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個沉迷於扯淡的萌妹子,一個野生的山海經愛好者。
我們昨天說了饕餮到底是什麼?
我們再來探討一下「饕餮」一詞的含義,查查朱起鳳《辭通》卷二十二《九屑》「饕餮」條下,還開列了這麼幾種寫法:「饕飻」(《說文解字·食部》)、「叨懫」(《尚書·多方》)、「叨楊」(《說文解字·土部》)、「叨飻」(《淮南子·原道訓》),後面加了一段解釋:
「叨、饕音義同,『貪饕』又作『貪叨』是其明證。飻即餮字之省。懫從質聲,與餮字音相近,乃懫之古文。」
根據《說文解字》,「叨」是「饕」的異體字,大概「叨懫」是這個詞語最早的一種寫法,見於《尚書·多方》,原文是「亦唯有夏之民叨懫,日欽劓割夏邑。」
《孔傳》的解釋是:「桀洪舒於民,故亦唯有夏之民貪叨忿懫而逆命,於是桀民尊敬其能劓割夏邑者,謂殘賊臣。」
好像《孔傳》不認為「叨懫」是「饕餮」,他認為「叨」是「貪叨」,而「懫」是「憤懫」的意思。孔穎達《疏》大概因襲這個解釋,是這麼說的:
「文十八年《左傳》云:『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天下之民謂之饕餮。』說者皆言貪財為饕,貪食為餮。饕即叨也,謂貪財貪食也。忿懫言忿怒違理也。」
這也是把「叨」和「懫」分開解釋了,顯然不合適的,其實「叨懫」和「饕餮」是一個詞語的古今不同寫法,是一個雙聲連綿詞,本義就是貪婪,它本是西周時期的西土的語言。
朱起鳳《辭通》又在卷十一《十三覃》下開了「饕貪」這個詞,與之同義的是「叨貪」,《韓非子·亡徵》裡說「饕貪而無厭」;《後漢書·袁術呂布傳贊》:「術即叨貪,布亦反覆」。
「饕貪」、「叨貪」顯然就是「饕餮」,本義也是貪婪、貪得無厭的意思,後來說的「貪婪」其實也是「叨懫」一詞的語轉,意思是一樣的。後來的書裡就用「饕餮」來代表貪婪,如《淮南子·兵略訓》:「貪昧饕餮之人,殘賊天下。」
《後漢書·袁紹劉表列傳》:「司空曹操祖父騰,故中常侍,與左悺、徐璜並作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人。」裡面的「饕餮」意思就是貪婪。
那麼,「饕餮」如果是一種獸,是什麼呢?它應該是古人根據狼臆想出來的,在古人心目中,最貪婪的動物就是狼,《史記·項羽本紀》裡說「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淵鑑類函》卷429引《本草集解》裡說狼「其性貪戾」,所以漢代的書裡經常見到「貪狼」這個詞彙,和「貪婪」的意思相同。
比如:
《淮南子·主術訓》:「上好取而無量,下貪狼而無讓。」
《淮南子·要略》:「秦國之俗,貪狼強力,寡義而趨利。」
《史記·龜策列傳》:「教為無道,勸以貪狼。」
《漢書·賈鄒枚路傳》:「秦王貪狼暴虐,殘賊天下。」
《韓詩外傳》卷七:「夫子瑟聲殆有貪狼之志,邪僻之行,何其不仁,趨利之甚。」
《白虎通義·考黜》:「惡人貪狼重土,故先削其所重者以懼之也。」
《鹽鐵論·世務》:「匈奴貪狼,因時而動,乘可而發,飆舉電至。」
總之,狼就是一種很貪婪的獸類,古人心目中的饕餮很可能就是根據狼神化而來的。
我是小七,一個沉迷於研究山海經與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歡可以關注我。
版權申明:本文系山海經解密小七獨家邀約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轉載、盜用以及洗稿,未經同意擅自盜用,將追究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