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香!」是的,你沒聽錯,這不是食品廣告上的臺詞,這是在稱讚永茂圩自然村村民洪家勇鍋裡燒的土豆燒肉!這個做廣告的人,嘿嘿,不是別人,就是我們的總書記習大大。日前,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不忘進入村民廚房,掀開鍋蓋,盛讚農民家的飯菜香。那小夥伴們了解習大大的「口味」嗎?
北京炒肝 「主席套餐」帶來的美食熱
二兩豬肉大蔥包子、一碗炒肝、一盤芥菜,構成了「習大大21元套餐」。許多來京旅遊的外地群眾到現在仍會興致勃勃地點「主席套餐」吃。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包子、芥菜都很家常,可對於炒肝就不那麼熟悉了。
其實北京炒肝並不是「炒」的,而是用口蘑湯煮成的。先將切好的熟肥腸段放入沸湯中,再放入切成薄片的生豬肝,隨後馬上用澱粉勾芡,出鍋前撒適量蒜泥。因為炒肝湯汁濃稠,又要不停攪拌,頗有「炒」的感覺,因此而得名。對於健康人群而言,豬肝中含有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C以及B族維生素、鐵、鋅、硒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營養保健功能,是最理想的補血佳品之一。
在吃炒肝時,總書記還曾開玩笑地詢問一旁的工作人員,「為什麼炒肝比以前有點稠?」一旁的工作人員趕緊說「要不我給您換一碗。」「不用了,只要顧客喜歡就好。」總書記搖了搖手說道。
西紅柿炒雞蛋 最平常的味道最貼心
2014年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冒著零下30多度的嚴寒,前往內蒙古軍區邊防某部,看望慰問戍邊官兵。中午,習近平來到連隊食堂,跟大家一樣拿起餐盤,打好飯菜,同戰士們一起用餐。習大大打了西紅柿炒雞蛋,一邊吃飯,一邊同大家拉家常,詢問戰士們家裡的情況、連隊過節安排、家裡親人是否都好。他囑咐連隊幹部安排好節日期間的生活,讓戰士們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新春佳節。
西紅柿炒雞蛋,這道平常的家常菜,最平常也最貼心。
biangbiang面 吃麵不能不喝湯
2014年2月份,習大大設家宴款待連戰夫婦,習近平和連戰還不時用家鄉話交談。因為習大大與連戰是陝西同鄉,餐桌上主打的就是「家鄉菜」:羊肉泡饃、肉夾膜、biang biang面,由於「biang」字難寫,習大大還特別用小紙條寫下來給連戰。
要說哪個地方的小吃全國風靡?陝西小吃一定能排上前三甲,而biang biang面無疑是最具特色的一種美食。biangbiang面,因做麵條時,面與面板相互撞擊發出「biangbiang」的聲音而得名。又因為麵條寬而長,所以也有人稱之為褲帶面,而陝西人的豪爽氣魄也從一碗麵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老百姓常說,原湯化原食,因此吃麵時少不了熱騰騰的麵湯。吃完面,一碗麵湯喝下去,立馬就感覺舒服多了,而且還可以補充B族維生素。
貴州牛肉粉 忘不掉的老味道
雪白的米粉、醬紅的牛肉、青翠的香蔥和香菜,搭配當地自產的酸菜,這份正宗的貴州牛肉粉真是讓人垂涎欲滴。難怪習總書記至今還對它念念不忘。
今年兩會,習總書記參加貴州代表團的審議時特別談到,上世紀90年代,自己到貴陽參加全國扶貧會議,點了一碗牛肉粉當早餐,但吃了一頓不過癮,還想吃第二頓,可惜沒時間了。
習大大說,每個地方都有讓大家留念的東西,不要小看這種幸福感,因為這種幸福感能留得住人。貴州牛肉粉的幸福感直到今天仍舊留在大大心裏面。
燴麵胡辣湯 葷素湯飯都不落
2014年3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赴河南蘭考縣進行考察。習大大在蘭考期間的每餐都是大鍋飯菜,有「河南味兒」的燴麵、胡辣湯、大燴菜等上了桌。
