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的一個星期一上午,一位陌生的年輕人出現在霑益區龍華街道清水溝社區,沒等社區工作人員詢問,年輕人主動介紹,自己是霑益區委辦公室派遣到社區的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文永軍。就這樣,帶著組織交給的重任、帶著領導交付的重託,文永軍來到了清水溝社區。
用心用情融入社區。六月的清水溝社區炎熱多雨,為了保障汛期來臨之際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整治村內人居環境,從村容村貌改變貧困村形象,社區開展了為期一周的溝渠治理。炎熱的天氣,火辣的太陽,社區其他幹部都想看看剛來的第一書記有什麼「表現」。雖然社區總支書記、主任都讓他做點其他事情,不用參與體力勞動,但文永軍婉言謝絕,全力參與到這次溝渠治理工作,用心用情融入社區幹部之中,在總支書記、主任忙其他事情時,帶領社區幹部圓滿完成工作任務。雖然曬退一層皮,但贏得了社區幹部的尊重,贏得了老百姓的口碑,為更好的駐村開展扶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文永軍與社區幹部在治理沾菱線沿線溝渠時,因過往車輛多,設置安全警示線。
做貧困群眾的支持者。清水溝社區2016年已經實現整村脫貧出列,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社區的脫貧攻堅工作進入鞏固提升期。隨著貧困對象動態管理的到來,面對困難和問題,文永軍選擇和貧困群眾站在一起。
「她家雖然她和她姑娘帶著兩個小娃過日子不容易,但她女婿好吃懶做,成天不在家,這種怎麼可以納為貧困戶」。
「各位戶主,在召開這個會議之前,我和社區幹部去了張所仙家兩三次,她家的情況我也弄清楚了,情況也確實和各位所得,但是她家兩個孩子學習成績都那麼優秀,不能因為家庭原因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更不能影響孩子的學業」。
群眾七嘴八舌紛紛議論。「書記你說的也是,兩個小娃娃的確是優秀,也聽話」
「那麼,我們就按照要求,舉手表決,同意將她家納為貧困戶的請舉手」。
經過一番談論,以及前期做的群眾工作,大家一致同意將張所仙家納為貧困戶。
文永軍與社區村組幹部到張所仙入戶摸底調查
駐村扶貧以來,文永軍堅持原則,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幫助貧困群眾。
2017年,得知群困戶孫向柱病危,在霑益區人民醫院救治,但效果不好。文永軍趕緊與社區幹部杜查平趕往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諮詢相關政策(健康扶貧政策尚未出臺),在諮詢過醫保相關科室後,將政策及時傳達給孫向柱家人,第二天,孫向柱轉院至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
做孩子教育的守護者。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清水溝社區教育基礎弱,在文永軍到社區後,經過排查,竟然有三戶貧困戶子女輟學在家(主因是厭學,非因家庭負擔不起),文永軍非常著急,第一時間向龍華街道領導和派遣單位霑益區委辦公室領導報告此事。
在領導協調教育部門處理輟學生工作同時,文永軍帶領社區幹部,多次入戶,和家長做工作。侯林紅和孫喬禮兩戶經過社區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實現返校,返校當天,文永軍親自將孩子送回學校,保障貧困學生就學權利。
文永軍與結對幫扶幹部到貧困戶孫喬禮家勸返其子返校
2017年12月5日,文永軍與龍華中學校長、小組幹部共同對輟學在外打工的貧困學生進行勸返。
而對於董貴華家來說,做了多次工作,孩子仍不願回校,既然到城裡打工。當天文永軍與小組幹部杜查平,以及龍華中學校長一同到其打工地方,通過兩個多小時的勸說,第二天,孩子於第二天返校報到。
張所仙的孫女董李娜2017年7月參加了中考,成績優秀,在填報志願時,文永軍主動聯繫自己的母校曲靖市第二中學(省級重點中學),諮詢相關招錄政策和幫扶政策,雖然董李娜可以被曲靖二中錄取,文永軍也和她多次溝通,但最後她還是選擇了有一次性獎學金的霑益區第四中學就讀。就讀高中後,文永軍也時刻關注董李娜的學習生活,多次和她的班主任朱老師溝通,了解她的學習生活情況,鼓勵她好好學習,快快成長。
到清水溝社區一年來,文永軍用真心駐村,用真情扶貧,主動融入社區,積極幫扶困難群眾,用一件件小事,幫群眾解困難。尤其是在貧困群眾教育上和醫療等民生事業上,用自己一點一滴的努力,確保群眾所關心、關切的事情得到幫助和支持。用文永軍自己的話來說,他願意把青春留在清水溝,讓更好清水溝走向未來。
(團區委、區扶貧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