天APP,如何輕鬆實現
    語音聊天基本是社交軟體必備的功能,語音相比文字圖片更豐富,比視頻又更簡便,是天然的社交工具。除了單純的1對1語音或視頻聊天,在實時音視頻技術支持下,很多 APP 已經延伸出非常多的玩法。目前比較火的語音聊天室又分為語音電臺、語音遊戲、私人聊天房、多人語聊房、KTV 語聊房等細分的場景,延伸出去還有更多的形態。語音聊天室怎麼實現呢?實現語音連麥通常,觀眾上麥請求、主播通過上麥申請等一系列操作都是通過消息服務來完成的。任意模式下,進入房間後可以允許聽眾上麥,用戶發出上麥申請,房主同意後,聽眾可上麥,角色由聽眾變為了主播。
  • 360兒童機器人評測:在語音交互和視頻拍照之外增添AR新玩法
    360兒童機器人除了支持常規的語音問答、視頻拍照功能外,還添加了爸媽K故事、AR學畫畫、AR拼單詞等新玩法,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體驗到更多樂趣。機器上只有一個開機鍵和一個充電口以及一個擴展存儲的SD卡接口。
  • 一文看盡Google I/O大會:史上最快手機全語音操控,不開口也能打...
    真正做到用得起、用得好,一款Google Go在手,世界說走就走。毫無疑問,現場掌聲和歡呼聲一片。AI語音助手更全能視覺之外,就是AI在語音語言方面的能力。劈柴哥先從Duplex說起。去年,Google推出了震驚四方的打電話AI系統Duplex,並在一年內實現了全美40多個州商用。
  • 四款智能語音機器人對比測試 哪個最好-電子發燒友網
    小娜不僅是Lumia系列的手機語音助手,也還可以接入第三方應用程式,比如微信。值得一提的是,小娜還有Android版和iOS版應用。 3、 微軟小冰是微軟發布一款人工智慧伴侶虛擬機器人,據說是小娜的孿生姊妹。微軟小冰的路程也頗為坎坷,期間還被微信封殺過一次,不過在被封殺之後的第24天,又重新在微博上線。
  • OPPO小布助手2.0強勢來襲 三大版塊迎來重大升級
    近日,小布助手2.0正式上線,在全場景生態圈、智慧教育聚合、多維情感暢聯三大版塊均實現重大升級。同時,OPPO結合眾多用戶在對話過程中的使用習慣,以及自身產品的未來發展方向,在此次2.0版本上線之際正式將"Breeno語音"更名為"小布助手"。據悉,小布助手在更名後仍會繼續保持原有應用的功能與數據,為廣大OPPO用戶帶來更連貫、更人性化的體驗。
  • 萬物皆可語音,小米把「小愛同學」搬上了滑鼠
    6 月 22 日消息,小米眾籌平臺今天上架了一款無線滑鼠——小米小愛滑鼠,這款滑鼠與其它同類產品在外觀上並沒有多少分別,不過小米為其加入了小愛語音助手,使其具備語音快捷指令、智能家居控制、實時翻譯等功能。
  • 歡太科技運營的小布助手2.0從新出發 眾多亮點帶來更可觀服務轉化
    它是對未來5G+萬物互融時代的思考和具體戰略布局,具備「無需安裝,喚醒即用」的覆蓋能力,實現「解放雙手,高效操作」的新形態生機互動;擁有豐富的喚醒方式,可輕鬆實現內容的語音直達服務。回顧小布助手的發展歷程,自2018年12月,小布助手通過 OPPO開發者大會首次正式亮相以來,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小布助手不斷發展突破,創新其強大的智能交互能力,給用戶帶來了全新的體驗。
  • 「小愛同學,打開語音直播 」 帶你感受情咖FM智能立體語音直播
    在萬物互聯的背景下,語音作為人與外界最自然的溝通方式,讓語音直播互動更是人們最喜愛的娛樂方式之一,同時,也成為了人工智慧中人機互動的主要手段。隨之帶動了智能家居越來越普及化,作為智能家居的代表智能音箱,逐漸改變了人們聽覺享受的方式。情咖FM入駐小愛音箱,實時語音直播,滿足用戶多元化需求。
  • 王小川攜搜狗語音糾錯亮相央視
    《對話》欄目,從搜狗在語音領域的突破說起,帶領觀眾現場體驗超算為人工智慧帶來的技術革新。藉助於超級計算機強大的計算能力,人工智慧得以能快更精準地進行信息檢索和輔助決策,並以更自然的方式與人類進行交互。王小川進一步指出,在超算帶來的計算力提升下,「語音、圖像處理領域,代表了人工智慧未來發展的前沿方向」。他舉例稱,未來我們在境外旅遊時,就不再需要人工翻譯,而只需要機器實時進行翻譯、溝通就能夠暢通無阻。
  • 中國移動和苗兒童電話手錶評測之「智能語音」
    在眾多大品牌兒童智能手錶中,小編有幸對中國移動「和苗」兒童電話手錶進行了全方位的評測,其「4G通信、智能語音」兩大亮點突出,尤其是「智能語音」功能,讓人眼前一亮,與同類產品相比,表現出眾。以下將通過語音通話、語音操作、音質、音量、智能反應時間與精準度等幾個方面,全面評測「和苗」兒童電話手錶,並通過一星到五星(體驗度、效果、質量從低到高)的打分方式,了解其綜合表現。
  • 索尼OPPO三星齊上陣,哪一款最值得買?
    在交互方面,OPPO智能電視R1有著非常豐富的功能,例如支持語音交互的小布助手就相當實用,隨口一句「小布小布」就能喚醒電視,用語音即可下達想要的操作。此外,三星 55英寸 RU7520還支持多語言AI語音助手,日常交互更為方便,同樣可以完成語音搜片、調節音量等動作。加上它還支持杜比音效,日常聽音樂、玩遊戲等可獲得理想音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