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看風景,給你介紹旅行中,吃過的那些蒙古大餐(一)
古語說的好,「民以食為天」,旅行到一個地方,首先了解當地的著名地方菜和特色小吃,一飽口福。來到內蒙古,感受美景的同時,帶你品嘗這裡獨特的美食和了解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美食文化,讓你愛上這裡的味道。
蒙古全羊席--蒙古烤全羊
全羊席是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慶祝重大節日和婚娶等喜慶之日款待尊貴客人的傳統食品。「全羊」必須是綿羊,以二、三歲的羯羊為上品。「全羊」只用不帶蹄子的四肢(兩條前腿各帶四條肋骨)、腰背部和尾巴、胸腔骨和去掉下頜的頭。用文火燒煮,不放佐料,出鍋前只放少量鹽,所以也叫「清水煮全羊」。煮時要掌握好火候。出鍋時,把四肢按原來的部位放在大託盤裡,背部朝上,胸腔骨放左,最上面放羊頭,頭超前尾朝後,羊頭上放奶酪,以示對客人的尊重。託盤邊上放蒙古刀,以備使用。羊頭朝主賓,羊尾向外。放好後,開始敬酒,後由主賓用蒙古刀拉下羊背部兩邊的肉,表示客人先享用了。然後來人將連著的肉切開,但肉的位置不能動。這是主賓可以盡情的吃了。最後上用肉湯煮的大米粥。
蒙古族烤全羊是蒙古族宴席的一道名菜。色、香、味、形俱佳,有濃鬱的民族和地方風味,是蒙古族人的餐中之尊,多在隆重宴會或祭奠貢獻時食用。吃時,通常要配幾盤熱菜、牛羊肉內臟做的冷盤、奶食品、馬奶酒。當吃喝到了一定的興致時,由兩位廚師把一隻前腿趴下、後退彎曲、蹲臥在大木盤裡,剛烤出的完整烤全羊抬上來。羊呈棕紅色,肉香味四溢,主人向客人介紹「烤全羊」的由來和做法,之後廚師先用片刀把皮層肉切成半寸寬、二寸長的長方塊,再把貼骨肉切好,一同上桌,請客吃食。
有的地區把剛從烤爐中抬出來的烤全羊,直接放在大木盤中供客人食用。一般上「烤全羊」後,還要上蒙古包子和米飯、羊肉湯等。
草原名菜--手把肉
因食用時以手把肉,用刀割食,所以稱手把肉。是內蒙古地區廣為流行的一道傳統名菜。蒙古、鄂溫克、達韓爾、鄂倫春等遊牧、狩獵民族都很喜歡食用手把羊肉。手把羊肉本來是遊牧民族的家常菜,後來經過多名廚師的改進,最終成為菜館酒樓中的席上名菜。清代還曾作為貢品獻給宮廷,供王室享用。
蒙古族待客十分講究禮儀和規矩。吃手把羊肉時,還會將羊的琵琶骨帶肉配四條長肋送給客人。主人的滿腔熱情,常常使客人產生難別之情、眷戀之感。而這一切都會化作美好的回憶,永遠留在客人心裡。
傳統食品--奶茶
亦稱蒙古茶,蒙古族人最喜歡的不可缺少的飲料。奶茶的熬法,通常是將青磚茶或將黑磚茶搗碎,抓一把碎茶裝在小紗布袋裡(也可不裝袋)放入開水鍋裡煮,茶在鍋裡翻滾時,不斷用勺子攪拌,三四分鐘後,把新鮮牛奶加入茶中。鮮奶與水的比例,可依據自己的喜好和習慣調配。奶茶開鍋後,用勺子慢慢翻攪,待茶色均勻、香氣撲鼻,即成。
品嘗奶茶時,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適當添加鹽。還可以炒米,這樣既有茶香味,又有米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