17日午飯時,習近平來到焦裕祿幹部學院二樓餐廳,和大家一起圍坐在幾張普通圓桌旁就餐。每張桌上都是大盆裝的四菜一湯,主食是白米飯和燴麵。吃罷一碗,習大大連聲稱讚好吃,又再添一碗,大家邊吃邊聊,一頓飯吃得簡單而熱乎。
18日的早餐,習大大吃了固陽饅頭、油條,特別對胡辣湯麵露讚許,還向鄰座的同志推薦說:「河南胡辣湯好吃,都嘗嘗。」18日午餐,則是兩葷兩素。菜譜是紅燜羊肉、燒雙菇、清炒西藍花、蘿蔔燒牛肉,外加一個粗糧排骨湯。
臨行前,習大大專門委託工作人員按每天80元的用餐標準,交了2天共160元夥食費。和大家同吃大鍋飯同住簡易宿舍,這樣的習大大著實讓「河南味兒」又火了一把。
新疆風味 乾果小吃樣樣棒
2014年4月,習大大到新疆考察。4月28日下午,習近平一邊參觀新疆果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展廳一邊應邀品嘗各類乾果,時不時的稱讚樹上幹杏「別有風味」、若羌棗「味道好」,津津有味不亦樂乎。
由於網絡技術的發展,網店已成為新疆水果銷往各地的重要渠道。習大大在看到乾果網店代言人『果叔』的形象以後,說道:「這挺好玩的,小孩子喜歡這個。」
在五家渠市召開的兵團座談會上,習大大愉快回憶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知識青年投身兵團的美好故事。習大大微笑著說:「我當時插隊在陝北,很嚮往這裡。蘇東坡詩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新疆有烤饢、抓飯、羊肉串、哈密瓜、葡萄等等,咱們有充足的理由說『不辭長作新疆人』」。
古田「紅軍飯」 憶苦思甜味道好
在「革命搖籃」井岡山,曾誕生過一首紅軍飯之歌:「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幹稻草,軟又黃,金絲被兒蓋身上,不怕北風和大雪,暖暖和和入夢鄉。」
85年前,毛澤東在福建古田鎮主持召開了著名的古田會議。85年後的10月,習近平來到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出席解放軍政治工作會議,又稱「新古田會議」。
在古田會議舊址吃午餐時,習近平同11位部隊基層幹部和英模代表圍坐在一起,紅米飯,南瓜湯,大家津津有味吃起了「紅軍飯」。席間,習近平還給官兵夾菜。
因為主席的到來,南瓜、紅薯這些原本退出「主食界」的家常菜又重新成了「新寵」,紅軍飯成了「主打菜」,也成為當地人招待客人的首選。
「撈興化粉」 用小吃記住鄉愁
11月初,習大大回到他的「第二故鄉」福建考察,有網友扒出了大大在20年吃撈化的照片。這張照片一直掛在福州街邊的一家看似不起眼的小店——「林依嫩豬血化」裡。
原來,習大大當年在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期間,曾經來這裡吃過「撈化」。據店家介紹,那是習近平時任福州市委書記時留下的,他說,習近平對福州「豬血化」(豬紅米粉)情有獨鍾。據說,這次他重回福州進行考察時,還不忘來重溫下「撈化」的滋味。
「撈化」是「撈興化粉」的簡稱,是一款著名的福建小吃,屬米粉類。即將米粉置於大孔的鐵絲撈勺中,放入沸水中滾一下便熟,盛入碗中後,加入預先熬製好的鮮美高湯,撒上蔥花,一碗熱騰騰的「撈化」就成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戰時期,「林依嫩豬血化」創始人林依嫩曾將文件裹成一團,藏在擔子的吹火筒裡,為地下黨傳遞過消息。如今,總書記用「豬血化」記住鄉愁,也算是綿延黨和人民的魚水情。
習大大的「口味」不是滿桌的珍饈佳餚,不是平常人難以烹調的食材,大大的「口味」就是大家熟悉的味道,像餐桌上媽媽的味道,像和氣鄰家送來的菜餚,每一道,都是滿滿中國味。(來源:網絡)